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GP分布模型与股票收益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讨论了GP分布模型的某些性质,利用此模型对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和2家公司股票价格的收益率进行分析,给出股票指数和价格极值波动程度的量化指标和风险值(VaR)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CUSUM方法对中国沪深股票市场的波动变结构现象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都存在明显的波动变结构现象,并且二者的波动变结构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2)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在全样本区间都存在异方差效应且具有显著的波动聚集性,但在去除变结构效应后,二者均没有异方差效应.这表明变结构现象很可能是导致收益率序列产生异方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金融时间序列具有分布的厚尾性、波动的集聚性等特点,传统的方法难以准确度量其风险。根据GED分布适合刻画资产收益的厚尾分布和GARCH族模型能动态描述收益率行为的优点,得到基于GED分布的GARCH、EGARCH模型的日VaR的度量方法。利用深证综指数据,计算市场风险的日VaR,并利用Kupiec提出的LR统计量检验法对两模型的风险价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GED-EGARCH模型的风险价值能更好地刻画深圳股市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4.
构建基于N分布和t分布下的GARCH(1,1)和SV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收益序列的波动性.分析结果表明,GARCH(1,1)类模型和SV类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沪深股市收益率的波动,并指出我国股市存在较强的波动持续性;而基于t分布的各模型能有效地刻画股市的厚尾性;此外,通过计算VaR值,说明深市比沪市的风险更大,且SV类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收益率的风险特性.  相似文献   

5.
深市股指波动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ARCH类模型对我国深市的两个股指日收益率的波动性进行研究,主要回答了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GARCH效应,对于所选的两个股指的波动率,最适合的GARCH模型是什么2个问题。计算结果显示,对深证综指日收益率的波动而言,EGARCH-M(1,1)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而GARCH-M(1,1)则能较好地拟合深证成指日收益率的波动。同时,还对这两个股指日收益率的波动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价指数与物价指数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股价指数和物价指数波动的关系进行分析,可知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在波动的延续性上不同;股价指数与物价指数的协整关系对校正股价指数偏离长期均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力度不大;长期调节因素对本期物价指数的变动,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表现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7.
考虑股票市场中存在的跳跃行为和杠杆效应等特征,在HAR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的多分形波动率模型.以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每5min高频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模型信度设定”(MCS)检验方法,实证对比了各波动率模型在高波动和低波动两个子样本期对我国股市的预测能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分形波动率测度指标及其计量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特别是在高(极端)波动时期其优势更为突出;研究结果有望为金融风险(特别是极端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证券收益的基本特性,对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收益率序列分别构建基于正态分布、t分布和GED分布的EGARCH模型及EGARCH-M模型.通过计算两种模型在三种分布下的VaR值,对沪深股市风险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深圳股市比上海股市有更大的风险,基于GED分布假定下的EGARCH-M模型能更好的反映收益率的风险特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条件风险价值(CVaR)模型实现对市场风险的监控,把小波变换和极值理论结合在一起对CVaR进行估计.第一阶段,用小波方法确定广义Pareto分布的阈值;第二阶段,把基于小波变换的阈值运用到极值理论中,然后运用极值理论估计CVaR.选用香港恒生指数和深证综指进行实证分析,把基于小波变换的极值理论估计的CVaR与条件极值理论估计的CVaR进行比较,根据失败数量和尾部损失检验,发现基于小波变换的极值理论能够提高预测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协整检验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变动与国内A股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关联效应,选取2005-07-21-2007-10-30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证综指及深证综指的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外汇市场汇率变动与A股市场股指波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汇率与A股市场股指波动均会受到前期汇率及其自身滞后项的较大影响,二者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些结论对于探讨我国汇率变动与股指波动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贝叶斯统计中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方法对上海股市的随机波动性进行研究,基于Gibbs抽样的MCMC数值计算过程,对上海股市的随机波动率模型(SV)进行参数估计,并在WinBUGS软件中实现.根据信息判别准则(DIC),对比拟合的SV-N,SV-T,SV-MT模型参数,结果表明:SV-T模型最能反映上海股市波动具有尖峰厚尾的特性,可进一步用于预测样本外的波动率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的方法,给出了沪深两地上市初期权证及其标的股票的收益率和波动率,并对波动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权证的波动率和其标的资产的波动率没有线性相关性,数据经Box-Cox变换后分析,结论成立;这表明在权证上市初期,多数权证的波动率和标的资产波动率没有线性相关性,权证价格涨跌幅度大,严重偏离其市场价格;投资权证更多的是利用了其投机功能,其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功能被忽略.  相似文献   

13.
考虑MRS-GARCH模型中存在的"路径依赖"问题,采用混合Gibbs抽样与EM算法的两步MCEM-MCML法求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避免了对原模型的简化或近似而导致的信息损失及估计精度下降.以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日(周)收益数据为样本,利用MRS-GARCH模型对沪深股市收益波动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沪深股市存在显著的高、低波动状态,处于低波动状态的可能性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与MS、Gray及Klassen模型相比,MRS-GARCH模型估计的波动状态持续性有所降低.比较各模型的BIC值,MRS-GARCH模型的拟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非参数回归模型研究了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在混合相依样本的条件下,结合迭代累积平方和法则(ICSS),作者应用局部多项式估计方法研究了我国上海和深圳股票收益率的波动分布.  相似文献   

15.
以截止到2006年底沪深股市发生过的内幕信息操纵的股票为黑色样本,对其市场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引入了对应的基准样本(白色样本),建立了验证组样本、考察了Logistic模型对识别内幕信息操纵的适用性,确定了Logistic模型在以共线性较强的市场反应指标作为自变量的判别模型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变点模型来研究沪深股股市波动性突变行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股票价格的每日变化呈现随机漫步的特征,其一定程度的波动反映了股票变化的内在规律,但未能预期的股价的突然变化对投资者及社会经济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股价突然大幅下跌会令投资者损失惨重。笔者提出一种方差变点模型(波动性突变点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从1992年到2002年上证和深证综合指数的方差变点,应用二分分段法结合西沃兹信息标准(Chen和Gupta1997),找出股指收益率序列中的所有方差(波动性)突变点,对这些变点的经济意义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7.
运用总样本区间(1996~2009年)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数据,同时以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QFII)实施为分界点,前后分为两个子样本区间(1996~2002年和2002~2009年),采用修正GARCH模型分别研究三个样本区间中国股市周内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样本区间中,中国股市收益率和波动率均存在周内效应;2)中国股市收益率和波动率周内效应在不同的样本区间:表现并不一致,前子样本区间沪深股市收益率和波动率存在更加显著的周内效应。  相似文献   

18.
考虑市场波动的时变性,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沪、深两市A,B股市场的相关性,利用小波函数的多尺度变化与不同持有期相对应,将中国沪、深两市A,B股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了多尺度分解.结果表明:B股股价的波动性明显大于A股股价,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小波方差和股价波动性逐渐减小;构成中国A股市场的沪市与深市、B股市场的沪市与深市的相关一致性要比A,B股市场间的相关一致性高;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可以对不同市场的相关时变性进行研究,并可从相关的角度研究两个市场的分割性.  相似文献   

19.
牛熊市视角下我国股市波动率的长记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理解我国股票市场运行状态,使用局部Whittle(local Whittle,LW)半参数法分别估计了沪/深股市在牛/熊市阶段波动率的长记忆性强度.实证结果显示:沪(深)市波动率在牛/熊市阶段均存在显著的长记忆性,且熊市波动的长记忆强度要大于牛市;在牛(熊)市阶段,沪市波动的长记忆强度大于深市,且两者的差异在牛市阶段更为明显.特别的,对波动序列作了长记忆真伪性检验,增强了估计和解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