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尚浩江  胡传明  周伟 《广西科学》2020,27(3):260-265
针对近年来我国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栽培区北移、产区扩大、紫菜交易市场出现不同原藻产地干紫菜混杂的现象,迫切需要对不同原藻产地的干紫菜进行鉴别。本文采用色差计技术结合多元变量分析,对62份产于江苏南部海区和山东威海海区的原藻干紫菜样品光谱反射率与颜色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南部产区的干紫菜样品的L*、a*、b*值均高于威海样品,且在a*、b*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威海产区的干紫菜相较于江苏南部产区的干紫菜颜色更显蓝绿色。江苏南部产区样品的光谱反射率在500—740nm波长下均大于威海海区的样品,700—740nm的反射波长为2个原藻产区干紫菜的特征差异波长。色差技术结合多元变量分析可以区分不同产地干紫菜。  相似文献   

2.
【目的】丰富我国北方紫菜(Pyropia)栽培种质,培育优良新品系。【方法】以山东长岛县砣矶岛野生紫菜作为亲本,经过选育,分别采集在南通、日照和砣矶岛海区栽培的"黄优1号"紫菜成体进行遗传背景(rbcL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cochrome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和营养成分(藻胆蛋白、叶绿素a Chl a、类胡萝卜素Car和可溶性蛋白TSPs)分析。【结果】依据rbcL基因序列(约1 200bp)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仅砣矶岛养殖绳上全沉水生长的野生紫菜群体与其他品系(群体)具有1.1%的遗传差异,而其栽培群体("黄优1号")的rbcL基因序列与对照条斑紫菜品系完全一致;依据COⅠ基因序列(约680bp),仅南通的两栽培品系("黄优1号"和培育品系2)具有2bp差异,其他品系(群体)的COⅠ基因序列与对照条斑紫菜完全一致。日照海区栽培的"黄优1号"紫菜其营养物质含量比其他海区栽培的"黄优1号"紫菜、野生亲本以及培育品系2高;南通海区栽培的"黄优1号"条斑紫菜品质一般,大部分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日照栽培藻体。【结论】由rbcL和COⅠ基因序列推断砣矶岛岸边和养殖绳上的野生紫菜大部分为条斑紫菜,选育品系"黄优1号"为条斑紫菜;在不同海区进行栽培的"黄优1号"条斑紫菜营养成分均优于其野生亲本;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更适于在日照海区栽培。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通过杂交和突变选育出的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栽培品系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等3种分子标记对条斑紫菜不同栽培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3种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比率分别为38.10%、38.95%和61.75%;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栽培品系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785,0.1029和0.2845;3种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可以看出Y-0602、Y-HA01和Y-H001总是聚类在一起,而Y-DL02倾向于单独聚为一支。【结论】通过诱变和杂交所选育的品系,在遗传角度上仍然属于条斑紫菜,但已形成不同栽培品系,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经济海藻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生活史是异型世代交替的。坛紫菜不同世代所处的紫外辐射(UVR)环境差异很大,有必要研究不同世代在紫外辐射耐受机制方面的差异。以坛紫菜高产品系Z-61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了坛紫菜紫外吸收物质的世代差异,发现紫外吸收物质类菌孢素氨基酸(MAAs)在叶状体中的含量是丝状体的6倍。还克隆获得了两条MAAs合成关键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PharoB-1和PharoB-2。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PharoB-1和PharoB-2的编码蛋白分别与微藻和高等植物亲缘关系较近。两条基因在叶状体世代的表达水平均要显著高于丝状体世代,与坛紫菜MAAs含量的世代差异一致,这种差异可能与坛紫菜不同世代的紫外辐射环境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GDP-甘露糖-3,5-表异构酶(GME)是抗坏血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以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转录组测序获得的unigene序列为基础,采用普通PCR技术克隆获得了坛紫菜编码GME的基因序列PhGME.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hGME基因序列全长1411 bp,包含一个1260 bp的开放阅...  相似文献   

6.
以条斑紫菜为原料,研究紫菜的酶解及其风味香精制备技术.通过比较不同蛋白酶对条斑紫菜的水解能力及对水解后风味的影响,进而筛选水解用蛋白酶.利用筛选的风味蛋白酶酶解紫菜,以水解度和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风味蛋白酶水解紫菜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5℃,时间3h,加酶量3%.以此酶解液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备紫菜风味香精,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美拉德反应的工艺配方与工艺条件为:谷氨酸1 mg/mL,甘氨酸0.5 mg/mL,半胱氨酸0.15 mg/mL,木糖8 mg/mL,葡萄糖4 mg/mL,硫胺素0.4 mg/mL,温度110℃,pH6,时间50 min,制备的紫菜风味香精香味浓郁、鲜味明显,腥味减弱.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酶水解后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增加明显,参与美拉德反应的氨基酸主要有甘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等.采用GC-MS测定产物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检测出41种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养殖紫菜,在目前,主要是群众性廉式养殖坛紫菜P.haitanensis和条斑紫菜P.yezoensis。其养殖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在室內培养、促熟壳斑藻conchocelis和全人工采壳孢子conchospore苗(坛紫菜通常田喷壳孢子水法);然后,在潮间带进行半浮动筏(簾)式养成。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山东长岛养殖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最适营养盐条件,对不同氮、磷浓度下坛紫菜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山东长岛养殖的坛紫菜在氮、磷加富浓度分别为50μmol·L-1、3.13μmol·L-1时生长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9.
酸处理是清除条斑紫菜(Neopyropia yezoensis)栽培过程中附生绿藻的主要方法之一,酸处理时间与pH值是影响条斑紫菜与绿藻活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半浮式紫菜筏架上的条斑紫菜及其附生缘管浒苔(Ulva linza)为研究对象,研究40 s浸泡时间下不同pH值的盐酸海水溶液对条斑紫菜和缘管浒苔的影响。结果显示,pH值对缘管浒苔的影响大于条斑紫菜,盐酸海水溶液浸泡40 s时间下杀灭紫菜附生缘管浒苔的最佳pH值为1.9。酸处理7 d后,条斑紫菜pH 1.9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值以及叶绿素a(Chl a)与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与酸处理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别,而缘管浒苔的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Fv/Fm值下降到0.2以下,Chl a与Car含量下降为0;在pH 1.7及以下处理组中,条斑紫菜与缘管浒苔以上生理参数与物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初始值。据此并总结前人研究,推导出在pH值为0.3-1.9时,杀灭条斑紫菜附生缘管浒苔并保持紫菜活性的线性回归方程y(时间,s)=21.6...  相似文献   

10.
以即食型香菇汤产品为对象,利用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分析了蒸汽复热和微波复热对香菇汤风味特征的影响。电子鼻结果表明,复热后香菇汤气味特征变化显著(P<0.05)。经GC-IMS分析,复热前后香菇汤中均定性出56种单体及部分物质的二聚体,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虽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柠檬烯、辛醛及其二聚体、庚醛及其二聚体、2-环己烯-1-酮、2-糠醛及其二聚体、戊醛及其二聚体、2-甲基丙醛在微波复热香菇汤中的含量要高于蒸汽复热和未复热香菇汤。二甲基三硫、对甲酚、二甲基二硫、5-甲基-2-糠醛、1-己醇及其二聚体,在蒸汽复热香菇汤中含量要高于未复热和微波复热香菇汤。复热处理对香菇汤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较大,且复热后香菇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中国、日本和韩国条斑紫菜的栽培现状与问题,从育种目标、种质创新方法和种质应用3个方面对条斑紫菜优良种质的培育与应用进行论述。针对现阶段出现的条斑紫菜育种技术落后、种质混杂、种质适应性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拟为条斑紫菜产业的规模化栽培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鉴定樟叶鹅掌柴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樟叶鹅掌柴叶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比。【结果】樟叶鹅掌柴叶挥发油得油率大约为0.1%,共鉴定出45个化合物,它们的峰面积占挥发油总成分峰面积的97.5%。樟叶鹅掌柴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蒈烯、莰烯、蒎烯、石竹稀等萜烯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研究结果为樟叶鹅掌柴叶合理使用、开发新的精油品种提供研究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鉴定瑶药少花海桐(Pittosporum pauciflorum)茎皮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及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少花海桐茎皮中的挥发油,运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从总离子流图中计算各组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比。【结果】少花海桐茎皮中挥发油含量约为0.09%;从茎皮中共分离并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为月桂醇酯(41.82%)、月桂醛(12.8%)、肉豆蔻醛(14.64%)、豆蔻醇(13.5%)、乙酸十四酯(4.54%)、十一烷(4.21%)等酯类、醛类、醇类、烷烃类及烯烃类化合物;已鉴定成分峰面积达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7.5%。【结论】本研究可为瑶药少花海桐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及其挥发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营养价值高的浒苔(Ulva prolifera)添加到虾丸中制成浒苔虾丸,丰富虾丸品种,提高其营养价值。【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浒苔虾丸的最佳配方。【结果】浒苔虾丸的最佳配方为鱼糜虾糜比6∶4,浒苔粉6%,淀粉10%,蛋清蛋白6%,大豆分离蛋白3%,氯化钙0.3%。【结论】所得的浒苔虾丸产品色泽诱人、弹性良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老少咸宜的方便食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形态上区分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和歪红树蚬(Polymesoda expansa)。【方法】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14项生物学形态性状指标比较广西廉州湾草头村红树林的红树蚬与歪红树蚬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个比例性状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12个比例性状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0.70%,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7.76%,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1%,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7.80%,累计贡献率为66.37%。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81.7%~89.0%,p2为81.7%~87.5%,综合判别率为86.0%。【结论】壳高、壳宽、韧带长、韧带宽等性状决定红树蚬和歪红树蚬两个种间的形态差异,判别方程可以有效将上述种群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生物学特性,为更好地开展魁蚶底播增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围格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4种规格魁蚶在4个不同底播时间下的潜沙率差异性。【结果】不同底播时间下,在实验开始前24h内,1cm、1.5cm和2cm组魁蚶潜沙率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2.5cm组;在底播36h后4种规格魁蚶潜沙率无显著差异。底播时间选在9:00、13:00和17:00时,同规格的魁蚶潜沙率无明显差异,均高于在21:00时底播。【结论】在底播时应选取潜沙速率快且潜沙率较为稳定的规格作为埋栖型贝类的底播规格,根据实验结果建议选择2cm魁蚶做为底播苗种;底播时间应根据当地海区潮汐情况确定,选择平流期开展底播,最佳底播时间应选取17:00,尽量避开夜间底播。  相似文献   

17.
周荷盈  张霞  高银清  何燕 《广西科学》2015,22(6):631-636
【目的】为探讨灰毛豆属植物Tephrosia purpurea化学成分中的查尔酮类化合物,对其枝、叶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及结构解析。【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柱层析分离方法得到多种灰毛豆属T.purpurea化学成分,并用波谱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从灰毛豆属T.purpurea中共分离鉴定出11个查尔酮类化合物,分别为elatadihydrochalcone(1),spinochalcone A(2),3′,5′-diisopentenyl-2′,4′-dihydroxychalcone(3),candidachalcone(4),O-methylpongamol(5),(+)-tephrosone(6),spinochalcone C(7),epoxyobovatachalcone(8),tunicatachalcone(9),crassichalone(10),(S)-elatadihydrochalcone(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查尔酮,且均属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鼠尾藻(Sargassum thun bergii)有性生殖相关因子间的关系,分析鼠尾藻群体的有性生殖能力。【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藻体长度与侧枝数、侧枝长度与生殖托数、生殖托长度与生殖托挂卵数间的关系。【结果】藻体长度与侧枝数、侧枝长度与生殖托数、生殖托长度与生殖托挂卵数间都为线性正相关,利用回归方程推算,1株成熟的鼠尾藻藻体能产生2×105~3.3×106个受精卵。【结论】1株成熟鼠尾藻的产卵量基本可满足1m2的采苗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导入改良的丁醇合成途径,使非生产菌株大肠杆菌具备产丁醇的能力。【方法】克隆大肠杆菌乙酰转移酶基因atoB和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丁醇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rt、hbd、adhE),构建多顺反子表达质粒pSE380-atoB-adhE-crt-hbd;克隆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反式烯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ter,构建表达质粒pSTV29-ter,并将双质粒导入到大肠杆菌。【结果】构建的工程菌能半厌氧发酵产微量丁醇,产量为0.08g/L。【结论】大肠杆菌中的丁醇合成途径导入成功,构建了产丁醇的大肠杆菌工程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评价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品质的薄层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有效成分落新妇苷为指标,以氯仿-甲醇-甲酸(4∶1∶0.05)展开系统,建立土茯苓的专属性薄层色谱,并评价10个不同产地土茯苓的品质。【结果】不同产地土茯苓药材在与对照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示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且斑点清晰,比移值(Rf)为0.41。【结论】薄层色谱法能够有效对土茯苓进行鉴别,且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