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 很多人来说 2 0 0 3年 7月 1 0日可能平平淡淡 ,而对申办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类学民族学大会的学者们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 ,我们获得了第 1 6届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举办权 ,并将于 2 0 0 8年在昆明举行。它对于 1 3亿中国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为它的议题包含了从基因到人权几乎所有与人类相关的内容。我们国家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在世界上是什么样的地位、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 ,需要各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学家来认证。中国需要向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介绍改革开放的经验 ,也需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更好的经验和做法。至少我自己把这次会议看…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9月20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国际研讨会在杭州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的代表,宗教界代表,国际和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从事人类学和宗教研究的知名学者以及文艺界、企业界代表,共计70余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于2014年7月批复中国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本次会议早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批复之际便开始筹备。浙江大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从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人类学传入中国已整整一百年了。一百年来 ,从蔡元培先生介绍民族学开始 ,在老一辈人类学家们的培育下 ,中国人类学以高水平的态势进入国际人类学界 ,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涌现出了费孝通、岑家梧、杨成志、江应樑、林惠祥、梁钊韬、李济、凌纯声、潘光旦、许烺光、林耀华等人类学大师 ,他们以他们不朽的人类学著作为中国人类学争得了国际性的荣誉。2 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中国人类学在人类学本土化方面在台湾得到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发展 ,涌现了陈奇禄、张光直、李亦园、乔健、杨国枢、吴燕和等人类…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评论由 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于 2 0 0 2年 5月 1 3~ 1 5日在广西南宁举行 ,本届论坛在会议的组织形式上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 ,组委会聘请了在人类学界较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如庄英章、曾少聪、陈庆德、徐杰舜等教授做观察员 ,负责对在这次论坛学者们的学术发言进行评论。下面摘录的即是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的评论。庄英章 (台北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 :所谓的观察员评论 ,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这次论坛的形式与内容有所响应 ,提出…  相似文献   

5.
被学术界称为中国人类学发展标志性的会议──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于7月24至28日在北京奥林匹克饭店隆重召开。这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国都市人类学会主办的中期会议由国际著名的人类学家、北京大学费孝通教授任组委会名誉主席,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博士任组委会主席,中国都市人类学会会长杨侯弟研究员和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郝时远任执行主席。出席会议的有来自46个国家,包括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主席桑德兰教授、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高斯密教授、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索撤文教授、荷兰著名人类学家 、IUAE…  相似文献   

6.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1995年中期会议在佛罗伦萨举行1995年4月19-27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95中期会议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阿根廷、瑞典、荷兰、墨西哥、匈牙利、日本、喀麦隆、瑞士、意大利、德国...  相似文献   

7.
将于 2 0 0 8年在我国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 ,有利于推动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发展 ,有利于进一步宣传、展示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成就 ,有利于促进国际文化和经济交流 ,有利于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提出“中国化”口号以来,就“人类学本土化”问题举行的唯一一次专题会议——99人类学本土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9月9~11日在广西南宁广西民族学院美丽的相思湖畔召开。这次研讨会由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联合主办、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广东民族宗教研究所协办,并得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资助。出席大会的代表来自北京、湖北、湖南、上海、浙江、广东、广西、云南、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法国、西班…  相似文献   

9.
第16届ICAES︵2008·昆明︶ 一、历史国 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简称 IUAES,全称为“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thropo 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她是一个由社会人类学家、生物人类学家和致力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的机构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同时也吸收有兴趣的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参与。其目标是加强世界上社会人类学、生物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各学科之间的交流,通过集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促进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IUAES成立于 1948 年 8 月 23 日,事实上,也正…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徐杰舜教授为了让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名刚入学的新生认识人类学,以“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为题进行讨论。当时他们刚接触人类学不久,对此论题虽然各有一点感觉但都概念模糊,讨论无果。于是,他们把这一问题带到了10月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上,利用空闲时间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学者请教。各位老师都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各有所见,令人大开眼界。从北京回来后,他们把在会议上学到的东西梳理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感受,重新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是这样的初级入门问题,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答案。现将他们的习作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类学有三个圈子要研究,第一圈就是核心圈,叫做农民的,城乡关系,包括农民的研究;第二圈是当时少数民族自治,或者由土司统治的,跟中央朝廷形成朝贡关系的;第三圈就是或者跟中央朝廷形成朝贡关系,或者没有的,但是史书上有记载的这些外国的风物、民俗、人情。中国古代如此之多的海外研究技术,到了现代的时候衰败了,为什么衰败了?因为我们从一个天下主义的观念,转型成为国族主义,内部化了。所以现在对人类学至为关键的是,不只是要从事海外研究,而是要在一个比较天下主义的观念下面去思考人类学未来的走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类学有三个圈子要研究,第一圈就是核心圈,叫做农民的,城乡关系,包括农民的研究;第二圈是当时少数民族自治,或者由土司统治的,跟中央朝廷形成朝贡关系的;第三圈就是或者跟中央朝廷形成朝贡关系,或者没有的,但是史书上有记载的这些外国的风物、民俗、人情。中国古代如此之多的海外研究技术,到了现代的时候衰败了,为什么衰败了?因为我们从一个天下主义的观念,转型成为国族主义,内部化了。所以现在对人类学至为关键的是,不只是要从事海外研究,而是要在一个比较天下主义的观念下面去思考人类学未来的走势。  相似文献   

13.
以澳泰族群的遗传结构为例,阐述了分子人类学在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及时人类学作为基础学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知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对之作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主要从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知识对自然生态的维护、草原生态的保护、生态安全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就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评价,旨在为学术界今后研究传统生态知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族国家历来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从分析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后民族结构”理论入手 ,对民族国家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和内部构造 ,特别是其中一些裂变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整体性宏观研究的典范,是中国话语的具有国际意义和价值的创新之作。但是20年来,为什么一直处于共识与分歧并行的态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多元一体理论内涵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论,而如果再加上从多元走向一体过程论的诠释和解读,一些不理解和质疑就可能迎刃而解。面对全球化,在“属于中国的就是属于世界的”这个事实面前,中国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单独面对世界、面对全球化,而只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建构相匹配的中华民族,才能面对世界、面对全球化。正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就是属于中国的,这也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岑家梧先生是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基础宽深、注重田野、提倡本土的治学思想和方法,对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学术方向始终顺应着世界先进文化潮流和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民族学人类学学者 ,在进行民族文化的研究时 ,首先是调查它 ,弄清楚它的文化现象 ,然后来解释它 ,在这个解释中 ,要注重本土解释。重视本土解释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使我们对一个民族的文化 ,尽量做到研究的客观性 ,获得客观的资料 ,尽量克服本民族文化或其他一些文化观念给自己带来的一些偏见和影响 ;做本土解释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9.
香港在中外学术交汇中处于一种特殊的桥梁和枢纽地位。香港人类学系和内地人类学界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很多途径又能很有成效地把西方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人类学研究,促进了中国与国际人类学界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