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人均用地标准法和修正系数法测算十堰市2010—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用聚类分析法进行潜力分区,并提出整治方向.结果表明:测算期内全市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17 900.53hm2和6 400.92hm2,影响十堰市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主要因素为固定资产投资、GDP及居民点用地人均超占量.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划为城市用地集约区、城镇化与生态建设协调区、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优化区3个潜力类型区,各区农村居民点整治应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6,(1):125-131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对于农村居民点整治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利用熵权可拓模型,通过选取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土地利用状况等13项影响因素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巩义市所辖15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加以评价,将其划分为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适度整治区和限制整治区.结果表明:1巩义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整体北高南低,区域差异明显,其中回郭镇和竹林镇属于优先整治区;2米河镇属于重点整治区;康店镇、河洛镇等5个镇区属于适度整治区;3芝田镇和鲁庄镇等7个乡镇为限制整治区.根据研究结果,结合镇区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整治模式,对巩义市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GIS技术支持下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山东省招远市为例,选取678个行政村中的881个评价单元,采用专家集成法确定了lO个影响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推求出各评价因子权重.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相对值法对农村居民点的居住适宜性分别进行单指标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居住适宜性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有77个行政村的居住适宜性极差.最后,采用人均居民点用地标准测算法计算14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结果表明,整理潜力很大,总计1403.67公顷.本文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居住适宜性,并进行了整理潜力分析,为招远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土地整理正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能够为土地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以嘉祥县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成对比较法,得出各层次指标权重,将其与标准化指标的乘积作为现实潜力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确定所研究区域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现实潜力和整理效益大小,为土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和整理效益的定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整理中应将潜力和效益综合起来考虑,潜力和效益均较大的区域优先.  相似文献   

5.
基于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陕西省旬阳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理论潜力,选取自然、经济、社会因素构建修正指标体系,利用修正系数计算耕地潜力和当前可开发潜力,继而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结果表明:旬阳县土地整理理论潜力总计225.414hm~2;各乡镇耕地潜力修正系数为0.267~0.810,耕地潜力总计124.168hm~2;可开发潜力修正系数为0.305~0.810,可开发潜力总计73.896hm~2。对整理潜力进行分区,其中一级潜力区有4个,可开发潜力40.988hm~2;二级潜力区有4个,可开发潜力15.49hm~2;其余镇属于三级潜力区,可开发潜力17.419hm~2。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潜力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次之。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力界定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中的核心基础理论,是科学开展潜力测算、划定整治分区、提出整治目标、制定整治模式等工作的前提.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界定受"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驱动明显,导致单一、静态的潜力观,无法正确引导实践.本文针对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界定中对潜力产生根源、内涵和内容阐释不明等问题,以农村居民点整治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相互作用揭示潜力产生根源,重构潜力内涵和内容,探讨多元潜力实现机制,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化具有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生态敏感性评价为基础,设计了基于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模式的生态用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模式,基本特征是:根据不同的生态敏感度分区进行生态用地整治调查分区划定,结合未利用地开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退耕还林三种生态用地整治类型,对不同调查区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林地、耕地、园地整治潜力抽样调查,在抽样调查基础上进行生态用地整治潜力水平选择、潜力测算与潜力分级.评价结果:研究区生态用地整治潜力为1 635.72hm2,包括林地整治潜力864.92hm2,耕地整治潜力379.35hm2,园地整治潜力391.44hm2.其中,林地整治潜力占比规模大,耕地相对较小;规划设计潜力综合实现度水平随生态敏感性升高而下降,即林地整治潜力比重高,则规划设计潜力综合实现度水平低,耕地整治潜力比重高,而规划设计潜力综合实现度水平高.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复垦理论潜力与现实潜力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潜力释放最大化以及合理的安排农村居民点复垦工作,以重庆市为例,根据重庆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人口数据,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和综合修正系数法,测算出2020年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复垦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在此基础上对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测算结果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并对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复垦的推进提出了科学合理地安排复垦工程时序、提高政府投资力度、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婷  陈丹杰  姚江波 《河南科学》2010,28(10):1365-1368
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基础,从土地权利人的意向、人口与经济水平、整理潜力3个方面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评价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通过运用多因素综合判断的方法计算综合分值,对北阳镇村庄整理时机进行评价.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聚类分析结果,将北阳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分为两个等级,即整理时机成熟区和整理时机欠成熟区.  相似文献   

10.
闽清县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2007年闽清统计年鉴的数据,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利用强度、利用效益及利用布局合理化三个方面选取了7个指标对闽清县15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闽清县评价的15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中,利用不集约、相对不集约、一般不集约、一般集约和集约的乡镇比例分别为6.67%、20.00%、40.00%、26.67%和6.67%,平均评价分值分别为0.41、0.44、0.50、0.54和0.63,总体水平是一般集约.白樟镇和云龙乡两个经济发达镇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白中镇和池园镇两个陶瓷工业比较发达的乡镇集约化程度较低,这些主要是由于农村工矿用地布局不合理和占地过多造成的.白樟镇、云龙乡、塔庄镇、东桥镇和坂东镇等五个乡镇的大部分农村居民点分布在河谷平原地区,布局受地形影响较小,布局较合理,利用上总体较为集约,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利用布局不集约和利用效益不集约的农村居民点应改变居民点的布局,提高聚集度,同时加速新农村建设,发展工业,改善农村居民点土地用途结构;利用强度不集约农村居民点的潜力挖掘应主要从陶瓷工矿用地中挖掘.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迫切-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时空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时空维度特征, 以实现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多目标性为导向, 将不同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归类为整治迫切性和适宜性两方面, 利用迫切?适宜度综合评价与互斥性组合矩阵, 列举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目标差异化时序安排, 构建多目标导向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空间组织与配置格局。使用该方法, 将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时间迫切性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不迫切4个等级, 村庄数量比例分别为12.73%, 28.36%, 24.73% 和34.18%, 空间上表现出迫切性等级由高到低的圈层结构特征; 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空间适宜性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不适宜4个等级, 村庄数量比例分别为11.27%, 33.09%, 36.73%和18.91%, 具有明显的空间组团式分布特点; 综合迫切?适宜性等级结果, 形成农村居民点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适度整治和限制整治区的时空配置格局, 并提出不同分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目标导向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系统学原理,诠释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内核"式系统结构及其组成要素。鉴于乡村地域功能和人居环境学理论,以地域特征显著的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明确了地域功能分区与功能定位,剖析典型村庄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活、生产和生态要素,刻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特征。从外部性导向和内部性表现的角度,设计不同村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内核要素组合方式,归纳出新城综合发展–城市转移型、优势产业带动–中心社区型、现代农业主导–内部集约型、生态农业培育–新址重建型、生态旅游强化–原址改造型5种区域性典型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及其要点,为地方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富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的方法.首先,利用Voronoi图空间分割的特性,将现状居民点进行初步分类;然后,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的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建设适宜性进行分区;最后,结合分类与分区的结果,选择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基于该方法,实证研究了郧西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结果表明,30.02%的现状居民点选择城乡一体化整理模式;17.35%的现状居民点选择中心村整理模式;44.43%的居民点选择村内合建整理模式;8.20%的居民点选择搬迁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马欢  李艳军  梅再美 《科技信息》2011,(3):I0379-I0379,I0355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罗甸县为例,分析了研究区用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基于系统要素特征耦合的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与整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按照“要素表达特征、特征组合类型、类型引导模式、模式改进要素”的研究思路, 在界定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 使用协调系数模型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对农村产劳结构均衡性、人居环境适宜度和土地利用集约化3个维度的系统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将要素特征通过矩阵组合划分出8种农村居民点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特征表现及其限制要素, 从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和空间重构3 方面设计出11种差别化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研究表明,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构成要素与地域特征差异显著, 全区55.64%的村庄处于产劳失衡状态, 52%的村庄处于相对不宜居状态, 44.36%的村庄处于相对不集约状态, 整体上以产劳失衡–不宜居–相对集约化农村居民点类型为主, 农村居民点持续发展的改进要素较多; 产业优化升级与劳动力转移、人居环境要素更新与重组以及城乡体系重构与空间集聚的单要素专项整治和多要素综合整治, 是平谷区农村土地管理与富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ArcGIS软件的技术支持下,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为研究区域,研究镇域耕地整治潜力的测算和分级,即在测算耕地整治数量潜力的基础上,通过将反映耕地整治质量潜力的产能潜力换算成为新增耕地面积潜力,得到综合了耕地整治质量潜力与数量潜力的新增耕地面积与新增耕地系数,实现了耕地整治潜力在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并利用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双指标法对青羊镇进行了耕地整治潜力分级评价.  相似文献   

17.
屯留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基本情况是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大,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超大的行政村多.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有利因素有四点,一是自然村多、无人自然村多;二是在农村居民点用地建筑中土坯房、土窑洞等土质建筑多、空闲建筑多;三是黄土广泛覆盖;四是农村人口萎缩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有利因素.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障碍因素有四点,一是农村宅基地私有观念;二是剩余人口安置难;三是村庄内部林地政策;四是资金不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为达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 ,作者论述了开展农村土地整理的必要性以及重大意义。然后文章介绍了我国当前农地整理的主要内容 ,以及以农田、道路、沟渠、林网为主要内容的农地综合规划设计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