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营凹陷北部永 92 1地区沙三段和沙四段广泛发育扇三角洲沉积 ,从中可以识别出砾岩相、砂岩相、粉砂岩泥岩相和泥岩相等 4种岩相类型。根据本区的沉积特征 ,扇三角洲沉积是一个典型的退积型层序 ,沉积边界和扇三角洲砂砾岩体的分布主要受湖平面变化的影响。该区湖相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 ,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体是较好的储集层。本区生、储、盖发育齐全 ,有着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沉积样式及其搬运机制、发育规律,基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体内部地震反射特征,结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开展系统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存在高角度退积反射相、前积反射相、低角度退积反射相等地震相类型;研究区砂砾岩沉积主要发育地震活动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岩矿测试和测井等资料 ,对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演化和储集体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古近系新近系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发育了 4个三角洲沉积体 ,其前端或侧缘有碳酸盐岩的灰坪、云灰坪、藻丘和滩沉积。古近系新近系沉积在时间上均构成下部的退积型沉积序列和上部的进积型沉积序列。各地区发生进积与退积转换的时期不同 ,并且这种不同在沉积岩性的组合特征上有所反映。祁漫塔格和七个泉阿哈堤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干柴组上段 (E23 )中期就开始加强 ,使得来自这两个物源区的进积沉积层序发育时期长 ,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从E23 中期开始就明显增加 ,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不甚发育 ;索尔库里干柴沟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油砂山组 (N12 )早期才开始加强 ,使得来自该物源的进积层序发育时期短 ,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于上油砂山组 (N22 )时期开始发育 ,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十分发育 ;阿拉尔物源区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岩矿测试和测井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演化和储集体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古近系-新近系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发育了4个三角洲沉积体,其前端或侧缘有碳酸盐岩的灰坪、云灰坪、藻丘和滩沉积。古近系-新近系沉积在时间上均构成下部的退积型沉积序列和上部的进积型沉积序列。各地区发生进积与退积转换的时期不同,并且这种不同在沉积岩性的组合特征上有所反映。祁漫塔格和七个泉-阿哈堤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干柴组上段(E3^2)中期就开始加强,使得来自这两个物源区的进积沉积层序发育时期长,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从E3^2中期开始就明显增加,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不甚发育;索尔库里-干柴沟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油砂山组(N2^1)早期才开始加强,使得来自该物源的进积层序发育时期短,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于上油砂山组(N2^2)时期开始发育,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十分发育;阿拉尔物源区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5.
综合地震、测井、录井、岩芯、薄片及粒度等资料,对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成因类型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具有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包括上拱形、低斜两段式和低斜多段式等类型,叠覆冲刷、滑塌变形、泥岩撕裂屑、重荷模与火焰构造等反映重力流沉积特征的沉积构造十分发育。砂砾岩体的主要类型包括靠近物源的近岸水下扇、远离物源的湖底扇以及断槽中发育的沟道浊积岩;储层以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的辫状水道砂体物性最好,储集空间以次生孔缝为主,孔隙结构主要表现为中孔中细喉型。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北部永921地区沙三段和沙四段广泛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从中可以识别出砾岩相,砂岩相、粉砂岩、泥岩相和泥岩相等4种岩相类型。根据本区的沉积特征,扇三角洲沉积是一个典型的奶积型层序,沉积边界和扇三角洲砾岩体的分布主要受湖平面变化的影响。该区湖相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碉体的较好的储集层。本区生、储、盖发育齐全,有着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陈家庄地区馆陶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搞清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含气层位,从岩心观察入手,利用岩心资料识别了陈家庄地区馆陶组短期旋回,建立了岩-电关系模板,在此基础上,利用大量的测井资料,根据短期旋回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识别了中期旋回并进行了横向对比,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陈家庄地区馆陶组发育4个中期旋回16个短期旋回,旋回叠加样式主要有退积式、加积式。对该层序地层格架内不同准层序沉积相平面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体系从早至晚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沉积、辫状河广泛发育期和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化3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参照井处的沉积相迁移特征及体系域叠置样式,将泌阳断陷陆相层序划归为两种类型(Ⅰ型和Ⅱ型)。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包括跨时分别为1.08,1.40和102(Ma)的3个Ⅱ型陆相层序,由南向北呈现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的沉积体系空间配置。泌阳断陷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其小层序组类型有4种:低位加积型、退积型、高位加积型和进积型。综合利用研究区的钻井、测井及地质资料,根据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地震相平面展布特征,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并由此归纳出研究区核三上段的沉积模式。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3个陆相层序发育的共同特点,建立了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岩相格架模式。对连井剖面层序地层进行了对比,编制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的年代层序地层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对层序及沉积体系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福山凹陷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以流沙港组构造转换带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转换带发育于凹陷中部花场地区,并起到调节东西部构造差异性的作用,其两侧所发育的层序构成样式差异显著,西部发育多级断阶型层序样式,东部发育缓坡型层序样式;构造转换带处发育挠曲坡折型层序样式,高位域时期发育大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时期发育大范围浊积扇;福山凹陷的沉积充填演化受到构造转换带、相对湖平面变化和古地貌联合控制,不同体系域内转换带对沉积充填控制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密井网资料、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及开发实践认识,通过取心井单井沉积相标定、平剖面沉积特征解剖,结合油层展布特征分析,明确了百口泉组厚层块状砂砾岩的沉积演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了探讨了其油气差异富集机理。研究表明:(1)研究区百口泉组为干旱型冲积扇沉积,根据其内部沉积特征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扇根及扇中2个亚相和7个微相单元,扇根以主槽微相发育为主,扇中以辫流水道微相发育为主。(2)百口泉组冲积扇整体呈不断退积的特征,B3砂组以扇根主槽块状砂砾岩发育为主,整体呈连片分布特征;B2砂组为扇根主槽向扇中辫流带过渡沉积,砂砾岩体由块状向近层状演化;B1砂组以扇中辫流水道发育为主,辫流水道砂体呈层状展布特征。(3)研究区油气富集平面呈现断裂处连片富集、近断裂处条带状富集和远断裂处富集较差的特征,剖面上呈现底部B3砂组富集较差,中部B2砂组最为富集,顶部B1砂组富集稍差的特征。研究区油气差异富集整体受构造及沉积特征的共同控制,断裂为油气运移路径,后期起到遮挡作用,加之断裂处扇根主槽块状砂砾岩储集层发育,导致其油气较富集;近断裂处受扇中辫流水道优势储层条带状分布的控制,油气富集亦呈条带状分布特征;远离断裂处扇中外缘有利储层发育较差,油气富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小波变换基准面恢复的砂砾岩期次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砂砾岩地层古生物标志及标志层缺乏、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背景和复合基准面原则约束下,利用测井曲线小波变换时频分析进行砂砾岩体沉积基准面恢复,进行其期次细分及井间对比的方法.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广泛发育的砂砾岩体为例,通过对三、四级基准面曲线的恢复,有效地实现了井间等时地层对比.研究表明,自然伽马或声波时差等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后得到的多尺度小波系数周期性的振荡特征与各级层序旋回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高频成分的多级叠加可以较好地反映基准面变化特征,指导砂砾岩体期次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12.
依据精细的露头写实及室内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巴楚一间房露头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生物礁-滩沉积体系发育模式及储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间房组自下而上共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TST和HST构成,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于层序1至层序3中,由生物礁、生物碎屑滩和台缘背景沉积3种成因相组合构成;层序1和层序2的HST内发育进积型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以沉积高能带向盆地方向迁移为特点;层序3的TST内发育退积型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以沉积高能带向台地方向迁移为特点,其中早期为海侵追补型,晚期为海侵并进型;在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中,礁前内侧砂质滩和礁后内侧砂质滩具有相对较好的储集性能,是潜在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3.
在对江汉盆地露头剖面野外实测、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识别了白垩系层序及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研究表明, 受燕山期幕式构造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氧化型湖泊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早白垩世,由于拉张断陷强度较弱,仅在盆地边缘断裂前缘的局部地区发育一套粒度较粗的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至晚白垩世,在区域引张力的作用下盆地整体拉伸断陷,从盆缘往盆内方向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型湖泊沉积,构成一个自下而上粒度由粗变细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兴马地区沙三段重力沉积砂体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大的问题,运用层序地层分析和波形分类技术,在层序格架内基于储层沉积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建立储层特征与地震波形的对应关系,较好地预测了重力沉积砂体的空间展布。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可分为3个层序,构成3个“下粗上细”的沉积旋回;在各旋回中,重力沉积砂体均表现为强振幅、中低频、中好连续反射,平面上可构成10类地震相和3个地震相区,分别对应中扇辫状沟道微相、中扇前缘微相和外扇浊积岩-湖泊相;对比各层序,层序SQ3和层序SQ2的南部地区重力沉积砂体最为发育,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5.
陈家庄地区馆陶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含气层位,从岩心观察入手,利用岩心资料识别了陈家庄地区馆陶组短期旋回,建立了岩电关系模板,在此基础上,利用大量的测井资料,根据短期旋回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识别了中期旋回并进行了横向对比,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陈家庄地区馆陶组发育4个中期旋回16个短期旋回,旋回叠加样式主要有退积式、加积式。对该层序地层格架内不同准层序沉积相平面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体系从早至晚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沉积、辫状河广泛发育期和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化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永北地区砂砾岩油藏储量丰富,然而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沉积期次划分和砂体分布样式研究不够精细,影响了该区油藏评价与开发.综合运用岩心、测录井、地震等方法,建立研究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构型的分级方案,总结了构型单元类型及其特征,井震综合刻画了4~5级构型单元的空间分布样式.其中8砂组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舌状体构型单元,辫状沟道砂砾岩整体呈退积式交错叠置分布;7砂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朵叶体,水下分流河道呈进积式冲刷切割与叠置分布.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地区的油藏评价与开发生产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7.
微量元素分析在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特点,进行了层序划分。研究表明,在济阳地区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的沉积序列中,障壁-泻湖沉积体系比较发育,尤其是障壁砂坝的多次出现,与鲁西区一般以潮坪体系为主的特征具有明显不同。微量元素及其分布规律在分析沉积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着重讨论了利用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层序划分和确定层序相关界面。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坨71块近源浊积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据对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认为东营凹陷北部坨71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部为近源浊积成因的砂砾岩体.岩性为暗色泥岩夹砂砾岩、砂岩和粉砂岩,颗粒粗,分选中到差,成分成熟度低.递变层理、叠覆递变层理、块状层理、滑塌、撕裂屑、直立砾、漂砾、重荷等沉积构造广泛发育.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曲线由高幅箱形到低幅齿化,与不同岩性和沉积相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地震剖面上近源浊积扇外形呈丘状,内部为杂乱反射.根据岩性、电性和沉积序列组合特征,在研究区识别出内扇、中扇和外扇.在上述基础上,归纳了近源浊积扇标志,为识别该类成因扇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地质、测井、地震资料对元坝地区须三段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元坝工区西部地层为砂岩与泥岩的不等厚互层,东部地层为底部厚套砂体与顶部泥岩的叠置层;纵向上五期砂组相互叠置.②须三段沉积时期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大巴山同时为元坝工区提供物源.母岩的不同导致元坝工区发育2类砂岩,西部以钙屑砂砾岩为主,东部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③元坝工区须三段西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垂向上呈现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向盆地内进积的沉积序列;东部发育曲流河沉积体系,呈现三角洲前缘向盆缘退积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塔中和满西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岩芯及分析化验资料,将塔里木盆地塔中和满西地区石炭系划分为3个地震地层层序与6个沉积层序,其中CⅠ与CⅡ层序为Ⅰ型层序,CⅢ~CⅥ层序为Ⅱ型层序.与标准的Ⅰ型层序比较,区内Ⅰ型层序低位体系域以河流沉积体系为特征,缺失盆底扇、斜坡进积复合体等深水沉积体系;Ⅱ型层序中陆架边缘体系域不发育,主要的沉积体系以浅水碳酸岩台地和海岸平原为特征.石炭系早期层序形成在起伏不平的剥蚀面之上,以填平补齐的充填沉积为主,中后期层序则发育在宽阔平坦的盆地内.这种层序格架明显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经典型的层序格架,反映了稳定地块内坳陷性盆地的层序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