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川西拗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测井、地震资料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发育特征,对雷四3亚段进行精细层序地层对比,落实层序地层在研究区展布情况,探讨其发育控制因素及与储层发育的关系.雷口坡组可划分出2个Ⅲ级层序,雷四3亚段发育于第2个Ⅲ级旋回sQ2高水位体系域,进一步可识别出2个Ⅳ级层序和7个Ⅴ级层序.在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以Ⅴ级层序为单元,对研究区雷四3亚段地层进行精细对比发现,层序地层横向具有较好的对比性,XS1井、DS1井、TS1井缺失顶部地层,分析认为与印支期地层剥蚀有关.川西拗陷雷四3亚段层序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升降、构造运动及气候影响,Ⅴ级层序以向上变浅的旋回为主,溶蚀作用主要发育在Ⅴ级层序中上部,易形成优质溶蚀型储层.  相似文献   

2.
伊犁盆地是重要的沉积型矿产盆地之一,赋矿层位主要在侏罗系,但该套地层油气勘探却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对盆地南缘苏阿苏沟剖面的中下侏罗统地层进行精细测量,对其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划分。依据不整合面、冲刷面和岩性转换面,将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可划分为4个长期旋回,7个中期旋回及15个短期旋回;明确了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沉积环境,主要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侏罗纪时期,伊犁盆地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断陷湖盆构造升降旋回:初期裂陷扩张阶段(MSC1-MSC3时期),可容空间有限,物源充沛,八道湾组扇三角洲沉积,中期旋回叠加式样以A型和C_1型为主;中期深陷鼎盛阶段(MSC4时期),可容空间最大,物源供给不足,三工河组湖泊相沉积,中期旋回叠加式样以C_3型为主;后期抬升萎缩阶段(MSC5-MSC7时期),可容空间减少,物源增大,西山窑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期旋回叠加式样以C_2型为主。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阳信洼陷下第三系火山层序为例,探讨了火山活动等事件对层序发育晚期可容空间产生与分布的影响.阳信洼陷下第三系火山层序发育的特征及湖退时期的可容空间变化特征表明,火山锥在断陷湖盆中的堆积使得盆地中可容空间演化特征与常见断陷湖盆不同,局部可容空间的分配出现非均一性特征.研究表明,火山锥体使湖退时期可容空间分布复杂化,是可容空间分布呈现非均一性的直接原因.进而丰富了层序地层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层序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中国南方不同地区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基干剖面和辅助剖面详细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对震旦系-中三叠统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划分对比,共识别出13个超层序和99个三级层序,讨论了13个超层序的特征,建立了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的层序格架.总体上看各超层序在整个中国南方不同盆地、不同相带的剖面上可以完全对比,但同一个超层序内所包含的三级层序个数及完整性有所不同.对于三级沉积层序来说,半数以上可以得到化石带较为准确的年代控制并在同一个构造分区甚至整个中国南方进行对比,部分层序甚至还可以在三级层序的体系域层次进行对比.表明从整个中国南方来看二级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更具有一致性,而三级相对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盆地、不同相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形成机制分析:以松辽盆地为例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松辽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由于海相环境与陆相环境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决定民海相层序与陆相层序在形成机制上,特别是在主控因素上显著不同。陆相盆地层序的主要受构造、气候因素的控制,也受沉积物共给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上述诸因素通过综合作用影响着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周期性变化,进而控制着各级层序的发育和内部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八面河地区孔店组河流-冲积相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可容空间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八面河地区孔店组层序地层特征,将该地区孔店组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每个层序包括2个体系域.受气候和沉积物供给的控制,层序发育早期,可容空间较小,沉积物供给不足,河道不发育,只发育少量冲积扇和大面积泛滥平原的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层序发育后期,可容空间达到最大,干旱背景下气候相对湿润,沉积物快速供给并形成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河道发育并频繁摆动形成河道砂体在纵向上的叠置和平面上的广泛分布.这种沉积物和气候控制的层序,其界面除可以用常规方法识别外,在该地区还表现为地震反射内部结构的差异和声波-深度坐标中声波时差回归曲线的非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立准噶尔盆地南部柴窝堡凹陷二叠系一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探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建立该地区不同时期原型盆地层序充填模式.方法 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研究区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在研究区划分出2个盆地充填层序,5个一级层序,8个二级层序以及19个三级层序,建立起早中二叠世陆内裂谷盆地、晚二叠世一三叠纪山前拗陷、侏罗纪一白垩纪类克拉通拗陷盆地3个原型盆地的层序充填模式.结论 构造活动及物源供给是控制柴窝堡凹陷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其中物源距离及源区供给的沉积物类型是控制该区各个原型盆地发育时期层序内沉积物充填类型及空间堆积样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露头、岩心、钻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在塔里木全盆尺度上,建立了其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将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Q1、SSQ2)和6个三级层序(SQ1~SQ6)。通过分析贯穿盆地南北部的地震及连井对比剖面可知,SSQ1、SSQ2的地层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地层在盆地腹部和库车坳陷之间出现了类似"跷跷板式"的升降。指出二级层序的可容空间在库车坳陷与盆地腹部之间具有转换的特点,沙雅隆起充当了可容空间转换带的角色。建立了塔里木盆地白垩系的两种层序地层发育模式,SSQ1整体为粗-细-粗的沉积旋回,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体系;SSQ2为由粗变细的正旋回,总体为一套粗粒的冲积扇-河流相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
川西地区位于上扬子台地边缘,区内发育滨岸、缓坡型台地、镶边台地、陆棚-盆地及陆表海型台地共5种沉积体系。研究区中二叠统-中三叠统地层生物礁、滩相十分发育,拥有巨大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研究区中二叠统-中三叠统地层中采集到的80件层位样品进行常量、微量元素测试,结合沉积体系分析,旨在探索本区古海平面升降、氧化还原条件、古气候及古盐度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本区古环境共经历了3个较大的相对氧化→相对还原→相对氧化旋回,但各沉积期存在若干短期的次级旋回;古气候总体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繁育了众多暖水型生物群落,在P与T交界处存在由温湿过渡为干热的1次重大变革。上述演化过程在岩性及生物群落特征上都有显著体现。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露头、岩心、钻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在塔里木全盆尺度上,建立了其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将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Q1、SSQ2)和6个三级层序(SQ1-SQ6)。通过贯穿盆地南北部的地震及连井对比剖面可知, SSQ1、SSQ2的地层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地层在盆地腹部和库车坳陷之间出现了类似“跷跷板式”的升降。指出二级层序的可容空间在库车坳陷与盆地腹部之间具有转换的特点,沙雅隆起充当了可容空间转换带的角色。建立了塔里木盆地白垩系的两种层序地层发育模式,SSQ1整体为粗-细-粗的沉积旋回,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体系;SSQ2为由粗变细的正旋回,总体为一套粗粒的冲积扇-河流相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1.
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期盆-山耦合和层序充填样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这两个级别的层序演化和充填样式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相当于须二-须三段的"下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构造山系以低幅隆升为主,川东北地区坳陷幅度小,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基本持平,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具有上升与下降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反映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盆-山耦合过程;相当于须四-须六段的"上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增多且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盆内仍以发育上升与下降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为主,而近造山带的盆缘以发育上升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远大于下降半旋回的不完全对称型层序充填样式为主,局部发育仅保留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的非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反映非均衡盆-山耦合特点.  相似文献   

12.
川东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为指导,对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进行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研究.嘉陵江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TSQ1,TSQ2),雷口坡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TSQ3).以三级层序体系域或三级层序为编图单元,编制5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TSQ1的TST主要为开阔台地相灰岩沉积, HST为局限台地相膏岩、膏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等沉积,反映水体变浅、蒸发的古地理格局;TSQ2的TST同样为开阔台地相灰岩沉积,HST水体变浅,区内以沉积膏岩、白云质膏岩、泥质白云岩等为特征;受江南古陆隆升扩大影响,TSQ3发育不完整,缺失上部地层,由东往西,表现出由陆源碎屑岩到碳酸盐岩的沉积格局,沉积环境由有障壁海岸到局限台地的过渡.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是层序发育、古地理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9区三叠系中上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塔河油田9区三叠系中上统中识别出1个Ⅳ级层序界面,相应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1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目的层下油组划分为12个短期旋回,建立3种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构型样式.结合各个层序单元的沉积相分析及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塔河油田9区三叠系中上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湖泊进退频繁,上、中、下油组分别为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沉积,其间泥岩段代表了湖泛沉积.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区甘溪土桥子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在对龙门山甘溪剖面泥盆统土桥子组进行高频旋回类型的识别的基础上,对其三级层序进行了研究。甘溪剖面土桥子组发育碳酸盐台地、碳酸盐缓坡和盆地相3种沉积类型,随着海平面的变化,在沉积演化上交替出现。甘溪土桥子组碳酸盐台地识别出3种类型的高频旋回类型,碳酸盐缓坡有6种类型发育于等斜缓坡,2种类型存在于远端变陡的缓坡中。土桥子组可以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二者沉积特征相似,均由4个体系域组成。二者在高位体系域存在差异,下部层序由碳酸盐等斜缓坡-台地边缘组成,上部层序发育远端变陡的缓坡。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与盆地充填演化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和层序界面的综合识别,总结出了7种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将盆地侏罗系划分出2个超长期、9个长期和1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进一步探讨了盆地侏罗系"层序-沉积-构造"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富县期-延安期整个盆地经历了4次较大的构造沉降旋回,对应于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直罗期-芬芳河期,盆地再一次经历了较完整的由抬升、充填再到强烈抬升的演化过程,共发育有5次大的旋回,分别对应于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16.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的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岩石薄片数据、古水流数据、岩石化学数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结果表明:中三叠统南盘江盆地古水流方向为北西西方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一侧的再旋回造山带;再旋回造山带应该在盆地的东南方向;沉积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兼有活动陆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测井小波分析及频谱分析方法,对延长组层序地层单元进行定量识别,共识别出5个长期、21~2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通过层序格架内储层发育规律分析,认为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应量的比值(A/S)及层序界面对储层的空间展布和物性变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最有利的储层发育位置出现在长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下降晚期,特别是中期和长期两个级次基准面相互重叠的界面两侧,酸性孔隙流体沿着界面运移,有利于形成次生孔隙,对改善储集层储集性能有利。与传统层序地层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消除人工划分层序的不确定因素,提高旋回划分、对比的精度和准确性,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廊固凹陷古近系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廊固凹陷是一个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多物源、近物源、相带窄、相变快等特点决定了其层序发育控制因素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盆地存在较大差异.廊固凹陷古近系可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发育时期与廊固凹陷断陷发育早期、断陷发育中期、断陷改造期相吻合;构造运动在影响二级层序发育的诸多因素中占主导地位.考虑到盆地对构造和气候的沉积响应极为复杂,因此分析三级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时,不能把构造、气候等因素分开,而是特别注意各因素对沉积基准面旋回的贡献;认为构造和气候是影响三级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湖进体系域烃源岩发育,低位以及高位体系域储层发育,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相似文献   

19.
根据钻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对番禺4洼珠江组层序地层进行研究,明确砂体发育特征与层序地层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二级层序不同演化阶段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构造沉降要素对砂体发育的影响,并建立二级层序控制要素作用下砂体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珠江组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均只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不同三级层序的结构特征存在差异,其中三级层序SQ1和SQ2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均较为发育,而三级层序SQ3~SQ5以高位体系域为主;砂体发育特征与二级层序基准面演化及三级层序结构密切相关,二级层序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砂岩含量整体有降低趋势,单层砂岩厚度减小;二级层序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砂岩含量整体有增大趋势,晚期单层砂岩厚度明显增大;三级层序SQ3~SQ5砂体主要发育在高位域;全球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研究区三级层序的发育及结构类型,进一步控制不同结构三级层序的砂体发育规律;物源与二级相对海平面共同控制二级层序内砂体的垂向叠置样式和平面演化。  相似文献   

20.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和古生物资料,在井—震联合标定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下部层序KSI结构发育完整,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下切谷特征明显,水进体系域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上部层序KSII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水进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在湖平面缓慢下降、陆源碎屑物质供给不断减少的环境下发育曲流河、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下白垩统沉积建造反映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具有一定旋回性,早白垩世古气候变化对层序的发育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