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功合成原子转移自由基用的引发剂,并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法,以此引发剂制备出聚合物粒子.用红外光谱(FT-IR)对引发剂及聚合物粒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光子相关光谱(PC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合物粒子的形貌、粒径和粒径分布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粒子大小均一,小于100nm,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表面接枝的方法,在室温下用偶联剂(MPS)KH-570对纳米SiO2进行接枝,经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发生自由基聚合包覆,并通过TEM和FTIR等测试手段表征粉体有机包覆层的形貌和化学组成结构,应用DSC和TGA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复合粒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了得到较高的接枝率,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预处理,纳米SiO2-MPS复合粒子的接枝率随着偶联剂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且SiO2-MPS-PMMA复合粒子的接枝率和单体的转化率随着引发剂的浓度和单体的浓度的增大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实现了纳米碳酸钙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改性,对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接枝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MMA接枝聚合改性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红外分析和碳酸钙表面接枝聚合物的。H-核磁分析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相对分子质量大于MMA水相均聚物,而且分子量分布较均聚物宽;随着MMA单体用量的增加,纳米碳酸钙表面PMMA接枝率增加,接枝密度增加,但PMMA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接枝聚合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纳米粒子表面原子很活泼,易与其他原子结合且在生物体内有一定的毒性,因此需要改善纳米粒子表面的性能。随着可逆加成-断裂转移(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聚合机理和技术不断地完善,该聚合法为纳米粒子表面接枝功能性聚合物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文中综述了RAFT法在金、二氧化硅以及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表面改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纳米SiO2表面接枝聚缩醛可在粒子表面建立起空间位阻稳定层,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稳定性,增强纳米粒子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聚缩醛接枝改性的纳米SiO2的Si2p峰明显降低,结合能减小0.7eV,对C1s峰精细扫描及分峰拟合表明表面碳元素中有66.34%属于接枝物聚缩醛的有机碳,证明纳米SiO2表面形成了良好的修饰层,修饰层以化学键结合于纳米SiO2表面,同时根据XPS和热失重(TG)分析的数据结果,可以推测聚缩醛主要分布在纳米SiO2的表面,而在体相中独立存在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表面修饰法合成了表面为DDP所修饰的FeS和CdS纳米粒子,并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它们分别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无机纳米核的不同对DDP修饰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甚微,所合成的DDP修饰无机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都能够明显提高基础油的抗磨性能,但是却不能有效改善其减摩能力.  相似文献   

7.
ATRP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BA及其对PVC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S iO2表面接枝PBA,并采用TEM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纳米S iO2及S iO2-g-PBA复合粒子的添加对聚氯乙烯(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ATRP聚合方法有少量的PBA接枝于纳米S iO2表面;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粒子在PVC中较纳米S iO2粒子分散均匀,使纳米PVC/S iO2-g-PBA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断裂能均明显高于PVC及PVC/S iO2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研究工作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硅球表面改性的方法。这种方法将引发转移终止剂(initiator—transfer—terminator agent,Iniferter)接枝于硅球表面,在加入单体并引发的条件下,进行硅球表面聚合物包覆改性。由于改性后的硅球表面仍存在Inifener,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得到多层不同性质的表面。本文探索了进行硅球微球表面接枝Iniferter及进行聚甲基丙烯酸异辛酯表面改性的工作,改性后的硅球微球作为色谱固定相,可以分离不同的烷基苯异构体。  相似文献   

9.
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粒子的表面生处理;着重介绍了纳米粒子在改进聚合的力学,热学,电性能,光学性能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磁性纳米复合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磺酸钠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聚苯乙烯磺酸钠接枝Fe3O4/S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Fe3O4/SiO2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包覆了阴离子聚电解质(聚苯乙烯磺酸钠).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震荡磁力计(VSM),X射线能谱仪(EDS),全自动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成功制备了尺寸均一的聚苯乙烯磺酸钠接枝Fe3O4/SiO2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DDP修饰纳米粒子的摩擦学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表面修饰法合成了表面为DDP所修饰的PbS、PbO、ZnS和Zn(OH)2纳米粒子,并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它们分别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无机纳米核的不同对DDP修饰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甚微,所合成的DDP修饰无机纳米粒子作用润滑油添加剂都能够明显提高基础油的抗磨性能,但是却不能有效改善其减摩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实现在Si-H表面用UV辐照将4-氯代乙烯基苯(4-vinylbenzyl chloride,VBC)的单分子层以共价键的方式连接在硅片上形成Si-VBC表面;利用苄基氯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接枝亲水性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聚合物刷,形成亲水的Si-VBC-g-P(HEMA)表面.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接枝有亲水聚合物刷硅表面的化学组成,并对其动力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聚偏氟乙稀(PVDF)膜的亲水改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主要改性方法有表面改性和共混改性。表面改性分为表面涂覆和表面接枝,表面接枝可以通过等离子、福照和表面光实现。与PVDF共混的添加剂有亲水性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和两性聚合物。改性后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氯化亚铁(FeCl2)/亚胺基二乙酸(IDA)催化体系引发对氯甲基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获得端基和线性单元上含有多个氯原子的超支化聚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再次引发甲基丙烯酸特丁酯(tBMA)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具有超支化核的星状接枝共聚物P(CMS-g-tBMA),所得产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得到两亲性超支化星状共聚物P(CMS-g-MAA).  相似文献   

15.
以对乙烯基苯磺酰氯作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由于对乙烯基苯磺酰氯同时含有可聚合的乙烯基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引发基团,因此可以得到支化结构的聚苯乙烯。用凝胶渗透色谱对不同对乙烯基苯磺酰氯浓度下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发现所得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明显大于按照每个对乙烯基苯磺酰氯分子产生一个聚合物链计算的理论分子量,并且分子量呈多峰分布。  相似文献   

16.
无机纳米粒子填充改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综合了无机、有机、纳米材料的优良特性 ,在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概述了纳米粒子的结构、特性及表面处理方法、无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无机纳米粒子对聚合物改性 ,尤其是增强增韧的应用成果进展及改性机理 ,指出了纳米粒子改性聚合物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chlorotrifluoroethylene),即P(VDF-CTFE))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其主链上接枝液晶6-((4-cyano-4-biphenyl)oxy)hexyl methacrylate(CBHM),合成一种新型的接枝聚合物P(VDF-CTFE)-g-PCBHM。用质子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接枝是否成功。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广角X线衍射考察了接枝链段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接枝链段参与下,聚合物出现了有利于改善材料电致伸缩性的极性β相;这种合成方式也为其他含CTFE的氟聚合物的修饰改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十二烷基苯磺酰氯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l)/2,2'-联吡啶为催化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结果表明聚合为活性自由基聚合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了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并且引发剂的引发效率较高。将所得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水解,得到了以十二烷基苯基为疏水端、甲基丙烯酸链段为亲水端的两亲性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表面活性,可以明显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沉淀法、以CuCl/乙二胺(EA)/α-氯乙苯(I-PECl)为引发体系,研究了丙烯酰胺水溶液的聚合反应,测定了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聚合反应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此聚合反应体系是按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机理进行反应的。  相似文献   

20.
以二硫代苯甲酸异丁腈酯(CPDB)为链转移剂,过氧化引发基团纳米SiO2为引发剂,在80℃的甲苯溶液中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结果表明,该聚合具有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聚合物接枝层的分子量基本可控,单体转化率与分子量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ln([M]0/[M])与反应时间成线性正比关系.通过TEM、AFM对杂化粒子进行了表观形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