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设想了一套以单脚起跳扣球为主的进攻战术和练习方法,为提高扣球能力,发展排球新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单脚起跳后排进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了它具有起跳速度快、飞行距离远、空中损失高度少、不易造成后排违例等特点.大胆提出了把后排单脚起跳扣球融合到前排与全队的进攻战术中去的设想,它适合中国男排的特点,符合世界排坛的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排球普修课扣球技术采用不同起跳方法的教学基础上,对实验组、对照组助跑摸高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对初学者扣球起跳技术的教学中,应以并步起跳为宜.掌握了并步起跳技术以后,再向学生介绍跨步起跳技术.  相似文献   

4.
将后排进攻同现有前排进攻战术有机结合,是中国女排出路之一。目前,中国女排已具备运用后排进攻技战术所必需的身高、力量、动作枝巧,以及扣球手与二传手配合诸条件。作者认为单脚起跳后攻实效优于双脚起跳,可使进攻点向纵深发展,并设计出一传到位与不到位两种情况下基础配合形式。提出了更新观念,加强后攻手的技术、专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训练,以及扣球手与二传手在空间、时间上的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女子优秀排球运动中三号位扣快球、四号位扣拉开球的起跳阶段为研究内容,运用三维摄像和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两种扣球起跳动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号位扣球整个起跳时间长于3号位扣球,人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左足最大压力显著性较小;3号位扣球前足是压力最大峰值主要出现区;4号位扣球动作中最大峰值压强左足主要出现在足后区和前足区外侧,右足为前足区内侧和足后区内侧.建议根据优秀排球运动员足底主要部位受力分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训练运动员足底关键区域周围肌肉群的力量以提高起跳能力,加强排球运动员下肢关节缓冲与蹬伸力量训练,预防与减少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6.
对后排扣球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后排进攻技术在助跑、起跳、空中击球等方面的理论数据,总结了相关技术要领。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下蹲时,膝关节的角度应为130°左右;起跳的过程中,运动员还需施加绕纵轴的力矩;尽可能的加大重心腾起角度,以达到接近球网的目的。助跑和起跳的技术是后排进攻的重点技术,直接影响扣球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快攻战术是我国排球多年来形成的一大特点,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快攻的因素,而单脚起跳就是一种有利的因素,通过对单脚起跳扣快球的动作特点的分析,发现单脚起跳快攻有许多独特的长处,所以充实和发展单脚起跳快攻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单脚起跳后排快攻,目前国内还没有运用,应当以此充实我国的快攻体系。  相似文献   

8.
浅谈排球扣球教学中助跑与起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超  程宇 《科技资讯》2009,(30):241-241
扣球是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排球中攻击性最强的一项技术,在比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扣球是得分的主要手段,也是取胜的关键。在扣球的教学中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否掌握正确的助跑步伐,是否有效的衔接起跳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才能使进攻更富有变化和威胁。  相似文献   

9.
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参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1名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参数的比较研究,勾画出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技术的主要特征,进而为更全面客观地评价起跳效果,进一步提高跳远运动水平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单脚起跳投篮技术速度快,幅度大、实效性强等优点。这是适应以小打大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投篮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体育方法研究了跳远项目的腾空技术,并根据运动技术形成三个阶段的科学依据,采用专门训练跳远意识方法,使运动员较快地掌握跳远的空中动作,有效地巩固和提高腾空技术,从而提高跳远成绩和充分挖掘运动员潜能,为跳远教学或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影响跳远助跑踏板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员助跑踏跳准确性的理论教学进行分析研究.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组训练,从跳远的助跑距离、起动方式、心理和外界环境影响等方面对实验组进行系统训练,最后,给出了提高踏板准确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郭庆海 《河南科学》2005,23(1):84-87
根据乍嘉苏高速公路的特点,针对高速公路桥头跳车形成的原因,从设计、施工等方面着手,对桥头跳车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统一的混合系统的模型下,提出了确定性跳变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当系统的控制受约束以及光滑性条件减弱时,用连续系统的方法研究了其最优控制问题,证明了确定性跳变系统在整个演化时间上满足最大值原理,在跳变点上满足相应的跳变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抢篮板球中,选择起跳时机是抢篮板球技巧中最重要的部分.观察、判断和起跳是相互联系的,合理运用可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因此,要在训练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比赛中.  相似文献   

16.
具有Markov跳跃参数的随机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跟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控制Lyapunov设计方法,针对参数严格反馈形式的Markov跳跃非线性系统,研究了一类具有Markov跳跃参数的随机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跟踪问题.给出了参数自适应律和控制律,使得跟踪误差以概率1渐近衰减到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双轴受压反对称角铺设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后屈曲和模态跳迁性能,由渐近修正几何非线性理论推导其双耦合四阶控制偏微分方程(即协调方程和动态控制方程);通过采用广义Galerkin方法将层合板的耦合非线性控制偏微分方程转换为系列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然后,采用解的延拓方法软件对层合板的后屈曲行为进行分析,确定面内直边边界下层合板出现屈曲模态跃迁的路径和临界载荷.通过对四层简支复合层合板算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数值结果与有限元分析(FEA)相比,在主后屈曲区域有很好的吻合性;而当解接近第2分岔点时,有限元分析失去收敛性,而所提分析方法仍具有深入探索二次分岔后屈曲区域和准确捕捉模态跃迁现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排球跳发球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跳发球的“质”“量”入手,运用生物学原理及观察、统计等方法,结合中外排球大赛的实况,对跳发球和站发球等技术在比赛实战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跳发球力量大、过网点低、球速快、攻击性强、得分率高,在比赛中显示出较大的威力,我国应加强跳发球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给定离地任务要求的情况下,针对多关节冗余自由度跳跃机器人起跳机理及运动规划与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以速度方向可操作度为性能指标,将期望的离地质心速度和加速度映射到关节空间,作为关节空间规划的边界条件.采用Fourier基函数参数化关节空间轨迹,从正运动学方程出发,结合驱动约束条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搜索和寻求使能量利用率最大的参数值,实现起跳性能的优化.利用计算机仿真证实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此外还建立了滑模控制器,实现起跳阶段轨迹跟踪控制仿真分析,为具有冗余自由度的多关节跳跃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As the 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PAM) has flexibility properties similar to biological muscl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robotics as one kind of actuators,the bionic mechanism driven by PAMs becomes a hot spot in robotics.In this paper,a kind of musculoskeletal leg mechanism driven by PAMs is presented,which has three joints driven by four PAMs.The jumping movemen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The forward and inverse kinematics of the leg mechanism in different jumping phases is derived.Considering the ground reaction force between feet and environment,the dynamic in different jumping phases is analyzed by Lagrange method,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M driving force and the joints angular displacement,angular velocity,angular acceleration during one jumping cycle is obtained,which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jumping experiment of the musculoskeletal leg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