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磷酸三钙(TCP)和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对炭黑与苯乙烯进行原位悬浮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炭黑复合粒子。探讨了分散速度和分散时间对炭黑在苯乙烯中均匀分散的影响,研究了反应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分散剂的用量对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高速分散机分散,分散速度越大,所需分散时间越短;当选用有机-无机复合分散剂磷酸三钙(TCP)和聚乙烯醇(PVA),质量比为2:1,分段反应升温,先在 75 ℃下反应1.5 h,然后缓慢升温至85 ℃反应4 h,最后在95 ℃下反应0.5 h,可以得到成球率100%、粒径较为理想的黑色有光泽的聚苯乙烯/炭黑复合微球。DSC测试结果表明,在加入炭黑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10 ℃左右,但炭黑用量(质量分数)从0.1%增加到0.5%时,聚合物Tg并不随炭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与苯乙烯组成无皂乳液聚合体系(PS-SSS)制备了粒度不等的窄分布聚苯乙烯(PS)微球,微球粒径可在60~700nm之间调节,粒径分布控制在2%之内。在PS-SSS体系中SSS用量增多会使PS微球的尺度下降,但对粒径分散性没有影响。PS的数均分子量会随着SSS用量增多而略有下降。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多,PS微球粒径会下降,PS的数均分子量明显下降。在二氧化硅溶胶中可稳定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在PS-SSS体系中引入纳米二氧化硅溶胶(NanoSiO2)组成NanoSiO2-PS-SSS体系,可对微球粒度进行调制,NanoSiO2用量的增多会导致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下降,对于微球PS的数均分子量影响很小。聚苯乙烯中引入SSS后会增加苯乙烯聚合速率,提高制备的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相悬浮法、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直径达毫米级的聚丙烯酸钠吸水小球.应用FT-IR证实了小球的化学结构,用DSC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对小球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研究发现,m(氧化剂):m(还原剂)为1.0:1.2、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0%、w(交联剂)为5%、w(油):w(水)为5~7、分散剂为单体质量的0.2%,搅拌速度为200~250r/min时,合成的小球粒径较大且均匀,粒径达2.48mm,吸水后的小球直径可达10mm左右.小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值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双酚A(BPA)、碳酸二苯酯(DPC)和亚磷酸三苯酯为原料,分别以氢氧化锂(Li OH)和乙酸锂(Li-Ac)为催化剂,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合成得到含磷聚碳酸酯。分别通过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所得产物结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玻璃化温度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反应5.5 h,Li OH催化体系所得产物数均分子量为8 700 g/mol,分子量分布系数为4.27,玻璃化温度为115.09℃,700℃时残炭率为25.51%;Li Ac催化体系所得产物数均分子量为8 000 g/mol,分子量分布系数为9.36,玻璃化温度为109.91℃,700℃时残炭率为24.11%。  相似文献   

5.
水性形状记忆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己内酯二醇(PCL)、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三羟甲基丙烷(TMP)合成水性内交联型形状记忆聚氨酯(WSPU),研究不同分子量的PCL以及亲水扩链剂的存在下,对其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FT-IR、1H-NMR、DSC、形状记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软硬段质量分数为定值时,PCL分子量的增加使得软段结晶程度增加;当PCL分子量在5 000时,乳液性能稳定,它的形状记忆恢复率已达到95%;但随着软段分子量的增大,导致聚氨酯粒径也随之增大,乳液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乙腈为溶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的蒸馏沉淀共聚合研究,制得粒径2-3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结果表明,当单体总量和BPO用量增加时,微球粒径增大,产率升高.当交联剂DVB用量增加时,微球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窄,产率升高.随着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的下降,粒径分布变窄,产率升高.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用长分馏柱所得的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形貌.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氯乙烯种子乳液聚合中种子的用量、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对聚合物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影响。按照氯乙烯乳液聚合中自由基从聚合物粒子的解吸和再吸的概念,提出种子对聚合物粒子大小与分布影响的关键在于种子粒子的总表面积。结果表明,当种子粒径增加和种子用量减少时,聚合物粒径并不随之增加。因此,为了得到适当的粒径和分布的聚合物粒子,种子用量不应减少,通常为单体重量的3—5%。  相似文献   

8.
顾晓丹  张墩明 《科技信息》2011,(5):I0030-I0032
以十二烷基硫醇为分子量调节剂,在丁醇中进行丙烯酸酯溶液聚合,制备了水性涂料用丙烯酸树脂,讨论了十二烷基硫醇的用量对产物分子量等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十二烷基硫醇用量的增加,得到的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减小,玻璃化温度(Tg)影响不大。所得树脂用胺中和后得到自乳化乳液,发现十二烷基硫醇用量的增加,可使乳液粘度显著减小。所得乳液用氨基树脂加热固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粒径8.21μm,分散系数约为0.04,交联度约为12.6%的单分散聚合微球,考察了交联剂加入方式用量,加入时间及抗坏血酸用量等因素对合成聚合物PS微球粒径和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单体St质量分数为28.8%~33.5%,引发剂用量m(AIBN)∶m(St)=0.03~0.06,稳定剂用量m(PVP)∶m(St)=0.5~0.8,采用交联剂DVB后滴入法,交联剂用量m(DVB)∶m(St)=0.02~0.08,在反应进行到6h后开始滴加DVB,2h滴加完,可合成出单分散性好、分散系数低、大粒径高交联的PS微球.  相似文献   

10.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兼催化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硅乳液.考察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对乳液体系的粒径、D4的转化率、黏均分子量和力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体滴加法,在85℃高温聚合8h,然后25℃低温聚合12h,乳化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1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产品为微透明且具有优异稳定性能的乳液,D4转化率较高,该乳液经破乳后得到的聚硅氧烷(PDMS)黏均分子量达到2.38×105g/mol.  相似文献   

11.
对比研究了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对染料亚甲基兰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胞外聚合物(EPS)以及外层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EPS)和内层固着性胞外聚合物(BEPS)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活性污泥中的EPS,SEPS,BEPS以及厌氧污泥中的EPS,BEPS对染料哑甲基兰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式,厌氧污泥中的SEPS则更符合Freundlich 模型.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中SEPS绝对吸附量均大于BEPS的绝对吸附量,分别为14.1倍和5.8倍.但由于单位质量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中BEPS的质量均远大于SEPS,故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EPS对染料亚甲基兰的吸附主要是BEPS的吸附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亚甲基兰的生物污泥吸附及胞外聚合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对染料亚甲基兰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胞外聚合物(EPS)以及外层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EPS)和内层固着性胞外聚合物(BEPS)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活性污泥中的EPS,SEPS,BEPS以及厌氧污泥中的EPS,BEPS对染料哑甲基兰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式,厌氧污泥中的SEPS则更符合Freundlich 模型.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中SEPS绝对吸附量均大于BEPS的绝对吸附量,分别为14.1倍和5.8倍.但由于单位质量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中BEPS的质量均远大于SEPS,故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EPS对染料亚甲基兰的吸附主要是BEPS的吸附所贡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标定参数复杂、标定周期长、标定效果不理想问题,提出了一种EPS系统控制参数的优化标定方法。建立了EPS系统和二自由度整车数学模型;提出EPS系统性能评价指标,研究EPS系统控制参数与所提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提出以转向稳定性为约束条件,以路感频域能量平均值最大和助力特性动态误差总方差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控制参数优化标定模型。试验表明这种优化标定方法可以使EPS系统性能得到提高,有效指导标定人员进行参数标定,缩短EPS系统的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14.
分别在长9m,内径0.14m与长12m,内径0.14m配有特殊喷雾和喷粉系统的大型水平燃烧管中,对戊烷气云与铝粉粉尘的燃烧加速诱导激波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结果反映了气云与粉尘悬浮流火焰在管内的传播规律,基于双流体模型,利用分裂格式,MacCormack格式及TVD格式对两相反应流的基本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微分同伦拓展算法研究分析以2-甲基戊烷作夹带剂的乙醇-水集热共沸精馏流程,得到耗能最少和塔板数量少的塔构型流程,模拟结果表明,夹带剂2-甲基戊烷的性能与戊烷相近,优于夹带剂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EPS材料的工程特点和在软基路堤填筑中的应用,提出了设计计算方法,总结了EPS材料在软基上路堤填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EPS填筑路堤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PS应用于公路桥梁工程在国内尚属首次。文章阐述了 EPS的特性及应用的背景、设计简况和细部设计 ,给出了EPS路堤设计各要素计算公式 ,同时阐述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文章还根据实际观测资料对超软弱地基上 EPS路堤沉降、变位、稳定性进行了绘图对比分析和研究。EPS填筑路堤可极大减小对地基的压力 ,其沉降、变位皆小 ,稳定性好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一种从荒漠土壤中分离的典型丝状蓝藻——爪哇伪枝藻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pH和培养时间对爪哇伪枝藻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温度升高,伪枝藻胞外多糖分泌量逐渐升高,在35℃时达到最大值;在一定盐度范围内,胞外多糖分泌随盐度的增大而增大;pH在7.5时,胞外多糖产量显著高于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胞外多糖产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伪枝藻胞外多糖分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以苯胂酸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中间体1,5-双(苯胂基)戊烷,用该中间体与四甘醇二氨醚进行环缩合反应合成了砷杂冠醚1,13-二苯基-4,7,10-三氧杂-1,13-二砷杂环十八烷。目标物的组成和结构通过IR,^1HMNR,MS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不同SRT条件下EPS膜污染潜能,并分析了不同污泥龄(SRT)条件下EPS与PVDF膜间的界面能参数及相互作用能形貌.结果表明,SRT 30 d的EPS与PVDF膜之间的界面自由能(ΔGadh)比SRT 15 d的EPS与PVDF膜之间的界面自由能(ΔGadh)减少12.3%.SRT 15 d的EPS到达PVDF膜表面比SRT 30 d的EPS到达膜表面需要多克服4.2 KT的斥力相互作用能.过滤实验显示SRT 15 d的EPS导致了65.2%的通量衰减,而SRT 30 d的EPS引起了57.2%的通量衰减.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与SRT 15 d的EPS相比较,SRT 30 d的EPS具有更低的污染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