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铜基表面上制备出Cu-BTA低能表面;经实验证明已稳定实现了水蒸汽滴状冷凝过程,其寿命已达2000h以上.实验还证明该表面对乙醇及乙二醇蒸汽的冷凝有强化作用,其冷凝传热系数可提高20%.对该表面维持低表面能寿命的物理构型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该种表面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实现水蒸汽滴状冷凝的表面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别采用离子注入,等离子体聚合和动态离子束混合注入技术在黄铜管外表面制备了具有低表面能的非晶态离子注氮合金,聚六氟丙烯和聚四氟乙烯表面,实现了水蒸汽在常压下的滴状冷凝,实验结果表明,各种表面均能提高冷凝传热系数约20倍,由于不同技术制备的表面形成滴状准凝的机制不同,各具有不同的特性,分析讨论了各种技术制备低表面能表面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超薄聚六氟丙烯表面滴状冷凝的传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技术制备了铜基聚六氟丙烯薄膜,并实现了水蒸汽的滴状冷凝。冷凝传热系数是相应膜状冷凝传热系数的13~26倍,冷凝寿命为800h。等离子体聚合工艺条件、基底金属发生腐蚀、聚合薄膜老化是影响滴状冷凝传热及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含湿气体横掠冷却液柱流阵列冷凝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冷却液柱流表面的影响,冷凝阻力主要集中在液柱流表面附近;凝雾产生受湿蒸汽过饱和度控制,其分布受冷凝推动力影响;因液柱的降液流动,增强了气相的湍动,强化了传热传质过程。本文研究结果得到了含湿气体冷凝实验数据的验证,模拟值与实验数据较吻合,相对误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水蒸气的冷凝传热性能,实现对电力、化工、制冷等工业领域中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基于水平管外冷凝传热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氮气-水蒸气混合气体在不同润湿性光滑管和翅片管表面的润湿特性和冷凝传热特性。通过化学刻蚀与自组装方法对紫铜光滑管与翅片管表面进行疏水与超疏水改性处理,并且根据仿生原理,制备了亲水+疏水组合翅片管表面与亲水+超疏水组合翅片管表面。研究发现,当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亲水+超疏水组合翅片管的冷凝传热特性最优,水蒸气体积分数对不同润湿性传热管的冷凝传热特性影响显著,并且随着水蒸气体积分数增大,超疏水翅片管和亲水+超疏水组合翅片表面的冷凝形式由珠状冷凝逐渐向膜状冷凝过渡。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余弦微槽结构的疏水性和冷凝传热性能,首先制备了不同槽峰高度和槽距的微米级余弦槽结构表面,实验研究了不同结构微槽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及其对滴状冷凝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对冷凝传热过程中液滴在微槽表面合并、脱落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液滴在微槽表面的疏水性和传热性能都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横向静态接触角θ⊥明显高于纵向接触角θ∥。同时,冷凝传热过程中竖直纵槽阻碍液滴的横向合并,但其对液滴脱落过程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传热性能较光滑表面提高30%~50%,且峰距比越大液滴的脱落半径越小、脱落频率越高,表面传热效率也越高。水平横槽则相反,虽然增大峰距比促进了液滴合并,但却对其脱落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整体传热性能较纵向槽表面大幅下降,与光滑表面接近。引入表面润湿率对微槽表面的液滴脱落半径进行热力学计算,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7.
冷凝微滴在基底材料表面的高效自去除是防结霜的一种有效手段.以硅片为基底材料,采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了微孔阵列结构,经低表面能修饰后,表面水接触角为165°,滚动角为0.6°,液滴在微孔结构表面可以实现多次弹跳.通过冷凝微滴的自去除实验,重点分析了冷凝微滴的成核、生长、合并自去除机制,发现冷凝微滴可以在微孔内部短时间内...  相似文献   

8.
利用物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了冷凝器表面实现滴状冷凝的条件,从而可知改变表面涂层特性可以改善相变形态。这就为研制促进滴状冷凝表面涂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Pt/GAC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冷凝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H2PtCl6·6H2O为前驱体,颗粒活性炭为载体,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制备Pt/GAC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氧化冷凝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活性组分Pt负载量为1.5%、焙烧温度为350 ℃、NaOH与Pt的物质的量的比为6∶ 1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40 ℃和常压条件下,催化剂投加量为13.33 g/L和反应时间为2 h,冷凝废水中85%以上的乙醇被氧化,而且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冷凝废水中80%以上的乙醇可被氧化,其催化活性仍然达到80%以上.该种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粒径约为5~15 nm,活性组分Pt以Pt0的形式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促成滴状冷凝换热的超疏水表面造价昂贵、热导率低和综合性能差等问题,以可溶性聚四氟乙烯、改性石墨烯(C)、气相二氧化硅等为原料,通过共混法在不锈钢基材上制备了用于冷凝传热表面的高导热超疏水复合涂层,并对其耐腐蚀能力、导热系数、强度和蒸汽冷凝传热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涂层的耐酸腐蚀性能、导热性能强于304不锈钢,当含3%的C时,导热系数为18.188W·(m·K)-1,在20%硫酸浓度恒温30℃条件下腐蚀速率为0.201mg·(cm2·h)-1,和基材结合强度达38MPa。SEM分析表明,涂层疏水性能与气相二氧化硅含量有关,且质量分数为10%时接触角达155°。冷凝实验表明常压蒸汽在涂层表面冷凝时传热系数达120k W·(m2·K)-1,大于不锈钢表面近10倍,并得出其滴状冷凝不持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成核密度的理论关系式,模拟了不同温差条件下冷凝表面的液滴生长过程,结果显示:液滴尺寸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随着温差的增大而增大;冷凝表面的热交换系数随着温差的增大也相应增大,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2.
双组分混合物自然对流冷凝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互溶性双组分混合物在水平光滑管上的自然对流冷凝传热性能。文章推导出了双组分理想混合物的需点与泡点之间的温度差计算公式。利用这一公式提出了双组分理想混合物在大空间水平光滑管上全冷凝时的传热膜系数的计算公式。该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13.
波槽管管外PTFE涂层滴状冷凝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槽管是近期开发的一种强化管.为获得更好的传热效果,在波槽管管外敷设了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以得到滴状冷凝来改善管外换热状况.介绍了普通光管、波槽管、25μm涂层圆管、25μm和8μm涂层波槽管的凝结换热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涂层圆管和涂层波槽管表面均得到了持续、良好的滴状冷凝,8μm涂层波槽管在略高于大气压的蒸汽环境中获得了最大的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原来关于垂直降膜冷凝传热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强化冷凝传热,在V型垂直沟槽管上和光滑管上加装了倾斜式疏液盘,对流体力学与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完。对不同盘间距的沟槽管与光滑管进行了实验,探讨了最佳盘间距的问题。在模型与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带盘沟槽管的冷凝传热计算式。计算与实验均表明,垂直冷凝表面加装疏液盘后,传热膜系数会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蒸汽与氮气混合物在垂直圆管内表面冷凝换热的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凝性气体对蒸汽冷凝换热的影响,给出了含不凝性气体的蒸汽的Nusselt准则方程.结果表明,不凝性气体的存在使得纯蒸汽的冷凝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16.
HC600a含油混合物水平微肋管内冷凝换热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环保替代制冷工质HC600a和润滑油Suniso 3GS的混合物在水平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探索了含油率、饱和压力和质量流量对冷凝换热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拟合的冷凝换热关系式较好地反映了该工质的换热特性。通过与其它工质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制冷工质HC600不但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而且传热特性优于CFC12及HCFC134a,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制冷工质。  相似文献   

17.
蒸汽冷凝初始液滴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汽在过冷表面进行滴状冷凝时的初始液滴形成机理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应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两种方法对水蒸气冷凝前后镁表面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发现冷凝后镁表面上氧含量明显增加,而且随着过冷度和冷凝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为了深入分析氧含量的增加是整个表面都反应造成的还是仅局部反应导致的,建立了镁与凝液反应的动力学关系,并推算出初始液滴所占面积分率远小于1的结果.同时电子探针的扫描检测结果证明氧元素在镁表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凝液所占面积分率的图像处理结果与动力学计算结果相吻合.因此,初始形成的冷凝液仅在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不是以薄液膜的形式覆盖表面,即滴状冷凝初始液滴的形成机理在纳米尺度下符合固定成核中心假说.  相似文献   

18.
除湿器冷凝表面应具备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除湿器的冷凝表面应具有加快水蒸气凝结以及水珠脱落过程的性能出发,利用晶体生长、热力学的有关理论分析指出了除湿器冷凝表面应具备的特点,并通过引入宏观和微观的概念解决了这些特点中所包含的矛盾。为除湿器的表面工艺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型板翅式冷凝蒸发器的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m长的新型板翅式单元作为工业用冷凝蒸发器的结构单元,对此单元试样进行了冷凝与沸腾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热流密度达到6000W/m2时,其总的传热温差仅为1.1K,比通常结构的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减小0.3~0.8K.根据单元试样的试验结果,选用优化结构尺寸,设计制造了用于150m3/h制氧机的新型板翅式冷凝蒸发器正式产品,对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传热系数达到754W/(m2K),与原有产品相比,其重量减轻了36%,体积减小了40%.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工业中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场合下蒸气的高效冷凝传热,建立了混合蒸气水平管束外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系统,通过化学刻蚀与自组装方法对光管管束、2D肋管管束和3D肋管管束进行疏水与超疏水表面改性处理。当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对不同润湿性管束表面的冷凝形式及管束间冷凝液流型进行可视化观测。实验研究了冷却水流速、混合蒸气流速、水蒸气体积分数等因素对不同润湿性的冷凝式换热器对流冷凝传热系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水蒸气体积分数条件下管束效应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当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冷凝液在管束间形成滴状流,水蒸气体积分数对不同润湿性的冷凝式换热器的对流冷凝传热特性影响显著,随着管排数增加,对流冷凝传热系数增大,管束效应对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强化作用最大,当水蒸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1%时,9排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对流冷凝传热系数是单排的1.53倍,而当水蒸气体积分数约为23%时,9排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对流冷凝传热系数是单排的1.3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