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讨论了当界面由各向同性媒质和单轴晶体构成,并且晶体和光轴和入射面平行时,反射光的相位变化。  相似文献   

2.
由光的波动方程证明 ,若媒质为旋光媒质 ,则其极化率张量 χ一定有非对角对称的共轭虚元素 ,并且导出了旋光晶体的寻常折射率n0 与左旋光折射率nL 和右旋光折射率nR 之间的关系 .将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对照 ,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3.
单轴晶体上反射光的偏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光轴与入射平面平行,光轴与入射面垂直,光轴与入射面夹任一角度3个方面了使单轴晶体表面的反射光成为线偏振光的布儒斯特色。结果表明,布儒斯特角不仅与入射媒质的折射率,晶体的主折射率有关。还与光轴的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异性导电媒质对直流接地极跨步电压分布的影响,通过CDEGS建立水平双圆环直流接地极模型,计算极址外部附近以及极址区域内存在异性导电媒质时的跨步电压分布.结果表明:当接地极极址外部附近存在一块高(低)电阻率的异性媒质时,将会使外环靠近异性媒质区域的溢流密度及跨步电压下降(升高);当极址内部的表层局部区域存在一块高(低)电阻率的异性媒质时,将会使位于异性导电媒质的环段的溢流密度下降(升高),但跨步电压却反而增加(降低);当极址内部的下层局部区域存在一块高(低)电阻率的异性媒质时,将会使位于异性导电媒质的环段的溢流密度和跨步电压同时降低(升高).研究成果可为直流输电工程中接地极设计及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Z变换法对双负媒质传播散射的FDT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了分析双负媒质电磁散射规律的一种方法,双负媒质是介电系数和磁导系数均为负值的介质材料.引入色散Drude模型后,本构关系在时域成为卷积关系,因此将Z变换理论应用到双负媒质中的时域有限差分(FDTD)中,使FDTD可计算双负媒质中电磁波的散射和传播.该文对麦克斯韦方程做了修改,并给出双负媒质中介电系数和磁导系数均为频率函数的FDTD表达式.最后,数值仿真了电磁波与双负媒质平板的相互作用;计算了覆盖了双负媒质金属柱的电磁散射,探讨了双负媒质在隐身技术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光子晶体也被称为光子带隙材料,是折射率在空间作周期性分布的一种人工微结构。其独特的性能使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光子晶体的特性出发叙述了光子晶体的研究方法和制备工艺,重点阐述了光子晶体的相关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旋波媒质中电矢量的本征函数,并由此得到相应的并矢格林函数,应用这种方法使旋波媒质中电磁场边值问题得到普遍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酒精选择性填充光子晶体光纤的新型Sagnac光纤环应变传感器,实现了对微小应变的高灵敏度测量.利用酒精对光子晶体光纤的选择性填充使之产生双折射效应,并将已经填充好的光子晶体光纤嵌入到Sagnac干涉环中,实现了Sagnac干涉效应.当给光子晶体光纤施加应变时,Sagnac干涉谱的波峰会随着应变变化而变化,实现对应变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微应变在0~3 958时,测量微应变的灵敏度能够达到3.66 pm.同时,本结构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抗电磁干扰、易于搭建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分析双负媒质平板成像规律的一种方法,双负介质的介电系数和磁导系数均为频率的函数,使本构关系在时域成为卷积关系,这就给应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计算双负媒质平板中波的散射和传播带来困难;因此将Z变换理论应用到双负媒质中的FDTD计算当中,对麦克斯韦方程做了修改,使得FDTD计算式独立于双负媒质函数,并给出双负媒质中与频率有关的FDTD表达式;数值仿真了电磁波与双负媒质平板的相互作用,详细讨论了双负媒质平板透镜成像理论,并提出了一种球差更小的平板透镜系统.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频率同步检测、时钟晶体恒温控制和低频传输等方法 ,研制出用石英晶体温度传感器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二次仪表构成的温差测量仪 ,实现了精度为± 0 .0 5℃的温差测量 ,使水泵效率的现场监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双扩散法研究了凝胶介质的磷酸铵镁体系中分形结构的产生,并考察了影响分形结构的诸多因素,如反应物离子浓度,介质的种类、浓度、长度,离子扩散方式.结果表明,反应物离子浓度,介质的长度、浓度,离子扩散方式影响分形结构产生的时间、晶体质量,而介质的种类则决定了分形结构能否形成.  相似文献   

13.
应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分析了掺杂K离子的PbWO4晶体,在不同杂质离子浓度下,K离子的位置及伴随的各种可能存在的缺陷的生成能,明确了晶体掺杂后的缺陷化学及相应的缺陷反应,揭示了低浓度掺K^ :PbWO4的350nm吸收带减弱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高浓度掺K离子将消除420nm吸收带,改善PbWO4晶体的抗辐照损伤性能.  相似文献   

14.
InxGa1-xSb晶体是吸收波长可以在1.7–6.8μm范围内调控的三元半导体晶体,在红外探测、热光伏电池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固液相线相距很远,容易形成成分偏析和结晶缺陷,且重力对流会增加晶体生长界面处物质输送的不均匀性,使得地面环境下难于生长高质量的InxGa1-xSb晶体.微重力环境由于抑制了自然对流,为晶体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本文综述了微重力环境对InxGa1-xSb半导体晶体成分偏析和晶体缺陷的影响,并介绍了中国返回式微重力科学卫星实践十号上的InxGa1-xSb三元晶体的空间生长实验成果.  相似文献   

15.
用沉淀法合成了掺杂Y~(3 ),La~(3 )的CaSO_4:Eu~(2 )稀土发光材料,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根据实验结果,所制样品基本上属正交晶系、C_(2v)空间群,Eu离子在CaSO_4中的激发峰为基态到4f~65d(E_g),(T_(2g))激发态的跃迁;样品发射主峰位于383um,属于Eu~(2 )的~5P_(7/2)→~8S_(2/7)跃迁,说明样品中Eu离子主要以Eu~(2 )的形式存在。CaSO_4:RE(La,Y)本身没有荧光,Y~(3 ),La~(3 )掺入CaSO_4:Eu中未改变基质的晶型结构,但可增强CaSO_4:Eu中Eu~(2 )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6.
氧和铝在氧化铝中的自扩散参数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了氧和铝在Al2O3中的自扩散参数,分析了其扩散机理.得出:(1)在1770~2100K 温度范围内,氧分压不超过1.0×105Pa时,杂质总含量为30×10-6~500×10-6,Mg,Ti含量低于30× 10-6的未掺杂Al2O3单晶中,氧的自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氧分压和扩散方向对该扩散系数 值影响不明显.(2)在1943~2178K范围,多晶Al2O3中铝的自扩散系数在10-15到10-14m2/s之间, 扩散活化能为 477 kJ/mol.(3)单晶Al2O3中主要杂质为TiO2和 MgO,掺Ti将降低氧的自扩散系 数,增加铝的自扩散系数;掺Mg使氧的自扩散系数略有增加;其他杂质对氧和铝在Al2O3中的 扩散系数影响不大.(4)氧和铝均通过空位扩散.  相似文献   

17.
在A层为双正和双负介质情况下,用传输矩阵法理论研究缺陷层的光学厚度对对称结构一维光子晶体(AB)mC(BA)m透射谱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无缺陷情况下,不论A层是双正还是双负介质,禁带中心均出现超窄频带单透射峰,具有传统对称结构光子晶体透射谱的特征;当中间插入光学厚度等于四分之一中心波长的双正缺陷C后,两者的单透射峰一分为二,且双负情况下两透射峰之间的距离较大;当缺陷C的光学厚度为二分之一中心波长时,双正情况下禁带中心出现单透射峰,双负情况下则出现三条透射峰;当缺陷C的光学厚度等于中心波长时,双正情况下出现三条透射峰,而双负情况下则出现五条透射峰。对称结构光子晶体的透射谱随缺陷光学厚度变化的规律,可用以设计可调性超窄带滤波器。  相似文献   

18.
中频非平衡磁控溅射制备Ti-N-C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霍尔离子源辅助中频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通过改变工作气氛、偏压模式、溅射电流以及辅助离子束电流,在不锈钢材料基体上制备了Ti/TiN/Ti(C,N)硬质耐磨损膜层.对薄膜的颜色、晶体结构、膜基结合力等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膜层的颜色对工作气氛非常敏感,反应溅射中工作气氛的微小变化会引起表面膜层颜色很大的变化.在正常的反应气体进气量范围内和较小的基体偏压下,薄膜的晶体结构没有明显的择优取向.但是反应气体的过量通入会使薄膜的晶体结构出现晶面择优取向趋势.非平衡磁控溅射成膜技术对薄膜晶体结构的择优取向影响并不是很大.在镀膜过程中施加霍尔电流,可以有效地增加膜基结合力.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于离子束轰击无限大非晶或多晶靶,基于材料的平移不变性(TIM),证明了能量和动量淀积深度分布函数的勒让德多项式展开系数必定为无限可微函数,并假定这些分布函数存在.作者揭示了TIM与线性输运理论(LTE)之间的本质区别:当总散射截面为无限大时,TIM仍然正确,但LTE就不再正确了.对于m=0.5的幂散射截面,运用Pade逼近,由作者所构造的能量和动量淀积深度分布函数以及它们的勒让德多项式展开系数的深度分布函数,并没有发现所谓“奇点”和“不连续”.在某些情况下,靶表面动量淀积垂直分量并不发生符号变化.  相似文献   

20.
Gaal P  Kuehn W  Reimann K  Woerner M  Elsaesser T  Hey R 《Nature》2007,450(7173):1210-1213
A charged particle modifi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urrounding medium: examples include a proton in ice, an ion in a DNA molecule, an electron at an interface, or an electron in an organic or inorganic crystal. In turn, the medium acts back on the particle. In a polar or ionic solid, a free electron distorts the crystal lattice, displacing the atoms from their equilibrium positions. The electron, when considered together with its surrounding lattice distortion, is a single quasiparticle, known as the Fr?hlich polaron.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polarons and their drift motion in a weak electric field are well known. However, their nonlinear high-field properties--relevant for transport on nanometre length and ultrashort timescales--are not understood. Here we show that a high electric field in the terahertz range drives the polaron in a GaAs crystal into a highly nonlinear regime where, in addition to the drift motion, the electron is impulsively moved away from the centre of the surrounding lattice distortion. In this way, coherent lattice vibrations (phonons) and concomitant drift velocity oscillations are induced that persist for several hundred femtoseconds. They modulate the optical response at infrared frequencies between absorption and stimulated emission. Such quantum coherent processes directly affect high-frequency transport in nanostructures and may be exploited in novel terahertz-driven optical modulators and swit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