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杨晴 《科技信息》2011,(18):155-155
电视剧语言的重要特征是有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是一种能把台词内含的、潜在的、微妙的、真正的含义传达出来,为人物语言、表情、动作提供依据的语言。电视剧潜台词有三类,一是人物对话潜台词、二是叙事手段潜台词、三是事物寓意潜台词。咀嚼潜台词,有助于准确把握人物,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2.
王悦  周志广 《科技信息》2008,(8):212-212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第一要素。虽然微型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没有力量与其他小说媲美,但它也要塑造人物,根据微型小说体微式短的特点,本文将从人物形态的类型、人物塑造所需环节及虚实结合的塑造方法来浅谈微型小说在刻画人物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微型小说凭借其短小精悍,寓意深远的优势,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不仅本土的微型小说方兴未艾,外国大量优秀的微型小说作品的引进也与日俱增,而关于微型小说的翻译艺术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旨在赏析外国微型小说汉译的第一代译者张白桦的作品中的翻译艺术,为繁荣民族文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丰富的生活阅历为许行同志创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微型小说作品集《野玫瑰》,人物多姿多彩,题材丰富多样,主题深邃富有哲理,语言幽默泼辣、含蓄蕴藉,充满浓烈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5.
赵哲 《科技信息》2010,(31):223-223
英语小说汉译的兴起和发展与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客观历史发展紧密相关。但近现代中国小说翻译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不尽如人意。小说的翻译对译者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怎样恰当地翻译英语小说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译者应在遵守通顺、忠实原则的前提下,将原著的精神风貌,即风格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中国翻译史上几个重要时期有代表性的译家的翻译观,译家们对翻译的看法虽"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在"忠实"这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认为译文与原文应保持一致.鉴于此,译家们在翻译认知上的分歧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共识之上的个体差异,"忠实"就是他们的共识,就是他们的最大的公约数;另外,译家们的不同见地还表明"忠实"是多层面的.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译文与原文不仅"形似、意似、神似",而且还存在一些绝对对等的因素,其根源在于人类生理、心理、文化及语言等方面的诸多共性与相似性.因此,"忠实"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是翻译活动的指南,是衡量译文优劣的尺码,是译者务,必遵循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准则.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的风格不仅体现在词汇、句法等层面的语言特征上,也体现在人物话语/思想的表现方式上。小说中人物话语/思想表达方式的处理方法不同,产生的主题意义和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加强文学文体学意识,充分认识到不同话语/思想形式所表达出的特定效果,并在译语语言表达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原语风格标记,将原文的风格忠实地传译出来。  相似文献   

8.
"奴性的忠实"在翻译中具体体现为字、词上的盲从,句式上的亦步亦趋,以及无视文化背景和认知语境的差异而照搬原文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翻译实践中普遍出现的不妥译例,论证了当"奴性的忠实"表现为字、词、句义翻译上的盲从时,语内译在语际翻译中使用的必要性,它是挑战"奴性忠实"的有效工具.而针对后两种体现,译者则需要培养对汉英的语言结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和认知语境差异的敏感,善于变通才是求"信"之道.  相似文献   

9.
微型小说只能突出描写人物的某个性格元素,以此去照亮人物的整个性格系统。有哪些有效方法来塑造微型小 说的人物?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的作品基础上,提出了多种细节描写法、白描传神法、以神写型法及避实就虚法 等具体技法。  相似文献   

10.
黄瑢 《科技信息》2010,(30):39-40
林纾的翻译理论主要体现在译作的序跋上,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忠实论"、"文风论"、"比较论"。从林译狄更斯小说可以发现林纾的翻译理论虽然生涩,其中对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也显粗浅,但还是触及了狄更斯及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的一些基本特征。林纾的翻译理论产生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小说观,为后来的翻译实践和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双关语是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这种修辞格广泛运用于各种学 作品、幽默故事、笑话及谜语中,借以加深语言的余味,表达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对人的灵魂奥秘和精神世界的不懈探掘,构成了路翎创作最为显著的特征。其笔下的人物,大都有着双重甚至多重特征,为了写出人物的“多面”,揭示出人物分裂的、隐秘的、多变的内心世界,除了常规的心理描写方法,路翎还采用了诸如幻觉与梦境、变态心理及无意识心理等多种方法。对心理的集中展现,成为他创作的本体性要素,也是成就其“心理小说”的根本质素。  相似文献   

13.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相似反应”为前提寻求原文与译文的最切近、自然的对等,为传统翻译理论“直译”与“意译”的争论找到了满意答案。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的旅游资料英译方法有增译法、删减法、改写法、转译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纽马克的功能翻译类型学,本文提出译者有权修改信息类与感染类原文语言上的缺陷,举例讨论了缺陷的类型,其改正方法及改正后原文的翻译。鉴于目前基层企业这类送译稿数量巨大,其中不少在语言上有一定的缺陷,这种讨论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教授的中诗英译理论。该理论中的"创"字彰显了许的"创译"观。他运用"三化"法,巧用创造性翻译,凸显译者主体性,让读者"乐之",让文学翻译发展成为接受语中的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16.
何其芳的诗歌作品和诗歌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何其芳谈论翻译诗歌的言论及其创作所受译诗之影响却很少有人论及。有鉴于此,文章首先探讨了何其芳谈论翻译诗歌的学术思想,然后论述了何其芳的创作及其后来的诗歌语言观念受到了译诗的影响,由此给何其芳研究带来新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对等是翻译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以“除”字为例,通过分析汉语“除”的定义,比较英汉文版的《双城记》语料,及其对比英汉文相关格式,指出英汉互译的原语与目标对等词的选择,不能简单的按照字面意思翻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公文汉译英为研究对象,以顺应论为依据,结合公文的翻译和顺应论研究,从词汇层级、句法层次、语境层次考察公文的特点;以V erschueren的顺应论和认知一致原则为基础,从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公文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语境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差异比较,说明译者为促成认知一致,在公文翻译过程中应如何顺应这些语境因素(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以及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为了提高留学生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在医学留学生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特点和培养目标,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因材施教。对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组织、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小说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强调小说改造社会的作用。也正因为他过分地强调和夸大了这种社会功用使他的小说理论主张出现了无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体现在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单薄,情节单一,概念化倾向严重,单纯地通过人物对话宣讲作者个人的思想和理论,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也对五四以后新文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