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虚拟现实系统中三维对象虚拟现实建模、立体显示及人机交互等实现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导向钻井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实现中,解决了导向钻井中地层、井眼轨迹、靶点以及设计轨道等钻井对象的三维可视化问题.系统为钻井人员提供了一个钻井信息高度可视化的工作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钻井人员对地层构造及储层特性的判断力、钻头在储层内轨迹的控制等,从而提高钻井成功率.详细描述了钻井对象的虚拟现实建模方法及其三维可视化实现,并给出了一个三维对象可视化的示例.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虚拟泰山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GIS、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提出了本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了虚拟泰山三维可视化数据模型,论述了虚拟系统的功能及应用,并分析了系统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建筑的三维信息数字化是三维建模、三维重建技术研究的重要应用场景,也是古建筑文物保护、虚拟仿真模拟、数字娱乐开发等应用领域的基础工作。随着近几年测绘技术和几何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古建筑三维数字化方法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针对中国古建筑体量大、部件多、结构复杂等问题对三维建模工作带来的具体影响,学术界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中国古建筑三维模型数据类型和特点,学术界和工业界对中国古建筑三维模型数据的要求,深入分析现有古建筑三维数据获取方法和理论技术基础,对比不同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场景,提出针对中国古建筑三维建模方法的发展方向,可为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航天靶场环境生成系统是面向航天测控系统应用的可视化平台,其建模仿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于适应未来信息化航天靶场建设的要求,介绍了建立面向测控的数字化靶场环境生成系统的必要性,对其功能和主要特性进行分析说明,描述了系统的组成以及体系结构。对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讨论,主要包括三维地形的快速生成、基于复杂度的三维实体建模方法、分布式仿真环境的设计、人机交互方式的实现等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5.
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回顾了矿山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的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的相关工作,包括主要的矿体三维模型、数据插值技术;给出了矿体三维建模可以考虑的三个维度:模型构成元素、存储的数据类型和构成元素的形状,由这三个维度可以组合出满足需要的模型;提出了适合于基于钻孔数据的矿体三维建模的可裁减的集成的断面-不规则三角网(TIN)-广义三棱柱模型(GTP),它可以方便地利用钻孔数据构造矿体断面,然后利用TIN连接相邻断面形成矿体线框模型,利用GTP表示矿体内部结构;并给出了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维建模技术是城市三维可视化的基础,也是三维城市GIS应用的关键。对城市空间实体三维建模技术和可视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基于不同数据源的地形和地物的建模方法,并提出了一个城市三维可视化应用系统框架,为城市数字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虚拟现实的供应链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基于虚拟现实的供应链可视化仿真方法.介绍了可视化供应链仿真的策略;重点论述了供应链可视化仿真的实现过程,具体包括三维实体几何模型的生成,供应链仿真模型的建立以及仿真运行,最后以某注塑机供应链可视化仿真为例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在多山地区地形三维建模过程中数据采集难度较大的问题,采用格网地形建模方法,充分利用该地区已有的数字化地形图,结合格网法地形建模的数据结构简单,数据存储量小等优点,研究提出了一种地形三维建模方法.并实现模型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数字化地形图来替代传统的地形三维建模的数据获取方法,有助于快速、高效地构建多山地区的地形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优势,总结了国内外地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从技术理论、软件开发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地学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了比较.在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地学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多功能辐射输运模拟仿真平台开发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和反应堆数值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反应堆成为核能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新兴方向.其中,多功能、多物理、多尺度、多过程耦合技术成为数字化反应堆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围绕数字化反应堆耦合关键技术,基于开源的SALOME系统初步研发了耦合建模、计算、可视化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辐射输运模拟仿真平台(MOSRT).目前,平台具有简单模型的自动建模、蒙卡辐射输运计算以及结果数据三维可视化功能.利用基准题对平台进行了初步应用测试,数值结果初步验证了平台辐射输运模拟仿真功能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为未来进一步扩展平台的复杂模拟仿真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可视化系统在湿地松人工林演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可视化系统 (Stand Visualization System, SVS) 是森林调查样地或小班水平可视化的理想工具软件,它生成的直观、立体图像,为林分生长和林业可视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笔者利用湿地松人工林林分调查数据,采用林分可视化系统展示了湿地松人工林林分可视化流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SVS林分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矿山工程数字化及可视化的角度,将地下矿山看作是一包含多种几何量、属性量、参数量和状态量的动态量场,称之为地下矿复合场.通过分析各类空间场量的几何特性、分布特性、矢量特性和时空顺序特性,给出了各类空间场量及其相互关系的表征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体素的一体化数字模型.经空间场量体素化、定量化、场量化及一体化处理,形成了地下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模型构建技术.以国内某典型矿山的实际数据为例,实现了地表地形、断层和井巷工程等几何特性、矿石品位的空间分布特性、井下通风系统的矢量特性的三维可视化仿真及火灾蔓延的动态仿真,进而验证了地下矿复合场一体化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程数值模拟的规模和复杂度的提高,可视化研究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结合国内外的技术发展情况,对于工程计算应用中的表达方式、算法优化、集成解决框架等几个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指出可视化技术发展与应用学科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三维地形的动态生成及空间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评述了地形可视化的研究发展过程 ,着重探讨了三维地形景观生成的理论和方法 ,提出了解决超大数据量数字高程模型 (DEM )快速显示的算法 ,研究了基于三维地形空间分析的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笔者开发的DEM动态显示和交互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同类软件ITK的基础上,设计了四维医学图像开发工具包,提出了基于ITK,VTK的开发模式.其中核心算法由C 编程实现,通过VTK实现可视化显示,利用Visual C 2005实现界面的设计和系统的集成.整个系统实现了数据输入输出、四维图像预处理、四维图像分割及辅助的测量、视角变换和物体分离等操作,形成了一个四维医学图像处理开发工具包的初步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基于Web的智能电网可视化需求被提上日程,而需求建模是软件工程的初始阶段,也是重要阶段。文章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可视化建模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帮助用户与开发人员理解电网可视化的各项系统行为,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系统开销。  相似文献   

17.
数字城市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表面几何对象经过模型化后,都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只有将其模型进行可视化,才能看到虚拟的城市及模型化后的城市.主要讨论了采用纹理和贴图技术、LOD模型、动态多分辨率的纹理与影像优化技术,以此来提高城市三维模型的表达、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柳沟油田三维油藏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和petrel地质建模技术的人机交互、函数计算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支持,对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柳沟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延9和延10油层组进行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及三维可视化研究,实现了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展示,从而得到更加深刻、直观、真实再现的地质认识,进而对本油田地下地质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建立了比较精准的三维地质储层和油井三维空间展示模型,为油田的开发及深度油藏研究、油藏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球模型数据库及可视化系统是一套运用数据库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地球物理数据管理和数据成图的应用软件。它成功地采用了Delphi,IDL,Surfer和Microsoft Access等多种开发工具,并将它们无缝集成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开发工具的特长,包括跨越不同开发平台的软件代码重用,从而提高了应用软件的开发效率和水平。通过Surfer提供的COM对象来实现二维可视化,达到了程序控制自动绘图和批量绘图的目的,并利用IDL开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三维地球模型操作环境。开发和利用这一系统对于进一步提高地球物理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