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比较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与土著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际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笔者分别于2009年4月(出苗期)、9月(开花期)和12月(枯萎期)对杭州下沙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及相邻芦苇群落的根际土壤线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种植物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采样时间(植物生长阶段)有关.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的线虫数量、属丰富度和多样性在出苗期和开花期与芦苇根际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枯萎期则显著高于芦苇.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营养多样性在三个生长阶段均显著高于芦苇.在出苗期和开花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植食性线虫比例明显低于芦苇根际,食真菌线虫比例则明显高于后者;在枯萎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的食真菌线虫比例明显高于芦苇根际土壤,而食细菌线虫比例趋于降低.非参数多变量排序(MDS)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与芦苇在其三个生长阶段均差异明显,其中枯萎期差异最大.上述结果表明外来植物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线虫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营养结构,这种改变可能导致土壤生态系统中营养源流向和路径发生变化,并促进外来植物进一步入侵.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入侵对土壤养分循环产生的影响及机理,以杭州湾滨海湿地围垦区内分布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与3种土著植物群落:束尾草(Phacelurus latifolius)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0~10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束尾草、白茅和芦苇(P0.001),分别提高了91.49%、116.97%和334.88%;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也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全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全磷、碱解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磷、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都与β-淀粉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磷、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都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显著提高了部分土壤酶的活性.这些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可能加速了土壤养分转化,有利于其进一步入侵.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是一种外来引进后逃逸造成危害的新入侵杂草,以上海市崇明东滩不同时期围垦地为研究地点,采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对生长于上海崇明东滩不同时期围垦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类随入侵时间的延长而增多,根际微生物多样性随入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类随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夏季的根际微生物种类总体比冬季多,另外具有解磷和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较多,推测这些细菌的存在与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以在入侵地成功繁殖并且速度惊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杨树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栽培树种,近年大量的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入侵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陆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地下碳(C)循环对植物入侵的响应及其机制。【方法】2018年11月以江苏省东台林场内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和未入侵的8年生相同立地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并建立固定样地,采用长期野外试验监测的研究方法对土壤呼吸以及土壤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同时钻取土芯测定样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与未入侵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群落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探讨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杨树人工林后各个非生物因子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显著增加了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呼吸(P <0.001),且主导这种变化的非生物因子是入侵导致的土壤湿度的变化。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会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来影响土壤呼吸,显著增加杨树人工林的土壤湿度(P <0.001),同时显著增加土壤总氮含量(P <0.05),降低土壤碳氮比(P <0.05),但对于土壤总碳含量的增加并不显著(P >0.05),对土壤温度和pH的影响也不显著(P >0.05)。【结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增加了杨树人工林土壤系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了土壤系统的C损失,改变了杨树人工林土壤的C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5.
竞争是显著影响植物生长速度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外来植物优越的竞争能力和竞争策略,被认为是其成功入侵新栖息地的一个重要机制。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生长模式和密度下北美车前和车前的生殖投资和竞争特性,探讨其竞争策略的选择性差异。结果表明:土著种车前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外来种北美车前的,但其生殖投资则与此相反,且其净生殖投资受到竞争带来的显著影响而降低;而外来植物北美车前则可以在竞争中保持甚至提高净生殖投资,并降低根冠比。生殖投资和竞争指数分析结果均表明,在竞争环境中,北美车前通过提高种子的竞争力、而车前则通过提高根系的竞争力来维持竞争平衡。这种土著种与外来种竞争策略的选择性差异,促使外来植物能够较好的与土著种在同一群落中共存,也可能是北美车前提高入侵能力,并获得入侵成功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6.
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均能与微生物形成密切关系,它们各自的生态功能及相互关系也常被共生微生物所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水平研究方法的进展,植食性昆虫和植物中很多可遗传共生微生物(细菌、真菌等)被发现。共生微生物能够在营养、生殖、防御和解毒等方面给宿主带来显著影响,并与宿主形成竞争、互利或寄生等关系。植食性昆虫体内的含菌胞、肠道、血淋巴、唾液腺等常含有重要功能的共生微生物。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增加对宿主和共生微生物(即使处于低丰度)之间关系的了解。尝试总结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关系、昆虫和植物互作机制、昆虫共生菌解毒植物毒素等方面的研究,突出强调应以系统观思维来理解共生微生物、植食性昆虫和植物间的功能关联,就将来值得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考虑共位捕食、种间竞争和简单食物链3种作用关系,通过建立相应的离散事件模型对比研究发现,外来种采用共位捕食入侵时成功概率远大于其他两种方式,外来种丰度也持续增长并续存.在共位捕食下可成功入侵的参数区域比另外两种方式下的广泛.进一步研究共位捕食下外来种和土著种续存问题,从生物入侵的角度阐释了共位捕食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性.  相似文献   

8.
理论预测植物传粉方式会影响植物的入侵性,使入侵被子植物中动物传粉的比例有所降低,但这个预测缺乏观察数据的证实.收集整理了亚洲太平洋沿岸的6个港口城市的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其传粉方式,以探究传粉方式与植物入侵的关系.结果表明,入侵植物中动物传粉的比例在66.1%与82.6%之间,平均值高达76.8%,但与原产地的被子植物相比,入侵的被子植物中动物传粉的比例显著地降低,这一特点在热带尤为明显.绝大部分的入侵种都能进行有性繁殖以及入侵种中高比例的动物传粉这两方面特征意味着这些入侵种将与土著种竞争传粉者,从而影响土著种的繁殖.  相似文献   

9.
一枝黄花属三种欧洲入侵种的生态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华  郭水良 《广西科学》2004,11(1):69-74
北美一枝黄花(Solidago altissima)、巨大一枝黄花(Solidago gigantean)和狭叶一枝黄花(Solidago graminifolia)原产北美,于19世纪中叶在欧洲归化并成为外来入侵种。简述这3个种的种群扩张动态、侵占速率的基本模型、当前分布区域及潜在生长域的预测等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内容,并介绍一枝黄花属入侵种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借鉴国外对一枝黄花属植物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帮助我们理解该植物成功入侵的原因并预言一枝黄花属在我国的入侵植物的未来扩张趋势,对开展它们的综合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夷科学》2020,(1):1-15
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均能与微生物形成密切关系,它们各自的生态功能及相互关系也常被共生微生物所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水平研究方法的进展,植食性昆虫和植物中很多可遗传共生微生物(细菌、真菌等)被发现。共生微生物能够在营养、生殖、防御和解毒等方面给宿主带来显著影响,并与宿主形成竞争、互利或寄生等关系。植食性昆虫体内的含菌胞、肠道、血淋巴、唾液腺等常含有重要功能的共生微生物。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增加对宿主和共生微生物(即使处于低丰度)之间关系的了解。本文尝试总结了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关系、昆虫和植物互作机制、昆虫共生菌解毒植物毒素等方面的近期证据,突出强调了应以系统观思维来理解共生微生物、植食性昆虫和植物间的功能关联,并就将来值得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3种入侵菊科植物对入侵域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研究了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豚草3种菊科植物与本地不同植物(狗尾草、藜、草木樨)竞争,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3种入侵植物对可利用氮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本地植物,且三叶鬼针草、豚草单种对氮素的利用能力要强于黄顶菊;3种入侵植物所需速效钾的含量较低;2)入侵植物对土壤生态的影响还与入侵域本地植物种类密切相关:3种入侵植物与狗尾草竞争过程中脲酶活性显著升高,入侵植物利用铵态氮的能力要强于硝态氮,3种入侵植物与藜竞争,入侵植物利用硝态氮的能力要强于铵态氮,有机碳含量呈上升趋势.3种入侵植物与草木樨竞争,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豚草入侵可以改变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并借此增强其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认识入侵植物对土壤砷污染的生长响应,进行土壤加砷种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盆栽实验,观察一枝黄花的长势、测定一枝黄花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结果表明,高砷对一枝黄花具有毒害作用,其中毒症状为植株矮化,新叶发黄,叶尖焦枯,根系腐烂.与对照相比,当土壤加砷浓度不大于100 mg·kg-1时,一枝黄花的株高和茎粗无显著变化;加砷200和500 mg·kg-1时,株高分别降低49.9%和89.1%,茎粗分别降低48.4%和58.3%.土壤加砷不大于50 mg·kg-1时,一枝黄花的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土壤加砷水平达到100 mg·kg-1时,一枝黄花的根、茎、叶和总生物量均显著下降.土壤加砷水平达到500 mg·kg-1时,一枝黄花根、茎、叶和总生物量降低95%以上.相关分析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与土壤砷浓度存在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根据指数回归方程计算得到一枝黄花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半衰减浓度分别为119.2、110.3、125.3和126.1 mg·kg-1.综合来看,一枝黄花可以正常适应含砷100 mg·kg-1以下的土壤环境,但高砷环境会抑制其生长并改变其生物量的分配.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比较了入侵种斑地锦和土著种地锦的生长特征和竞争能力.结果表明:斑地锦的有性繁殖效力显著高于地锦,其果穗数和果穗长明显大于地锦,而营养生长效力显著低于地锦,其叶面积则明显小于地锦,说明斑地锦较多地投资于繁殖生长,而地锦较多地投资于营养生长.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明显降低了入侵种斑地锦和土著种地锦的平均每株果穗数、果穗长、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且地锦的种间竞争能力(相对邻里效应指数)显著大于入侵种斑地锦,表明入侵植物斑地锦目前不能对广泛分布的地锦发生竞争取代.  相似文献   

14.
历山自然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有11种,分别是杂配藜、反枝苋、王不留行、白香草木樨、野西瓜苗、圆叶牵牛、曼陀罗、小蓬草、一年蓬、苦苣菜、野燕麦等.本文论述了它们的入侵途径、分布、生境、危害及利用价值,提出了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对策,包括人工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加强扩散机制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对濒危物种保育和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多,外来物种获得了更多进入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机会,可能会威胁到濒危物种保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片区的陕西长青和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以及人为活动对外来植物扩散的潜在影响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有外来植物156种,分属于42科、122属,其中外来入侵种共48种,隶属于17科、37属,占外来种总数的30.77%。恶性入侵类和严重入侵类分别有9种和14种;外来植物的种类数和个体数均与本地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来种的种类数与海拔、离人类活动中心点的距离之间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暗示随着人为活动等干扰的加剧,研究区域已经遭受到较高程度的外来植物入侵,且这些外来植物已对本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产生了显著负效应。综上所述,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控外来入侵生物,以减少其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濒危物种保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初步建立了一个不同竞争力外来种入侵的动力模型,并模拟了外来种的竞争力对入侵的影响,以及不同竞争力外来种入侵对栖息地毁坏的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外来种入侵首先威胁的是与其竞争力相邻的弱本地种;(2)在外来种成功入侵之后,将导致比其弱的本地种从强到弱依次灭绝;(3)不同竞争力的外来种入侵对栖息地毁坏的响应是随其竞争...  相似文献   

17.
卧龙亚高山公路沿线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卧龙保护区亚高山公路对外来植物的影响以及沿线外来植物的潜在入侵风险,本文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卧龙保护区G305亚高山段沿线(耿达-邓生)进行植物调查,该区域有外来植物54种,隶属于35科51属.其中菊科等5科植物占35.19%.生活型多为草本,占62.96%.原产地以亚洲最多,占64.81%,其中非卧龙保护区的中国植物占所调查外来植物的40.74%.α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距离公路越远,外来植物分布越少.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卧龙保护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并对54种外来植物进行评估,结果发现4种植物具有高入侵风险,9种存在中入侵风险,6种存在低入侵风险.结合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等级,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澳门的外来入侵植物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澳门有84种外来入侵植物.对外来植物的生长型、生境和原产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来种对人为干扰的生态系统或群落结构简单的灌丛、荒草地等影响较大,而对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影响较小;来源于热带美洲的外来种占绝大多数,这与两区区系的相似性、相似的生态环境和日益增长的经贸往来和生态旅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对喀斯特适生植物根际土壤、根部和叶片等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实验分析,发现喀斯特适生植物与多种已知可促进宿主植物抗逆的微生物共生。同时,还通过对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土壤特征、植物共生微生物的生理生态作用等研究的梳理,并提出:共生微生物可以帮助宿主植物适应盐、旱等多种不利环境;喀斯特适生植物的共生微生物在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石漠化的治理方式不应只注重乔灌草的搭配,还应考虑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微生物间紧密的相互作用及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调查,对大连市的3个陆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分别有19、11和40种,3个保护区总计有外来入侵植物49种.在49种外来入侵植物中,菊科(Compositae)种类最多(13种).57%的入侵种类起源于美洲,入侵途径以无意传播为主.部分外来入侵植物已在保护区内建立稳定的繁殖种群,其中,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群心菜(Cardaria draba)、绿独行菜(Lepidium campestre)、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和影响最大.根据3个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现状和生态影响,提出了对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管理与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