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是作者对锡盟退化草场综合治理各试验区的主要建群种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证明:在退化羊草草场进行围栏封育、翻耕或耙地补播牧草等人工措施均可提高牧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而且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植物地上生物量、根际土壤酶活性和根际土含水量等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在退化羊草草地中采取围栏封育等人工措施,对它的恢复和治理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报道退化草场羊草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分布动态以及羊草根际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和羊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关系的初步探讨。研究数据表明:围栏封育区内的各种处理试验区中的羊草根际土壤酶活性强度均比栏外退化草场对照区高,另外酶活性强度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及羊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竞相类似。由此可以说明,在治理和改良退化羊草草场时采取围栏封育或翻耕补播或耙地补播羊草等人工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并对加速退化草场的恢复亦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吴迪  魏成熙 《贵州科学》2011,29(1):52-54,58
通过大田试验,以稀释平板计数法,研究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对酒用高粱四个生育时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粱生长发育的抽穗到灌浆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达到最多,且有机肥比无机肥更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有机栽培、常规栽培水稻生育期间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大田栽培试验与调查采样研究相结合,以嘉花1号为材料,研究有机生产模式和常规生产模式水稻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有机生产模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C、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均高于常规栽培,其中以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最为显著。结论:有机生产模式能够提高土壤质量,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条件下,以超级稻"II优航2号"为试验材料,水稻拔节期至始穗期设置55%和85%两个遮光强度,以全生育期正常自然光为对照,研究花前光照亏缺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为光贫乏区土壤良性生态循环和超级稻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拔节期至始穗期弱光胁迫条件下,在水稻生长的孕穗期、始穗期、灌浆期、收获期,显著降低了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氯菌数量,增加了真菌、反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数量,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含量减少,抑制了根际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的活性.而且,随着弱光胁迫强度和时间的增加,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含量和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受抑制程度加重,真菌、反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说明花前光照亏缺降低了稻田根际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破坏了稻株生长的根际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促生菌对青饲玉米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行了促生菌对青饲玉米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及消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促生菌能使青饲玉米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其细菌,放线菌的数量随玉米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多,而具菌数量增和缓慢,微生物生理群显著地高于对照,玉米根际芽孢杆菌明显增加,并随青饲玉米生育其而变化,促生菌对玉米大斑病及瘤黑粉病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伍利  朱云集  王桂荣 《河南科学》2009,27(11):1395-140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硫营养水平对两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兰考矮早8根际微生物在不同生育期中主要类群的影响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氮、硫营养以及品种差异均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有显著影响;②硫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对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根际细菌的数量均有极显著性影响,并表现为氮素营养对小麦根际的细菌数量的影响效应高于硫素营养;③氮素营养是根际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但硫、氮及实验品种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在整个测定时期对放线菌无显著性影响;④实验品种、氮、硫均对各测定时期小麦根际真菌数量产生极显著性影响,其影响效应表现为:试验品种〉氮素〉硫素,硫、氮、品种之间交互作用对真菌的影响主要在花后;⑤氮硫配施对两个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际微生物与地膜甜菜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地膜甜菜生长发育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就甜菜不同生育期与根际微生物主要类群总数及主要生理群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分析。结果表明,甜菜的生育期和糖分积累与根际微生物的数量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模拟酸雨对白术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处理中药植株白术及其种植土壤,测定了白术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酸雨影响白术根际微生物的生长,根际微生物总量随酸雨酸度的加大而减少;酸雨对白术根际环境中的细菌、放线菌、氮素生理群和碳素转化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当的酸雨刺激(pH为5.0、4.5)促进了真菌的生长,但当酸雨pH<4.5时,则抑制真菌的生长.植物根系的存在,可使酸雨对根际微生物各个类群的影响不同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草原火烧后土壤微生物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频次的草原火烧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火烧主要影响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随着生长季由春到秋的推进而升高。与春烧地相比,秋烧地更有益于土壤微生物微量的增加。火烧后不久,火烧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低于未烧地;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尤其在火烧次年),火烧地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逐渐升高并超过未烧地。  相似文献   

11.
羊草草原经过 1 7年的割草 ,群落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主要种群的重要值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羊草和 艹洽 草种群的变化尤其明显 .在不同频率割草的实验系列中 ,群落生物量和羊草种群的重要值随割草频率的增加而降低 .在不同时期割草的实验系列中 ,群落地下生物量随着割草时期的后移呈上升趋势 ,地上生物量和羊草种群重要值则是 8月份刈割受到影响较大 .艹洽 草种群重要值的变化趋势与羊草基本相反 .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羊草草地的退化演替过程中,草地土壤盐碱化程度逐渐加重,同时羊草种群的密度、高度、生物量逐渐降低.但是羊草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却出现特异性增加的现象,尤其是CAT的活性在羊草生长的各个时期以及年平均量都出现递增;POD活性虽然在年平均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在羊草生长的前期和末期也出现递增;SOD活性变化比较复杂,但是依然显示出,伴随着草地的盐碱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模拟盐碱胁迫也显示出,三种保护酶活性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呈现与野外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松嫩盐碱化羊草草甸草原羊草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羊草草地的退化演替过程中,草地土壤盐碱化程度逐渐加重,同时羊草种群的密度、高度、生物量逐渐降低。但是羊草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却出现特异性增加的现象,尤其是CAT的活性在羊草生长的各个时期以及年平均量都出现递增;POD活性虽然在年平均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在羊草生长的前期和末期也出现递增;SOD活性变化比较复杂,但是依然显示出,伴随着草地的盐碱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模拟盐碱胁迫也显示出,三种保护酶活性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呈现与野外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温室内的人为控制温度试验,观测温度对羊草(Leymuschinensis)无性系分化和生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温度是影响羊草株高的最主要生态因子,适宜的高温显著促进单草的伸展;温度也是促进单草分蘖的主要因子之一,羊草的生物量积累受到温度变化极值的限制,适宜的温度范围显著促进生物量积累.羊草无性系的分化和高温的天数明显正相关,无性系对高温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甚至在高温已经抑制羊草生物量的积累的情况下,仍然对无性系的生长和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充分表明了羊草无性系对温度有较强生态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沿气温梯度中国森林生物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期定位监测的森林生物量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利用生物量加权计算法和空间关联法,研究气温梯度下中国森林生物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森林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随着温度梯度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随着气温的增加而持续升高,当气温达到一定值,森林总生物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继而又逐渐上升最后下降趋势.地上生物量随着温度梯度变化有微小差别,随着气温的增加而直接下降,继而又逐渐上升,最后呈下降趋势,在低温前期没有上升的趋势. 2)植物地上生长与地下生长对温度有不同的响应机制,具有滞后效应. 3)对森林生物量总贡献,地上生物量比地下生物量贡献大,茎生物量比枝叶生物量贡献大.以上结果表明了我国森林生物量随着气温的变化有明显规律可循,气温对生 产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平茬萌蘖是中国沙棘种群更新的有效方式,但其中的生态学机制并不清楚,为此,以样地每木检尺资料为基础,以 "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及"样地编年序列法"原理为依据、以生物量投资与分配为指标,探讨了中国沙棘平茬更新的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① 中国沙棘平茬萌蘖种群及其构件生物量积累过程均符合Logistic方程,可分为慢、快、慢3个阶段,但构件之间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具有明显差异;② 通过构件之间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调节,中国沙棘实现了平茬后的萌蘖更新,尤其是萌蘖根的生物量投资具有"前置效应"和"主导效应";③ 地上与地下构件的生物量分配具有互补效应,即地下分配比例大时则地上分配比例小.因此,种群实施萌蘖更新过程中,必须在繁殖与生长之间做出权衡.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和碱性盐对虉草新品系(Phalaris arundinacea L.New strain)和川草3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Chuan cao No.3)幼苗进行21 d的处理,测定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叶率和分蘖率,探讨复盐胁迫对2种虉草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浓度50 mmol/L时,虉草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分蘖率最大;当盐浓度超过50 mmol/L时,随着盐浓度增加,生物量和分蘖率均呈现递降的趋势,而枯叶率递增;盐浓度与株高生长速度呈明显的负效应;在等盐浓度的中性盐胁迫下,新品系地下生物量大于地上生物量,而在碱性盐胁迫下,前者小于后者.表明低浓度的盐胁迫对虉草生物量积累和分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虉草对碱性盐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以早春类短命植物齿瓣延胡索为对象,采用全收获法研究其生物量及分配特征,构建株高与生物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齿瓣延胡索的高生长在进入花果并存期后基本停止,地上与地下生物量随生长发育不断增加,在花果并存期达到最高,但在果期下降;生物量分配在营养生长期至花期由地下向地上转移,进入花果并存期和果期又转为地下积累.茎叶生物量比例在营养生长期和花期增大,在花果并存期和果期趋于稳定.花果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大,表明了齿瓣延胡索在发育过程中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的生活对策.以株高为自变量构建的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4种线性回归方程均具有较高的R2值,拟合结果显示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优于地下生物量,其中总生物量的直线、指数和幂函数拟合方程和地上生物量的指数方程均达到建模标准,可为齿瓣延胡索资源储量的估算及开发利用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早春类短命植物顶冰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收获法对其生物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顶冰花的单株生物量平均为0.316 2 g,地下部分较地上部分平均高出37.92%.随着叶长的增大,叶生物量、果生物量、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而花生物量显著减小.有性生殖生长与植株个体大小的关系密切,占总生物量的5.47%~19.42%,平均为11.92%;占营养器官的比例平均为14.41%,表现出随叶长的增大呈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的变化趋势.根冠比介于0.93~1.86,平均为1.33,随叶长的增大呈单峰型变化.整体来看,顶冰花的生物量有随生长发育由地上生长转为地下生长,再由地下生长转为地上为主的变化和从营养生长逐渐转向有性生殖的趋势.以叶长为自变量拟合顶冰花地上、地下和全株的4种生物量估测模型,除地下生物量的指数模型外,拟合和验证结果均达到相关建模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羊草草原群落18年的动态监测数据及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在对草原植物进行能量功能群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年降水量、生长季降水量(5-8月)对草原群落生物量、能量功能群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生物量构成中高能群所占比例最大;低能群最小,群落生物量的年际波动与高、中能群生物量变动趋势一致,而与低能群不相关;群落生物量和高能群生物量均与年降水量显著相关;中、低能群生物量则没有受到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特别是群落能量变化规律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