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优先推进"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多年来,沿线能源合作关系、层次、领域、范围、质量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进入新阶段背景下,需以应用实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国际能源合作模式.为推动能源合作创新模式的实践与落地,应对此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国内外主体应信任合作,在"转变理念、明确定位、有效运作、与时俱进"推进策略下,加快构建系统化的实施保障机制,具体包括"政策互动协调、平台整合、组织主导和实施主体能力提升"等机制,促进"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不断深入,层次有序提升,领域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项目的推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为全面准确地分析中国能源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的影响,本文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六大板块,并在每个板块中各选出一个代表国家,然后运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Multiregional Input Output Model,MRIO)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投资对东道国各部门的总产出完全拉动量、增加值拉动量、二氧化碳排放拉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相较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言,能源投资给沿线国家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可观,且经济和环境的成本收益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其中,对俄罗斯的能源投资效率较高,而印度尼西亚的成本收益值则较小.本研究可以为客观地评估我国能源投资的经济收益和环境成本,促进能源投资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一带一路"沿线气候变化与中国沿线投资之间的关系,对中国"一带一路"已有投资防范气候变化风险,以及未来投资策略选择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梳理"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气候事件的空间分布和中国已有"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面临不同气候变化事件影响的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额、投资领域,以及投资额的区域分布和国别分布,并侧重分析研究了涉及港口和工业园的投资项目。研究发现:(1)中亚、东欧和东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气候变化的高风险区,几乎所有中国沿线投资都面临着气候变化影响;(2)面临气候变化影响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东欧和非洲西部地区,主要为交通类、工业类、电力类和能源类项目;(3)所有涉及港口和工业园区的投资都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影响,约占总投资额的25%;(4)平均降水增加、极端高温、极端强降水和干旱或极少降水4种气候事件对中国"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影响范围最大,面临影响的投资额均大于或等于总投资的50%。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期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将进一步加深,基础设施投资合作也将进入新的阶段。把握当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合作的新方向、新问题、新趋势,发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的基础设施合作的潜能,对于"十四五"期间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合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剖析了"十四五"期间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合作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重要挑战,并从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构建基础设施投资合作便利化政策协调组织机构以及多渠道、多平台深化金融合作等方面,作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5%的目标。10月20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2014年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开幕演讲中表示,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收效明显,"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刘琦介绍,为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中国提出将从三个方面加快推动能源消费和生产革命:一是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化石能源消费;二是制定了单位GDP能耗年度降低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快能源转型,实现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的转变,提出到2020年,非化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联系欧亚各经济体的纽带,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以地理空间信息、统计和分析数据为基础,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分析,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空间辅助决策框架,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提供科学的认知和决策分析服务。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频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从对地观测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减灾工作切入,梳理了全球空间技术进展,概述了“一带一路”空间减灾研究进展,并以滑坡为例,阐述了新技术支持下的空间减灾科技服务。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灾减灾工作不仅有助于加强丝路科技创新合作,还有助于加强国家外交战略互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高质量发展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结合高质量发展基本要求,探讨了高效、灵活,高绩效、低风险,绿色低碳、可持续,宽延、优化现有合作模式的国际能源高质量合作模式创新路径与方向,并建立了多元主体互动、创新支持平台的高质量国际能源合作创新模式实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家庭能源消费格局研究已成为全球能源地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从空间特征、影响要素以及环境效应等视角开展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的综合评述,发现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存在显著空间区位差异,但在环境-经济地理特征相似区域呈现趋同性;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包含家庭属性、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以及能源可得性和能源价格等;家庭能源消费模式变化后产生了新的环境-经济-社会问题。目前研究以单一要素为主而相对缺乏集成和综合性分析,未来需要开展区域家庭能源结构、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和效应的能源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探索家庭能源消费的空间-社会格局特征及其时空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决策,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凭海而立、因海而兴,近年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合作。目前,广东围绕贸易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站在全球视角布局国际战略,积极参与到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中,基本形成了开放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但其中也存在诸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合作范围较窄、合作由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相互对接而提出的一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系统、科学地梳理"一带一路"研究现状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理论研究的深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学指导或建议.文章以中国知网检索所得10 380篇文献建立文献数据库,利用文本分析法和CiteSpace科学计量工具,对460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一带一路"主题相关成果文献的属性进行较为全面地分析后发现:1治理、对外贸易、新型城镇化、粮食安全、周边外交、贸易格局为当前研究热点;2机构、作者间合作广泛程度较低,目前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中心研究机构和高产作者合作群体中心;3"一带一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空间视角统计文献所涉区域,发现"一带一路"研究对象区域在国内整体呈现出由西部向东部递减的状况,国际区域则偏向于中亚地区,国别地理研究薄弱.研究内容从学科角度看,多从经济学着手.与《愿景与行动》对比发现:合作重点中的微观层面,以及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区及国家态势是今后需要加强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关键小国"是指在特定领域或学科具有国际领先的创新能力的国家.我国具有广阔的技术应用市场空间,与"关键小国"在科技、经济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强与"关键小国"在科技领域的开放合作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与"关键小国"具有较好的科技创新合作基础,但合作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对此,文章提出了以"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产业合作、加强产业精准化合作、全面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对策措施,推进与"关键小国"的精准化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建共商共享是促进"民心相通"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以色列、波黑、越南、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阿富汗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6位官员、学者的深入访谈,围绕"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发展与运行状况、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联系、"一带一路"倡议可能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研究发现: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不均,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质量偏低现象,但部分国家适龄人口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数量和规模增幅超过预期,少数国家大学排名表现较好,战争、区位、宗教、政治、殖民地历史等显著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各国大多拥有良好的高等教育发展愿景,通过中长期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构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架构、引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等方法提升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联系,国际项目合作、国际学校建设、留学生派遣以及其他外事往来是联系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以色列、俄罗斯等国来华举办高等教育,中国高校赴马来西亚建立分校,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来华留学人员的大规模增长,正快速拉近中国与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距离。第三,沿线国家高度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密切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推进,热切期待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互信和合作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新兴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未来研究可能集中在为应对全球化的冲击,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间如何合作,以及毕业生就业和归国等问题上。研究结果显示,沿线国家普遍认为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务实合作可能影响"一带一路"沿线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尚需持续发力并就相关问题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撬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能合作的资金杠杆。中阿金融合作不仅契合了当前中阿双方发展战略的需求,也是新时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助于推动中阿"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深化,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是一条集成创新之路,能源是"一带一路"合作重点,"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能源合作模式集成创新提供了新的环境特性。探讨了国际能源合作合同模式、合同模式与partnering模式、服务协议模式、置换模式以及合作模式支持平台的集成创新,为"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盘点时下全球经济领域的最热关键词,当属"一带一路"无疑。"一带一路"是以国际视野筑梦未来的国家顶层战略,也是继"沪港通"之后最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经济发展主题。从初期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到中期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从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到多行业、全产业链投资机会其格局之宏大,路径之开阔,气象之多彩,可谓前所未有。这项"超级战略"不仅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支撑,而且开启了"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产业发展新常态。新年伊始,本刊立足信息产业、把握政策机遇,全面解读"一带一路"引领下的五大信息服务行业"国际化"新征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共享与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能力与基础、灾害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研发、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对策建议:构建包容、共享、高效、科学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行动计划,提高沿线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一带一路”重大工程灾害风险防控机制与模式,巩固“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建设“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沿线国家减灾科技能力;设立“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人才计划,持续提供“一带一路”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是体现"一带一路"倡议下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语言相通是互联互通实施的基础,是促进多元文化相互理解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的文化共同体的保障。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对教育合作项目的政策支持,建立沿线国家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国际教育合作中相关的法律条款和监管体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通过由点到面的逐步扩展,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共享的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2021年9月以来,全球能源价格飙升,一场能源危机席卷而来,至今仍未完全缓解。当前,全球能源格局处于深度调整中,传统的化石能源逐渐被清洁低碳能源取代,而核能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2021,(6):12-13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是人类在21世纪的首要时代命题。随着世界各国和企业加快“脱碳”进程,全球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前景令人期待。然而,从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转变不会—蹴而就,技术和成本仍将是最具挑战性的。与此同时,两个世纪以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在地理上的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国际地缘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