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新世纪的人才要求来越高,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高校实验室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中担当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开放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科专业的不断拓宽,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该文以三亚学院理工学院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实验室的管理与开放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加快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既是高等院校教育的职责,又是新时期社会的呼唤和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既是高等院校教育的天职,又是新时期下社会的呼唤和时代的要求.文中结合电子科技大学在实践性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诠释了工科院校工程实践训练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加快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就必须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和内容,以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创新实验教学手段,加快实验教学现代化;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开放实验室是大学生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几年开放实验室管理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开放实验室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要从单纯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综合型"人才方向转变。通过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增强;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验教学条件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践场所.根据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实验室的现状及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探索了我国地方高等院校从传统实验室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素芹  薛清  王惠明 《科技信息》2011,(30):123-123
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和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模式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实验教学作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结合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多样化信息传播,正深刻的改变着传媒行业信息采集、编辑与发布的方式和途径。作为承担培养传媒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其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和适应业界的发展变化,以及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天津工业大学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开放实验训练项目进行辅助教学,探索新型的课内实验与开放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有力地促进和强化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引导和推进该类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基础研究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念和特征;基于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冰山模型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影响力、创新能力、创新动机和管理能力等一级指标框架下的基础研究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尤其强调了对创新个体潜在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献聚合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层次创新人才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对于人才以及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界定存在差异致使人才的评价难以形成一套兼具科学性和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利用文献聚合的方法,从区域创新能力、地区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等12个方面的文献研究发现,对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考察,应该从人才资源、人才效能以及人才环境3个一级、18个二级指标进行考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指标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到指标权重的分配都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套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市)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相对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具有完整的一、二、三产业部门,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创新型县(市)的建设也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内现有创新评价指标研究的经验,结合我国基层政府考核指标,在我国现有统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4个县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为基层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创新活动、创新组织和创新资源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确保"十二五"末江苏省建成创新型省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根据开关磁阻电机的特性和瞬态转矩的计算原理,对开关磁阻电机的瞬态转矩测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和PCI-6250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开发了一个开关磁阻电机瞬态转矩测试系统.该系统根据数据采集及其相关的计算原理,结合LabVIEW以及数据配置程序MAX,通过PCI板卡对开关磁阻电机进行数据采集,可对电机的转矩、转速、相电压和相电流等瞬态特性进行瞬时测量,并可在终端客户机上进行同步波形及数值的显示,同时可由用户对实时测量的数据进行保存.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证据推理的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结合汽车企业的特点,构建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实际评价过程中定量属性和定性属性同时存在,以及评价信息不完全(如数据缺损)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证据推理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6家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创新人才的创新力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为企业在严峻的竞争压力下构建创新评价体系和制定创新人才的激励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增强员工向心力的方法,为创收和员工创新力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激励制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下制胜的核心资源。研究新时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聘任制度中亟待解决的人才评价与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思路与对策,对建设人才队伍意义重大。通过厘清职称制度的内涵,科学定位职称制度的作用与职能,构建科学的“共性标准+个性标准”的人才评价模式,推进面向全社会的职称评审、社会中介组织介入评审、实现网络化职称管理、贯通职称、聘任、工资等人事制度的联动等措施,以提升职称评价与管理的效能,实现制度革新对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人力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具有递阶结构特征及存在相关关系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指标间接重要性的SEM-G评价模型,并对中国2009—2017年30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30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势头不足;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水平差距显著,且不同创新要素之间的均衡性偏低,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构建了经济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2001—2009年经济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利用回归分析拟合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模型;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东湖示范区2010年经济发展和创新状况各项指标进行预测,将预测所得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运用回归模型计算所得值进行对比,检验了该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推动东湖示范区的经济发展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城市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评价是城市应急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在阐述城市物流保障能力评价体系与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总结了城市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四大类影响要素,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为消除不同量纲的评价指标影响,选用模糊灰色评价法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出综合评判结果。最后以实例方式验证了综合评价体系的经济可行性,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城市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