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组合式强化井灌的人工地下水回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城市再生水补给地下水是扩大地下水资源存储量、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解决途径。该文通过土壤柱模拟组合式强化井灌系统,并协同臭氧氧化工艺针对城市再生水补给地下水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为53%,对UV254的去除率为59%,对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土壤优先去除易生物降解、非芳香族特征的有机物。臭氧氧化可以改变再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提高再生水的可同化有机碳(AOC)值,促进后续土壤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水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分析.城市污采采取分区集中回收处理后再用,比远距离引水便宜,比海水淡化经济,再生水供水系统运行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3.
雨水利用技术的应用日益重要,不仅有助于预防城市洪水,还能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本文使用CiteSpace图谱分析发现如今雨水利用的重要话题有:城市建设、雨洪管理、排水系统、绿色建筑、雨水回收和雨水景观等.这些话题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广泛,涉及不同领域.本文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深入讨论,分析雨水利用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有机质提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是形成土壤肥力的核心物质,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针对当前黑龙江省林口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的问题,开展了利用豆秸还田提升有机质的试验研究,对其在土壤理化性状、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重金属累积等土壤质量指标的影响,采用田间调查取样方法,在北京市典型再生水灌区(通州新河灌区),对再生水灌溉和井水灌溉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采用ICP-AES光谱仪测定土壤重金属(Cu、Ni、Pb、As、Cd、Zn)质量分数w、采用DX 600离子色谱仪测定盐离子(Ca2+、Mg2+、Na+、K+)质量分数w.结果表明,再生水灌区比井灌区土壤盐离子w显著增加,增加程度w(Na+)w(K+)w(Mg2+)w(Ca2+),且土壤中Ca2+、Mg2+、Na+在土层40~80cm、140~180cm累积较多;再生水灌区与井灌区土壤浸提液的钠吸附比(SAR)垂向变化趋势一致,再生水灌区各取土层SAR显著高于井灌区,平均是井灌区的5~6倍,但仍处于作物适宜范围之内.尽管再生水灌区重金属(Cu、As、Ni、Pb、Zn)在土层140~200cm略有累积,但仍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或Ⅱ级,且再生水灌区与井灌区在0~140cm的土壤重金属w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处理了排放的废水.然而,改善废水处理工艺是必要的,以便使处理后的废水能重复使用.膜技术已成为从不同的废水中回收再利用水的最佳选择.介绍了超滤膜、反渗透膜、微滤膜和纳滤膜的特征,阐述了这些膜在再生水中的研究近况以及膜污染的类型和清洗方法,最后展望了膜工艺在再生水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潘敏坚 《科技资讯》2011,(16):71-71
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能够调节用水与来水矛盾.建筑雨水收集就是利用工程手段.尽量减少土壤入渗,增加地表径流,并且将这部分径流按照人们所设计的方式收集起来.对建筑雨水利用的现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雨水利用的可行性,最后针对我国的国情与建筑雨水利用的现状提出建筑雨水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喹啉为再生水中代表性有机物,研究了白城市泄水区包气带土壤对再生水中微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采样点TOC含量、总盐度以及电导率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B点整体较为稳定,但中部TOC略低、总盐度及电导率略高.酸性条件下喹啉的吸附强于碱性条件,当pH=6.0时喹啉在土壤中的吸附量最大.Fe3+离子明显抑制喹啉的吸附,而Fe2+离子能够促进喹啉的吸附.当土壤中喹啉和2-羟基喹啉共存时,其产生的协同吸附效应增大了喹啉在土壤中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9.
对小店区西草寨和汾河灌区中心试验站冬小麦进行再生水和井水灌溉的对比试验研究,认为再生水灌溉比井水灌溉后,氮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要高,从而影响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和产量,指出再生水灌溉应适量减小施肥数量,避免农田氮素过量而导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洛川塬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洛川塬苹果林地土壤的质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速效氮、pH值、容重、碳酸钙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农业耕地改苹果林地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质量发生变化,表现为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增加,速效钾、速效氮含量降低.利用内梅罗模型对苹果林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土壤肥力系数在1.13~1.39之间,土壤肥力一般.  相似文献   

11.
说明移土培肥工程对土壤养分变化的积极影响,为今后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提供理论支持。采取土样进行化验,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对重庆市开县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不同采样点土壤养分-移土培肥措施响应差异分析发现:以萝卜、白菜、花生、红薯、玉米和榨菜为代表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采取移土培肥措施和未采用移土培肥措施土壤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采取移土培肥措施后土壤养分响应也有所不同。研究结论:移土培肥对工程区域土壤养分变异具有积极影响,说明以移土培肥为代表的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雨水资源的利用及其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常规水资源,特别是雨水资源的利用已成为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国内外雨水资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雨水利用技术进行了介绍和探讨.通过在某单位大厦所建立的雨水利用系统的实验研究,分析了降雨量与集雨量,及降雨强度与集雨量的关系,并按有关标准对降雨过程进行了采集、处理和水样分析.结果表明,集雨量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并不存在线性关系,而且在降雨量大于20 mm,或平均降雨强度大于0.04 mm/min的情况下,该系统才有收水的可能.雨水经处理后的水质优于有关国家设计标准,完全可用于城市生活杂用水.  相似文献   

13.
非传统水资源主要包括污水回用、海水直接利用与海水淡化、雨水资源化、微咸水开发利用等。北京市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中水利用和雨水利用。对于严重缺水的北京来说,积极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市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作物秸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等造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严重。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但不同作物品种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产生的作用有所不同。通过两年试验得出棉花、小麦、玉米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经济系数、秸杆还田量、秸杆养分还田量及秸杆还田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为精准施肥、培肥地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Textilemanufacturingplantsarerequiredtoremovecolorfromeffluents.Traditionaltreatmentmethodssuchasextendedaerationremoveonlypartofthecolorfromdyehousewastewater.Additionaltreatmentsthatmaybeusedtoremovecoloraftertraditionalbiologicaltreatmentin-.eludechemi…  相似文献   

16.
神东矿区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短缺矛盾的日趋严重,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能源基地建设与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迫在眉睫。而实现此目标的前提是准确的计算和评价现有的水资源。研究表明,区域地下水循环方式主要以垂向交换为主,作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补给量的主要构成部分,对该研究区降雨入渗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前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时对降雨入渗量的给出大多采用经验估算的方法,此方法存在较大误差。在广泛调查神东矿区包气带岩性结构并结合野外取样、室内参数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工具建立研究区包气带水分运移数值模拟模型,定量模拟神东矿区内不同地段降雨入渗强度,得出入渗补给系数,为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提供科学依据,拟合出的研究区各岩性水文地质参数也可用于类似区域的水文地质计算。  相似文献   

17.
Purple Soil distributes extensively and mainly in China. Because of abundant easily weatherable parent rocks/materials and unstable soil structure, and also influenced by parent materials, usage systems, and slope gradients, erosion and sediment production of purple soils are very severe with main fashions of water erosion and gravitational erosion. Basing on observed data in small watersheds, rainfall erosivity,vegetation coverage, previous soil water content, flow and relating factors such as climate, topograph of small watershed,land usage, and soil kinds are all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rosion and erodibility of purple soil as well as sediment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 in small watershed of purple hilly areas.The effective technological countermeasures of ecosystem restoration, agricultural tillage for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rosion prevention, agriculture project, and soil changing for fertility and anti-erosion we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8.
基于霍山县水土保持试验站3个径流小区2013—2018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水土流失月际、年际变化特征,定量探讨不同植被类型(茶树、红芋、桑树)下各降雨(次降雨、降雨等级、降雨雨型)特征指标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4和7月为一年中水土流失高峰期;2013—2018年水土流失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到2018年出现上升.2)各降雨因子对于水土流失贡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降雨量(P)、降雨侵蚀力(R)、30 min雨强(I30)、降雨历时(t)、60 min雨强(I60)、平均雨强(I).降雨量是影响产沙量的最重要因素;降雨侵蚀力对乔木和灌木产流影响最大.3)中雨和大雨年际变率最大,大暴雨场次少,但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最严重;Ⅰ型降雨是安徽大别山区主要的降雨类型,Ⅲ型降雨场次最少,但水土流失量远高于其他3种雨型,Ⅳ型降雨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key role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 in redistribution processes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in semi-arid sandy ecosystems, surface runoff over BSCs in a sandy area in the southern Mu Us sandy area was observ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unoff occurred twice among six rainfall events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Runoff yields varied among types of BSCs, and that they in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light algae crusts, dark algae crusts and moss crusts. These findings showed that runoff yields were increas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SCs. The percentage of runoff in individual rainfall events increased from light algae crusts to moss crust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redistribution ratios of different types of BSCs differed. Surface runoff of BSCs may be influenced by rainfall, rain intensity, degree of water saturation of the BSCs before the rain and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BSCs. Formation of BSCs on the surface of sand dunes chang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water in this semi-arid sandy ecosystem, which increased the heterogeneity of resources such as water and nutrients. Therefore, making appropriate disturbances of BSCs during storm season is beneficial to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semi-arid sandy ecosystem.  相似文献   

20.
在万荣试区丘陵旱地麦田上,500mm降水可基本满足小麦前期、中期需水,后期表现缺水,是旱地小麦丰欠的临界值;400mm降水在拔节时水分已严重不足,从开花前后开始整个土层即处于凋萎值以下,维持生长主要靠中后期不参与土壤水分循环的间隙性少量降水.本试验600mm降水亩产近400千克,但该降水量仍不是继续高产的上限值,深厚黄土的良好蓄水保水特性与生产潜力尚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