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的主客观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和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职责,提出了一种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的主客观评价方法.首先构建了针对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分别进行了基于主观指标的模糊评价和基于考试成绩的客观评价,接下来将主观评价结果与客观评价结果综合,使最终评价结果能够全面反映主、客观信息.最后给出一个算例,以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悬架、转向系和轮胎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方法,结合实例通过主、客观的方法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整车转向回正性能的因素,提出了5种整改方案,通过试验验证,第四种和第五种方案的结合可有效地改善该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客观评价法,利用GPS实时差分定位原理,使用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仪器,对汽车操纵稳定性能做了试验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为汽车的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中没有考虑速度因素,提出一种综合考虑驾驶员忙碌程度、侧翻、侧滑、速度4个因素的最速操纵稳定性单项评价指标表达式和综合评价指标表达式。通过ADAMS/Car仿真分析,得到了最速操纵稳定性单项评价指标数值和综合评价指标数值。比较了不同初始车速下汽车完成双移线试验的操纵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各单项评价指标数值和综合评价指标数值随时间增大而增大,汽车最速操纵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数值随初始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即汽车操纵稳定性变差。该评价指标能够为高速行驶的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内涵的界定,构建了测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为有效解决主观赋权法产生的主观随意性,以及客观赋权法忽视决策者的主观信息这一问题,提出了将G1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的组合赋权法,并运用该方法对安徽省皖江城市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同时解决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各自产生的弊端,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可视化仿真技术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采用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与虚拟现实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在虚拟试验场中对汽车的数字化模型进行了可视化仿真分析。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建立能够模拟汽车试验场中的场景,为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提供了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降低了样车试验成本,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特征点的局部数字水印算法是数字水印研究领域的热点,而特征点的性能(稳定性和分布均匀性)是有效抵抗同步攻击和常规信号处理的根本保证。在现有的特征点检测方法中,哪一个更适合局部水印算法?这就需要特征点的稳定性和分布均匀性的客观评价标准。目前,采用重复率评价特征点的稳定性,而特征点的分布是否均匀主要依靠主观视觉判断,缺少客观评价标准。在这里,提出了特征点分布均匀性的客观评价标准——分布均匀度,并给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统计信息计算分布均匀度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分布均匀度反映的特征点在图像中分布情况与人眼主观视觉判断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柯洪  杨榕  鲁宝智 《江西科学》2010,28(6):855-859
目前对于项目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存在主观性强,指标信息冗余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属性约简方法的指标体系构建模型。通过确定初始评价指标集,可行评价指标集以及最终评价指标集,逐步构建起客观,精简的项目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为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重型卡车变速操纵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法结构模型,重点分析变速操纵性能评价的4个方面:外观和形状、人机工程、操纵性能和NVH性能。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变速操纵性能主观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同一车型的三种不同变速操纵机构进行实车评价试验,对方案层评价指标按照十分制进行评价打分,利用所计算的评价指标权重,得到总体性能评分。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模糊数学的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判问题中,并构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方法和算例.该评价方法解决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中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细化、评价指标所占分值过于平均化以及主观随意性强等缺点.评价过程科学、合理,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1.
MPEG—2系统运动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MPEG-2系统特点和人的视觉特性,研究了评价运动图像质量的两个失真量;三维加权信噪比(WSNR)和三维加权块效应(WBSNR),实验表明,加权后的客观测试指标,较物理峰值信噪比(PSNR),与主观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汽车燃油经济性和全负荷动力性客观评价基础上引入汽车驾驶性客观评价指标体系,重点阐述了驾驶性评价的4个主要方面,即部分负荷特性、加速踏板感觉、换挡平顺性和瞬态急踩/松加速踏板响应.详细分析了纵向加速度响应曲面、加速踏板-加速度线性度、加速度增益、换挡冲击度、加速度均方根值和振动剂量等驾驶性客观指标,并通过线性相关分析验证客观指标与主观评价的一致性.基于多目标性能平衡,构建了整车级别燃油经济性、动力性与驾驶性综合评价体系.以某6速自动挡柴油车型为例,利用AVL CRUISE软件建立车辆纵向动力学性能计算模型,借助AVL GSP(gear shifting program)工具快速生成最佳燃油经济性换挡策略和兼顾油耗、动力与驾驶性约束的综合性换挡策略,对比分析2种不同换挡策略下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与驾驶性部分客观评价指标,通过定量分析表明了客观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将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与噪声声品质评价相结合,利用车内噪声声品质客观参量的计算结果和主观评价的试验数据,运用模糊数学知识分析了车内噪声各客观参量对其声品质的影响,并计算出了不同客观参量的影响权重。  相似文献   

14.
 由于悬架系统结构复杂,系统特性指标较多,各项指标相互关联,对车辆的影响规律较为复杂,从理论的角度提出悬架系统优化的目标函数是十分困难的,由此根据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某微型客车的虚拟样机模型,综合考虑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分别以稳态回转试验中的不足转向度、车身侧倾度和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中总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作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从理论上说明前后悬架刚度、横向稳定杆扭转刚度、前后减震器阻尼等悬架参数对微型客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影响程度,找出显著因素,得到基于仿真试验的悬架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后期样车悬架参数的优选及调校提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评教文本为研究对象,针对在评教文本中解释说明类反语的特点,该文构建包括主观矛盾、客观矛盾、情感程度的3种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矛盾关系的评教文本解释说明类反语的检测算法.首先,将评教文本分为主观叙述文本与客观描述文本;然后,使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分析在主观叙述文本中的主观矛盾及在客观描述文本中的客观矛盾;最后,对包含并列实...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物流系统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在动态仿真的基础上,对FMS物流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及评价,编制了对其进行规划设计、设备配置、动态仿真、经济评价的通用软件SLODA,并用SLODA对“863”CLMS物流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汽车平顺性评价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对汽车平顺性进行评价以及对悬架参数进行优化选择,根据汽车平顺性的3个评价指标,充分利用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各自的优点,建立了一个汽车平顺性评价体系.根据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它们的主观权重;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性能统计数据,利用熵值法,确定它们的客观权重;综合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与性能统计数据计算汽车平顺性的评价值.该评价体系以逐次淘汰的方式求优,通过最小的评价值与最优的汽车平顺性相对应的方式评选出最优的悬架参数方案,该体系便于计算机编程使用.  相似文献   

18.
詹军  邢庆  王世川  王星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2):113-118,121
汽车操纵线性区是影响汽车操纵和安全的重要指标。研究影响汽车操纵线性区的动力学机理,给出了汽车操纵线性区评价的求解和试验方法。分析了整车操纵线性区与轮胎力学特性线性区的关系。重点分析了载荷转移对汽车线性区的影响机理。通过研究得知轮胎力学特性进入非线性区不是整车进入非线性区的必要条件;由于载荷转移导致轮胎力学特性非线性变化是整车操纵性进入非线性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建成环境评价在多方参与型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辅助评价系统.在已有的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模型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程序完成数据分析与图形显示,将客观环境状况以及居民评价结果发布给规划部门、市民、研究人员等各参与方.此系统可作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操作平台,为更大规模、更高效率地多方参与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