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丽 《科技信息》2012,(24):149-151
城市经济辐射区作为一个反映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经济地域空间,在其界定研究中,区域城市间的城市流强度作为反映区域城市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江西省为例,运用引力模型确定了各城市的主要对外联系方向及联系强度,并采用断裂点公式量化了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结果表明:南昌市为江西省的经济中心城市;江西省内各市县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差异较大;各市县的主要联系方向呈现中心城市指向性和地域相邻指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1980—2012年,首都城市群经历了"首都圈、首都经济圈、大北京、京津冀都市圈"等名称的变化,其空间范围也在地方政府利益博弈过程中一变再变,对其空间范围的界定成为首都大区域协作发展的首要难题。将城市地理学的城市群理论应用于空间范围界定中,同时考虑中心城市经济综合能力和城市人口规模,在Arc GIS软件支持下,以北京市、天津市2个直辖市和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的5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借助经济距离、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考虑地域空间的邻近性和行政区划的完整性等因素,对首都城市群的空间范围进行了明确合理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和物质实体,对周围区域有着吸引和辐射影响,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城市综合实力在地理空间上的体现。对城市空间影响范围的分析与划分,有利于明确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的状况,对研究城市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选取反映城市综合实力的13项指标,经主成分分析后得到四川省21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得分值作为权重,采用加权Voronoi图划分得到四川省主要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加权Voronoi图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四川省主要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为城市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引导与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与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程度是城市群发育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从城市群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角度出发,计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中心城市吸引力的分维数和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应用威尔逊模型、空间统计学意义上的空间关联模型,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的空间联系进行研究.计算了各城市的交通吸引强度、人口吸引强度,发现城市之间的联系在交通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矛盾,采用全局MoranI指数、局部G统计揭示各城市的空间关联程度、发展趋势和空间要素在各城市的集聚特征.对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空间整合来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理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影响范围是相邻的城市空间竞争的结果,科学合理地界定城市影响范围不仅是实现一定区域内各城市功能整合的前提,也是区域内各城市统筹、有序和协调发展的基础.本研究针对断裂点模型、引力模型等传统空间划分模型在划分连续的精确性上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将断裂点模型中的“规模”参数引入到计算几何中具有空间划分精确连续性优势的Voronoi图理论中,构建出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影响范围界定模型.而后,以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生态以及科学技术四个方面选取的细化指标所评价出的“城市综合实力值”修正了传统断裂点模型中的“规模”参数.最后,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将此模型运用于了四川省地级城市的影响范围的实证研究中.分析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空间划分理论界定城市间影响范围界线时的任意性所导致的偏差,对精确界定城市影响范围更具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安徽省城市影响范围及经济区域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中心城市的影响范围对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区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反应城市影响范围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及数据变换的方法,确定了安徽省地级中心城市的强度,将城市断裂点理论与加权Voronoi图相结合,实现了对各中心城市空间影响范围的界定和生成.依据安徽省政府提出的"两带三片"区划理论,结合划分的城市影响范围,将17个城市的不同影响区域进行合并,确定了安徽省五个大区的具体覆盖区域.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省17个城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区域单元,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对山东省各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比较分析,客观反映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劣,比较深入地揭示17个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薄弱环节和限制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山东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城市中心度、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等相关方法,从中心城市及其相互联系和吸引辐射腹地3个方面,划分淮海城市群的理论空间范围,并结合淮海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实践和地域邻近实际情况,综合界定出淮海城市群合理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徐州是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的城市中心度、综合实力和对外经济联系量均远高于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且与周边城市联系紧密,吸引辐射腹地范围广阔;淮海城市群理论上的空间范围包括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淮安、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10个城市,而合理的空间范围则为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9个城市。  相似文献   

9.
都市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地理形态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都市圈进行空间范围界定是研究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基础.长沙都市圈是长株潭城群的核心,合理界定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有助于长沙与周边地区的资源整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借鉴国内外成熟的都市圈范围界定方法,将经济距离和城市综合质量引入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中,基于县域尺度,以长沙市区周边200km为辐射半径,最终得到都市圈地域范围为包括长沙市区在内的27个县、市、市区.并用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组成判断向量,把长沙都市圈划分为三个圈层:核心圈层、紧密圈层、机会圈层.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主要城市吸引范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依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利用断裂点方法,根据河北省各城市的综合实力,确定了11个省辖市各自的吸收范围,并分析了京津对河北省城市吸引范围的影响,阐述了吸引范围与行政区域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数学计量方法与空间可视化手段,从地级市和县域两个层次上,对福建省经济空间分异与组织型式进行判定,结果表明:市辖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福建省形成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而从县域层次进行分析,能更加深入地反映福建省的经济空间分异状况,并呈现出与地级市不同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城市经济影响区与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北地区城市等级结构与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界定,并研究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联系通道,为西北地区城市建设与区域合作联系提供基础研究。方法运用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方法,依托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西北五省城市的等级结构以及中心城市与腹地形成的经济影响的界限,同时提出了西北地区各城市经济影响区的联系通道以及影响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的因子。结果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可分为四级等级结构,西北五省中,城市与省区间城市发展水平与规模差距大,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差异显著;城市发展水平、交通通达率、人文社会因素以及自然禀赋等因子是影响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的主要因子;西兰新、西兰青、西兰银、"门户"通道构成了西北地区城市区际协调与空间组织的联系纽带。结论西北地区城市间存在显著等级结构,各城市经济影响区之间有较为明确区间及区际通道。  相似文献   

13.
合理界定机场吸引范围,是构建坚固民航运输网络的关键环节。现有的机场吸引范围界定方法,很少考虑与其衔接的地面交通网络,以及旅客出行偏好的影响。为提高机场吸引范围的实用性,本文以城市断裂点理论为基础,对其中的重要参数予以改进。首先,以综合交通运输为背景,指出发达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对民用机场具有很大的竞争与促进作用,并提出以地面交通出行时间为量化标准的吸引范围界定方法。然后,为分析旅客出行偏好的行为机理,针对于与机场衔接的地面交通网络来建立离散选择模型。其次,将研究区域的机场所在城市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专家评价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机场的吸引规模,并通过机场吞吐量与城市对外出行总量针对机场规模进行修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改进模型的实际可操作性,为确定多机场系统吸引范围界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图代数障碍距离变换的空间引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引力模型是相互作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空间影响范围的划分.在全面评述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图代数障碍距离变换的空间引力模型研究的新思想.该方法利用空间引力模型判断各个城镇的吸引力,并应用基于地图代数障碍距离变换的度量方式求解距离参数,从而界定区域的城镇空间影响范围,并将结果与Voronoi图方法相比较.理论和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更好地刻画城镇的空间吸引特征.最后,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空间组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福建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背景提出了基于城市经济区的福建省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思路.通过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分析,选取14个中心城市,运用零售引力模型,计算出各个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并根据城市经济区划的原则把福建省划分为8个城市经济区.最后从区内和区外两个方面出发,依据多增长极战略和点轴发展理论对福建省区域经济的空间构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城市职能是以城市基本经济活动为基础的.采用2005年城市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以及劳动力与就业人口的统计资料,以城市基本经济活动为出发点,在多变量聚类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对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进行综合职能分类,共分出6个大类,然后进行简单的分析.最后提出河南省城市职能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内外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研究,从经济联系、生态联系、空间联系、文化联系等4个方面引入模型与指标,综合界定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包括合肥、芜湖、蚌埠、淮南、巢湖、马鞍山、铜陵、滁州、六安等9个城市;其中,蚌埠、淮南、合肥、芜湖、巢湖、马鞍山和铜陵形成"L"形核心带,滁州、六安形成东西线形扩展带。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范围与"江淮城市群"范围相比较,主体部分一致;"L"形核心带与《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提出的近期核心发展地带相吻合,界定结果具有合理性,综合界定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内外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研究,从经济联系、生态联系、空间联系、文化联系等4个方面引入模型与指标,综合界定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包括合肥、芜湖、蚌埠、淮南、巢湖、马鞍山、铜陵、滁州、六安等9个城市;其中,蚌埠、淮南、合肥、芜湖、巢湖、马鞍山和铜陵形成“L”形核心带,滁州、六安形成东西线形扩展带。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范围与“江淮城市群”范围相比较,主体部分一致;“L”形核心带与《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提出的近期核心发展地带相吻合,界定结果具有合理性,综合界定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监测的北京1984—2007年城市扩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1984—2007年间8个时相的Landsat-5TM数据,对北京城市扩展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种基于遥感监测的城市范围提取方法,确定了各时相的城市范围;然后结合城市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和紧凑度4个指数,对城市扩展的数量特征、形态变化、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20.
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空间认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认知是一种主观性体验,不仅反映了物质空间的主观映射,还表征地理空间与认知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20世纪地理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人文地理学者开始思考主观认知与环境空间的关系.文章在梳理国内人文经济地理领域与空间认知相关的核心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有关空间认知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并对空间认知的主体与客体、空间认知结构、空间认知过程和空间认知外化手段4个议题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在此基础上,厘清并总结了国内人文地理学对空间认知进行研究的实际状况:(1)空间认知内涵在不断深化,由静态转向动静态的相互结合. (2)研究结构在不断完善. (3)研究范式趋向本土化,体现了4个重要转变:研究主体从单一社会属性主体向多利益关系主体转变;研究尺度从传统的城市空间向功能性城市空间转变;空间单元从城市空间向城乡空间转变;研究方法从定性方法为主向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