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一个已被充电的电容器C_1(极板电量为Q)与另一未被充电的电容器C_2相并联以后,则C_1放电,C_2被充电。在这个过程中C_1和C_2所储存的电能都将发生变化。通过坡印廷矢量,可以从理论上推导出整个过程中能量转换的数学关系。推导的结果是: 1、C_1。向外流出的电磁能为: △W_1出=((2C_1C_2 C_2~2)Q~2)/(2C_1(C_1 C_2)~2) 2、流入C_2的电磁能为: △W_2入=(C_2Q~2)/(2(C_1 C_2)~2)  相似文献   

2.
建立液—质联用的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中信号分子C_4-HSL、3-oxo-C_(12)-HSL的浓度,并应用于金银花水煎液抗铜绿假单胞菌研究.色谱柱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_(18)(4. 6 mm×100 mm,2. 7μm),流动相80%乙腈—20%水(含0. 1%甲酸),流速0. 2 m L/min,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检测离子为C_4-HSL m/z 172. 2→102. 1,3-oxo-C_(12)-HSL m/z 298. 3→197. 2.结果表明,以酮洛芬为内标,乙酸乙酯提取,挥干后甲醇复溶,培养液中C_4-HSL、3-oxo-C_(12)-HSL浓度在2~2 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2 ng/m L,批内和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7. 5%,准确度为93. 3%~103. 1%.金银花水煎液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同培养48 h后,培养液中C_4-HSL含量明显降低,3-oxo-C_(12)-HSL含量明显升高,金银花水煎液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因子生成.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以对苯二甲酸为配体的MIL-125 (Ti)和UiO-66 (Zr),并以其为前驱体,分别制备了TiO_2/C_(1000)、ZrO_2/C_(1000)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气体吸附仪对材料进行物相、形貌、比表面积的研究.结果表明:ZrO_2/C_(1000)主要表现为介孔材料,而TiO_2/C_(1000)为明显的微/介孔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比TiO_2/C_(1000)、ZrO_2/C_(1000)纳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检测甲基对硫磷(MP)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BET较小的TiO_2/C_(1000)对MP有较好的检测效果.最优条件下,MP在TiO_2/C_(1000)/GCE上的线性范围为2~40μg·m L~(-1),检测限为1. 27μg·m L~(-1)(S/N=3).  相似文献   

4.
一个有限群G被称为一个C_2I_(n-1)群,如果G的所有极大子群均同构且幂零类为2.显然C_2I_(n-1)群一定是有限p群.本文提出C_2I_(n-1)群这个群类,得到了一些C_2I_(n-1)群的性质.当p 2时,本文还完全分类了2元生成类2的C_2I_(n-1)的有限p群.  相似文献   

5.
正定埃尔米特型的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虚二次数域Q(im(1/2))的代数整数环D_m上判别式为△n的n秩正定埃尔米特型的分类问题.设以C_n,△_n(m)表示相应的类数,则主要结果有: C_2,1(7)=1,C_2,2(7)=C_2,3(7)=2,C_3,1(7)=1,C_3,2(7)=3,C_4,1(7)=2; C_2,1(2)=C_2,2(2)=2,C_2,3(2)=3,C_3,1(2)=2.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带有资源约束的两台机器流水作业中的最小排序长度问题,并证明了[4,5]中提出的F2|pmtn、res 111|C_(max)是强NP—困难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二维片层化合物(n—C_(10)H_(21)NH_3)_2CuCl_4,并用元素分析和FT—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用热分析方法确定了它的分解温度、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C_(11)A_7·CaF_2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C_(11)A_7·CaF_2在1450℃以内,能够稳定存在;Mgo,K_2O对C_(11)A_7·CaF_2稳定性没有影响;Na_2O、P_2O_5和CaO能与C_(11)A_7·CaF_2发生反应、分别生成少量NC_6A_3、Ca_5F(PO_4)_3和C_3A,但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正常煅烧制度下,反应程度较低,对C_(11)A_7·CaF_2稳定性不大.熟料中铝酸盐相存在的形式,主要取决于氟在熟料中的分布,CaF_2掺量较低,温度超过1350℃,C_(11)A_7CaF_2消失,生成C_3A;CaG_2掺量较高时,温度高达1450℃,熟料中的铝酸盐相仍为C_(11)A_7·CaF_2,而不生成C_2A.  相似文献   

9.
膦酸单酯是酸性磷(膦)酸(酯)中现尚未见有文献记载的一类新型非硫化矿捕收剂,本文报道了6个苯基膦酸单酯化合物的合成,即:PhP(O)(OR)OH,a:R=C_2H_5-,b:R=C_4H_9-,c:R=s-C_4H_9-,d:R=t-C_4H_9-,e:R=C_6H_(13)-,f:R=C_8H_(17)-。测试了它们在不同浓度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对锡石、黑钨矿、赤铁矿、方解石和石英的浮选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苯基膦酸单酯是一类良好的非硫化矿捕收剂;烃基长度对药剂捕收活性影响极大,实验获得的最适烃链长度与按王淀佐提出的公式nφ=Δx_R~2 Δx_M~2计算预测值吻合;对药剂非极性基支链化引起的浮选性能差异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差异主要由空间位阻效应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
1985年9月以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赖斯大学的化学家理查德·斯莫利(Richand E.Smalley)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用大功率激光轰击石墨靶作碳的汽化试验时,发现了一些由偶数碳原子组成的碳分子。最早发现的是由6O个碳原子组成的C_(6O),其后又发现了C_(70)。现在已知,碳分子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C_(32)、C_(44)、C_(50)、C_(58)、C_(60)、C_(70)、C_(240)、C_(540)、C_(960)……等。最早发现的C_(60)碳分子的结构类似美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的一种圆顶建筑结构(由五角形和六角形拼接而成),该设计师叫巴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所以斯莫利等化学家把这种碳分子命名为“富勒氏球”(Fullerenes)或“布基球”(Bucryball)。C_(60)还能生成种各种化合物。封2彩图上为“富勒氏球”家族。图中,1为“绒毛球或C_(60)H_(60),是一种完全氢化的C_(60),巴克明斯富勒氏化合物;2为“小兔球”,或C_(60)(OSO_4),由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乔尔·M·霍金斯(Joel M.Hawkins)领导的小组人工合成的;3为“铂芒刺球”(Platinum-Burr Ball),{〔(C_2H_5)_3P〕_2Pt}_6C_(60),由杜邦公司中心的研究和开发部的保罗·J·费根(Paul J.Fagan)和约瑟夫·C·卡拉布雷西(Joseph C.Calabrese)开发出的,为了简化,图中省去了C_2H_5络化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Bi-2223相的高温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精心制备的,其特性经过深入研究的Bi1.7Pb0.3Sr2Ca2Cu3Ox(2223相)单相样品,在原位进行了高温X射线衍射谱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对样品的分解影响很大,在氩气氛中(101.3kPa),样品大约在790℃开始分解;在真空条件下,样品的分解则始于约300℃.分解的产物很强地依赖于压力.这一研究对带材和线材的制备,对2223相晶格不稳定性的理解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VSM-55型振动样品磁强计,对Bi系超导样品在液氮温区80K时进行磁测量,发现磁滞回线在Hc1<≈H<<Hc2范围内是可逆的,据此计算了样品中的(2223)相含量,通过与X-ray衍射分析结果比较得知,此方法非常适合于Bi系(2223)相含量高于80%的样品。  相似文献   

13.
不同添加物对L-色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谷氨酸棒杆菌TQ2223(Phe^- Tyr^- 5MT^r SG^r 5FT^r CIN^r)为供试菌株,研究了在L-色氨酸低糖流加发酵过程中分别补加(NH4)2SO4、玉米浆及L-苯丙氨酸、L-酪氨酸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中期分次添加上述物质可以使色氨酸的产酸率最高达到12.1g/L。  相似文献   

14.
The advance in first generation Bi-2223 HTS wire has enabled the demonstration of superconducting power cables, magnetic energy-storage devices, transformers,fault current limiters and motors. However, the low irreversibility field (H^*) prevents application of Bi-2223 at 77 Kin any significant field. Worldwide activities are therefore,focused on developing a second-generation HTS technology based on YBCO, for which H^* (77K)-7 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status and commercial prospects of second generation HTS wire technologies. In addition, we review the recent results and discuss the prospects of futur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our recent progres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loss Bi2223/Ag tapes with interfilamentary oxide barriers. For the compatibility with Bi2223 superconductors, SrZrO3 was selected as barrier material. Moreover, small amount of Bi2212 was mixed with SrZrO3 to improve its ductility for cold working. By controlling the thickness of barrier layers among the filaments, reducing the tape wi dth (<3 mm) and twisting the filaments tightly (<5 mm in twist pitch lengths), coupling frequency fc exceeded 250 Hz even in an AC perpendicular field at 77 K. Transport Jc of the barrier tapes with tightly twisted filaments was in the range of 12 ? 15 kA/cm2 at 77 K and self-field. At 50 mT and 50 Hz, the twisted barrier tapes showed 60% ? 70% lower perpendicular field losses than the conventional 4 mm-widt h tape with fully coupled filaments.  相似文献   

16.
介绍高TcBi(Pb)-Sr-Ca-Cu-O体系超导体的合成、测试,进行结构与超导性能关系研究,认为结构的稳定性和有序度对Bi-2223相的生成和超导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Bi系高温超导氧化物中掺杂(Pb、Sb、Eu)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气中固态反应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掺 Pb、Sb、Eu的 Bi系高温超导氧化物 .对这些样品进行了超导性能的测量 ,X射线衍射 ( XRD)分析以及扫描电镜 ( SEM)的形貌观察 ,发现 Pb、Sb的掺杂对 Bi系材料超导相 2 2 1 2相、2 2 2 3相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 Eu的掺杂只有利于 2 2 1 2相的形成却不利于 2 2 1 2相向 2 2 2 3相的转变 .在掺 Eu的样品中发现有Ca2 Cu O3 存在 .对 Bi系材料中调制结构的形成机制给予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8.
采用空气中固态反应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a、Cu的含量不同的Bi(Sb)系超导材料。对这些样品进行了超导了性能测量,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的形貌观察,系统地研究了Bi(Sb)系中Ca、Cu的含量对材料的相转变及超导性能的影响,发现各义组分中适量的Ca、Cu的超比例可以促进2212相向2223相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了五种高铅量Bi系超导体Bi_(2-n)Pb_nSr_2Ca_2Cu_3O_(y-x)F_x(n=1.0,1.2,1.4,1.6,1.7)的制备,x在1.0~1.4的范围内,n依次取上述值时。超导体的T_(co)分别为113.6K,112K,104K,88K,78K。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等分析表明,n=1.0~1.4时超导体仍具有2223相结构特征;n=1.6,1.7时表现出新的结构特点,此外从化学动力学观点初步探讨了CuF_2,PbO在超导相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Bi2223/Ag带材超导接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法去除Bi2223/Ag带材末端的银皮,用Bi2223超导粉连接去银皮的带材,制成超导接头·然后把样品放入管式炉中进行热处理·用四引线法对接头样品进行临界电流测试:原始带材的临界电流Ic为40A,热处理后带材Ic为28A,接头处Ic为25A,这些表明已研制出超导接头·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接头处的断面结构,观察到接头微观结构与带材本身的微观结构有所不同,接头处的临界电流下降·对超导接头的应力、应变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接头处力学性能要比母带材有所下降,延展性比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