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杨知勇半个世纪民俗学学术追求与理论贡献为 :运用“立体性田野考察”、“综合整理法”,参与搜集整理 2 0世纪中华文学百年经典《阿诗玛》 ;探寻原始文化渊源 ,研究图腾、巫术、原始宗教与神话 ;将价值论和符号学引入民俗研究 ,探索民俗的文化深层价值 ;从事多民族地区民族民俗的立体描写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为两部分:(一)中国是民俗学的故乡:从我国丰富的典章、甲骨文资料与古籍记述中证实中国是民俗学的发源地。(二)民俗学研究的范围及其功能:作为“历史之学”、“文化之学”、“百科之学”的民俗学,其研究范围包括人们日常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以及人们的语言与行为的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民俗学具有文化、政治、经济三大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俗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人文科学。在探索广西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过程中,体会到要从它的微型研究、描写研究学起。今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为什么说民族民俗学是一门古老的人文科学?我国古代文献对民族民俗很早就有所记录,代代绵延不绝,两千多年前,《易经·卦爻辞》所记古代民歌:“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斑如,泣血涟如。”描  相似文献   

4.
叶春生是研究岭南民俗成果突出的学者。本文着重探索他的《区域民俗学》、《岭南俗文学简史》及其对岭南民俗采录研究实绩。  相似文献   

5.
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生活层面文化的学问,与文化人类学关系最为密切。民俗学强调要把民俗事象作为活态文化来研究,当前民俗学研究更应结合田野调查不断升发一些新的问题,然后展开讨论,从而丰富民俗学的理论。民俗志不仅要记录、描述民俗事象,而且要说明和解释民俗事象。民俗志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书写,地方民俗志的编写应以标志性文化提领。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模糊理论作为方法论引进文章学研究,论证了“文章具有模糊性”。还运用模糊认识论、模糊集合论、模糊数学等理论对文章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当前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方法论学习的目的、方法论的筛选原则、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及组织示范进行阐释和探索,希冀能给"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新课程一些有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历史民俗文献是中国文献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民俗文献是记述华北地区民俗事象的文献,华北地区因为环境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亚区,各民俗亚区的民俗文献有着不同的记述特色。华北民俗文献按其类别可区分为三类:庙会文献、岁时文献和地方风土文献等。华北民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为丰富与发展中国历史民俗学提供重要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9.
释义学翻译理论以释义学的基本原理-对应的配合-为指针,以翻译实践所需要的方法手段为核心,探讨学翻译在多元格局中所需求的语言功能及其动态模式,这一理论重在研究学翻译实践中关于艺术性或审美意义上的语际转换,也就是语言形式外壳的因素在“脱离”之后如何使原意蕴内源涵的保留成为可能,以及这种可能经由目的语化的吸收之后如何在语言上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之“异”,同时造成“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和艺术感染力,进而促进目的语本读的审美领域的扩大及其艺术水平的提高。重要的是,它提倡以“中庸之道”,“执两用中”的中国哲学精神来研究学翻译的方法论,使中国哲学在译论上发挥出应有的指导意义和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历来十分注重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探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学术界就开始了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比如,武谷三男提出“三阶段论”就是典型的一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方法论的研究呈现出更加活跃的局面。其主要表现,首先是一批著名物理学家结合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实际,深入进行物理学方法论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比如,坂田昌一的《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及其方法》(《自然科学》1947年2月号)、《物理学与方法》(白东书馆,1947年12月10日),坂田昌一、朝永振一郎等人的《座谈会:科学与方法》(弘文堂,1951年11月5日)等。接着,其它学科的方法论著作也相继出现,比如,八杉龙的《关于生物学史的方法论》(《生物科学》1952年3月)、田中实的《十九世纪化学史的若干问题——关于方法论的考察》(《科学史研究》1953年7月)、小林英夫的《地质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文艺民俗批评以文艺人学观和文化民俗基因理论为基准,探讨文艺批评术语形成、批评空间构建、批评原理阐释和具体文艺批评实践等各个环节所受到的民俗沾溉。从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和行为社会民俗生活相等方面对贺拉斯《诗艺》的民俗予以梳理,可以生动展示其贵妍多姿的文艺民俗图。这些民俗意蕴的生成。取决于贺拉斯对其文艺民俗的文学批评观念表达。他不仅首次确立了“合式”、“合理”和“寓教于乐”的文学批评范式,还根据民俗承栽的民俗事理、民俗情趣与其批评观点之间的意义关联来随“俗”赋意:采掇民俗事理以直赋其意;化撷民俗理趣以类比推演;指摘民俗“馊”弊以皈依正意;激活民俗意象以转深其意。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学术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进行了"再阐释",同时还探讨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广西情歌》是一部历史的画卷、歌圩的留影、包办婚姻的档案,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承传了赋、比、兴、夸张、重叠等传统民歌艺术手法,为广西的历史研究、民族研究、民俗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民间语言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5.
认真研究和解读了黄宗智的“过密化”理论,认为:黄氏在批判和统一“传统中国停滞论”和“资本主义萌芽论”两派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在中西方学术界普遍存在着“规范认识危机”;黄氏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微观实证研究,提出了具有独特见解的“过密化”理论分析模式,以实现对“规范认识危机”的超越;其理论构建所给予我们的方法论启示远大于其理论自身,这些启示将成为我们自身学术创新的内在资源。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区战略的实施,为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良机。为了实现广西经济的发展,我们首先要选择和培育适合广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本文基于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潜力两个方面,运用区位商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定量实证分析了广西38个行业部门,将其划分为三类,即"双强"、"双弱"、"一强一弱",并在文章的最后指出了适合广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及其小说与上海都市民俗关系密切。上海都市民俗中的居住习俗、交通习俗以及民俗时间,对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以及主题升华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张爱玲小说着重描写了弄堂和洋房、三轮车和电车以及都市民俗时间。张爱玲小说交织着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因子,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特有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民族团结进步60年的历程,其价值不仅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极具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的基本制度,同时,广西作为欠发达民族地区,走出了一条实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促进了民族经济大发展,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大繁荣,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增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了官方与民间互动的良性循环,创造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早的出海通道在广西。据史书《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两汉开始,今日的广西就是北上中原的通道。这是因为广西当时具有区位、政治和人才三个优势条件。自唐以后,经五代、两宋、元、明、清至民国的1000余年的时间里,由于因素诸多政治、历史、经济原因的变化,广西通道的作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直至变为一个内陆省份。广西现代通道地位的突现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不过那时通道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经济建设,而是巩固边防,是为援越抗美战争服务的。广西通道经济作用真正开始启动并让世人瞩目的时代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运转。这不仅在于其是“西南地区的惟一出海通道”,而且在于其是“沟通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国际通道”之一和“中(国)越(南)两国合作的经济走廊”。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满足于“区位优势”,而应从增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大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生成科学”为基础,提出“生成论”自然观,描述了整体生成演变的世界图景,以及系统生成的主要规律及其特征。并试图超越经典科学“还原论”,探索生成整体论的方法论原则:指出分析还原不是唯一的科学简化方法,在整体性研究及简化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还元论”,论证了“还元论”与经典科学“还原论”的本质差别。主张将“整体论”与“还元论”提升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