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森林生态功能绿当量概念的提出与模型的建立,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将其运用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工作中通过计算草地和农田的生态绿当量得到研究区域的综合绿当量,并将该值与以最佳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化标准进行比较,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现状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期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协调,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类型受人为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在时空尺度上快速变化。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能力,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评估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以生态绿当量变化为参考,分析璧山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璧山县境内城镇面积逐渐增加,对绿当量贡献最大的林地面积在不断增加,但是草地和耕地面积在减少,总体的绿当量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生态服务功能降低,人均占有生态绿当量也在下降。建议通过利用境内有效水系来建设生态湿地,丰富植被类型,增加绿地面积和生态绿当量等优化措施,以此提高生态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黄河源头地区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年的遥感数据,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的影响.分析了沿黄河两岸土地利用廊道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果洛藏族自治州主要是以莎草、禾草、灌木灌丛等类型为主的资源土地利用,各种草地土地利用连接度较高.本文选用生态适宜性指标进行生态规划,分析了自治州六个县的生态环境适宜性,研究结果对于果洛藏族自治州乃至黄河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不仅是数量的优化,更是空间优化,同时也是不同尺度的优化.本研究使用遥感技术(RS)获取土地利用的空间要素,提出了基于遥感和生态绿当量的优化卷积算法和优化模型,对区域内部非行政界线的多尺度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实际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中,利用具有生态绿当量的的地类和RS来进行生态优化控制,实现任意区域与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4—2016年陕西秦岭地区39个区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关数据,利用生态L-V共生模型、DPSIP指标体系、熵权法等方法对39个区县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测度并分析生态问题成因.结果表明,户县、渭滨区、陈仓区、华县等15个区县属于生态高危区域,灞桥区、临潼区、蓝田县、岐山县、眉县等17个区县为生态警惕区域,长安区、周至县、临渭区、宁强县等7个区县为生态安全健康区域.整体而言,秦岭中部偏西一带区县生态安全状况恶化状态尤为明显.成因分析显示,秦岭地区生态保护缺乏统筹规划,部分企业违规开发开采秦岭资源,秦岭旅游产业发展落后,对工业污染执法力度不足,是造成秦岭地区生态安全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遥感技术以其监测范围大和能实时传输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了客观全面地反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进行评价,而RSEI模型存在PC1贡献率不高的问题,使得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因此本研究采用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将原RSEI模型中的绿度指标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替换为通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从而构成IRSEI模型,以提高模型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对南昌市2003—2021年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得到南昌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IRSEI的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较RSEI平均提高3.6%,湿度、绿度、干度、热度各年份平均相关度的均值提高7.2%;2003年至2021年南昌市IRSEI总体均值变化不显著,生态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区域、梅岭和安义县,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西南方向的流湖镇。总体而言,2003至2021年南昌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呈先下降后持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客观有效地监测生态环境质量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选取2007年、2013年和2017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数据,计算有效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4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权重并集成遥感生态指数对抚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07年、2013年和2017年的RSEI均值分别为0.669、0.885和0.789,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呈先大幅上升后小幅下降趋势,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南北丘陵地带,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中部。研究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优、良等级居于主导地位,其区域占总面积比例由2007年的65.47%增加到2017年的77.78%。10年间生态环境质量变好或不变的区域比重为91.60%,居于主导地位,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抚州市主城区,尤其是五大产业平台园区以及未利用裸地,其建筑用地的大幅扩展以及植被的大面积消减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差。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质量深刻影响着全球变化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了分析玛纳斯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特征,本文以1993、2006和2016年的Landse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RSEI指数,对玛纳斯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RSEI指数可较好的反映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分异;(2)1993、2006和2016年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31、0.38和0.45,对RSEI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后,发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差"等级居于主导地位,"优"等级等级急剧增加,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向好的方向发展;(3)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MODS)内部生态环境较为稳定,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远大于变差的区域,生态质量变差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南部山区林地、水域、城市周边和部分耕地,生态质量变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绿洲内部及边缘。  相似文献   

9.
如何评价LCA中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生态影响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国内目前尚无可供利用的科学方法和参数.基于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提出了LCA中土地利用的生态影响评价指标、各指标的特征化因子和当量系数.建立了综合的生态影响评价计算公式和计算案例.并把建立的相关参数与国家标准相结合,使之更易于被认可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黄石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粗放开采,致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从系统论思想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建立起黄石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代表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指标权重,利用199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对该市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黄石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2004年较1996年稍有改善.主要影响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1.
论韩江流域的鳄鱼分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1.鳄鱼曾经在韩江河谷地带生存.2.韩江鳄鱼有两种,一种为湾鳄,生活在南海海岸地带;另一种是马来鳄,栖息在河谷内部.3.韩江流域的鳄鱼杀绝的年代在明朝初期,即550年之前.  相似文献   

12.
河北怀来县农业生态经济分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北怀来县毗邻首都北京,其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能否改善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休戚相关.基于怀来县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的特点,结合其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现状,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怀来县分为5个农业生态经济区:分别是官厅水库渔业、生态旅游综合发展区、西部河川粮果菜主产区、中部丘陵粮果牧渔综合发展区、西北部河川丘陵牧粮菜综合发展区、南北两山牧果林综合发展区.同时,探讨了各分区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途径和对策,以期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学角度思考山地城市绿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山地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学特征,认为城市的结构实质上是多种生态斑的互相嵌合,并用斑块的内部/边缘指数表示绿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或类型.指出山地城市绿地系统独特的形态构成特征无论是对丰富城市景观,还是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及良性循环,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居住、工作环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生态学意义.提出了关于山地城市绿地系统的几点思考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临汾市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位居内地城市污染之首.2006年世界十大污染城市评选中,临汾市榜上有名.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生命支持系统,在保护和恢复城市绿色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起着其他基础设施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以城市生态为核心,提高尧都区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绿地景观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战略,也是城市发展达到良性循环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经济,消除贫困,本文评述了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应用生态占用方法.以库区2006年统计年报为依据,对三峡库区2006年生态占用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指出了潜在的生态危机,最后,作者以农业生态经济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农业环境,发展立体农业合理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作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万源的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到长江水质和万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万源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条件、蓝图构想、战略举措进行了论述,为加强万源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和巫山县作为研究区,选取1986—2015年4期遥感、土地利用等数据,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从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4方面构建遥感生态指数,反映研究区生态效应时空演变,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生态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就土地利用而言,在空间上,耕地和建设用地多分布于低海拔平坝河谷区,林、灌、草地多分布于高海拔中低山区,交通建设用地多分布于各类用地之间起连通的作用;在土地利用强度和转换方式上,以林、灌、草地和耕地变化最为显著.2)就RSEI而言,长江及其支流沿岸低地,受土地开发及城镇扩张的影响,生境退化严重;研究区其余范围,受退耕影响,生境趋好.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地区也是生态效应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若人类活动合理,生态状况好转.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汉江中游的襄阳水文站1946~1995年日均流量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动范围分析(RVA)法分析了丹江口水库建库前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特征变化,定量评价了水文情势改变程度.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河流水文改变程度为39%,属于中度改变.水文情势的改变,影响了水库下游重要生物资源的生态环境条件,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建议尽快改变现有水库调度模式,开展丹江口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伊晓燕  王策 《科技信息》2007,(29):65-65,70
乌鲁木齐城市北郊防护林体系作为乌鲁木齐城市生态防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北郊区域现状,提出了以"绿网"、"绿廊"为骨架,镶嵌以"绿斑"的北郊防护林生态网络体系的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湿地系统的功能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长江流域湿地资源及动态的分析,揭示了湿地生态系统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流域内水旱灾害频发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密切相关。应该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合理调节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能力,改善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同时应把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各系统的功能,建立流域水资源平衡及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