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以苯1,2,4-三羧酸-1,2-酐为改性剂,对端羟基的超支化Boltorn聚酯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超支化聚酯对金属钴离子进行封装,制备出具有超支化结构的金属配合物,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和热分析仪等仪器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改性后的超支化聚酯依靠金属配位键的作用对钴离子的进行封装,金属钴离子与羧基的配位形式属于单齿配位。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曲线显示,配合物分解温度主要集中在260~460℃。  相似文献   

2.
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固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超支化聚合物端基反应性能进行研究,可为其在热固性树脂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以丙烯酸为反应试剂,对端羟基脂肪型超支化聚酯进行端基改性,以高的收率及反应程度得到了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研究了改性聚合物的紫外光固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单独改性聚合物的端基反应程度很低;在其中加入活性稀释剂丙烯酸羟丙酯后,端基的反应能力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2,2-二羟甲基丙酸和季戊四醇(核)为原料,财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超支化聚醇(B),用顺丁烯二酸酐进行了部分端基改性.探讨了溶剂对端基超支化聚醑改性的影响,对改性后的超支化聚酯进行水溶性测定,通过FI-IR和1HNMR图谱对超支化聚醋及不同溶剂中改性的聚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将端羟基(-OH)改性为羧基(-COOH)后,超支化聚酯的水溶性增加;用丙酮做溶剂可得到改性度更高的超支化聚醇,且更易于纯化.  相似文献   

4.
以三羟甲基丙烷和二羟甲基丙酸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合成了端羟基超支化聚酯,8-[4′-丙氧基(1,1-联苯)-氧]-辛酸为封端剂对超支化聚酯进行改性,采用羟值滴定确定封端率。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对改性前后超支化聚酯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所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封端剂的最佳用量为聚合物中羟基物质的量的1.05倍,在此条件下,超支化聚合物封端率达到92.02%;改性前后聚合物化学结构与理论结构一致,改性后聚合物玻璃化温度显著升高,且聚合物物相由无定形态转变为晶态与非晶态共存。  相似文献   

5.
在吡啶溶剂中,端羟基超支化聚酯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端羟基被端磺酰氧基所取代,制备得到目标产品端磺酰氧基超支化聚酯,并对此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光谱证明了目标产品的端磺酰氧基结构特征,数均相对分子质量1210,重均相对分子质量139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15。在此基础上,对端磺酰氧基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反应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以吡啶为反应介质,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2 h,磺酰化试剂(对甲苯磺酰氯)过量程度(加料量/化学反应量)为1.5倍,是制备端磺酰氧基超支化聚酯的最优条件;在优化反应条件下,98.7%的端羟基被端磺酰氧基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的改性及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链长的十四酰氯和十八酰氯对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MHBP)的端羟基进行原位端基改性,制备出2种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黏度法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热分解行为及其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热分解反应不是一级反应,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与末端烷烃链的长度有关,用Ozawa法求出了热分解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步法反应合成了新型的AB2单体4-(6-溴-己氧基)-4′,4″-二羟基三苯甲烷,并进一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端基为酚羟基的超支化聚醚型大分子,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核分子的加入对超支化分子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除AB2单体法外,还利用A2+B3法合成了结构类似的超支化分子,并对比了两种不同合成方法对超支化分子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通过A2+B3单体合成的超支化分子可作为添加剂来改性E-51环氧树脂,添加质量分数10%的该超支化分子就能极大地提高用酸酐固化的环氧树脂的耐碱性。  相似文献   

8.
以N,N-二羟乙基-3-胺丙酸甲酯为单体,利用硬脂酸对其进行改性,制得含长链烷基的改性单体;以季戊四醇为核合成了二代超支化聚酯,向二代超支化聚酯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单体和改性单体,合成了改性超支化聚酯抑尘剂。结果表明,单体改性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30℃,催化剂用量1.00%,反应时间2.5h;改性超支化聚酯抑尘剂的最佳合成工艺为:改性比1∶6,催化剂用量1.00%,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2.5h。通过对其抑尘性能的研究发现,该抑尘剂易于溶解,保水性好,抑尘效率高,无腐蚀性,在抑尘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3,5二羟基甲苯和3,5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采用“一锅煮”的方法合成超支化聚酯,通过不同的原料配比来控制超支化的向外的链扩展,每个分子形成大约2,4,8个酯结构的超化支臂,该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一定刚性的二维结构,不会产生分子链的缠结,而且显示出低粘度,低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绿色化学为指导思想,合成一种不含N、P元素的高性能绿色阻垢剂。以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采用一锅熔融缩聚法合成第二代端羟基超支化聚酯(HBPE—OH)。为提高HBPE—OH改性程度,首次选用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为催化剂,用丁二酸酐(SA)对HBPE—OH进行端基羧酸化改性,得到具有阻垢功能的端羧基超支化聚酯(HBPE—COONa)。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缩聚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羧酸化改性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聚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140℃,催化剂用量为0.8%;端基羧酸化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70℃,羧酸化程度高达95.4%。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普仪(NMR)对HBPE—OH和HBPE—COONa进行表征,表明阻垢剂结构完整,羧酸化程度较高,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aSO_4垢样进行表征,验证了阻垢剂晶格畸变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为基础树脂,丙烯酸单体(AA)为改性剂,合成了溶剂型环氧丙烯酸树脂(EA),探讨合成工艺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加入量对丙烯酸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95 ℃,反应时间4 h,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加入量与E-44量之比分别为1.0%和0.075%(wt%)时,丙烯酸单体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在此基础上,通过顺丁烯二酸酐(MA) 与环氧丙烯酸树脂(EA)上的羟基反应,在EA上引入了羧基亲水性基团,制备了水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EB)。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中间产物EA和目的产物EB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证实了AA与E-44开环酯化反应生成了EA,以及MA与EA上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EB。  相似文献   

12.
合成一种带有活性端基的聚乙二醇,并用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用IR和DSC研究了该聚乙二醇改性的团状模塑料专用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特征及固化动力学.利用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求出了改性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含有反应性马来酸酐端基的聚乙二醇能参与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使固化放热峰温降低,且能加速固化反应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乙二胺接枝聚乳酸亲水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乙二胺改性聚乳酸(EMPLA)的合成工艺及其亲水性能。以乳酸、马来酸酐和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EMPLA,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对聚乳酸(PLA)、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EMPLA进行了性能测试和结构表征,测定了吸湿率以研究其亲水性能力。优化的反应工艺为:在10℃反应2h、乙二胺过量20%时产率及产物纯度最高。通过酸酐间接引入亲水性的活性伯胺基团,EMPLA的平衡吸湿率比聚乳酸提高了31%。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二甲苯作界面活性剂,通过固相接枝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对等规聚丙烯进行改性.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单体比例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裂解气象色谱-质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双单体(马来酸酐和苯乙烯)接枝聚丙烯得到的接枝共聚物其接枝率要明显高于聚丙烯单接马来酸酐.  相似文献   

15.
PE-g-MAH表面改性氢氧化铝及其在聚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液法制备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乙烯(PE),然后在液相中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表面处理氢氧化铝(ATH),研究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与引发剂、马来酸酐用量的关系,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表面改性氢氧化铝对聚乙烯/氢氧化铝性能的影响。将PE-g-MAH处理氢氧化铝与聚乙烯熔融混合,测试结果显示,适量PE-g-MAH(w(PE-g-MAH)/w(ATH)约为2%)表面处理氢氧化铝后,聚乙烯/氢氧化铝体系的熔体流动的平衡转矩降低,力学性能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整水性聚氨酯原料中PEG-1000和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两种二元醇与PPG-1000的比例,发现随着PEG-1000的增加,树脂的粒径明显减小,体系由牛顿流体向假塑性流体过渡,提出流体力学行为的转变是因为PEG含量的增加,提高了树脂的亲水性,使聚氨酯在水中被溶胀,提高了聚氨酯的有效体积所致;聚酯-聚醚型水性聚氨酯的流体力学行为随着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元醇用量的增加由牛顿流体向假塑性流体过渡,但粘度变化不大,提出流体类型的转变是粒子的搭桥所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改进涂料的综合性能和达到室温固化着手,研究了水溶性醇酸树脂的合成工艺,确定了以熔融脂肪酸法来合成水溶性醇酸树脂;同时采用顺酐/偏苯三酸酐代替部分苯酐改性醇酸树脂,通过其三官能团的特性和严格控制工艺条件达到提高醇酸树脂性能的目的,研制了性能较好的自干型水溶性醇酸树脂.  相似文献   

18.
新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聚环戊二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内亚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 简称NA) 。以NA、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新型不饱和聚酯树脂(NAUP树脂) 。研究了不同配方及合成方法对树脂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合成树脂的物化性能、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测试,选出了综合性能较好、工艺简单、原料成本较低的NAUP树脂配方和合成方法。合成的NAUP树脂不仅性能优于通用型商品树脂,而且原料成本较低,可以替代通用型商品不饱和聚酯树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