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单一食物下短翅豆芫菁体内斑蝥素的含量。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8∶72),检测波长为230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0℃。用丙酮氯仿在酸性条件下回流提取虫粉。处理的6个样品中,在西红柿叶喂养条件下短翅豆芫菁体内斑蝥素的含量高于马兰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细纹豆芫菁(Epicauta mannerheimi)和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a)成虫的生殖腺解剖,并对大班芫菁成虫的生殖腺进行组织学研究,发现两种芫菁生殖腺形态上的异同与其分类地位有关。对大斑芫菁生殖腺组织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就它与芫菁在虫体内和虫体同的贮存和运转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养殖,对西北豆芫菁Epicauta sibirica(Pallas, 1773)成虫的取食偏好与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1)西北豆芫菁成虫喜食大豆和马铃薯的叶片;2)西北豆芫菁成虫的交配行为包括求偶和交尾2个阶段.求偶过程会反复多次,求偶行为持续时间平均为(9.60±1.78) min,间隔时间平均为(6.55±1.92) min.交尾过程中采用"一"字式姿势,交尾时段主要集中在8:00~13:00,交尾持续时间平均为(165.44±14.17) min.  相似文献   

4.
斑蝥素是芫菁科昆虫合成的一种倍半萜类物质,对于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有特别的疗效.通过构建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SSH),筛选眼斑芫菁在斑蝥素合成期的差异表达基因.用斑点杂交对消减文库中的1 500个克隆进行筛查,130条特异表达序列标签(ESTs)进行分析.34条(26%) ESTs与NCBI中标注的假设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 45条(35%) ESTs与NR数据库中的序列没有同源性,可能代表新的基因; 51条(39%) ESTs与已知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很高,这些基因参与了生物调控、应激反应和解毒、信号转导、代谢与合成.最后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PCR对文库中的9个上调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对眼斑芫菁在斑蝥素合成期的表达进行研究,为最终阐明斑蝥素的生物合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用C~(14)菊粉通过稀释法测定了两种芫菁成虫的血淋巴体积。比较这两种不同属的芫菁发现,虽然它们在平均干重上差异显著,但平均血淋巴体积,血淋巴重量的百分含量上的差异不显著。其中原野豆芫菁和佛罗里达绿芫菁血淋巴重量的百分含量分别为27.8和28.4。  相似文献   

6.
舞凤山 《少儿科技》2023,(Z2):48-49
<正>在茂密的大豆地里,一只芫菁成虫从睡梦中醒了过来。它以植物的叶片等为食,对人类来说,算是害虫。“萤火虫,萤火虫,这里有一只萤火虫。”一个正帮家长干农活的孩子发现这只芫菁,一把抓住了它,随即便感觉手刺痛——芫菁会分泌刺激性物质。唉,这两种虫子长得太像了,常常被认错。那么,有没有能够帮助我们辨识害虫的高科技手段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虫脸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7.
芫菁是一类重要药用昆虫,本文对新疆41种芫菁的形态,生物学和分布进行了简要记录,并编制了属、种检索表,供新疆芫菁分类鉴定使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偏关县豆芫菁的危害状况,阐述了豆芫菁的体形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综合治理豆芫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斑螫为芫菁科昆虫,人类利用斑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的中国,古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药用“斑蝥”的记载,此后的历代著名医书中都有关于芫菁虫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半人工饲料对细纹豆芫菁成虫的正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改良的玉米螟半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分别饲养同一批采自野外的细纹芫菁Epicauta mannerheimi成虫。10业后从两组各取20半雌虫和20头雄虫,经解剖、称重和测定各器官芫菁素含量,结果显示:相对于天然饲料,半人工饲料对虫体增重和生殖腺发育有较大促进作用,并提高了雄虫虫体和附腺中芫菁素含量。全程饲养的成虫其处理组的寿命和雌虫产卵量也高于对照组,产下的卵有88%的孵化率,并孵出正常幼虫。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不同米制法炮制斑蝥的工艺,揭示米炒法炮制斑蝥的作用,并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斑蝥炮制品质量评价标准.以外观、气味、质地、净度、辅料米的性状及斑蝥素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比较研究斑蝥米贴炒、米拌炒、米泔水制3 种炮制方法及其质量.研究发现,斑蝥米炒炮制品外观油润,饱满,无毛绒状灰屑;具有特异的焦香气味;质地酥脆,易研磨成粉末状,略有油质感;炮制后的辅料米呈黄棕色,表面有不规则裂纹和斑蝥绒屑;生品中斑蝥素含量为0.503%,斑蝥3 种米炮制品中斑蝥素的含量降低,为0.017%~0.397%.斑蝥3 种米制斑蝥炮制方法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其中以米贴炒法为优,保证斑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斑蝥素对植物病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斑蝥素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500mg/L的斑蝥素溶液对所测的9种植物病原细菌均无抑制作用,对所测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中的水稻纹枯病菌、棉花立枯病菌、蚕豆菌核病菌、油莱菌核病菌、苹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等6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500mg/L的斑蝥素对水稻纹枯病菌、棉花立枯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以不同的斑蝥素提取物浓度处理水稻纹枯病菌,实验结果表明:斑蝥素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战EC90=4.80mg/L,EC50=1.84mg/L,且10mg/L的斑蝥素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的抑制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夏枯草果穗熊果酸超临界萃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夏枯草果穗中的熊果酸,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萃取物中熊果酸含量.通过正交实验[L9(34)]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夏枯草果穗熊果酸超临界CO2萃取的各因素影响程度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携带剂萃取压力.最佳参数为萃取温度30℃,萃取压力15Mpa,携带剂甲醇:乙醇=1:1,萃取时间90min.  相似文献   

14.
对发酵液中泰乐菌素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即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回收率,回收率分别为95.9%和90.3%。说明除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外,薄层层析法是一种简易又实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忍冬藤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利用忍冬藤,建立对其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忍冬藤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PCE检测忍冬藤中的绿原酸含量为0.0091%,HPLC的检测结果为0.0089%.两种检测方法的测定结果相互印证,数据准确可靠,都可用于药用植物组织中绿原酸含量的精确测定.  相似文献   

16.
沥青庚烷萃取物HPLC检测及主要成分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煤软沥青庚烷萃取物的HPLC检测方法。探讨了煤软沥青庚烷萃取物的HPLC最佳检测条件:紫外检测器、ODS色谱柱、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9:1的混合液为流动相。结合紫外光谱确定了庚烷溶物组主要成分在HPLC流出曲线中的出峰顺序。为煤焦油沥青庚烷溶组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斑蝥及其药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斑蝥的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报道近年来我国在斑蝥素的药理作用、提取测定方法以及斑蝥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外来植物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凋落叶对乡土植物的化感作用,本文以5种卧龙乡土植物为试材,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及盆栽土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1、0.05、 0.1 g/mL)的日本落叶松凋落叶水浸提液对乡土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凋落叶水浸提液对5种乡土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影响.1)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强度依次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车前(Plantago depress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浸提液对紫花苜蓿、草木犀及夏枯草种子萌发主要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与浸提液浓度正相关;对披碱草及车前种子萌发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2)浸提液对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强度依次为紫花苜蓿草木犀夏枯草披碱草车前.其中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及草木犀幼苗生长主要表现出抑制作用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对披碱草及夏枯草幼苗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对车前幼苗的生长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日本落叶松林下人工补植、增加植物多样性提出了营林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法研究斑蝥中的斑蝥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类斑蝥,雌、雄虫体以及虫体不同部位斑蝥素的含量,对几种提取与用药方法的斑螫素含量进行了研究,并指出酸水解法可以提高班螫素含量。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尔维林硬胶囊的含量。以0.01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60%乙腈溶液为流动相(磷酸调节pH=3.0),流速1.5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20nm时,进样量20μL,使用ODS C18(200mm×4.6mm,5μm)为色谱柱对阿尔维林硬胶囊中阿尔维林与其它杂质实现基线分离。实验结果表明浓度在0.15~2.4mg/mL(r=0.999 1,n=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0%;最低检测限可达0.75ng;含量检测结果符合标准。本法精密度高,分离效果好,专属性与系统适用性强,可用于枸橼酸阿尔维林硬胶囊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