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80C196KC的混合式有源电力滤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混合式串联有源电力滤波系统的工作原理作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80C196KC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结构,以MOSFET作为主电路实现电压源PWM逆变器由串联有源和并联无源滤波器构成混合式电力滤波系统,对该系统作了仿真研究和实验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式串联有源电力滤波系统有着良好的滤波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对工厂供配电系统谐波产生原因及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组成的混合型有源滤波器,用于抑制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谐波,并保证一定的经济性。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有源滤波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混合型有源滤波器不但能够提供较好的谐波抑制作用,同时较好的控制了滤波器的整体功耗,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单相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电路结构.该电路由有源滤波器与基波串联谐振支路并联再与无源滤波电路串联构成,用于抑制非线性整流负载产生的谐波电流流入电源侧.在该电路中,无源滤波器分担大部分抑制谐波和无功补偿的任务,减少了有源滤波器的容量;有源电力滤波器用于改善无源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和抑制它与系统阻抗可能发生的谐振.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型有源滤波器充分发挥了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各自的优点,改善了无源滤波器的滤波性能,同时使有源滤波器不再承受基波电压,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有源滤波器的容量,从而使有源电力滤波器能够应用于大功率场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80C196KC的混合式有源电力滤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对混合式串联有源电力滤波系统的工作大作原理作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80C196KC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结构,以MOSFET工作为主电路实现电压源PWM逆变器。由串联有源和并联无源滤波器构成混合式电力滤波系统,对该系统作了仿真研究和实验。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式串联有源电力滤波系统有着良好的滤波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容错三相四开关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补偿性能,提出一种改进型三相四开关有源电力滤波器的SVPWM控制方法。与传统SVPWM控制方法以电流误差量变化率为控制目标不同,该方法以误差电流最优为控制目标,首先计算出实时基本电压矢量,然后结合指令电流和误差电流计算出最佳输出参考电压,使控制目标电流误差量减小至零,相比传统SVPWM控制方法,该方法能有效降低三相四开关有源滤波器输出电流与指令电流的误差量,提高谐波补偿性能,同时易于DSP数字化实现,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容错三相四开关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补偿性能,提出一种改进型三相四开关有源电力滤波器的SVPWM控制方法。与传统SVPWM控制方法以电流误差量变化率为控制目标不同,该方法以误差电流最优为控制目标,首先计算出实时基本电压矢量,然后结合指令电流和误差电流计算出最佳输出参考电压,使控制目标电流误差量减小至零。相比传统SVPWM控制方法,该方法能有效降低三相四开关有源滤波器输出电流与指令电流的误差量,提高谐波补偿性能;同时易于DSP数字化实现,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合控制的无变压器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变压器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是一种新颖的有源滤波器拓扑结构.阐述系统主电路组成,给出无源部分的设计原则,提出将带有校正环节的复合控制和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引入控制环路以获得指令电流的控制策略,继而通过三角载波控制实现实际输出电流对指令电流的跟踪.在Matlab环境下建立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控制策略的滤波器可以有效地对负载谐波进行补偿,从而证明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大约在20年前人们第一次对有源传感器规划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后该问题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是因为有许多高级机器人可以利用,同时为了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三维可视信息,许多任务要求主动行为,有源传感器规划能够以可控制的方式巧妙地处理传感参数并且完成主动行为。例如主动传感、主动布局、主动校正、主动模型构建、主动照明等。主动视觉感知是完成这样的视觉任务的基本手段,该任务需要意识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第2代电流传送器的电流模式N阶滤波电路.该电路由n个电流传送器(CCII+)、3n个无源元件构成,能实现N阶低通、带通、高通滤波功能.以2阶滤波器为例分析了电路的无源、有源灵敏度,分析数据表明无源、有源灵敏度都很低.最后对该电路用Pspice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设计正确.  相似文献   

10.
对汽车主动悬挂预见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个1/4车辆预见控制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将预见控制的主动悬挂和被动悬挂在平顺行和操作稳定性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了预见控制系统对悬挂系统的性能有较大的改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主动悬挂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车辆悬架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架是用来支持车身的系统,通过隔离道路干扰使得乘客感觉舒适、并确保车辆稳定.为此研究了全车模型悬架系统在下列几种控制方式下的性能: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自适应标准可加性模型(SAM)下的主动控制.全车模型可以为车辆悬架系统提供一些必要的性能参数,如车身偏移、车轮偏移和悬架偏斜.乘坐的舒适性和车辆的操控性决定了所需悬架系统的性能.乘坐的舒适性取决于车身偏移和乘客座位的偏移,而车辆的稳定由其他自由度(如俯仰和滚转)决定.半主动和主动悬架控制的设计通过MATLAB/SIMULINK加以实现,充分考虑了不规则的路面,并以此验证半主动控制和SAM主动控制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AM主动控制能够改善乘坐的舒适性和车辆的操控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舒适性,针对半主动悬架系统,建立1/4车辆简化模型,引入模糊控制策略,结合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控制以解决悬架运动过程中PID控制器参数不可变而引起的控制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并通过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同时在相同参数下与单纯由PID算法控制的悬架以及被动悬架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ID算法的半主动悬架能够更加出色地应对道路不平对汽车所造成的冲击,降低垂向振动,提高车辆驾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王剑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217-5221
分析了飞机起落架半主动控制原理,建立了半主动控制起落架力学模型,比较了半主动控制中磁流变和电流变减震器优缺点,采用常规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和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对起落架系统进行设计,得到了半主动控制器,通过仿真软件分别对半主动状态反馈和最优控制起落架模型进行了数值.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起落架能够有效降低飞机冲击载荷和振动响应,使飞机很快达到稳定,采用线性二次型半主动最优控制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周玉丰  吴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2):5340-5344,5354
建立了七个自由度的整车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模糊控制器。通过应用M atlab/S imu-link仿真软件包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被动悬架系统。为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在汽车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隔震桥梁在震后的梁体及支座位移过大的问题,采用光致伸缩驱动器(PA)为控制设备,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AFCA),结合限幅最优控制算法(COCA)编制了符合PA的AFCA/COCA半主动控制算法的Matlab程序,利用程序对未隔震和LRB隔震桥梁分别进行了半主动、主动控制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AFCA/COCA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及AFCA主动控制策略均能有效抑制未隔震和隔震桥梁的地震响应;均可有效解决隔震桥梁的梁体及支座位移过大的问题;其控制力曲线非常吻合,所施加于PA的上(左)、下(右)表面的控制光照强度均在容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加速度驱动阻尼(Acceleration Driven Damper, ADD)控制策略原理简单、易于工程化应用,但其阻尼系数的选择对控制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基于理想ADD控制悬架系统模型,分析不同阻尼系数对悬架响应的影响;建立悬架系统综合性能目标函数,仿真得到理想ADD控制策略最优阻尼系数。基于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仿真模型,进行ADD控制策略阶跃和随机路面激励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随机激励下,车身加速度可以降低11.83%,但会恶化轮胎动载荷及悬架动挠度指标,使得轮胎动载荷和悬架动挠度分别增加7.98%和15.45%;与被动悬架系统相比,ADD控制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对较高频激振下的车身加速度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ADD控制算法在车身加速度过零时,阻尼力高频切换会引起颤振现象。  相似文献   

17.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悬架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可行性,对Bouc-Wen磁流变阻尼器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揭示了14个参数对模型阻尼力的影响.运用随机理论对Bouc-Wen模型及基于该模型的汽车悬架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与传统线性阻尼器进行对比,采用非线性阻尼器模型能更精确描述汽车悬架的物理特性,通过对比半主动可调磁流变阻尼控制与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半主动on-off控制在正弦激励和随机激励下的各种动态特性,证明了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控制工程中的可行性,说明磁流变阻尼器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电流变减振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个混合模式电流变减振器,建立了相应的电流变减振器阻尼力数学模型。在l/4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电流变减振器的阻尼特性,对车辆半主动悬架进行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设计了一个最优输出调节器。确定了最优控制的目标函数和加权矩阵。用龙格—库塔法解出了最优控制的反馈矩阵。仿真结果表明:最优控制能有效的降低车身加速度,提高车辆运行的平顺性和安全性;设计的电流变减振器结构合理,能满足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的需要,电场强度小于3kV/mm;整个控制系统易于实现,能耗低,响应速度快,可用于半主动悬架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2自由度1/4车辆主动悬架模型和电动静液作动器模型,综合机器人柔顺性控制中阻抗控制的优点,分析其在液压式主动悬架的适用性,将位置反馈和力反馈控制应用于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设计了采用模糊控制的位置反馈控制器和力反馈线性控制器,并以阻抗控制跟踪车轮动载荷得到簧载质量位移修正量。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B级路面和0.1 m凸起路面激励下的悬架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悬架,其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及车轮动载荷的均方根值均有所下降,该控制策略能较好地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结构地震反应最优控制的目标函数和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装有理想半主动阻尼器的智能隔震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了经典最优、瞬时最优和序列最优3种最优控制算法,分别从基于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目标函数及稳定性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数值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序列最优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优于经典最优控制算法和瞬时最优控制算法,且稳定性良好;在同一控制能量下,基于输出反馈的控制效果优于状态反馈,说明了智能隔震结构采用输出反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