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系连通性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生态系统完整性、水流状况、水质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湿地水系连通性状况越好,湿地的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就越强.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地区珲乌高速公路八家子路段作为研究区,结合影响湿地水系连通性的因素,利用VisualModflow建立了基于数值模拟的地下水水流模型和地下水溶质迁移模型,模拟并预测不同因素的变化对湿地水系连通性产生的影响.依据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公路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变化、路基填筑方式的不同、区域地层分布特征的不同对湿地水系连通性的影响大小,以识别公路建设中影响湿地水系连通性的关键因素;并从保障水系连通性和路基稳定性的双重目的出发,针对不同要素,提出公路建设中湿地水系连通性的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2.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修建高等级公路,逐步提高公路网的密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湿地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独特功能,保护湿地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以正在建设中的桂梧高速公路桂林-阳朔段为例,介绍了桂阳高速公路和会仙岩溶湿地的基本概况,从遥感的角度分析了工程建设对湿地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公路运营期间合理保护湿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江苏自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江苏自然湿地总面积为 9.97× 10 5hm2 .湿地景观可分为海岸带湿地景观、洲滩湿地景观、湖泊湿地景观、沼泽湿地景观和河流湿地景观 ,面积分别为 3.0 5× 10 5hm2 、4 .6× 10 4 hm2 、4 .2 1× 10 5hm2 、6 .8× 10 4 hm2 和 1.5 7× 10 5hm2 .江苏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可分为盐土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沙丘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内物种丰富 ,高等植物有 4 84种 ,海岸带湿地已记载的鸟类有 2 4 1种 ,湖泊鱼类有 12 1种 (亚种 ) ;其中有 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 ,3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脊椎动物 .江苏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人为干扰、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加剧等问题 ,为此提出加强管理 ,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模型 ,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建议 ,以保护江苏自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模拟自然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启动和运行,利用湿地中微生物,对同时存在Cr6+和有机物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在运行稳定的条件下,对Cr6+和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r6+平均去除率可达90%以上,COD去除率可达48%;表面流人工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5.
受河口圈围工程、长江径流以及东海潮流复合影响,长江口横沙浅滩区域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本项研究采用遥感分析、现场观测和调查、室内分析、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对区域内地形地貌、底栖生物、鱼类、鸟类、植物以及水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湿地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水质与生态环境较好,但近十年来地形和湿地生境变化较大,未来河口工程实施与建设对该区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监测和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6.
简要概述了我国的湿地概况;分析了湿地污染对于其生物多样性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水平所产生的影响及机制。简要探讨了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湿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重庆市湿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重庆现有湿地面积1 402.16×103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约17%.其特点是人工湿地面积大(占湿地总面积的87.19%),分布广但不平衡,生物多样性丰富.目前的开发利用不尽合理,造成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为了保护重庆的湿地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必须查清湿地资源现状并进行分类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湿地资源利用规划,治理湿地污染,建立湿地保护网络,建立湿地管理机制,加强湿地立法工作以及宣传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在维持鸟类生物多样性上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别,为进一步推进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上各月鸟类观测数量、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种数量所占比例的差异,并对两种湿地中鸻形目、雁形目鸟类种类、数量及共有的优势种、常见种鸟类进行两两配对的Kendall相关性分析。【结果】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鸟类种群相似度为0.36,全年鸟类生物多样性及均匀度方面自然湿地低于人工修复湿地。两种湿地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鸻形目鸟类的数量及种类、雁形目鸟类的种类有显著差异(P< 0.05),而鸟类总数量、种类及雁形目鸟类数量无显著差异。在自然湿地中,鸻形目鸟类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占62.92%); 在人工修复湿地中,雁形目鸟类的数量最多(占50.20%)。在鸟类迁徙过程中,两种湿地的雁形目鸟类变化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鸻形目鸟类无此特征。7种优势种及常见种鸟类的变化中,两种湿地中记录到的雁鸭类存在显著的种内及种间相关性; 两种湿地记录到的4种鸻鹬及白鹭的数量变化无显著种内相关性。【结论】人工修复湿地为多种途径东滩自然保护区的水鸟,特别是雁形目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而鸻形目鸟类更偏好栖息于自然湿地,所以除开展人工湿地修复工程外,保障未被破坏的自然湿地不受外界干扰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辽宁滨海公路对沿线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样线法对辽宁滨海公路沿线的4种湿地类型——临海草地、沼泽湿地、稻田湿地、盐田及水产养殖场进行实地调查,探讨其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距公路由近及远的梯度上:1路肩、边沟、边沟外坡面上群落的建群种类变化明显,此外距离公路越远,越接近当地的植物种类;2 4种湿地类型中,临海草地和沼泽湿地的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增加的格局,而稻田湿地和盐田的丰富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3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的变化格局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形式;4群落的Sorenson指数与Cody指数的变化格局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形式。研究认为:公路对植物物种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在临近道路的区域,多样性的变化主要与道路结构部位的生境有关,而随着与公路之间距离的增加,多样性的变化程度逐渐减弱;从公路的影响范围来看,边沟外坡面(距路缘约10m处)是多样性受影响最为强烈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南大港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论述了南大港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指出了该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着气候干旱、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的威胁,并建议通过严格执法,杜绝偷猎滥捕;从上游防治湿地水源污染;多方引用客水保证湿地用水量;开展生态旅游等对策实现南大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温州滩涂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类干扰不断加剧,且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管理措施,使得鸟类栖息地破坏严重,滩涂湿地污染加剧;外来种互花米草的入侵也对滩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影响。针对温州滩涂湿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恢复对策:不断健全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科学围垦;加强对外来入侵种的监测和控制;加快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严格管理滩涂湿地,加强污染控制,开展生态治理,增强保护意识等。以切实保护温州滩涂湿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持续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2.
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明东滩湿地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为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笔者综述了东滩湿地生态系统在供给、调节、支持、文化等4个方面的服务功能,归纳出人工围垦、上游水利设施修建、工农业生产活动、互花米草入侵是湿地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东滩湿地生态价值评估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适合东滩湿地的生态价值评估体系的建议,指出今后应在东滩湿地基础功能研究、外来物种入侵影响和控制对策以及东滩湿地的生态资源复核、生态补偿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近海生物资源利用面临着重大转型与升级。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的背景下,拓展海洋牧场的发展区域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近海滩涂生物资源的利用现状,指出以传统滩涂贝类养殖方式为主的滩涂资源利用方式亟待转变。因此,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使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保护和增殖滩涂生物资源,发展滩涂生态牧场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滩涂生态牧场可分为滩涂贝类、牡蛎礁、海草床和红树林四种类型。此外,进行滩涂生态牧场构建时,需重点研发牧场选址技术、苗种培育技术、牧场环境监测技术、生态承载力评估技术和高效采捕技术等。在发展滩涂生态牧场的基础上,陆海统筹构建盐碱地生态农场、滩涂生态农牧场和海洋生态牧场,发展海岸带生态农牧场,是未来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1949~2010年发生在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情况,并对其进行风险影响分析。在影响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最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直接危及到国家财产、沿海人民生命生活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赤潮灾害和海水入侵灾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引发这些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海平面上升使风暴潮的致灾程度加剧,海岸侵蚀、岸线变迁、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加重;人类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使潮滩湿地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赤潮危害加重、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应采取工程与生态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提高海岸自然抗灾能力,将灾害损失及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围垦对潮间带潮沟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崇明东滩选取3条围垦潮沟共9个站点进行两年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及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特征参数在围垦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围垦后潮沟浮游动物种类数明显减少,主要是桡足类物种的减少;围垦前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围垦后则以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为主要优势种;围垦后较围垦前丰度明显降低,生物量则相反;且季节变化趋势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围垦工程阻断了潮沟与潮沟外长江口水域物质、能量的交流,导致围垦潮沟内水体的盐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议围垦时在坝下修建通水管道等以沟通内外水系,另在被围区域可利用原有潮沟投放水产养殖动物,这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别是为崇明东滩水鸟提供不同的栖息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路建设对区域生态完整性影响的关键因子及评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辨析生态完整性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提出决定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关键因子,将其与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公路建设项目主要与区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自然生物因子植被、景观生态空间格局,以及自然生产力水平三个方面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并总结形成公路建设对区域生态完整性评估框架.根据这一评估框架对永蓝高速公路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工程对决定区域生态完整性的三个关键因子影响较小,不会对区域生态完整性产生较大扰动.但工程的K19~K34区段以及K112-终点区段可能会导致少量自然植被损失,建议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保护该区域森林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宁德三沙湾内鲈门港湾顶霍童溪和七都溪入海口之间的潮滩(实际为潮汐汊道)围填为例,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并应用数值模型、潮汐汊道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预测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具体为:河口围填后相当于河流近口段、河口段、口外海滨段相应地向海延伸,必然会引起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并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在这种自动调整过程中,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包括河口地形地貌改变而导致径流和潮流动力条件变化进而引起滩槽冲淤变化、河流入海流路变化而导致流域排洪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河流入海流路冲刷对跨海大桥桥墩或其它构筑物稳定性的影响、湿地占用导致底栖生物破坏和生物生境缩小进而导致生物群落改变和渔业资源受损、以及河口景观改变等.建议河口潮滩湿地围填应综合考虑河口的水文条件、防洪措施、环境容量以及围填后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作用范围、维护岸滩和已建构筑物稳定以及维持航道水深的工程量和成本、围填护岸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相适宜程度等,并综合权衡损益.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了滩涂可提供资源的不同类型及开发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探讨滩涂开发利用对海岸带水动力条件、泥沙冲淤环境、滩槽稳定性、海岸带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他海洋资源等造成的主要影响。滩涂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主要有:生态-经济模型、多指标层次分析模型、DPSIR模型。根据滩涂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中一些较突出的方面,概括了在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普遍需要关注的方面,针对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围垦区块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海沿岸是中国沿海滩涂面积最大的区域,后备耕地和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目前中国正在实施海洋"蓝色粮仓"战略,但黄海陆地"绿色粮仓"尚未开发。建议重点支持黄海粮仓绿色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建设,加强沿海滩涂地区耐盐水稻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加强稻麦两茬区的抗逆品种和减灾栽培配套技术体系创建;创建不同的现代农业、水产养殖、工业建设、生态建设、休闲养生、观光旅游等模式,实现工农业、生态环境的绿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道路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定量评价道路建设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对道路设计和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道路线路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对生态系统影响程度的大小,因此道路方案的比选分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以临策铁路天鹅湖至额济纳段线路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系统稀缺性和生物量损失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线路方案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临策铁路天鹅湖至额济纳段绕避胡杨林保护区方案与其他三个方案相比,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最小,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