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5,2006年的9~11月,对上海沿江沿海的5个湿地区域内的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7目15科101种水鸟,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12种,IUCN受威胁鸟类10种;有6种水鸟的记录数量达到或超过了该物种在东亚地区种群估计数量的1%,4个区域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9~10月是上海地区南迁水鸟的高峰期,估计鹬类的南迁持续时间达到100 d左右;南迁期间雁鸭类物种数和总数量持续增加,但鹭类和鸥类却持续下降.崇明东滩堤内人工湿地已成为南迁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对崇明东滩堤外天然湿地起到了非常有效的补充作用.南汇边滩已围垦区域作为南迁期间记录鹬类物种数和总数量最多的地区,只要能合理控制该区域的水位变化,有望成为本市鹬类南北迁徙过程中的重要停歇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实施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及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以来,湿地的景观格局和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分析这种变化以为进一步优化景观格局和促进湿地生态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S技术以及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5年期间,保护区自然植被的面积逐年减少,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20.91%; 各种景观类型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互相转化,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转化情况发生了显著改变; 保护区域全区的斑块密度增加了66.61%; 互花米草和莎草科植物群落的斑块形状趋于规则,而芦苇群落的斑块形状复杂度较高; 2011—2015年内,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58上升到1.67。【结论】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景观异质化程度加剧,景观格局由单一化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综合认为,人为因素是引起崇明东滩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且其影响仍在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核算,一方面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崇明县湿地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基于上海市第2次(2011—2013年)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将崇明县湿地划分为3类10型; 根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结合崇明县实际,将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4大类共13项,并估算了崇明县湿地的价值。【结果】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24.13亿元。在各湿地类型中,近海与海岸湿地的服务功能价值最大为51.53亿元,其次是人工湿地的服务功能价值为24.74亿元,沼泽湿地的服务价值最小仅为2.61亿元; 湿地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调节服务价值(48.25亿元)>支持服务价值(43.81亿元)>供给服务价值(22.57亿元)>文化服务价值(9.50亿元)。【结论】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是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因此,在坚持优先保护的原则下,合理高效利用湿地资源,可提高该县湿地服务总价值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崇明东滩湿地是国际涉禽鸟类和居留繁殖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入侵导致鸟类栖息地的群落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2011年在保护区建成互花米草治理与鸟类栖息地示范区,需要了解示范区与对照区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长状况、鸟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与数量变化,探讨互花米草治理成效以及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在示范区内外分别设置了8个生物多样性监测点和7个对照监测点,对植物群落组成、鸟的种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物种进行监测和采样分析。【结果】刈割和清除互花米草的工程成效显著。在示范区内,鸟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水鸟的种类与数量均高于对照区,说明互花米草治理可为雁鸭类等重要水鸟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同时,示范区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密度显著低于对照区。【结论】示范区在完成工程措施后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较之互花米草群落,其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生态服务功能有了明显的恢复,吸引了不同类群的鸟类在此停歇或繁殖,示范区的营造已取得较好成效。今后将重点监测对水鸟种群有重要影响的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更全面评估示范工程对栖息地恢复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在维持鸟类生物多样性上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别,为进一步推进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上各月鸟类观测数量、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种数量所占比例的差异,并对两种湿地中鸻形目、雁形目鸟类种类、数量及共有的优势种、常见种鸟类进行两两配对的Kendall相关性分析。【结果】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鸟类种群相似度为0.36,全年鸟类生物多样性及均匀度方面自然湿地低于人工修复湿地。两种湿地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鸻形目鸟类的数量及种类、雁形目鸟类的种类有显著差异(P< 0.05),而鸟类总数量、种类及雁形目鸟类数量无显著差异。在自然湿地中,鸻形目鸟类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占62.92%); 在人工修复湿地中,雁形目鸟类的数量最多(占50.20%)。在鸟类迁徙过程中,两种湿地的雁形目鸟类变化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鸻形目鸟类无此特征。7种优势种及常见种鸟类的变化中,两种湿地中记录到的雁鸭类存在显著的种内及种间相关性; 两种湿地记录到的4种鸻鹬及白鹭的数量变化无显著种内相关性。【结论】人工修复湿地为多种途径东滩自然保护区的水鸟,特别是雁形目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而鸻形目鸟类更偏好栖息于自然湿地,所以除开展人工湿地修复工程外,保障未被破坏的自然湿地不受外界干扰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亚太地区途经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的迁徙鸟类群落变化、种间关系及迁徙机制,对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鸟类群落的年际变化及迁徙物种种群数量种间变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依照《鸟类环志技术规程》记录2005—2014年东滩湿地环志鸟类种类和数量,计算各年度内鸟类日均环志数量、物种比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结果】10 a间共环志鸟类3目(鸻形目、鹳形目和鸥形目)8科51种。年环志种类在32~45种间波动,环志鸟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38~2.79,均匀度指数为0.68~0.76。日均环志数量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日均环志59.07只下降到2014年日均环志17.13只。10年间年均环志量均超过环志总数1%的常见种有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黑腹滨鹬(C.alpine)、红颈滨鹬(C.ruficollis)等10种鸻鹬类; 对其进行两两种间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有14对呈显著正相关, 其中5对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环志鸟类迁徙路线上栖息湿地破坏与减少是导致环志鸟类种类和数量变化的主要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崇明东滩芦苇的生态特征及其演替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上海市崇明东滩98堤外及堤内湿地恢复生态示范区的芦苇群落的生态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芦苇是本湿地恢复生态示范区中的主要组成种,其盖度达到70%,密度最大为211.83支/m2,最高生物量为1 783.8g/m2,是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03年6月以后由于湿地生态示范区内鱼塘水被放干,碱篷和结缕草侵入,群落进入陆生演替阶段.并对湿地恢复和重建工程中人为干扰所造成植物群落的陆生演替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证明本地的湿地环境一旦陆化以后植物群落的演替十分迅速,据此我们为生态示范区的植物群落管理措施提出技术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栖息地丧失和食物资源减少是导致近年来鸻鹬类数量下降的首要原因.研究鸻鹬类的食物来源和组成有利于对其栖息地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以往研究鸻鹬类食物所使用的方法大多为胃内容物分析或粪便分析,但所得结果只能反映鸟类摄取的食物,无法反映其利用的食物.稳定同位素分析能够确定消费者的食物来源和食物组成.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比较了崇明东滩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的食物组成以及初级生产者的食物贡献.黑腹滨鹬在春、秋、冬三季的稳定同位素水平具有显著差异,δ13 C比值分别是-21.69‰,-17.16‰,-19.51‰;δ15 N比值由春到冬依次降低,分别是13.06‰,12.30‰,10.63‰.黑腹滨鹬在三个季节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各类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导致黑腹滨鹬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春秋的食物组成中都以双壳类贡献最大;在秋季甲壳类的食物贡献上升,腹足类和多毛类的贡献则相对春季有所下降;越冬期食物组成中四类底栖动物的贡献相对平衡.在春季和秋季,黑腹滨鹬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分别是本地C3植物(芦苇和海三棱藨草)和外来C4植物互花米草;三类初级生产者越冬期对黑腹滨鹬的食源贡献比较接近,可能是冬季崇明东滩食物资源相对匮乏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在维持鸟类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和湿地水质及促淤成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非使用价值,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资源价值核算、生态补偿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对崇明东滩湿地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基于条件价值法(CVM),针对该湿地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保护支付意愿,采用支付卡式问卷进行湿地生态价值调查。【结果】研究共发放问卷490份,回收有效问卷462份,发现受访者为保护崇明东滩湿地环境、维持湿地功能,平均每年愿意支付58.3元,则估算出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为48.75亿元/a。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支付意愿与受访者年龄、职业、近3 a旅游次数等因素极显著相关,与教育程度、对崇明东滩湿地的熟悉程度显著相关,与性别、月收入、居住地等因素相关性不显著。最大支付意愿值与受访者性别、教育程度、近3 a旅游次数等因素极显著相关; 与年龄、职业、月收入、对崇明湿地了解程度、居住地等的相关性因素不显著。【结论】应加强对崇明东滩湿地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宣传, 增强人们对东滩湿地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以有利于东滩湿地非使用价值体现, 从而有效开展东滩湿地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相关技术和主要特点,同时结合保护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保护对象,详细阐述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内的应用以及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