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芳环在主链上的刚性高分子聚苯硫醚砜(PPSS)及PPSS-双酚A无规共聚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当PPSS溶液的浓度大于8.1×10-5mol/L时,能由浓度效应证明,不仅有分子间的激基缔合物形成,而且随着外部光照射时间的增长,PPSS溶液中的激基缔合物可因分子链构象的变化而消失.在相同条件下,所得的PPSS-双酚A无规共聚物的荧光光谱中,只有单分子荧光谱带,而无激基缔合物谱带,并对此结果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聚醚砜与环氧树脂反应,合成了改性环氧树脂,结合DSC,SEM及FT-IR等手段,研究了不同聚醚砜含量的改性环氧树脂在低温下(-50℃)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聚醚砜对环氧树脂固化温度影响不明显;低温下,聚醚砜含量升高,环氧树脂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聚醚砜含量为40%时,改性环氧树脂在低温下的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最高,分别为114.42 MPa及193.76 MPa。  相似文献   

3.
继聚醚砜之后,研究了聚芳酯经热处理后其力学性能与形态结构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与聚醚砜类似,经热处理后其力学性能特别是高温力学性能有显著提高。电镜的测试结果表明,这类主链含有苯环的刚性无定形高分子材料,在适当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后,其聚集态结构都会形成某种局部有序结构,从而使其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水溶液中阴离子聚电解质聚乙烯磺酸钠(PVS)诱导阳离子型染料硫代黄素T(ThT)激基缔合物的形成,考察在PVS存在下,ThT在水溶液中形成激基缔合物的影响因素.通过光谱实验及量化理论计算方法,比较ThT与PVS,PSS和PAA聚电解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溶液pH值、溶剂和电解质的浓度对ThT激基缔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未注入掺碘聚醚砜(PES)膜和离子注入掺碘PES膜的红外光谱.发现两红外光谱不同.离子注入使掺碘PES膜的C—S键和C—O键断裂,但对掺碘PES膜的苯环没有破坏作用.Ar(苯环)—O—Ar吸收峰经离子注入后向低波数位移是由于离子注入导致键断裂.挥发性物质放出和富碳层的出现,并伴随着膜的致密化,使分子间的作用力显增大.膜结构的变化引起了膜的电学和光学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在临界胶束浓度(CMC) 前对1 - 芘丁酸(PBA) 和1 - 萘乙酸(NAA) 荧光光谱的影响, 观测到PBA和NAA激基缔合物的发光. 实验证明: CMC前CTAB 能够诱导PBA, NAA激基缔合物的形成. 这一结果为设计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荧光检测新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N,N-丁基丙烯酰胺(DBA)与丙烯酰胺(AM)经自由基微乳液聚合制备了水溶性疏水缔合性DBA-AM共聚物.利用旋转流变仪和荧光光谱仪对水溶性疏水缔合性DBA-AM共聚物的流变学特性及其疏水缔合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物溶液有两个临界缔合浓度(CAC):0.4g/L与0.6g/L.当聚合物溶液浓度小于0.4g/L时,溶液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缔合,主要以分子内缔合为主,增粘幅度较小;当溶液浓度大于0.6g/L时,DBA-AM共聚物强极性基团与水分子间形成强烈的氢键而溶解,分子间形成大量疏水微区,进而形成超分子聚集体及空间网络结构,表现为溶液宏观粘度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阳离子型芘荧光探针芘甲胺基盐酸盐跟踪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锂藻土Laponite原位聚合制备纳米复合水凝胶的过程.首先通过提高Laponite分散液的离子强度,采用离心分离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验证了荧光探针在Laponite片层上的吸附;然后通过跟踪吸附荧光探针的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光谱,发现反应液在聚合反应开始20min后出现的乳白色不透明现象与体系中形成的PNIPAm链的不均匀分布相关.聚合生成的高分子链吸附在Laponite片层周围,占据了片层上一定的空间,使得吸附在Laponite片层上的荧光分子被挤压而靠近,造成荧光激基缔合物的出现,因此可以通过荧光光谱变化来推测纳米复合(NC)凝胶聚合过程中透光率的变化及生成的聚合物链与交联剂Laponite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为深入认识NC凝胶的交联结构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力学拉伸和广角X射线衍射联用方法,原位研究了含有1.5%(摩尔分数)共聚单元的丁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在循环拉伸过程中FormⅡ晶型向FormⅠ晶型相转变过程.通过力学性质和相转变动力学关联,发现第一次拉伸过程中相转变开始于屈服区域;在循环拉伸过程中,相转变在回复及二次拉伸屈服前都可进行,但大于第一次屈服强度的拉伸应力可以显著加速相转变动力学.同时,还在该丁烯/乙烯共聚物体系中发现转变相FormⅠ含量与拉伸应力的对应性.研究成果有助于认识丁烯/乙烯共聚物的宏观性质与微观晶体结构关系,为晶体结构调控和新型共聚物开发提供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聚碳酸酯(PC)的低温韧性和热处理后的韧性保持率,用硅橡胶核壳粒子(MSi A)对PC进行了改性,并与一种PC-硅橡胶共聚物(PC-PDMS)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采用拉伸、冲击、SEM和DSC等方法对材料的力学和热焓松弛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PC/MSi A和PC-PDMS常温力学性能低于纯PC,但二者的低温韧性都大大高于纯PC;纯PC在物理老化后很快成为脆性材料,而PC-PDMS和PC/MSi A在经历较长时间的物理老化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冲击韧性,且PC-PDMS的低温韧性更加优异;物理老化过程中,纯PC和PC/MSi A的热焓老化规律与一般规律相符,即峰值温度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对于PC-PDMS而言,随物理老化时间的增加,峰值温度降低。研究还发现,如果在PC-PDMS的物理老化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外力,则峰值温度会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差异可能与物理老化过程中的结构和内应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环氧树脂的物理老化与内应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两种不同的硅油(ATPS和PTPS)改性环氧树脂E51,并研究了硅油与环氧树脂之间的化学键合以及该改性树脂的形貌结构对改性体系物理老化的影响。用应力跟踪测试仪测定等温固化和冷却中体系内应力的变化情况,并讨论了环氧树脂的物理老化与内应力弛豫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亲水的聚乙二醇对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制备适用于基因转染的非病毒类载体。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活化聚乙二醇,再与聚乙烯亚胺反应,两步法合成了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PEI)嵌段共聚物,分别用IR、^1H NMR、GPC、DSC列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在IR谱图上可见mPEG—NCO中异氰酸基、及PEG—PEI中脲基的特征峰;根据^1H NMR谱图计算表明,此聚合反应为可控反应,通过调节PEG与PEI的投料比例可控制共聚物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GPC曲线上共聚物为一单峰,与PEG和PEI均聚物峰位置不同,表明产物是PEGPE共聚物,DSC分析也表明共聚物Tm。较均聚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PEG和PEI两种嵌段相互缠结的结果。因此证明成功合成了PEG—PEI共聚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扫描电镜(SEM)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XeCl准分子激光辐照Fe_(81.5)P_(18.4)Yb_(0.1)非晶合金的晶化特征。结果发现,辐照样品的断面上有类冲击波纹样的层状规则的晶粒分布,其晶粒尺寸由辐照表面向样品内部逐渐减小,最后是近纳米尺度的微晶排布,样品的热稳定性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动态力学分析对PC/PS/纳米CaCO3和PC/PS/包覆纳米CaCO3复合材料物理老化前后PS相的玻璃化转变、β松弛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aCO3有利于PS相的分子链段松弛运动,PC/PS/纳米CaCO3复合材料PS相的Tg、损耗模量峰温和β松弛温度下降;包覆纳米CaCO3增加相界面间相互作用,PC/PS/包覆纳米CaCO3复合材料PS相的Tg、β松弛温度、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峰温均较PC/PS/纳米CaCO3提高。随着物理老化时间的延长,PC/PS及复合材料PS相的Tg和β松弛温度提高,松弛热焓ΔH增加,其中,PC/PS/包覆纳米CaCO3的提高幅度较小。物理老化使得PC/PS/纳米CaCO3的存储模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软段长度聚醚酯弹性体PEGT/PBT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一系列基于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PEG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聚醚酯热塑性弹性体,以NMR,IR,DSC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讨论相同硬段长度下,不同软段长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组分中段长度增加,其质量分数升高,软,硬段相分离趋势增强,软段熔点及结晶度增加而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相反,硬段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点则分别保持在326K及459K附近基本不变,其结晶度则随硬段含量降低而降低,材料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屈服应力降低,而断裂延伸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工业用PET及PA纤维模量-应变曲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拉伸试验数据得到应力—应变曲线和模量-应变曲线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纤维的力学性能。PET及PA的模量—应变曲线都是明显的双峰曲线。结合拉伸过程中PET纤维内部结构的变化解释PET纤维的特征模量—应变曲线,并讨论如何提高持续使用应变范围的模量问题。PET模量—应变曲线上的第一个模量峰为初始模量,标志着无定形区缠结网的破坏;无定形区蜷曲大分子伸直时模量较低,导致出现模量低谷;由于伸直的缚结大分子模量较高,出现了第二个模量峰。  相似文献   

17.
沥青在存储、运输、拌和、施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挥发、氧化、聚合以及沥青内部结构产生变化等反应,影响沥青的性能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使用性能及寿命。采用GPC(凝胶过滤色谱)分析、NMR(磁共振波谱)分析和XRD(X射线衍射)分析的试验方法,对3种石油沥青老化前后试样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沥青的热稳定性能可以通过沥青中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状况、取代甲基或亚甲基的相对含量、同一区域内的主要共掁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DSC曲线的吸热峰、饱和烃含量及其结晶度得到较为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RAIR)研究了两种乙烯基共聚物与金属(铜,铁)复合体系界面的化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羰基峰在EVA与金属作用时分裂产生双峰,自由羰基峰与金属发生络合反应而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同时证明EVA中羰基垂直作用于金属表面.对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与金属复合界面的研究表明,在EMAA与铁复合体系的界面层中有络合物生成,而EMAA与铜的体系有羧酸盐离子产生.  相似文献   

19.
利用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与含不饱和键的多元羧酸进行共聚反应,研制了一种新型抗高温缓凝剂HTR-200C.采用FT-IR、DSC和TG等研究方法考察了共聚物的结构和耐温性能,还同时考察了HTR-200C的高温缓凝性能、对水泥石抗压强度发展的影响以及其配伍性能,并探讨了HTR-200C的缓凝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缓凝剂HTR-200C可抗180℃高温,稠化时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可调性,过渡时间短,与其他油井外加剂也有很好的配伍性,稠化曲线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正弦扫频振动实验及测试,研究了热老化后聚苯乙烯(EPS)缓冲材料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热老化时间延长,EPS材料的阻尼比减小,振动传递率的峰值增加,表明热老化使EPS材料的吸振性能降低;在相同热老化时间条件下,随着载荷的增加,EPS材料的振动传递率增大,且载荷越大其振动传递率增大越快,同时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呈减小趋势,表明载荷越大EPS缓冲材料传递的响应加速度越大;随着密度的增加,EPS材料的固有频率增大,振动传递率的最大值呈增大趋势,表明EPS材料密度较小时,其柔韧性较好,振动传递率较低,具有较强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