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坳陷在须家河组沉积期为典型的周缘前陆盆地,受幕式造山运动的控制,其构造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的特征,即强烈造山期体系域和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发育,也会分配层序内部的沉积物充填。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录井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内构造层序类型及主控因素,阐明不同构造层序内部的沉积充填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前陆盆地期(须二段—须五段)可以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为强烈造山期体系域,须三段和须五段为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是控制研究区构造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强烈造山期体系域以粗粒沉积为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构造宁静期体系域以细粒沉积为主,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岩心以及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的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以三级层序为单元对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洪泛平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7种沉积相类型;受盆地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沉积经历了水体由浅变深的演化过程;阿尔金山西段的山前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阿尔金山中段的山前缓坡带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柴北缘及柴东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洪泛平原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3.
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长昌凹陷的3条典型地震测线进行平衡复原,揭示长昌凹陷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同沉积构造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古构造格架,通过对凹陷内次级古构造单元及其演化类型的识别,综合分析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构建研究区沉积层序综合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昌凹陷的构造格局依次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期、晚渐新世断坳转换期和新近纪坳陷期3个发展阶段,由此产生了3个具有不同古构造格架背景的盆地原型相互叠加。在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主要发育上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多级陡坡断阶带层序样式,而裂陷Ⅲ幕发育下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多级缓坡断阶带层序样式,在裂后热沉降阶段主要发育断裂型挠曲带层序样式以及少量下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而裂后加速沉降阶段则发育简单挠曲带层序样式。与断坡带和挠曲带相关的大型低位三角洲、低位扇以及下切谷充填是长昌凹陷构造岩性或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4.
沙雅隆起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层序地层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白垩系卡普沙良群进行了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沙雅隆起处于库车前陆盆地的前隆带和隆后坳陷,卡普沙良群对应于一幕逆冲构造活动,其内细分的3个层序(SQ1-SQ3)对应前陆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SQ1处于逆冲构造活动的初始期,低位体系域占主导,前隆带中部剥蚀,其两侧斜坡发育来自该剥蚀区的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隆后坳陷则发育来自前隆带及盆地腹部的三角洲沉积;SQ2处于逆冲构造活动增强期,湖侵体系域相对发育,前隆带整体沉降至水下,以滨浅湖沉积为主,隆后坳陷则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SQ3处于逆冲构造活动减弱期和停滞期,以高位体系域的相对发育为特征,前隆带和隆后坳陷成为一体,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对层序及沉积体系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福山凹陷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以流沙港组构造转换带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转换带发育于凹陷中部花场地区,并起到调节东西部构造差异性的作用,其两侧所发育的层序构成样式差异显著,西部发育多级断阶型层序样式,东部发育缓坡型层序样式;构造转换带处发育挠曲坡折型层序样式,高位域时期发育大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时期发育大范围浊积扇;福山凹陷的沉积充填演化受到构造转换带、相对湖平面变化和古地貌联合控制,不同体系域内转换带对沉积充填控制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物探、钻井资料将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沙河子组划分为3 个三级层序,层序自下而上由冲积体系域、水进体系域、水退体系域和河流体系域构成。冲积体系域发育冲积扇、砾质辫状河沉积,分布局限;水进和水退体系域分别为退积型和进积型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指示了断陷湖泊的扩张和收缩,发育较完整;河流体系域往往因后期构造抬升保存不完整  相似文献   

7.
黄骅坳陷涧南潜山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涧南潜山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作用,运用平衡剖面解剖涧南潜山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涧南潜山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早期的抬升发展、中期发展定型和后期衰退3个演化阶段,与黄骅坳陷的构造演化基本同步;在黄骅坳陷的裂陷Ⅰ幕,涧南潜山西南缘主体发育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断层附近主要沉积扇三角洲体系,在裂陷后期演化为挠曲缓坡层序样式;而在潜山东南缘,在裂陷早期发育平缓坡折带层序样式,在裂陷后期发育断阶坡折带层序样式。层序样式的发育特征表明潜山西南缘向湖一侧为沙三段有利勘探区带,浅层发育的挠曲坡折带附近为浅层有利勘探区带,而潜山东南缘为断层-岩性圈闭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冀中坳陷古近系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全区广泛分布,在钻井、岩心和地震资料等定性和定量资料基础上,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各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图。冀中坳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段主要发育的沉积相,包括冲积扇、河流、(扇)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湖底扇及湖泊。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中亚段主要发育大型冲积扇-河流-(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并处在冀中坳陷始新统早期的湖盆断陷扩张深陷期沉积这一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薄片、地球化学等资料,以砂岩厚度、砂岩碎屑成分、沉积期古地貌、砂岩重矿物含量等多方面的证据确定研究区沙湾组的物源方向,并利用岩石学、粒度分析、测井相、地震相等资料或方法研究沙湾组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特征,最后结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层序地层体系域的构成样式尝试对其沉积相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沙湾组发育西南方向伊林黑比尔根山和西北方向扎伊尔山两个物源体系,且西南方向的物源延伸距离远,波及范围大;沙湾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南部地区发育大范围展布的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北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其前端和侧翼发育滨浅湖滩坝砂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容易形成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滨浅湖滩坝砂容易形成透镜体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0.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钻井、测井、薄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古近系恩平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建立其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陆丰地区恩平组裂陷Ⅱ幕发育4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3类沉积相,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恩平组沉积早期,研究区发育的3个洼陷互不连通,洼陷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期,洼陷主控断裂活动强度由南向北增强,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逐渐向北迁移,洼陷相互连通,主物源区经历了由盆内基底凸起和东沙隆起向北部隆起带的转换,以发育大范围展布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为特色。沉积晚期,主控断裂活动减弱,湖盆淤浅萎缩,四周辫状河三角洲进积,发育薄煤层;主控断裂活动为沉积物提供可容空间,控制洼陷几何形态,一级断层转换带控制主物源方向,二级断层转换带分割主物源通道,影响沉积砂体再分配,沉积体系发育与砂体分布则与古地貌密切相关;滨浅湖滩坝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其次是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及河口砂坝,最末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  相似文献   

11.
百色盆地古近系那读组和百岗组层序地层划分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剖面显示百色盆地古近系那读组内部、那读组与百岗组之间存在不整合面。综合分析地震、测井等资料,将盆地古近系那读组和百岗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那读组那三段构成三级层序的层序Ⅰ,那渎组那二和那一段构成三级层序的层序Ⅱ,百岗组构成三级层序的层序Ⅲ。层序Ⅰ和层序Ⅱ是盆地断陷期的沉积,具有相似的充填特征,层序Ⅲ是盆地坳陷期的沉积。层序Ⅱ既发育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深湖亚相泥岩,又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扇三角洲相砂岩,是盆地内主要的生储盖组合发育层序。盆地北部层序Ⅱ,Ⅲ发育的扇三角洲是盆地有利储集岩。各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发育长轴分布的河流相和三角洲相砂岩,这些砂岩是盆地隐蔽性圈闭勘探的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2.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古近系坡折带类型及隐蔽圈闭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柳地区古近系地层经历了从盆地初始裂陷、强烈裂陷到裂陷衰退一系列过程,形成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无坡折的缓坡地貌型层序的地层演化系列,因而该地区古近系存在同沉积构造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和无坡折的缓坡地貌3种坡折带类型,它们控制了扇三角洲、水下扇、浊积扇和下切水道充填砂体的分布.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和同沉积构造弯折带之下的低位域砂体是该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塔里木盆地古近系虽然沉积厚度较小,但沉积相类型丰富(包括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冲积扇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等),综合野外露头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可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除第1层序分布较局限外,其他层序在塔里木盆地均有分布;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的分布特征受到古地貌的控制,塔里木盆地内部地势相对平坦,沉积期水体浅;宽浅型湖盆层序内部以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为主,局部发育高位体系域;在盆地边缘的坳陷区,各层序体系域发育齐全,沉积厚度较大;与一般陆相三级层序不同的是,宽浅型湖泊层序低位体系域最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厚度小,且沉积物粒度细,高位体系域发育不全,多被剥蚀。  相似文献   

14.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和古生物资料,在井—震联合标定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下部层序KSI结构发育完整,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下切谷特征明显,水进体系域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上部层序KSII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水进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在湖平面缓慢下降、陆源碎屑物质供给不断减少的环境下发育曲流河、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下白垩统沉积建造反映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具有一定旋回性,早白垩世古气候变化对层序的发育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对江汉盆地露头剖面野外实测、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识别了白垩系层序及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研究表明, 受燕山期幕式构造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氧化型湖泊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早白垩世,由于拉张断陷强度较弱,仅在盆地边缘断裂前缘的局部地区发育一套粒度较粗的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至晚白垩世,在区域引张力的作用下盆地整体拉伸断陷,从盆缘往盆内方向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型湖泊沉积,构成一个自下而上粒度由粗变细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6.
辽中凹陷中北段重力流发育模式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中凹陷中北段东营组发育多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它们在形成机制上差别较大。在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上,重建了古地理背景,构建了各沉积时期基本的物源系统和构造格架。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及物源供给系统分析,明确了重力流的沉积类型、层序位置、发育部位和形成机制,建立了三角洲滑塌浊积扇、坡移浊积扇、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斜坡扇共五种类型的重力流发育模式。通过沉积要素比较分析,提出了上述重力流的发育是物源系统、坡折类型和湖平面变化耦合作用的结果,辽东凸起的形成演化及以其为主导的构造格局决定着重力流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期盆-山耦合和层序充填样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这两个级别的层序演化和充填样式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相当于须二-须三段的"下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构造山系以低幅隆升为主,川东北地区坳陷幅度小,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基本持平,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具有上升与下降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反映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盆-山耦合过程;相当于须四-须六段的"上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增多且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盆内仍以发育上升与下降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为主,而近造山带的盆缘以发育上升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远大于下降半旋回的不完全对称型层序充填样式为主,局部发育仅保留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的非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反映非均衡盆-山耦合特点.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珠二坳陷的典型测线进行构造演化史恢复,计算不同构造时期的拉张速率及沉积速率等参数,总结其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珠二坳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分为裂陷期和拗陷期两个发育阶段;23 Ma之前为裂陷期,伸展作用十分强烈,主要断裂构造发育;23 Ma后为裂后的拗陷期,伸展作用减弱;坳陷新生代拉张系数为1.15~1.35,不同凹陷在拉张作用、沉积速率和断裂发育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白云凹陷裂陷期发育陆相断陷湖相和水下三角洲沉积,拗陷期发育深水扇和深海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9.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构造-沉积关系,对梨树断陷构造样式和层序类型与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构造特征将梨树断陷断陷期划分为初始裂陷、快速裂陷和裂陷萎缩期3个演化阶段。相应的将梨树断陷断陷层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建立其层序格架,阐明其内部沉积特征。最终依据构造特征、气候变迁、沉积物供给和层序发育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梨树断陷断陷期发育3种层序类型和3种层序地层模式,其中SQ1和SQ2层序为初始裂陷期洪积层序,SQ3层序为快速裂陷湖泊层序,均发育简单箕状斜坡层序地层模式;SQ4,SQ5和SQ6层序为快速裂陷湖泊层序,发育快速裂陷缓坡坡折层序地层模式;SQ7层序为断拗转换期冲积层序,发育断拗转换层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不同级次的T-R旋回对应于不同的储层分级,在不同环境中的T-R沉积旋回中,储集砂体的分布特征也明显不同,通过沉积相突变带、生物绝灭带、物源变化等对沙河街组不同级次的T-R旋回层序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可划分出2个二级旋回、9个三级旋回和3类沉积体系的组合模式;层序格架内主要由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湖底扇、滨浅湖、深湖、深盆盐湖等沉积体系组成;在湖近体系域中,主要沉积体系是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滨浅湖、湖湾、半深湖—深湖;在湖退体系域中,主要沉积体系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湖底扇以及深水盐湖沉积体系,但其分布与组合也明显受盆地古地貌形态、构造(控凹断层)活动强度、气候及物源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