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空情的不确定性是区域防空部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每一种空情下对应一个最优部署方案,为了综合各空情下的最优部署方案得到适应各种不同空情的最优方案,通过分析,将不确定空情下的区域防空部署方案优选问题转化为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构建风险决策的优势准则和E-V准则,并给出了一种基于风险决策的区域防空部署方案优选方法,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模型简单、计算方便的优点,适用于需要快速对部署方案做出决策的场合。  相似文献   

2.
1空地精确打击对防空兵群空情获取的影响 1.1警戒雷达提供预警时间较短 精确打击武器一般采取防区外远距离发射,避开地面重点防空火力。如AGM-130空地导弹,由GBU-15炸弹改装而成,最大发射距离为65千米,可在我方中近程防空导弹和高炮火力圈外发射。通用性较好的AGM-154滑翔炸弹,可由多种飞机携带,高空发射最大射程为61千米。  相似文献   

3.
邹声武 《科技潮》2001,(2):58-6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弹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命中精度越来越高,杀伤力越来越大,作战更加灵活.这不但对一些固定目标,而且对地面部队也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因此,防空武器必需反应快、应变能力强、命中率高,否则难以适应现代防空作战的要求.目前的导弹防空武器,目标航迹跟踪时间长,反应速度慢,作战不灵活,而且效果评估滞后,一旦射击脱靶,不能及时作出反应.特别是近程导弹,总的飞行时间一般只有30秒左右,将其击毁相当困难.导弹防空武器的另一个缺点是命中率不高,一般只有60%~70%,因此往往来用双发齐射,这就降低了效费比.如果多枚导弹同时袭来,那就更难以应付了.而定向能武器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弹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命中精度越来越高,杀伤力越来越大,作战更加灵活.这不但对一些固定目标,而且对地面部队也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因此,防空武器必需反应快、应变能力强、命中率高,否则难以适应现代防空作战的要求.目前的导弹防空武器,目标航迹跟踪时间长,反应速度慢,作战不灵活,而且效果评估滞后,一旦射击脱靶,不能及时作出反应.特别是近程导弹,总的飞行时间一般只有30秒左右,将其击毁相当困难.导弹防空武器的另一个缺点是命中率不高,一般只有60%~70%,因此往往来用双发齐射,这就降低了效费比.如果多枚导弹同时袭来,那就更难以应付了.而定向能武器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相似文献   

5.
用排队论方法解决混合多层部署拦截巡航导弹效率问题.以3层部署为例,进行一定的假设,应用排队系统理论,建立了3层防空导弹武器拦截巡航导弹的效率模型.首先分别对每层防空导弹的拦截效率进行分析计算,综合后得出3层部署总的拦截效率,并计算出来袭巡航导弹的突防概率;最后给出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与可行性.该方法既可以计算出给定部署方案的拦截效率,也可进行反推,得出给定拦截效率下的部署方案,具有很大的适用性,能够为作战部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为指挥员提供相关的辅助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6.
面空导弹是从地面(舰面)发射,用以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它是国土防空和发达国家军队防空的主要武器。  相似文献   

7.
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防空导弹火力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空导弹火力分配是防空作战中的关键环节,优化分配方案、提高分配效率都将对提升防空作战效能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防空导弹火力分配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最大杀伤效能的防空导弹火力分配模型,并引入惩罚函数,改良了原有模型;在分析微分进化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防空导弹火力分配问题的特殊性,对标准微分进化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其适用于离散问题的求解,并将其应用于防空导弹火力分配问题;结合实例对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防空导弹火力分配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微分进化算法解决防空导弹火力分配问题收敛速度快、鲁棒性强、执行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地空导弹混编作战是应对信息化空袭、提高地面防空整体作战效能的必然选择。阐述了地空导弹混编部署的基本模式和准则,基于系统动力学(SD)理论方法,分析了构建地空导弹混编群部署决策模型的要素,主要包括:空袭目标参数、火力单元部署要素和武器性能参数,给出了SD仿真模型中射击条件判断的主要依据、变量设置和影响关系,以"中-近程"混编模式为范例,建立了地空导弹混编群部署决策SD模型,包括模型的结构流图和重要变量的运算关系,通过设置典型参数和对策序列,对SD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获得了重要变量的仿真结果,并对仿真结果的含义和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案例运行表明了SD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弹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命中精度越来越高,杀伤力越来越大,作战更加灵活。这不但对一些固定目标,而且对地面部队也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因此,防空武器必需反应快、应变能力强、命中率高,否则难以适应现代防空作战的要求。目前的导弹防空武器,目标航迹跟踪时间长,反应速度慢,作战不灵活,而且效果  相似文献   

10.
防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模糊综合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学锋  张波 《科技信息》2009,(29):48-49
为合理评估防空武器的作战效能,通过分析效能影响因素,建立了防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数学手段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从而为防空武器作战效能的计算评估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航迹优化方法.主要是用遗传算法设计优化了一类巡航导弹航线.在此过程中根据所设计航迹要满足避开地空导弹、高炮、歼击机群、电磁脉冲等火力单元和地形地物障碍,并且满足航迹路径长度短、耗油量少等约束条件,对航迹优化提出了一种算法和一个航迹规划代价评判模型.建立了一个基于VC^++和MATLAB软件平台开发的巡航弹航迹优化仿真软件.经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典型性强,处理的信息量小,实时性也较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适应现代防空作战特点的地空导弹部队兵力机动新模式,分析了影响地空导弹部队在兵力机动过程中武器系统效能的几个重要因素,建立了地空导弹部队兵力机动中武器系统机动效能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算和理论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反导交战程序链评价问题,以3参数Vague值对反导体系结构链路信息流参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进行描述,并依托GERT网络理论,构建了信息优势转化评价V-GERT网络模型,给出了V-GERT网络参数求解的基本定理,建立了交战程序链信息优势转化概率和信息优势转化效果评价因子模型,以此作为衡量反导交战程序链优劣的标准,从而为反导体系结构交战程序链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有限段法计算高炮身管的弹性变形,用基于Kane方程的Huston方法建立了某高炮7刚体18自由度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高炮发生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得出的炮口角位移明显大于不计身管变形的5刚体10自由度模型的计算结果。2种模型计算出的炮箱后坐曲线是完全一样的,与实测的炮箱后坐曲线一致,证明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为高炮精度分析提供了更严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阐明了系统动态学用于研究防空信息作战的适用性,建立了防空信息战的系统动态学模型,通过模型的仿真实验,论证了制信息权在防空作战中的重要性,并对模型的进一步应用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针对防空相控阵雷达转角控制策略对防空导弹作战效能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防空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转角对空中目标射击条件的影响,给出了防空战术指控中心判断下属火力单元是否需要实施转角控制的判断方法,结合防空目标分配过程建立了相控阵雷达责任方向转角控制策略优化算法。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防空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实施适当的转角控制策略,可较好地提高防空系统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7.
电子对抗条件下防空导弹单次连射杀伤概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有源压制式干扰和箔条干扰条件下的信干比计算方法,构建了电子干扰条件下防空导弹单发杀伤概率的计算模型,引入了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的概念,分析了欺骗式干扰的有效干扰概率和电子干扰条件下的目标发现概率,最后给出了电子对抗条件下防空导弹单次射击杀伤概率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防空导弹装备采办进行定量分析,以现有防空导弹的技术性能指标为基础,建立逆DEA模型来测算在某型导弹有效值不变的条件下,某项性能指标值波动对导弹采购费用的影响。计算得出的拟合曲线对防空导弹装备采办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HK网络模型对防空反导作战网络进行建模,对网络度分布、集群系数、平均距离的统计特性进行分析。将网络模型与典型树状结构的防空反导网络和基于BA无标度模型的网络进行比较,表明基于HK模型的防空反导作战网络具有较好的集群系数和无标度特性,同时表明改变TF连接概率进行防空反导网络设计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在对防空反导指挥控制系统敏捷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目前采用AHP等单类方法进行指标赋权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AHP和RAGA-PPC的防空反导指挥控制系统敏捷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进行指标量化处理,然后综合AHP和RAGA-PPC 2种方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到敏捷性评价结果。该评价模型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方法,使评价既能反映决策者意志,又可避免评价结果的主观随意性。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并基于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关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