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疆高产棉花干物质积累的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北疆高产棉花(皮棉1800kg·hm-2)干物质积累的过程,结果表明,棉花干物质积累过程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表达;根据干物质积累规律,把干物质积累速率曲线上的两个特征点之间的区域称为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通过计算,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出现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这时玛河流域棉区棉株生长正处于花铃期,从而为加强花铃期田间管理提供了依据。在高密度条件下,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积累的最快时期提前出现,关键时期有提早趋势。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肥水平下紫苏生长的动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定期采集紫苏样品,测定株高、叶面积、各器官干物质累量和分配情况,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紫苏叶片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下紫苏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动态相似,株高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呈现“慢—快—慢”生长趋势,出苗后70-80 d出现株高增长高峰,高氮处理(N20,N15,N10)紫苏株高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速度较快;出苗后80-100 d全株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N5,N10处理,紫苏全株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最大干物质积累速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速度较快;出苗后100 d,紫苏叶面积大小和增长速度均达到最大值,N10和N5处理紫苏叶面积大小和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不同氮肥处理紫苏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没有明显的区别。本试验条件下,紫苏施N量以75-15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黑杨派新无性系研究——Ⅵ.苗期年生长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根据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异模式,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的年生长进程划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用Logistic曲线模拟各无性系的年生长特点,估测它们日生长速率最大的点和速生期天数。根据速生期对早中后三个时期的覆盖程度,对不同无性系的生长型式作了分析。以正交多项式逼近无性系增长曲线,对组成增长曲线的系数β_0,β_1,β_2检验结果表明:苗高增长曲线的差异在整体及阶段上均是显著的;地径增长曲线仅在阶段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构造三次参数曲线对给定数据点插值的新方法。该方法不同于现有的许多参数曲线构造方法,其构造参数曲线没有选择节点的过程,而是在每2个数据点之间构造一条单位区间上的三次埃尔米特插值曲线段,所有曲线段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插值曲线,该方法的关键是计算每个数据点处的导矢。对每个数据点,该方法使用5或4个数据点构造一条二次多项式曲线,数据点处的导矢由二次多项式曲线的导矢近似。该方法构造的三次参数曲线具有二次多项式精度。并以以实例对新方法与其它方法构造的插值曲线的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构造的插值曲线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濒危观赏植物离蕊金花茶实生苗生长规律观察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濒危观赏植物离蕊金花茶实生苗生长规律的研究,经定期观测和回归分析,模拟实生苗苗高、地径和生长时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离蕊金花茶实生苗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速生期、缓慢生长期、生长后期和休眠期5个时期。苗高、地径的生长曲线呈"S"形,地径生长要滞后于苗高生长。苗高、地径与生长时间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y=0.064x2+5.345,y=-1.418E-6x2+3.995E-6x+0.211拟合模型能较准确地估算出离蕊金花茶实生苗某一生长时间的苗高和地径。  相似文献   

6.
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模型是作物生长模型中最基础的部分。在综合已有作物生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甘蔗的光合作用模型。甘蔗光合作用模型以门司-佐伯的模型为基础,包括叶面积指数动态子模型、单叶光合子模型、呼吸作用子模型以及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利用大田甘蔗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甘蔗植株在整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3.83%,这表明模型对甘蔗的干物质生产(产量)的预测较为理想,可作为育种的参考指标。但是用此模型来模拟甘蔗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在某些发育阶段,与实测值间还存在较大差异,故需进一步完善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Blackman生长分析的方法,研究两品种四播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前积温和日均温度高,有利于冬小麦冬前干物质积累和返青后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形成。播期对干物质积累速率(RGR)和群体生长率(CGR)及绿色面积系数(GAI)、叶日积(LAD)、叶面积相对生长率(LRGR)等均产生影响,而对净同化率(NAR)无大的影响;播期主要影响冬小麦绿色面积的生长,进而影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适期早播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和返青后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神经网络函数学习模型,提出了平面三次多项式曲线一种近似等距线算法。该算法计算简单,近似精度高,且近似等距线也为三次多项式曲线,有利于计算机存贮管理,可为数控机床加工三次曲线提供刀具中心运动轨迹的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层球彩虹的Debye级数分解理论,结合蒸发液滴的集总参数模型、折射率指数模型以及三次多项式分布模型,模拟计算液滴的折射率及温度参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三次多项式模型中温度分布曲线与试验数据更匹配,无需辅助手段测量液滴表面温度,能够直接求解蒸发液滴的温度分布曲线。利用三次多项式模型结合改进的彩虹测量算法,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且避免其他模型存在的多解问题,能够准确反演蒸发液滴内部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黄土地基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随着负荷增加而呈现的沉降趋势,通过对沉降量的分析得到更好的预测沉降规律的方法。文中以青海省海东市三级综合医院(一期)建设项目为例,根据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分别运用二次抛物线法、多项式拟合法以及灰色模型预测法建立沉降时序模型,并对第七期沉降进行预测,通过预测结果分析3种预测方法的精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二次抛物线法与真实值最接近的预测值为Z3点的-0.38 mm,且相差为-0.24 mm;多项式拟合法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最小的Z19点为-0.75 mm,与真实值相差为+0.17 mm;灰色模型法预测值与真实值相差较小,相差最大的Z3点预测值为-0.76 mm,相差+0.14 mm,相差最小的Z19点预测值为-0.59 mm,相差+0.01 mm。通过预测值与真值相差值的比较可知,二次抛物线法与多项式拟合法的预测曲线不符合实际沉降趋势,使得预测结果失真,两者均不适用于黄土地基沉降量的预测;灰色模型预测收敛速度快,且预测值与实际值较接近,误差小,预测模型与工程实际变形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新陆早48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沼液与尿素配施对棉花生育进程、干物质、产量及构成和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生育期所历经的时间最大相隔4d;棉花干物质的累积特征为“慢-快-慢”,呈现“S”型曲线,总氮量的75%由沼液提供,剩余25%由尿素提供的处理于物质累积量、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干物质比值最大;此处理收获了最高的皮棉产量,为22.13g/盆;沼液的施加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中Cu和Ni的含量,但Pb、Cd和cr的含量有所下降。以上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三年对两个春小麦品种试验研究,说明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强度以拔节至灌浆盛期最大.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全株、主茎、穗、茎和分蘖是S型曲线,叶片、叶鞘和全叶干物质积累呈抛物线.全叶干物质积累与叶面积系数、主茎叶面积,单株叶面积消长动态一致.开花后伴随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加,其他非经济器官干物质积累呈有规律的向籽粒转移.叶、鞘、茎三者转移量,叶片>叶鞘>茎,它们转移总量占籽粒重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小偃22号和小偃6号)对花后不同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累积与转运、收获指数及籽粒灌浆过程中茎、叶、颖壳、籽粒的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茎、叶干物质的积累量,从开花期到成熟期一直呈下降的趋势;穗干物质的积累量,在开花期和灌浆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升高的趋势;灌浆期到成熟期无明显趋势。开花期,不同干物质转运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为"茎叶穗";冬小麦不同器官转移的干物质对子粒的贡献叶片最大,其次是茎,穗部最小;施氮处理下,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全氮含量在茎、叶、籽粒中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颖壳中的全氮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冬小麦不同器官全氮含量为茎颖壳叶籽粒,施氮量在150 kg/hm2处理下,冬小麦各器官全氮含量保持较高水平。试验中选用的2个基因型冬小麦品种,小偃22号干物质的积累量、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小偃6号;施氮处理下,小偃22号不同器官的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率和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都显著高于小偃6号。小偃22号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水稻对硒的生物富集作用动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试验表明,土壤含硒量越高,水稻集累硒的量越大,集累作用在水稻全生育期逐渐增强,成熟期达到高峰,有60%的硒是在水稻生育后期40%的生长时间内累积的;植株的各个器官均有硒累积,且随器官的发育成熟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杂交玉米种SC704和石单早为试材,于不同生育期对玉米根系的干物重和养分状况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推移,单株根重呈单峰曲线变化,于吐丝期(SC704)至乳熟末期(石单早)达最大值;根系N、P、K养分的百分含量则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呈波动性变化,于拔节前和吐丝期出现两个峰值;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未入土气生根>已入土并长出侧根的气生根>地表下30—50cm深层的根样,且三者在成熟期均大于吐丝期;此外,本文还测算了玉米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归还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塔型植株,已成为当今玉米育种方向之一、对当前在全国和新疆推广面积较大的三个杂交种的生理指标、净同化率、叶面积比、相对生产率、群体生产速率表明,绿色面积发展过程为“前快、中稳、后衰慢”。前期以茎叶干物质积累为主,后期茎杆物质向穗转移量约为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