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明晰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依据。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集约化趋势等五个方面,选取了17个指标来构建南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求和模型对南宁市市区2004—2014年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城市土地处于一般集约利用阶段,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上升的状态。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土地管理模式、加强土地规划利用管理、加强土地监督监测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南宁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构建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采用多层次可拓评价方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行了研究,结合相关资料对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入手,将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s)-响应(Response)模型引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4年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递增趋势,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标准值尚有较大的差距,其进一步提升的潜力空间比较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构建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特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区域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在界定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以市域为评价单元,分3个层次构建区域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的方法,对区域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进行了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6.
何瑞东 《甘肃科技》2007,23(8):85-86
结合兰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实践,对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结合江西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投入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环境生态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5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层次聚类分析法对省内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最后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套基于低碳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益三个方面共14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对广西14个市进行了低碳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海市、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防城港市、贵港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从广西区域来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城市所占的比例较低,广西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
包头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宏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阐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宏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上对包头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包头市及与包头市城市性质相近的几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做了比较。指出包头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是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内容,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土地持续利用趋势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福建省漳州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进行评价,得出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显著的结论,并将漳州市各县(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集约利用型、适度利用型、低效利用型和粗放利用型.研究结果表明,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GIS技术对影响土地利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绩效等因素的分析,从土地利用现状、用地投入产出效益、管理绩效等3个方面构建了福州元洪投资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投资区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总体较高;在三个具体目标层中,管理绩效最高,土地利用状况次之,用地投入产出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12.
安蔚军  于书伦 《河南科学》2014,(6):1108-1114
开发区作为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至关重要.选择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效益3项评价因素共计13项评价指标,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潜力测算.在此基础上对高新区今后土地集约利用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依据安徽省经济实际,从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等4方面构建安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安徽省土地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内17地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09年安徽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度增加了2倍多;(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淮河以南相对较高,淮河以北总体上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合肥、马鞍山和芜湖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TOPSIS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栎臻 《江西科学》2011,29(4):514-520
针对当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横向对比性差的问题,提出TOPSIS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模型。该模型从评价对象、指标体系、评价方法3个方面考虑进行构建,为了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选取了4个省开发区进行实例研究,证明了TOPSIS模型应用在多个同级别开发区集约利用程度对比研究上的优势,以及其可操作性强、对样本大小无严格限制的优点,能够客观、有效的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通过构建该评价模型,以期完善当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满足评价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构建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分析了13个特大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分异特征,从而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基于要素视角,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 深入剖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生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机理, 探讨并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体系框架, 对贵州省 9 个市(自治州)进行实证研究, 得到如下结果。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具有客观规律, 其内生动力要素包括人口动力、自然动力和经济动力, 而政策制度、规划管制和技术进步等外生动力要素通过供需机制、聚集效应机制和要素替代机制, 引起内生动力要素的数量和结构变化, 形成不同的集约利用类型和集约利用水平。2) 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评价, 表达方式不局限于单一土地要素的集约, 而是一种全要素的集约, 涵盖人口要素集约度、能源要素集约度和经济要素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人口要素准则层、能源要素准则层和经济要素准则层。3) 贵州省建设用地全要素集约利用进程比较缓慢, 大部分市(自治州)建设用地集约度呈现波动态势; 2010—2016年, 贵州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空间变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态势。4) 贵州省9个市(自治州)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以低度集约利用型和低度粗放利用型为主, 人口要素和经济要素起主要的内在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土地持续利用趋势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低度利用、适度利用和集约利用3个等级,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城市土地利用的重点应放在土地投入水平和可持续利用方面,走集约式土地利用方向,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兰州市3所高校为对象,以遥感影像、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和高校统计信息为来源,运用GIS技术刻画出高校内部的用地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得出系列用地数据,采用FAHP和层次评价方法完成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的土地开发情况较好,集中绿化用地率和附属建筑用地率差异明显;国家管理的高校集约度分值低于省属高校,占地规模较大的高校集约度分值较低;3所高校"土地利用结构"和"高校教育科研产出"目标下的评价指标差异较大,对集约用地评价结果的影响也较大.研究还表明GIS和FAHP在土地集约利用定量评价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气候因子修正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气候因子纳入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 重新界定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并提出了 “农用地集约利用系数”, 通过 “相对复种指数”和 “相对粮食总产量”两个新的概念计算了 1995?2005 年我国农用地集约利用系数,以期在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因素和 自然因素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气候因素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的影响。采用相关研究成果对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 评价结果与我 国实际情况比较吻合。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合理评价各地在现有 自然条件下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和潜力, 为因地制宜提高我 国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 基于 VB + MO 并允许调用 ArcGIS相关分析模块, 从底层构建了评价系统, 为各地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了可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