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信息网络的结构和应用功能,在分析高功率微波对构成信息网络的电子设备效应机理基础上,构建了多层次的信息网络系统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将区间数与云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区间云模型的评估方法,通过区间层次分析法得到评价指标的区间权重,实现了系统评估指标的定性与定量的相互转换,并利用评价区间云模型拟合出信息网络的综合效能.结合实例模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分析表明,使用区间数表示更能体现评估过程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布局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模型,该模型已在桂林市的总体规划中得以实施. 首先,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建模的基本框架. 然后,分别建立了产业和人口布局的交通影响评价模型、空间收入公平性评价模型、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和流域河网水质评价模型,并以这些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确定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模型的优化目标. 最后给出了模型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3.
王志达 《系统工程》1998,16(4):66-69
本文针对城市经济的特点,提出了评价城市发展状况的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并从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现有节水评价方法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新的节水水平评价模型。通过应用,证明该方法评估结果更为合理,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信息交流网络系统优化设计的核与核度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系统的核与核度方法是一种首先抓住系统“核心部分”,然后在“核心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网络系统结构的一种新方法,应用网络系统的核与核度方法给出了分析信息交流网络系统各种性能指标的新方法,诸如信息传递速度的快慢,传递的准确性,成员之间的满意程度等。研究了在各种不同的性能指标条件下,信息交流网络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6.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评价——以开封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区载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明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问题,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和理论模型,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并以开封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综合环境质量评价的B—P网络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祚泳 《系统工程》1995,13(2):9-13
为了探索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综合环境质量评价的可能性,提出了基于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城市综合环境质量的二级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某市的大气、地面水和噪声综合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B-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简便实用,具有客观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8.
王军  车帅 《系统工程》2023,(6):41-51
探究以环境信息披露为代表的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实施效果,对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创新性地从城市异质性、作用机制、协同减排和动态性等角度弥补了环境信息披露分析的不足。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对中国城市碳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策效果随着时间演进而呈现日趋强化的特征。此外,环境信息披露对西部城市、五线城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的碳强度具有更明显的降低效果。环境信息披露能够通过科技支出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显著降低碳强度,城市化效应则起到相反的作用效果。环境信息披露具有协同减排效应,可以减少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在剔除相关环境政策干扰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降碳效果的全面评估为构建多元化的环境规制手段,推动协同减排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确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属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模型.以重庆北部新区为评价研究对象,运用该模型对重庆北部新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北部新区城市生态系统现状综合健康属性属于一般健康类,并通过分析评价结果识别健康限制因素.通过实例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应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和方法,可以找出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问题成因和限制因素,为城市规划、城市改造和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雷卫军 《系统工程》2000,18(3):57-60
“城市公安综合信息系统”是公安九五科技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科学规划和准确定位系统的信息流程和信息结构,既是”城市公安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又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大范围城市VR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讨论了一种构建大范围城市VR仿真系统的新方法,它摒弃了传统的软件平台和方法,基于四种数据源,即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模型(DM),同时结合VRMap软件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整个城市的真实再现,最终构建并实现了整个城市的VR仿真系统。它同时有效解决了采用传统的软件平台和方法来进行城市VR仿真系统构建所存在的无法支持大数据量、系统开放性差、实现技术难度大、价格昂贵等缺点,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2.
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构建指标体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三层结构和21个指标).通过比较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方法,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矿区城市的特点,提出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的状态趋势评价模型,它既反映某一时点的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又能综合对比出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状况.最后对焦作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信息通信发展的视角,构建智慧城市与低碳城市共生的理论分析框架,剖析ICT产业在共生中的基础作用,并阐述二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内在机理。提出将智慧低碳共生体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模式,以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低碳发展,以低碳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智慧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复杂性视野中的生态城市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杂性理论的兴起、生态城市及其系统复杂性进行了分析总结,运用复杂性理论,提出了生态城市系统建设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多自主体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认识多自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在地理学中的特性及其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地理学意义下的多自主体系统概念,并对多自主体系统在地理学领域的应用做了总结回顾,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模拟、城市发展模拟、房产购置模拟、人流移动模拟、地理事件模拟等;最后,就多自主体系统在今后的地理学应用中的发展前景,提出在多自主体系统中体现人地关系的思路以及在多自主体系统中应用分层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建设的系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归宿,生态城市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系统,并从整体性、开放性、自适应性和动态性四个方面来探讨其系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结合梅河口市商品粮基地1980—2007年的农业统计数据及气象站点近30a的气候数据,分析了梅河口市粮食生产的各类影响因子,结果发现粮食总产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平均单产的波动。1980—1995年,在粮食总产量构成中,水稻和玉米所占比例变化较大,玉米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5年以后玉米产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占了50%以上;单产的波动也较大,各种粮食作物单产基本呈逐步增长的趋势,玉米增幅最大,达到41.21%,其次为水稻,为39.78%,大豆为34.93%。同时通过对近30a的粮食单产量与当年4—9月的平均降雨、积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的消耗量等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梅河口市粮食产量丰歉的主要因子是4—9月份的积温、化肥的消耗量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图6,表3,参16。  相似文献   

18.
采用DPSIR模型,对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变化与城市可持续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沈阳市为例,构建城市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沈阳城市可持续性状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沈阳城市发展趋向可持续性;老龄化、水资源短缺是沈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同时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TOPSIS法测算城市竞争力,并对城市竞争力得分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城市竞争力演变模拟函数和两种演变策略,然后采用多Agent仿真方法,给出城市群Agent学习算法,运用NetLogo仿真平台创建城市群竞争力演变模型,对城市群中不同主体选择自我提升策略和学习、合作策略过程进行模拟仿真,最终发现,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学习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existing methods for the division of urban economic region, this paper supplemented and developed the breaking point theory. In this model, put forward for the first time using "the space-time distance" to replace "the space- linear distance" and "the city comprehensiveness quality-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ndex" to "the urban population or GDP'. Set up the algorithm of including "the space- time distance" and the city radiation scope changed with the changes of traffic conditions. Thus has realized "dynamically" tracing of the city radiation scope influenced by the traffic conditions. Taking Yichang c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ity function localization in the times of new traffic environments. Because China's cities are at the times of the traffic great changes, therefore, the method and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have some methodology guiding sense to the majority cities of deffernt country to re-po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