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交通发展对中心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在大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中的作用机理及贡献程度的量化研究问题,采用改进的传统土地预测引力模型,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构建了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影响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在大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中的作用机理及贡献程度.应用实例表明,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普遍化费用的降低,导致了城市扩展单元在卫星城分配比例的增长,而建成区和边缘区的分配比例则会降低.可通过发展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来引导城市空间向卫星城扩展.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市空间的多中心重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蕾 《科技信息》2010,(4):373-373
一、北京市空间结构重组历程北京的城市空间发展呈现从"同心圆圈层式"布局到"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变。城镇体系也逐步由最初仅仅围绕中心城的发展演变成为以中心城和新城建设为代表的"城郊"同步发展。城镇体系结构不断调整和逐步优化。  相似文献   

3.
中小城市密集地域空间可持续增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金华地域城镇群为例,在考察地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6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增长特征的比较分析,结合金华地域城镇群的演进过程与发展现实,认为可持续的地域城镇群空间增长模式应该是向局部城市(金华、义乌等)为多中心大城市(Polycentricity)、大部分城镇为单核向心的紧凑型中小城市、整体为多中心城市区(PUR)的地域城镇群空间结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红义 《科技信息》2012,(5):450-450,454
通过"三维高强复合地基"在镇江汽配城项目上的应用,对该方法在设计、施工、检测等的实施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和总结,对该方法和镇江地区其他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实践表明,该方法完全可以在镇江特定条件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经济开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高速公路经济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中枢。文章在分析"平—罗"高速公路经济带空间结构及文山州内交通物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平—罗"高速公路经济带空间结构,确定区域经济新增长极,论证"平—罗"高速公路成为区域增长轴的可能,并重点利用增长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即各级区域经济系统空间网络化,构建"点"、"轴"、"面"相结合的文山州"通道经济"体系,从而优化"平—罗"高速公路经济带空间结构,实现文山州"通道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分析——以枣庄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居民以城市周围为目的的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状况,选取枣庄5区1市49处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旅游活动性质将旅游地分为5种类型.因枣庄组群城市特征选取枣庄汽车总站和滕州火车站为中心,分别对49处旅游地数据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与空间分布曲线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从而得出枣庄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枣庄环城游憩带的"一轴一廊,两翼辉映"的环城市游憩空间格局建议.  相似文献   

7.
镇江城池自古以来就是"缘江为境,因山为垒",在全国历代地方城池中由于其不规则性,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多年以来,镇江唐宋罗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唐代罗城和宋代罗城既有传承性,又有区别,表现了镇江独特的建城特点,在古代筑城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依据文献,结合城市考古新材料,可以对唐宋罗城诸如修筑时间、城门设置、城垣规模以及二者关系与建筑特色等问题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南平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等级规模结构、地域空间结构和职能类型结构3个方面对南平市域城镇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南平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的特点及不足。提出了城镇体系结构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即强化中心城市。确立“一轴两翼,梯度推进”的发展模式,提高城镇的专业化程度等.为南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多中心发展趋势下,结合共生理论提出区域旅游多中心共生的概念,并以福州大都市区为例,通过旅游经济发展指标、旅游关联度和共生密度的测算,对福州大都市区多中心共生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福州大都市区旅游发展“1223”空间结构模式和共生网络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中心地在组织旅游活动、形成区域空间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分形几何学方法,结合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构建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与空间结构的数据模型,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中心地规模与空间结构是分形的,该地区形成了以上海市为首位旅游中心地的四个层级的等级规模体系,各个旅游中心地之间是一种比较均匀的空间结构布局.最后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中心地的规模与空间结构的优化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山水花园城市是中西合璧的城市理想。镇江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应该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并以此为契机,创建国际花园城市。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镇江市区环境大面积整治,重点污染企业逐步搬离市区,集中进入工业园区,城市环境逐步改善。分析多次环境整治后镇江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颗粒物(PM2.5和PM10)等主要污染指标的最终结果,为政府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早已为世公认,收藏其书的七阁也因书而名显,享有盛誉,成为城市文化地位的象征。然七阁为什么“江苏占其二”,又为什么不选择在江苏的中心城市如江宁或苏州,却选在一江之隔的镇江和扬州,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3年~2011年山西省各地级市入境游客数据,采用相关的地理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入境游客数量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山西省各地级市入境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各地级市游客流波动性不一致,变化率不稳定;各地级市入境游客的空间集聚性逐年下降,分布越来越散,入境旅游差异逐渐缩小;入境游客空间分布由"两中心结构"向"一核两带南北辐射式"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京口旗营是古城镇江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特殊产物,它从初到盛,从盛到衰,最后在辛亥革命的大潮中被解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贯穿于清朝始终。由于它的存在,镇江城区中有了特殊的"城中城",出现了满族、蒙古族同汉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共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华山畿》南朝乐府民歌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颂的至爱至悲的千古绝唱,然而,关于其故事的发生地问题,迄今众说纷纭。或日“高淳华山”;或日“句容华山”。其实,依据《乐府诗集》、镇江地方志及有关实地考察等情况作全面辨析,可以断定:《华山畿》故事的发生地即在当今的镇江市新区石桥乡华山村。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现状是区域内高校过于集中,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在地域上双雄并立,本科高校和专科高校区域间落差大,部分地区高等教育还不能充分满足人口发展的需要,区域间高校数量的差距大于区域GDP的差距等。结合高校空间布局现状与区域发展概况发现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空间布局可以更加合理,其布局构想可以概括为"一轴两翼",即以京、津、廊高等教育发展轴为基础,大滨海地区高等教育研发带和城镇密集地区人力资源储备带为两翼,在智力和人才上为区域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镇江作为一座拥有丰富历史遗存的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镇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苏南其他各市。现代化理论为镇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9.
李金坤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1):19-20,27
《华山畿》南朝乐府民歌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颂的至爱至悲的千古绝唱,然而,关于其故事的发生地问题,迄今众说纷纭。或曰“镇江新区华山”;或曰“高淳华山”;或曰“句容华山”。其实,依据《乐府诗集》、镇江地方志及有关实地考察等情况作全面辨析,可以断定:《华山畿》故事的发生地即在当今镇江市新区石桥乡华山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