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下枪械活动件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根据水下枪械的特点,组建了水下枪械活动件运动测量系统,在此基础上做子大量的实验。对影响活动件运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工作介质的变化、导气孔的变化等。得到了对水下突击步枪自动机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理论,为水下枪械的开发和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水下枪械内弹道基本方程组及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水下枪械发射的技术特点,分析了水下枪械内弹道与常规枪械的差异,以弹丸和枪管内水柱为受力体建立了水下内弹道的简化模型,导出了水中枪械内弹道基本方程组。以某单基药为发射药对一杆型弹进行了弹道特征参数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建方程组较为适用。通过大量的计算及结合理论分析,讨论了水下内弹道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综合潜艇和导弹在作战中的优点,将陆上导弹常用的提拉活塞发射方式移植到水下,并利用潜艇进行水下导弹发射,对提拉活塞式导弹发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耦合求解非定常流场和运动的数值仿真模型,在给定初始条件下,模拟了导弹在水下和空中发射的出筒过程,分析了发射流场和导弹运动参数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水下发射导弹的过程中,海水来不及填补因导弹运动形成的弹尾区域空隙而形成了空化,产生了较大的压差阻力,减小了出筒速度和增加了出筒所需时间;弹尾处空化的产生增大了导弹水动力特性的不确定性,给发射内弹道的设计和控制造成了困难,弹尾处空泡溃灭后产生的压力波对弹尾和筒底形成巨大的冲击载荷,并对弹尾和筒底的结构防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佟凯  李强 《太原科技》2015,(3):41-43
设计了一种新型埋头弹火炮自动机结构,能够实现输弹、击发和排弹筒整个火炮发射过程,与传统火炮自动机相比省去了推弹和抽壳两个动作,可大大提高射频。介绍了该新型自动机的工作原理,利用UG软件建立了三维模型,通过ADAMS软件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分析表明,该结构能够实现自动机的整个工作过程,为今后埋头弹火炮的探索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5.
导气式水下枪械气室压力工作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水下枪械气室压力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分析了工作条件变化对气室压力工作规律的影响,得到了重要的结论。根据实验数据,通过曲线回归的方法拟合了水下枪械气室压力经验公式,为水下枪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国产85式7.62 mm和88式5.8 mm狙击步枪对玻璃后目标射击的准确性与杀伤性,选用5 mm普通平板玻璃与钢化玻璃为实验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角度发射相应步枪弹并记录分析其贯穿玻璃后的弹着分布与杀伤能力。分析相关数据,对使用国产狙击步枪对5 mm厚普通平板玻璃和10 mm,12 mm钢化玻璃后目标射击时的枪种选择及射击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采用双级装药进行膛内二次发射以提高弹丸初速而不增大最大膛压的新技术,设计了双级装药弹的结构,为提高大口径身管武器的初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提出了二次发射过程的物理模型,并以12.7 mm弹道枪为对象建立了膛内二次发射内弹道数学模型,分析了参数变化对膛压和初速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身管长度增量相等的条件下,双级装药弹初速增加量是12.7 mm普通弹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水下轻武器与常规武器的内外弹道特性具有显著差异,该文在分析水下枪械的内、外弹道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宜水下枪械内弹道方程组,分析了水中弹丸运动受力情况,建立了杆形弹丸水中运动速度衰减规律方程。实验表明,该分析方法可行,为水下轻武器的工程化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树的形式建立枪械图形库并给出了图形库的3种检索方法:枪名、部件、零件,图形库中的所有图形可以任意选择查看。为将零件图组装成装配图并实现自动消隐,文中探讨了图形元素的装配方法并利用三维实体功能实现二维图形的消隐。用该方法建立的枪械图形库已直接应用于步枪方案设计专家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0.
水下枪械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索导气式水下枪械气室压力工作规律和水阻力对自动机运动规律的影响,设计了实验装置,在装置中以活动件模拟枪机,气体调节装置通过改变导气孔尺寸来调节活动件的后坐能量,机匣上的排水孔减少了活动件的后坐阻力。由装在实验装置上的专用传感器(如应变测压传感器、感应测速传感器)和其它测量仪器构成动力学测量系统。通过大量的实验,分别测定了活动件速度、膛压、气室压力和弹丸初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水阻力显著降低了活动件后坐速度,气空压力随实验用弹装药量、药空初始容积和导气孔尺寸的改变而改变,这些结论对水下枪械的动力学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结构光技术在水下三维测量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折射补偿的水下结构光三维测量方法。考虑到水下三维测量时,由于光线在不同介质交界处发生折射,采用平面网格靶标对系统进行陆上标定的结果不能直接应用,必须进行折射补偿,补偿被测物体在CCD摄像机靶面上成像点的像素坐标,按所建立的水下三维测量模型进行测量。通过实验证明,本文的折射补偿方法有效地克服了折射对水下三维测量的影响,实现了水下结构光高精度三维测量。  相似文献   

12.
水下枪械动力学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给出了一个导气式水下枪械力学的实验研究方案,并通过试的结果评论了该技术方案的实用性和信息量。用该方案组织实验,可以得到构建水下自动枪械设计理论所需的实验数据,为水下枪械的开发和研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机构变参数设计与动作可靠性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仿真软件———ADAMS的机构变参数设计与动作可靠性分析的新方法 ,详细介绍了运用该方法对某类冲锋枪发射机构进行的研究实例 ,建立了该发射机构的仿真模型 ,对不同的结构参数和装配参数进行了变参数设计研究 ,进行了动作可靠性分析 ,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下机器人定位中的淤泥、水流对定位过程的干扰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引入机器学习的水下机器人高精度定位系统,系统通过信号发射板产生需要的调制信号,利用数据采集模块实现接收处理功能,定位模块作为所提系统的核心模块,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的思想,实现了水下机器人高精度定位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定位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在不同水深环境下,能较好完成水下复杂环境的机器人定位,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相关分析在水下枪械内弹道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水下枪械的枪口速度与后效期的最大速度有较大的差异,常用的内弹道计算已不适用,建立了水下枪械内弹道模型,分析了水下枪械内弹道符合计算的难点,提出了在水下内弹道计算中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符合计算参数。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可缩小协调参数的范围,提高模型的计算精度,为水下枪械内弹道计算建立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转管武器射速极高,连续射击不仅会过快消耗有限的备弹量,同时会严重降低身管寿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内能源23mm转管航炮为依据,分析了现有转管航炮供进弹部分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控制射击发数的射控装置。射控装置以电磁离合器为核心,运用光电计数器与单片机AT89C51来完成计数和整体控制的任务。利用Pro/E软件对所设计的离合机构进行三维实体建模、整体装配和机构运动仿真。通过对机构动作的仿真模拟,证明结构运动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杀伤目标的可控性,提出了利用通过释放部分推进气体减小膛压的原理实现枪械变初速发射与定效非致命杀伤。根据利用瞄具判定的目标距离调节放气孔面积大小,控制膛内压力对弹头的加速过程,从而获得不同的发射初速,实现对不同射击距离上目标的定效非致命杀伤。给出了采用减小膛压原理的变初速发射枪械结构图;建立了变初速发射的变质量热力学数学模型;以某型变初速定效非致命杀伤枪械为例,射击距离为10~120 m,两种等动能杀伤判据为终点比动能为10 J/cm2和终点动能为50 J,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了其发射过程的参数匹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实现等动能杀伤所需的初速亦随之线性增加;在两种等动能杀伤判据下,最佳开孔距离为5 mm;对10 J/cm2的等动能杀伤判据,射击距离为10~40 m时,放气孔面积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在其他条件下,放气孔面积随射击距离的增加呈线性变化;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在两种等动能杀伤判据下流出放气孔的气体质量之差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8.
基于超/甚低频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提出陆上发射控制指令以实现水下无人潜航器远程遥控的设想;对比分析几种水下接收天线的优缺点,提出小型化高灵敏度感应式磁传感器水下接收遥控信号的方法;为提高小型化磁传感器的灵敏度,采用纳米晶叠片磁芯降低损耗噪声,使用低噪声电子对管降低放大器电压噪声与电流噪声,通过斩波放大技术减小放大模块的1/f噪声,并优化感应线圈的设计以降低热噪声;确定了一组500mm长度磁传感器的设计参数,并仿真该参数下传感器的灵敏度,结果表明该小型化磁传感器的灵敏度满足超/甚低频段水下遥控信号接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刚性步枪弹侵彻人体组织的致伤机理,以弹道明胶作为人体组织的替代物,通过在速度坐标系中分析弹头所受阻力、升力和转动力矩关于攻角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步枪弹侵彻明胶的空间弹道模型.利用镜面反射系统开展了7.62 mm步枪弹和5.80 mm步枪弹侵彻明胶的实验研究,并通过直接线性变换法获得了两种步枪弹侵彻明胶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侧向位移、俯仰角和偏航角.分析研究表明:弹头侵彻明胶的平动和转动均是空间运动;弹道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验步枪弹侵彻明胶的空间运动规律;随弹头质量和赤道转动惯量的增加,弹头的能量消耗增加;极转动惯量对弹头的能量消耗过程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某式手枪的结构特点与力学原理,分析了该式手枪发生“膛外炸”的原因.阐明了该枪机构设计中的一些弊端,进而提出枪械机构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机构所完成的动作,而且应考虑机构工作的动力学性能,以确保武器工作的可靠性,这对分析现有武器和设计新枪械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