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依据磨鞋硬质合金堆焊层断裂、磨损及剥落的失效形式,自制4种堆焊焊条并对铸造碳化钨堆焊层进行淬火或淬火+深冷处理。试验证实自制焊条碳化钨和管皮重量比直接影响到抗冲击磨损性能及碳化钨的剥落。碳化钨和管皮重量比恰当,堆焊层硬质相的阴影效应和基体、粘结相对硬质相支撑效应的相互作用是提高抗冲击磨损的原因。淬火及淬火+深冷处理磨鞋堆焊层,其抗冲击磨损性能比铸造碳化钨堆焊层分别提高17.4%和43.0%。组织分析表明深冷处理对堆焊层硬质相影响不大。其粘结相成分、形态、分布的变化是深冷处理提高抗冲击磨损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硬度仪,研究了-196℃深冷处理与常规热处理工艺组合对M42高速钢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所采用的组合工艺包括:淬火+深冷处理,淬火+深冷处理+回火,淬火+回火+深冷处理.结果表明:淬火后深冷处理24h的工艺能明显细化晶粒,提高M42高速钢的硬度,促进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及碳化物析出并弥散分布,并改变了马氏体的形态.在回火前对M42钢进行深冷处理可降低二次硬化回火温度,峰值温度由525℃降至450℃,硬度值为998.2HV,较未深冷处理提高了5.0%.回火后深冷处理工艺对M42高速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W_(18)Gr_4V钢制刀具进行不同方式的淬火、回火及深冷处理,凡经深冷处理的刀具,切削寿命均得到提高.其中淬火、三次回火后再进行深冷处理的工艺,切削寿命提高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Cr12钢深冷处理后力学性能变化做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Cr12钢的硬度与耐磨性.而Cr12钢淬火回火后再进行深冷处理可使冲击韧性提高.同时,淬火加热温度对深冷处理效果亦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SLX-80深冷处理系统对9Cr5MoV钢进行冷处理,采用综合物理测试系统的振动样品磁强计选件(PPMS-VSM)测试样品的室温磁性。钢在930℃淬火态、-80℃和-120℃冷处理态,样品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分别为13.5%,11.7%和10.1%,深冷处理(-120℃)较冷处理(-80℃)能更有效地减少钢中残余奥氏体。950℃淬火态钢测得最大硬度值(65HRC),淬火后-120℃深冷处理可使钢的硬度值提高至66HRC。950℃淬火再140℃低温回火后,-120℃深冷处理可使钢的硬度提高约1HRC。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淬火,三次回火的W18Cr4V钢进行多种规范的深冷处理,通过组织、性能对比,确认采用慢速、长时间深冷处理强化效果最佳。淬回火态高速钢深冷处理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不是主要转变过程,大量微细碳化物弥散均匀析出是其强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镁合金深冷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液氮温度(-196℃)对工业用镁合金AZ31,AM60进行深冷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2 h,4 h,8 h,24 h,48 h,72 h,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XRD衍射测试和SEM断口扫描测试.结果发现:深冷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改善其显微组织,同时深冷处理可以引起镁合金的晶粒转动现象.研究结果为提高镁合金性能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论述了4Cr13马氏体不锈钢制造弹簧经淬火深冷处理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与现场使用表明;该不锈钢弹簧的热处理工艺应将淬火温度由常规的1020~1050℃提高到1100℃,使其组织中具有一定量的板条马氏体及残余奥低体,再经液态氮(-196℃)深冷处理,和经350℃回火,提高了弹簧的强韧性,使弹簧的使用寿命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25MnV钢进行了常规淬火,亚温淬火及常规淬火+深冷处理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淬火工艺相比,采用亚温淬火、常规淬火+深冷处理两种工艺后,在保持硬度(强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均具有显著提高,而深冷处理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因此可以作为结构钢的一种强韧化工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研究了添加Mo、Cr_3C_2及C对WC-Fe/Co/N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本文也论述了通过热处理工艺的改变,改善了粘结相结构,从而提高了合金的性能。这种WC-Fe/Co/Ni硬质合金的综合质性能有可能优于WC-Co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11.
采用X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淬火及深冷后的微细组织结构,指出深冷处理后硬度的提高主要来自微细弥散碳化物的沉淀析出,这些碳化物直径在10- 6 m m级.研究表明,深冷处理使马氏体轴比c/a 降低.  相似文献   

12.
超音速火焰喷涂WC—Co涂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X射线衍射研究超音速火焰喷涂WC-Co涂层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果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WC的分解也会发生,但受WC-Co喷少粉末结构的影响很大。当粉末中的结合相为复合碳化钨(如Co3W3C,Co6W6C)而非金属钴时,WC最容易发生分解,依赖于燃气的种类,将分解为W2C或金属钨。钴包覆WC型粉末喷制的涂层结构明确显示了涂层中Co-W-C非晶态相的形成。Co-W-C三元非晶合金经结晶化热处  相似文献   

13.
The microstructure formation processes in HK40 and HH40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JmatPro calculations and quenching performed dur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The phase transition routes of HK40 and HH40 alloys were determined as L → L + γ → L + γ + M7C3 → γ + M7C3 → γ + M7C3 + M23C6→ γ + M23C6 and L → L + δ → L + δ + γ→ L + δ + γ + M23C6 δ + γ + M23C6, respectively. The solidification mode was determined to be the austenitic mode (A mode) in HK40 alloy and the ferritic–austenitic solidification mode (FA mode) in HH40 alloy. In HK40 alloy, eutectic carbides directly precipitate in a liquid and coarsen during cooling. The primary γ dendrites grow at the 60° angle to each other. On the other hand, in HH40 alloy, residual δ forms because of the incomplete transformation from δ to γ. Cr23C6 carbide is produced in solid delta ferrite δ but not directly in liquid HH40 alloy. Because of carbide formation in the solid phase and no rapid growth of the dendrite in a non-preferential direction, HH40 alloy is more resistant to cast defect formation than HK40 alloy.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机械搅拌和静电吸附2种工艺制备氧化石墨烯增强WC-Co复合粉末,对复合粉末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低压烧结工艺制备石墨烯增强WC-Co硬质合金,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静电吸附工艺和低压烧结相结合所制备的石墨烯增强WC-Co硬质合金抗弯强度和维氏硬度分别为3 250 MPa和1 846,比不添加石墨烯的WC-Co硬质合金抗弯强度和硬度分别提高了38.92%和7.93%;比机械搅拌工艺和低压烧结相结合所制备的石墨烯增强WC-Co硬质合金抗弯强度提高了8.33%,硬度略有提高。石墨烯通过静电吸附工艺均匀地分散在WC-Co基体中,高温烧结时通过阻碍晶界的扩散和位错的滑移来细化晶粒,有裂纹产生时会阻碍裂纹扩展,从而增强材料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机械搅拌和静电吸附工艺制备了氧化石墨烯/WC-Co复合粉体,并对复合粉体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技术制备了石墨烯/WC-Co硬质合金,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机械搅拌制备的氧化石墨烯/WC-Co复合粉体经过SPS烧结后得到的硬质合金横向断裂强度和维氏硬度为1 850 MPa,1 830,与不添加石墨烯的WC-Co硬质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3.9%,5.8%。静电吸附制备的氧化石墨烯/WC-Co复合粉体经过SPS烧结后得到的硬质合金横向断裂强度和维氏硬度为1 980 MPa,1 850,与不添加石墨烯的WC-Co硬质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11.2%,6.9%。  相似文献   

16.
以WC-Co硬质合金棒为增强体,采用消失模镶铸工艺制备了硬质合金/高铬铸铁基表层耐磨复合材料,并对其界面微观组织和三体磨料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界面微观组织的观察发现,由于硬质合金表层的熔解和W、C、Co、Fe、Cr等合金元素的扩散,硬质合金与高铬铸铁界面出现了厚度约为800μm的过渡层,在过渡层中生成了含有W、Co、Fe和Cr元素的碳化物,确保了增强体和基体之间为良好的冶金结合.三体磨料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热处理态和铸态)的6~8倍,这是因为增强体的高硬度及其与基体间的良好冶金结合,使得复合材料在磨损过程中,增强体对基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从而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锌熔回收WC-Co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常规硬质合金生产工艺制备出不同Y2O3含量的再生WC-8Co硬质合金。通过激光粒度分析、SEM及EDS等方法研究了粉末的粒度、再生合金的组织及Y2O3在再生合金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Y2O3的添加量为0.4%时,Y2O3可以显著改善再生硬质合金的组织;当Y2O3添加量为1.5%时,其再生硬质合金发生了严重的Y2O3偏聚现象。Y2O3的添加量是影响再生WC-8Co硬质合金组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含钴量的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刀具与普通WC-Co硬质合金刀具对GH2132高温合金进行高速连续切削刀具寿命及断续切削刀具破损的对比试验.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建立了刀具寿命与切削速度之间关系的T-v经验公式,用ZEISS体视显微镜及显微摄影系统观察了刀具刃口、前刀面和后刀面的磨损和破损形貌. 试验结果表明:WC-Co硬质合金刀具的磨损和破损的主要机制是黏接磨损;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刀具的耐磨性明显高于普通硬质合金;适当增加钴黏接相含量有助于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刀具获得最佳的耐磨损和抗破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