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X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淬火及深冷后的微细组织结构,指出深冷处理后硬度的提高主要来自微细弥散碳化物的沉淀析出,这些碳化物直径在10- 6 m m级.研究表明,深冷处理使马氏体轴比c/a 降低.  相似文献   
2.
高速切削淬硬钢主剪切区绝热剪切失稳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高速切削淬硬30CrNi3MoV高强度钢形成的锯齿状切屑主剪切区内材料微观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绝热剪切失稳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微观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绝热剪切带中心由平均直径0.4~0.6μm的细小等轴晶粒组成,过渡区内为碎化并沿剪切方向拉长的马氏体板条组织.锯齿状切屑的形成应归因子主剪切区材料绝热剪切失稳的发生,在此过程中,动态回复和再结晶成为微结构演化的主要冶金过程,绝热温升起到了关键作用.等轴晶组织的形成机制为旋转式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3.
金属增减材复合制造由于综合了增材制造的灵活成形和减材加工的精度保证的优势,在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促进机械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基于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金属增减材复合制造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通过课堂授课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增减材复合制造加工和试样几何尺寸与表面粗糙度分析,使学生理解金属增减材复合制造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该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机械和材料等专业知识的能力,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高强度钢正交切削过程中剪切变形局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切削实验对高强度钢30CrNi3MoV锯齿形切屑内剪切变形局部化的临界切削条件和绝热剪切带的分布规律以及微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因切屑剪切区内发生剪切变形局部化,在一定临界切削速度下切屑由带状屑转变为锯齿形切屑;对临界切削速度的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剪切带的宽度和间距随之减小.在锯齿形切屑内发现两种剪切带即形变剪切带和白色剪切带.TEM观察表明,白色剪切带中心为等轴晶粒,剪切带内的组织结构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典型案例分析的高校模具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模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典型案例分析的高校模具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法。该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以典型案例为知识载体,以模具设计过程分析方法为主线,将模具设计内容的所有关键知识点串起来,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切削高强度结构钢形成的绝热剪切带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高强度结构钢30CrNi3MoV正交切削产生的切屑内绝热剪切带的微细组织进行了观察,测量了绝热剪切带的显微硬度。绝热剪切带中心和基体组织之间,组织是渐变的。绝热剪切带内硬度达到了淬火马氏体硬度,并具有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内部含有少量χ-Fe6C2和Fe3C碳化物与奥氏体。基体和剪切带之间的过渡区为大塑性变形的马氏体组织,分布有高密度的位错。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切削条件下得到的绝热剪切带属于相变带。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3种硬度淬硬45钢的正交切削实验,通过金相观测研究了切削条件对第一变形区绝热剪切的影响,得到了淬硬45钢在正交切削过程中的绝热剪切临界切削条件,并分析了平均切削力和切屑变形.结果表明:淬硬45钢的绝热剪切临界切削速度随着切削厚度的减小或刀具前角的增大而增大.材料硬度越高,临界切削速度越小.在绝热剪切发生时,平均切削力不发生突变.在绝热剪切发生之前,带状切屑的变形系数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近于1.  相似文献   
8.
高速侧铣淬硬模具钢表面粗糙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2 mm直径的TiAlN涂层的整体硬质合金圆柱立铣刀,对热处理硬度为41 HRC的3Cr2Mo(AISI P20)钢进行了高速侧铣试验.利用表面轮廓仪测量了表面粗糙度.通过单因素试验结果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切削宽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得出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是每齿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并建立了表面粗糙度试验预测模型.试验中所使用的切削参数为主轴转速8 000~20 000 r/min,每齿进给量0.025~0.125 mm/tooth,切削宽度0.1~0.3 m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