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采用热分析方法(TGA)对5种武夷岩茶进行热重分析.讨论了不同的升温速率、氮气流量、热分析时间对热重分析图谱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品种武夷岩茶具有各自的热重图谱,根据5种武夷岩茶热重分析图谱之间的差异,可以对其进行区分和鉴别;大叶雀舌的热稳定性最高,矮脚乌龙的热稳定性最差.热分析时间越长、氮气速率越低、升温速率越慢都会使茶叶热失重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金银花进行了差热-热重分析,6种样品的差热和热重曲线均有差别。根据样品的差热热重曲线,将河北一等和二等、河南一等和二等及山东一等和二等金银花6个样品加以鉴别。该方法简便,可用于鉴别该类植物中药材的产地及真伪。  相似文献   

3.
用热分析方法对魔芋品种鉴别进行了研究.采用热重分析(TG-DTG)在静态空气气氛下对白魔芋原粉、花魔芋原粉、红魔芋原粉的TG-DTG曲线进行分析,根据其图谱的特征差异进行鉴别.研究发现,在DTG曲线上白魔芋原粉、花魔芋原粉、红魔芋原粉分别在272.8、270.8、265.1℃以上时逐渐热解炭化,分别在469、476.3、433.5SO以上开始燃烧,不同魔芋品种的DTG曲线有明显差别,从峰的位置可快速简便的鉴别魔芋品种.  相似文献   

4.
七水硫酸锌脱水机理热力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差热/热重综合分析仪(DTA/TGA)测定ZnSO4.7H2O的失水过程,并对DTA,TG图谱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下(373K以下),水合盐先失液态水,由ZnSO4.7H2O分别失去1分子、5分子液态水,而生成Zn-SO4.H2O。在高温下(513~553K),ZnSO4.H2O直接失去气态水,而生成ZnSO4。并从热力学理论上对ZnSO4.7H2O的脱水过程机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5.
采用差热分析法(DTA)对28批珍珠粉与珍珠层粉进行热谱扫描分析,为珍珠粉与珍珠层粉的快速鉴别提供方法。结果显示珍珠粉与珍珠层粉的DTA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可将淡水珍珠(层)粉与海水珍珠(层)粉鉴别开,也可作为淡水珍珠粉与淡水珍珠层粉的鉴别依据。根据珍珠粉与珍珠层粉差热图谱的差异,差热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珍珠粉和珍珠层粉的快速区分和鉴别。  相似文献   

6.
中药阿胶的热分解特性,机理及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TG)及微分热重(DTG)法系统地对中药阿胶的热降解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阿胶的结构特征和热降解机理对各温度段分别进行分析和归属。提出了应用TG曲线的两个特征区和七个特征参数对阿胶的真伪进行鉴别的方法,结合DSC实验结果,提高了判断的可靠性,为阿胶真伪鉴别提供了较简便、快速、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DTA图谱(差热图谱)中峰的起点、顶点、结束点、峰面积、重叠峰的意义以及峰形所揭示的某些反应动力学意义;阐述了DTA图谱的解析方法,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可以定性确定样品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是否产生热效应,以及产生热效应的起始温度和相对热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DTG)对同期采摘的芭蕉茶叶和宣恩茶叶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茶叶在温度高于220℃时逐渐热解炭化,温度高于460℃时开始燃烧.不同产地的茶叶的热化学性质有明显差别.从加热失重、焓变和峰的位置可快速简便的鉴别不同产地的茶叶.  相似文献   

9.
用热分析方法对魔芋精粉的等级鉴别进行了研究,采用热重分析(TG-DTG)在静态空气气氛下对工业一级、工业特级、经5次乙醇提纯魔芋精粉的TG-DTG曲线进行分析,根据其图谱的特征差异进行鉴别,研究发现,在DTG曲线上魔芋精粉287℃以上时逐渐热解炭化,517℃以上开始燃烧,工业一级、工业特级、经5次纯化魔芋精粉的DTG曲线有明显差别,从峰的位置可快速简便的鉴别魔芋精粉的等级.  相似文献   

10.
废旧塑料热失重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G-DTG(WCT-2)型热天平对北京市废旧塑料的热重(TG)和微分热重(DTG)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废旧塑料组分的热解特性参数,以期获得北京市废旧塑料样品分解过程的重要信息和相关参数,为废旧塑料在冶金中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卫星标记的共显性特点,选用5对微卫星引物对65个条斑紫菜叶状体个体的嵌合性,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既有两条带又有一条带,也即条斑紫菜叶状体个体中既有嵌合体又有纯合体,其中58.5%为纯合体,41.5%为嵌合体.这为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嵌合性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坛紫菜叶状体细胞对甲醇、乙醇、异丙醇、1,3-丙二醇等4种有机溶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体细胞对1,3-丙二醇敏感.在实验最低剂量(0.2μL/mL)下对紫菜体细胞就表现出较强的致死作用;对甲醇有较强的耐受性.在最高的1.0μL/mL处理浓度组.生长发育状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乙醇在浓度高于0.6μL/mL时强烈抑制体细胞的分裂;异丙醇随着浓度的升高表现出使体细胞向细胞团方向分化.而叶状体的形成则受到抑制.本实验结果表明.在用外源化合物处理紫菜叶状体细胞时.甲醇在1.0μL/mL浓度范围内可作为合适的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3.
可降解多氯联苯(PCB_s)菌体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PCBs为唯一碳源,讨论了无色菌、假单胞菌、肢动胶菌和酿酒酵母菌在不同PCB_s浓度,培养温度下的生成情况,初步得出了上述菌体降解PCB_s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树林内生真菌#3895菌体的低极性成分,得油率为2.5%.首次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海洋真菌的菌体低极性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35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8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4.15%.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酮类(38.15%)、酰胺类(13.27%)、醇类(8.73%)和醛类(6.94%).  相似文献   

15.
]以坛紫菜Z-61品系为研究材料,分析坛紫菜叶状体和丝状体在三种光强(10,50,500 μmol·m-2·s-1)下的应答。发现:1)坛紫菜叶状体和丝状体的光系统 Ⅱ 最大量子产量及叶绿素a和藻红蛋白的含量都随光强增加而降低,但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合速率、胞外碳酸酐酶活性和总碳酸酐酶活性则随光强增加而增加。2)当光强从10 μmol·m-2·s-1增加到500 μmol·m-2·s-1时,坛紫菜叶状体的生长速率约增加77%;丝状体的生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在光强500 μmol·m-2·s-1下达到最低,比在10 μmol·m-2·s-1下显著下降了约90%。3)在三种光强下,坛紫菜叶状体的最大光合速率、光系统 Ⅱ 最大量子产量和生长速率都大幅高于丝状体。这些结果表明:坛紫菜的光系统 Ⅱ、光合作用与生长对光强的应答并不完全一致;叶状体比丝状体更适应高光,这可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光强可以改变坛紫菜对无机碳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