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十五种稀土萃取有机相的FT-IR和减差光谱,得到了以下新结果: 1.找到了稀土萃合物的羧基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v_s,同时测定了稀土萃合物的羧基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v_(as)。 2.计算稀土萃合物的Δv(v_(as)-v_s)值,讨论了萃取有机相中稀土离子的配位结构。 3.观察到萃取有机相中仲辛醇与稀土离子的配位效应,得到仲辛醇的配位能力顺序为:R_E~(3 )>Na~ >环烷酸中H~ 。  相似文献   

2.
在乙腈介质中,用哌啶荒酸哌啶与水合氯化稀土作用,制备出了具有通式(PipH2)[RE(PipCS2)4]·2H2O(Pip=哌啶基,RE=La-Gd)的配位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溶解性、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光电子能谱和热谱分析对该系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通过二个硫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双(11-钨锌酸根)合稀土(Ⅲ)酸钠(稀土=La, Pr, Nd, Tb, Er)的合成及红外、拉曼和漫反射紫外可见等谱学方法的研究工作。振动光谱研究表明,11-钨锌酸根配体为不饱和 α-Keggin 结构;电荷及电荷分布是影响 W-Od 振动的主要因素;配合物中负电荷被比较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负离子。与ZnW12O406-相比,稀土配合物中W-Ob-W键角减小,W-Oc-W键角增大,ZnW11O3910-配体发生变形。电子光谱研究表明标题配合物中不存在对称中心,其中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8,这与稀土离子的四方反棱柱型配位几何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芦丁和稀土-芦丁络合物伏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乙醇量小于5%的水溶液中,于pH2.0~5.2和5.0~10.0分别得到芦丁的两个还原波。前者为芦丁分子的吸附波,后者为其一价阴离子的还原波,均为羰基的两电子还原过程。在pH8的氨性底液中,稀土离子和芦丁形成非电活性络合物,使芦丁还原波降低。在适宜条件下,可检测10~(-7)mol/L重稀土离子。测得络合物组成为RE(Ⅲ):Rutin=1:2。由稀土离子与桑色素、槲皮素和芦丁三种多羟基黄酮试剂络合物的伏安行为的不同,讨论了不同配位位置对络合物伏安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两种形态稀土在小麦幼苗体内的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La、Gd、Y轻、中、重稀土离子和稀土-EDTA配合物两种不同形态稀土元素在小麦的根、茎叶中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小麦的根及茎叶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值与培养液中的稀土含量呈正相关;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均表明稀土的离子形态为根利用的有效形态,其在小麦幼苗中的分布为根>茎叶;当以稀土-EDTA配合态存在时,其在根部富集明显低于离子态,在茎叶中富集则显著增大,显示出稀土-EDTA配合态为植物茎叶利用的有效形态.  相似文献   

6.
在无水乙醇中,以对羟基苯甲酸(HDBA)和丙烯酰胺(AM)为配体,合成铕.对羟基苯甲酸.丙烯酰胺三元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红外、紫外、热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测定三元配合物的组成、结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中的羧基以桥联方式与铕发生配位。HDBA与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是主要过程,配合物的最大吸收与HDBA相比略有红移;在214nm波长激发下,三元配合物在619nm和592nm处均能发出较强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香兰素(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对甲苯胺希夫(Schiff)碱硝酸稀土配合物。该配合物由一个中心稀土离子,二个单齿配位希夫碱,二个双齿配位硝酸根和一个外界硝酸根组成,中心稀土离子的配位数是6,其一般式为[LnL_2(NO_3)_2]NO_3(Ln=La, Ce, Pr, Nd, Sm, Eu; L=希夫碱配体)。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水平的量子化学方法MP2/6-311++G(2d,2p)//B3LYP/6-31++G(d,p),对气相中的[Zn(H2O)n]2+(n=1-9)团簇进行研究,优化几何构型,计算了其最稳定构象的结合能及振动频率.结果表明,当n=1-6时,离子与第一水合层中氧原子的平均距离RZn-O逐渐变长;而当n=6-9时,RZn-O却逐渐变小.同时,随着配位水分子数的增加,连续结合能逐渐减小,Zn2+及第一水合层中氢原子上的正电荷逐渐减小,而第一水合层氧原子上的负电荷变化不大,表明水合分子的电荷极化主要表现为从Zn2+到H原子的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9.
关于水合铜离子的配位,在国内教科书中提法很多。有的认为水合铜离子铜的配位数是4,空间构型是平面正方形;有的认为水合铜离子中铜的配位数是6,空间构型是畸变八面体或四角形畸变;有的在同一本书中,就有不同的提法。这给教学带来不便。本文试图从如下两个方面给予讨论。  相似文献   

10.
稀土在农作物中吸收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农作物中5个稀土元素(La、Ce、Nd、Y、Gd)的含量分布以及单一稀土的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农作物吸收稀土的能力与土壤可给稀土量呈正相关,植物体各部位稀土含量分布一般为根>叶>茎>果实;单一稀土在根部的分布特征是La>Ce>Nd>Y>Gd,在叶,茎,果实的分布特征是Ce>La>Nd>Y>Gd,说明轻稀土较重稀土易被植物吸收;植物在生长不同期吸收稀土的能力大小为:幼苗期>分枝期>成熟期.总之,稀土元素在植物中不易迁移,主要集中在根部,果实中含量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