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酸纳米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叶酸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及包封率,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包封材料,用乙醇注入法快速制备叶酸纳米脂质体,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脂质体的形态结构,研究了叶酸浓度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胆固醇和卵磷脂浓度均为0.03μmol/mL时,纳米脂质体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当叶酸质量浓度为80.0μg/mL时可以得到较高的包封率,达到39.82%.电镜观察显示,制备的叶酸纳米脂质体颗粒多数呈比较规整的圆形或卵圆形,颗粒彼此分散,轮廓清晰,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33 nm.  相似文献   

2.
纳米脂质体由于其具有靶向性强、无毒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增强功能性等优点,正作为一种重要的缓释载体应用于医药和食品等领域中。本文综述纳米脂质体在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各种纳米脂质体制备技术的优缺点,提出该领域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料,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还原型谷胱甘肽纳米脂质体(GLip).以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GLip制备的工艺参数.实验得出的最优制备条件如下:超声时间为10 min,卵磷脂添加量为232 mg,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1,谷胱甘肽添加量为75 mg,吐温-80的添加量为94 mg;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最大包埋率为(65.85±0.54)%.优化后的高包埋率还原型谷胱甘肽纳米脂质体在食品工业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pH敏感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薄膜分散-pH 梯度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纳米脂质体,并研究了该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形态、粒径、稳定性和 pH 敏感性.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修饰后阿霉素脂质体的ζ电位、酸性条件下药物渗漏速率、渗漏百分率比未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均有明显提高.所制pH敏感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达87%左右,体积粒径为(74.7±11.5)am;4℃冷藏保存3个月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1-乙基-3-(3-二甲基丙基)-碳二亚胺(EDC)介导反应合成了叶酸偶联的羧甲基壳聚糖(CMCT-FA),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薄膜分散-pH梯度法制备CMCT-FA修饰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考察了CMCT-FA修饰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ζ电位以及在不同pH释药介质中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CMCT-FA修饰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ζ电位较未修饰脂质体明显减小,但较CMCT修饰阿霉素纳米脂质体无明显差别;与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和CMCT修饰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相比,CMCT-FA修饰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在酸性条件下的药物释放速率和药物释放量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W/W型明胶-泊洛沙姆乳液体系结合二次冻干技术制备包载盐酸阿霉素的明胶-泊洛沙姆纳米脂质体。采用Sephadex G-50凝胶柱结合高压液相法建立盐酸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主药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溶液外观、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的测定,表征盐酸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盐酸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呈现良好的圆整形态,颗粒不聚集,平均粒径为(187.02±9.56)nm,盐酸阿霉素纳米脂质体表面Zeta电位为-(16.8±1.43)mV,包封率达到(86.3±2.3)%。W/W型乳液体系结合二次冻干技术有利于制备高质量的盐酸阿霉素纳米脂质体。  相似文献   

7.
制备吉非罗齐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其体外缓释和体内降脂作用.方法:建立吉非罗齐HPLC体外分析方法测定含量.通过乙醇注入法制备吉非罗齐纳米脂质体,考察脂质体理化性质.进行体外溶出实验检验吉非罗齐脂质体的缓释效果,小鼠体内实验检验降脂功效.结果:制得脂质体外观呈淡蓝色乳光,无沉淀,透射电镜图显示其呈类球状,分布均匀.最优处方包封率为(80.73±1.65)%,粒径为(122.82±3.61)nm,PDI为0.181±0.01,Zeta电位(-23.77±0.60)mV.吉非罗齐纳米脂质体体外24h累积释放量达到90.45%.在药效学实验中,吉非罗齐高剂量组降脂效果最好,各血浆指数均有显著变化.结论:乙醇注入法制备吉非罗齐纳米脂质体操作易行,包封率高、粒径小而均一、稳定性强,释放缓慢无突释,降血脂效果显著,为后期吉非罗齐新剂型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包封多酸化合物K6H2[CoW11TiO40] (缩写为CoW11Ti)的纳米脂质体复合物,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包封率和含药量、粒度粒径、体外释药量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多酸纳米脂质体复合物包封率为45%,含药量为23%,粒径分布在62.2~76.7nm范围内,平均粒径为69.4nm.在4℃可以稳定存在3个月.多酸化合物被包封于纳米脂质体后,活性明显高于原多酸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以磷脂、胆固醇为膜材,加入表面活性剂胆酸钠,采用真空旋转蒸发法制备利多卡因柔性纳米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含量,并对制剂的形态学、包封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多卡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0 6±6.88)nm,利多卡因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20 μg/mL~500 μg/mL(r=0.999 95),平均回收率为(100.4±0.44)%(n=3),包封率为(80.1±1.02)%(n=5).结论:利多卡因柔性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0.
砂仁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薄膜分散与探头超声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砂仁挥发油纳米脂质体,并对其形貌、大小进行了分析.脂质体粒径为50~100nm,平均粒径为90nm,呈圆球形.脂质体稳定性研究表明包封率为94.7%.  相似文献   

11.
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EA-FNL)的最佳制备工艺,验证其透皮效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卵磷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药物质量浓度、水化时间对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经Box-Behnken效应面法得到最优处方,测定其粒径,以大鼠腹部皮肤为材料,进行24 h透皮扩散实验.结果表明: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处方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中,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7.83∶1,脂质体制备水化时间为2.1 h,卵磷脂与吐温-20的质量比为2∶1,平均包封率为75.66%,粒径为(178.60±4.59)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15±0.01,电位为(-30.60±0.92)mV,EA-FNL稳定性良好;EA-FNL 24 h累积透过量为9.54 μg·cm-2,24 h后皮肤滞留量为13.77 μg·cm-2;文中方法制备的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可控,在皮肤滞留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和厚朴酚长循环纳米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药脂比(质量比)、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例和m PEG2000-DSPE浓度3个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并对各个因素进行二次回归拟合,通过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BBD-RSM)优选最佳处方.最终优选的处方为和厚朴酚与脂类质量比为1∶20,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6.71∶1,DSPE-PEG2000浓度为13.38%,药物的平均包封率为92.32%.优化后的处方所制备的脂质体的Zeta电位稳定、粒径分布均匀,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应用简便、预测性好,制备的和厚朴酚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Caco-2细胞模型,并用于纳米脂质体包裹胰岛素的体外吸收特性研究.通过Caco-2细胞培养于Transwell上,培养20余天,使其生长分化成单层小肠上皮样细胞,然后以单层细胞电阻,电镜观察小肠上皮结构的形成,碱性磷酸酶反应测定单层细胞极性以及对葡聚糖的通透特性等指标对该模型进行评估,并运用Caco-2细胞模型,对胰岛素和纳米脂质体胰岛素进行通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aco-2细胞形成刷状缘及紧密连接结构,碱性磷酸酶活性集中在刷状缘侧,单层细胞电阻达到300~500Ω/cm^2,类似小肠上皮.纳米脂质体包裹后,胰岛素的通透量显著增加.说明纳米脂质体包裹可提高胰岛素的通透性,可以作为胰岛素口服用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大豆磷脂、聚乙交酯丙交酯(PLGA)和聚乙二醇(PEG)3种原料成功制备了包裹难溶于水的植物提取物姜根油(GRO)的纳米脂质体、PLGA纳米颗粒和PEG纳米颗粒,并对3种不同载体制备的纳米制剂的形貌、大小、Zeta电位,包封率及物理稳定性等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3种纳米颗粒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需要制备不同的颗粒,为开发新型的难溶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理想药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T)为修饰剂,采用薄膜-pH梯度法制备具有pH敏感性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CMCT-DOX-NL),以增加抗癌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同时增强抗癌药物向肿瘤细胞内的传递。结果表明:制备的CMCT-DOX-NL粒子形貌圆整,粒径分布均匀为(38±22.1)nm,药物包封率为88.83%;相比传统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DOX-NL),CMCT-DOX-NL与Hela细胞的结合和摄取均有所提高,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强;CMCT-DOX-NL的体外药物释放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比普通的阿霉素脂质体更能促进阿霉素(DOX)向肿瘤细胞内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乳化法与冷冻干燥法制备雨生红球藻油柔性纳米脂质体冻干粉(Hpo-FNL-LP),并研究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微观形态及稳定性.采用桨法测定Hpo-FNL-LP体外累积溶出率,扩散池法测定皮肤累计渗透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虾青素血药质量浓度.结果表明:Hpo-FNL-LP的包封率为(89.16±1.21)%,载药量为(1.34±0.04)%,粒径为(165.75±0.11)nm,Zeta电位为(-18.45±0.48)mV,微观形态为双层膜的圆形结构,稳定性较好;与雨生红球藻油乙醇溶液相比,Hpo-FNL-LP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Hpo-FNL-LP中虾青素24 h的皮肤累计渗透量达到(12.84±0.36)μg·cm-2,显著高于雨生红球藻油普通脂质体;与虾青素油溶液相比,Hpo-FNL-LP的t1/2延长,ρmax与AUC0-t增大,相对生物利用度高达(422.53±3.30)%.  相似文献   

17.
紫红色表型盐地碱蓬叶片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州海边潮间带叶片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与绿色表型叶片相比,紫红色表型盐地碱蓬叶片中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总糖含量较低,而甜菜红素、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成分含量较高.这些结果为紫红色表型盐地碱蓬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替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方法: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超滤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通过单因素考察,分别考察药脂比、液固脂质比、水浴温度、两种固体脂质比、滴加速度、搅拌速度对包封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处方。制备冻干制剂,并进行理化性质的考察和体外释放的研究。结果:根据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得到的最佳处方制备三批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其包封率为22.98%±2.6,载药量为3.71%±0.16,p H值为5.18±0.34,电镜照片显示替莫唑胺纳米脂质载体外观呈圆整的球形或类球形实体,粒径均匀;冻干制剂外观呈白色粉末,复溶后包封率略有增大,平均包封率为23.92%±2.6;体外释放显示出缓释效果。结论: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替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方法简单,冻干制剂稳定,包封率变化不大,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反式白藜芦醇纳米粒(t-Res-NPs),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从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纳米粒形态、缓释作用、稳定性等方面对t-Res-NPs进行体外评价.结果表明:t-Res-NPs粒径为(85.38±1.69) nm,Zeta电位为(19.93±3.25) mV,包封率为(88.31±0.59)%,载药量为(5.96±1.60)%;纳米粒形态呈圆形;t-Res-NPs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释放过程较为平稳,突释现象不明显;肠内菌对t-Res-NPs及反式白藜芦醇(t-Res)几乎无代谢作用,肝脏代谢酶对t-Res具有强烈的代谢作用,而t-Res-NPs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减慢其代谢速率;t-Res-NPs可明显改善t-Res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紫杉醇作为治疗癌症的有效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癌效果和广谱治疗范围.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可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本文采用注入法制备不同药载比(紫杉醇/牛血清白蛋白)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考察了其粒径及释药性能.以药载比为9∶1制备的纳米粒的粒径最小,颗粒最均匀并且其释放速率最慢,有较好的缓释效果.考察药载比为9∶1制备的纳米粒的稳定性及载药量.放置一周后其粒径没有太大变化判断其稳定,计算载药量为1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