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叶酸纳米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叶酸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及包封率,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包封材料,用乙醇注入法快速制备叶酸纳米脂质体,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脂质体的形态结构,研究了叶酸浓度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胆固醇和卵磷脂浓度均为0.03μmol/mL时,纳米脂质体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当叶酸质量浓度为80.0μg/mL时可以得到较高的包封率,达到39.82%.电镜观察显示,制备的叶酸纳米脂质体颗粒多数呈比较规整的圆形或卵圆形,颗粒彼此分散,轮廓清晰,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33 nm.  相似文献   

2.
pH敏感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薄膜分散-pH 梯度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纳米脂质体,并研究了该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形态、粒径、稳定性和 pH 敏感性.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修饰后阿霉素脂质体的ζ电位、酸性条件下药物渗漏速率、渗漏百分率比未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均有明显提高.所制pH敏感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达87%左右,体积粒径为(74.7±11.5)am;4℃冷藏保存3个月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替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方法: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超滤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通过单因素考察,分别考察药脂比、液固脂质比、水浴温度、两种固体脂质比、滴加速度、搅拌速度对包封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处方。制备冻干制剂,并进行理化性质的考察和体外释放的研究。结果:根据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得到的最佳处方制备三批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其包封率为22.98%±2.6,载药量为3.71%±0.16,p H值为5.18±0.34,电镜照片显示替莫唑胺纳米脂质载体外观呈圆整的球形或类球形实体,粒径均匀;冻干制剂外观呈白色粉末,复溶后包封率略有增大,平均包封率为23.92%±2.6;体外释放显示出缓释效果。结论: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替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方法简单,冻干制剂稳定,包封率变化不大,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包封多酸化合物K6H2[CoW11TiO40] (缩写为CoW11Ti)的纳米脂质体复合物,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包封率和含药量、粒度粒径、体外释药量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多酸纳米脂质体复合物包封率为45%,含药量为23%,粒径分布在62.2~76.7nm范围内,平均粒径为69.4nm.在4℃可以稳定存在3个月.多酸化合物被包封于纳米脂质体后,活性明显高于原多酸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砂仁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薄膜分散与探头超声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砂仁挥发油纳米脂质体,并对其形貌、大小进行了分析.脂质体粒径为50~100nm,平均粒径为90nm,呈圆球形.脂质体稳定性研究表明包封率为94.7%.  相似文献   

6.
利用1-乙基-3-(3-二甲基丙基)-碳二亚胺(EDC)介导反应合成了叶酸偶联的羧甲基壳聚糖(CMCT-FA),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薄膜分散-pH梯度法制备CMCT-FA修饰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考察了CMCT-FA修饰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ζ电位以及在不同pH释药介质中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CMCT-FA修饰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ζ电位较未修饰脂质体明显减小,但较CMCT修饰阿霉素纳米脂质体无明显差别;与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和CMCT修饰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相比,CMCT-FA修饰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在酸性条件下的药物释放速率和药物释放量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W/W型明胶-泊洛沙姆乳液体系结合二次冻干技术制备包载盐酸阿霉素的明胶-泊洛沙姆纳米脂质体。采用Sephadex G-50凝胶柱结合高压液相法建立盐酸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主药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溶液外观、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的测定,表征盐酸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盐酸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呈现良好的圆整形态,颗粒不聚集,平均粒径为(187.02±9.56)nm,盐酸阿霉素纳米脂质体表面Zeta电位为-(16.8±1.43)mV,包封率达到(86.3±2.3)%。W/W型乳液体系结合二次冻干技术有利于制备高质量的盐酸阿霉素纳米脂质体。  相似文献   

8.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T)为修饰剂,采用薄膜-pH梯度法制备具有pH敏感性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CMCT-DOX-NL),以增加抗癌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同时增强抗癌药物向肿瘤细胞内的传递。结果表明:制备的CMCT-DOX-NL粒子形貌圆整,粒径分布均匀为(38±22.1)nm,药物包封率为88.83%;相比传统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DOX-NL),CMCT-DOX-NL与Hela细胞的结合和摄取均有所提高,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强;CMCT-DOX-NL的体外药物释放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比普通的阿霉素脂质体更能促进阿霉素(DOX)向肿瘤细胞内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EA-FNL)的最佳制备工艺,验证其透皮效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卵磷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药物质量浓度、水化时间对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经Box-Behnken效应面法得到最优处方,测定其粒径,以大鼠腹部皮肤为材料,进行24 h透皮扩散实验.结果表明: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处方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中,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7.83∶1,脂质体制备水化时间为2.1 h,卵磷脂与吐温-20的质量比为2∶1,平均包封率为75.66%,粒径为(178.60±4.59)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15±0.01,电位为(-30.60±0.92)mV,EA-FNL稳定性良好;EA-FNL 24 h累积透过量为9.54 μg·cm-2,24 h后皮肤滞留量为13.77 μg·cm-2;文中方法制备的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可控,在皮肤滞留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以磷脂、胆固醇为膜材,加入表面活性剂胆酸钠,采用真空旋转蒸发法制备利多卡因柔性纳米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含量,并对制剂的形态学、包封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多卡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0 6±6.88)nm,利多卡因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20 μg/mL~500 μg/mL(r=0.999 95),平均回收率为(100.4±0.44)%(n=3),包封率为(80.1±1.02)%(n=5).结论:利多卡因柔性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Cur-LCL)的稳定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对现有姜黄素脂质体(Cur-Lips)和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优化。使用乙醇注入法制备Cur-Lips,用后插法将DSPE-PEG2000插入Cur-Lips中制成Cur-LCL。结果表明:Cur-LCL外观为圆形囊泡状球体,平均包封率为(88.91±0.94)%,4℃存放15d包封率没有明显变化,平均渗漏率为2.4%,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ur-LCL平均粒径为(118.4±3.2)nm(n=3),呈单峰分布,平均电位为(-12.9±0.32)mV(n=3);以溶解度为标准对溶出介质进行筛选,选择以1%Tween 80的生理盐水为体外释放试验的溶出介质,Cur原料药12h基本释放完全,Cur-Lips在36h基本释放完全,累计释放率为92.67%,Cur-LCL在72h基本释放完全,累计释放率为91.36%。Cur-LCL具有明显的缓释性,可以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达到长循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首次合成了磷酸壳寡糖-胆固醇接枝物(PCS-Chol),并对其结构、取代度和特性黏度等进行了考察.制备了由该接枝物所修饰的磷酸壳寡糖-阿霉素脂质体(PCS-DOX-L),考察了该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形态以及体外释放.采用MTT法评价了该制剂对MG63细胞的毒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脂质体的粒径为209. 5±0. 5 nm,包封率为(85. 4±2. 2)%;体外释放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和缓释特性.MTT实验表明该脂质体对MG63细胞的毒性具有时间和浓度双依赖性.荷瘤裸鼠的体内分布实验表明,PCS-L具有一定的骨肉瘤靶向性.本研究初步证明了PCS在体内具有良好的骨靶向性,所修饰形成的PCS-L可用于骨肉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青蒿素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研制高包封率和稳定的脂质体。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以正交实验优化处方,测定了脂质体中药物的包封率,并初步考察了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优化处方与工艺所得脂质体形态均匀,包封率大于85%,载药量达27.22%,粒径约为90 nm,Zeta电位约为-68.4 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工艺简便,包封率高,制备的脂质体稳定好。  相似文献   

14.
乙醇注入法制备司帕沙星脂质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司帕沙星脂质体,单因素考察优化了制备工艺和处方,以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采用乙醇注入高压均质法制备了司帕沙星脂质体,以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含量和包封率.实验结果表明,司帕沙星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2.1nm,包封率为47%左右.乙醇注入高压均质法适用于制备司帕沙星脂质体,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司帕沙星脂质体的含量和包封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反式白藜芦醇纳米粒(t-Res-NPs),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从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纳米粒形态、缓释作用、稳定性等方面对t-Res-NPs进行体外评价.结果表明:t-Res-NPs粒径为(85.38±1.69) nm,Zeta电位为(19.93±3.25) mV,包封率为(88.31±0.59)%,载药量为(5.96±1.60)%;纳米粒形态呈圆形;t-Res-NPs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释放过程较为平稳,突释现象不明显;肠内菌对t-Res-NPs及反式白藜芦醇(t-Res)几乎无代谢作用,肝脏代谢酶对t-Res具有强烈的代谢作用,而t-Res-NPs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减慢其代谢速率;t-Res-NPs可明显改善t-Res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制备并优化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TOE-NPs),对其进行体外表征及抗脑胶质瘤效果考察.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处方;对采用最优处方制备的纳米粒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等进行评价,以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为模型细胞考察抗胶质瘤效果.纳米粒最优处方为: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1:3.3),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质量浓度8.80 mg/mL,理论载药量17.77%,所制备的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粒径为136.2±3.4 nm,包封率为(93.29±1.93)%,120 h累计释放率为(88.13±2.39)%,MTT结果显示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对C6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强于替莫唑胺纳米粒(IC_(50),28.16μmol/L和169.12μmol/L,P 0.01).所优选的纳米粒处方合理可行,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有明显的缓释特性和较强的体外抗胶质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融乳化法与冷冻干燥法制备雨生红球藻油柔性纳米脂质体冻干粉(Hpo-FNL-LP),并研究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微观形态及稳定性.采用桨法测定Hpo-FNL-LP体外累积溶出率,扩散池法测定皮肤累计渗透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虾青素血药质量浓度.结果表明:Hpo-FNL-LP的包封率为(89.16±1.21)%,载药量为(1.34±0.04)%,粒径为(165.75±0.11)nm,Zeta电位为(-18.45±0.48)mV,微观形态为双层膜的圆形结构,稳定性较好;与雨生红球藻油乙醇溶液相比,Hpo-FNL-LP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Hpo-FNL-LP中虾青素24 h的皮肤累计渗透量达到(12.84±0.36)μg·cm-2,显著高于雨生红球藻油普通脂质体;与虾青素油溶液相比,Hpo-FNL-LP的t1/2延长,ρmax与AUC0-t增大,相对生物利用度高达(422.53±3.30)%.  相似文献   

18.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和厚朴酚长循环纳米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药脂比(质量比)、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例和m PEG2000-DSPE浓度3个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并对各个因素进行二次回归拟合,通过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BBD-RSM)优选最佳处方.最终优选的处方为和厚朴酚与脂类质量比为1∶20,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6.71∶1,DSPE-PEG2000浓度为13.38%,药物的平均包封率为92.32%.优化后的处方所制备的脂质体的Zeta电位稳定、粒径分布均匀,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应用简便、预测性好,制备的和厚朴酚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延长吡非尼酮口服给药半衰期,减少药物用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响应肺纤维化的酸性微环境,设计将吡非尼酮包载在pH敏感脂质体中,考察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根据包封率及粒径确定最佳工艺,并对制备的脂质体进行表征。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88.25±1.85)%,平均粒径为109.0±3.4 nm。脂质体在pH为7.4的PBS中释放缓慢,24 h内可释放50%左右,而在p H为5.5的PBS中释放迅速,24 h内可释放80%左右。体外释放实验表明pH敏感脂质体能够响应于酸性微环境释放药物,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半衰期,为吡非尼酮的扩大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白蛋白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研究了复乳法制备聚乳酸-白蛋白复合微球和白蛋白的体外释放。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对复合微球的大小、形态、负载率和体外释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微球外观圆整,粒径主要分布在10~40μm,白蛋白的包封率为(85.25±2.5)%,负载率为(14.52±0.42)%。该复合微球在体外缓释白蛋白达27 d以上,主要通过扩散控释机制,缓释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