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青蒿素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研制高包封率和稳定的脂质体。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以正交实验优化处方,测定了脂质体中药物的包封率,并初步考察了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优化处方与工艺所得脂质体形态均匀,包封率大于85%,载药量达27.22%,粒径约为90 nm,Zeta电位约为-68.4 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工艺简便,包封率高,制备的脂质体稳定好。  相似文献   

2.
以高纯度大豆卵磷脂为包装材料,用反相蒸发法制备出果酸脂质体。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形态结构,并证实其直径为100-300nm,比较了果酸质量浓度对包封率的影响,脂质体溶液浓度和温度对泄漏率的影响,稳定剂用量对脂质体液的影响。结果表明,果酸质量浓度是0.3g/L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包封率,丙二醇的适宜质量分数是5%-15%,一般浓度增加会使脂质体的泄漏率升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膜透析法制备载药胶束,研究了载体材料用量、药物投入量、透析时间、溶剂等对胶束的载药量、包封率及粒径的影响。对所制得胶束的理化性质如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及体外释放进行了研究。采用UV法研究姜黄素溶液对照和姜黄素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对其释放曲线进行拟合。结果显示采用膜透析法制备的PLGA PEG PLGA载药胶束,平均粒径26.29 nm,包封率(70.03±0.34)%,载药量(6.4±0.02)%。姜黄素对照溶液和姜黄素胶束体外释放分别符合双指数双相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沉淀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以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大小、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其形态表征;使用桨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制备的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59.6±2.95)nm,PDI...  相似文献   

5.
以蛋黄卵磷脂、胆固醇和神经酰胺为成膜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胶原蛋白神经酰胺脂质体(CO-CS)。以包封率为响应值,以药脂比、膜材比、超声时间和水合时间为影响因素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药脂比为1:16、超声时间为8.5 min、膜材比为4.3:1时,包封率可达90.73%。在此条件下,样品的粒径为(206.63±2.06)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ex, PDI)为0.187±0.010,Zeta电位为(-34.90±0.82) mV。避光保存60 d后,CO-CS的包封率为87.2%,粒径为(223.70±1.85) nm、PDI为0.174±0.013、Zeta电位为(-33.51±2.10) mV。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CO-CS包封率高,稳定性良好,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溶菌酶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溶菌酶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确定了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工艺条件。采用逆相蒸发法,考察了溶剂密度、膜材浓度、制备温度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溶菌酶脂质体包封率、稳定性及形态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6 g卵磷脂和0.3 g胆固醇加入到12 mL密度为1 g/mL的混合有机溶剂中,37°C下用逆相蒸发法制备溶菌酶脂质体,并对其进行1.5 m in超声后所得产品包封率可达84%以上,所得脂质体形态圆整,粒径为150~400 nm,在4°C下保存40 d外观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硫酸氢黄连素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硫酸氢黄连素(Bb)脂质体.探讨了影响Bb脂质体包封率的因素,确定了最佳处方及实验条件,使包封率达57.5%,经电镜观察所制得的脂质体为微球状的大单室脂质体.  相似文献   

8.
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紫外分光光度———透析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的各因素.结果表明,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最佳条件为孵化温度60℃,孵化时间30 m in,胆固醇3.3 mg.mL-1,此时包封率达到最高,且脂质体的包封率随着卵磷脂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替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方法: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超滤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通过单因素考察,分别考察药脂比、液固脂质比、水浴温度、两种固体脂质比、滴加速度、搅拌速度对包封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处方。制备冻干制剂,并进行理化性质的考察和体外释放的研究。结果:根据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得到的最佳处方制备三批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其包封率为22.98%±2.6,载药量为3.71%±0.16,p H值为5.18±0.34,电镜照片显示替莫唑胺纳米脂质载体外观呈圆整的球形或类球形实体,粒径均匀;冻干制剂外观呈白色粉末,复溶后包封率略有增大,平均包封率为23.92%±2.6;体外释放显示出缓释效果。结论: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替莫唑胺长循环纳米脂质载体方法简单,冻干制剂稳定,包封率变化不大,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氟比洛芬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薄膜蒸发-超声分散法制备氟比洛芬脂质体,通过鱼精蛋白凝聚法测定脂质体对氟比洛芬的包封率和载药率,研究了氟比洛芬脂质体载药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得的氟比洛芬脂质体的粒径为100~25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氟比洛芬定位于脂质体的疏水基团区域,它在卵磷脂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KD为815.6.当卵磷脂浓度为5.4×10-4mol.L-1时,所得脂质体对氟比洛芬的包封率和载药率比较理想;随着氟比洛芬与卵磷脂的质量比的增加,脂质体对氟比洛芬的载药率增大,包封率降低;胆固醇可以调节脂质体膜的稳定性,胆固醇与卵磷脂的质量比应该控制在0.3以下,过高浓度的胆固醇会大量插入膜内使得膜的刚性增强,导致脂质体对氟比洛芬的载药率和包封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体外实验方法对于药理学研究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细胞、亚细胞、分子等水平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时,但此方法对于中药而言,存在许多问题。中药血清药理学作为一种新的体外试验方法,其实验结果被证明更加可信,与整体实验的相关性更好。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的需要,中药复方有效成分是否能通过血脑屏障并产生效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脑脊液药理学方法的提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更为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带来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角度进行改革。即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设计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注意实验考核方式的公正与客观全面性,最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并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EA-FNL)的最佳制备工艺,验证其透皮效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卵磷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药物质量浓度、水化时间对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经Box-Behnken效应面法得到最优处方,测定其粒径,以大鼠腹部皮肤为材料,进行24 h透皮扩散实验.结果表明: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处方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中,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7.83∶1,脂质体制备水化时间为2.1 h,卵磷脂与吐温-20的质量比为2∶1,平均包封率为75.66%,粒径为(178.60±4.59)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15±0.01,电位为(-30.60±0.92) mV,EA-FNL稳定性良好;EA-FNL 24 h累积透过量为9.54μg·cm-2,24 h后皮肤滞留量为13.77μg·cm-2;文中方法制备的鞣花酸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可控,在皮肤滞留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论文在系统中药学"品、质、性、效、用"思想的指导下,以中药大黄为研究对象,设计中药炮制综合实验,涵盖大黄药材基源鉴定、大黄炮制品制备、质量标准及药效评价等内容,涉及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药物分析、中药药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该实验的实施,能够将多学科知识串联后实训学生,达到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6.
丹参三七配伍的效应特点与基于效应的新药设计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药效物质、体内体外药理实验研究的具体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丹参、三七配伍组合后的效应特点和表现形式,进而提出基于组分效应关系、组分配伍优化设计、研制现代中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明胶,聚乙烯醇等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替莫唑胺载药凝胶,采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对替莫唑胺载药凝胶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药物的释放规律.结果显示:在明胶海绵中分别加入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和聚谷氨酸等高分子材料能有效降低海绵的空隙率,使其符合载药的要求,所制备的替莫唑胺载药混合海绵的包封率在60%以上,但缓释时间较短,且受所加入高分子材料的亲水性的影响;而以聚乙烯醇为主体制备的替莫唑胺载药凝胶,其包封率可达90%以上,缓释时间最高可达130 h,而加入适量的明胶可调控载药凝胶的亲水性和缓释速度.  相似文献   

18.
为探求吴茱萸超微饮片的品种鉴别方法,以来自不同产地的5个吴茱萸样品、7个疏毛吴茱萸和3个石虎样品制成的超微饮片为实验材料,用分子克隆方法获得并测定其ITS序列。标记它们的ITS1,5.8s,ITS2的全长序列,构建了吴茱萸的ITS序列指纹图谱,得出吴茱萸超微饮片3个不同植物来源种内相似度在98%以上;吴茱萸和其变种疏毛吴茱萸及石虎之间的ITS序列有显著的差异,可达27%,而疏毛吴茱萸和石虎的序列差异较小,但是在两组序列的对比中,发现有8个特异位点,显示了这两个亲缘关系比较相近的药材的区别。以ITS序列测定与分析可作为吴茱萸超微饮片的品种鉴定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菜芙蓉总黄酮(TFA)的纯化条件及体内抗氧化性,采用AB-8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洗脱工艺,控制纯化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0.1g/mL,pH值为3.5,解吸液乙醇体积分数为70%,解吸液体积与树脂质量比为20∶1(mL/g)。在最优纯化条件下,黄酮的质量分数提高到48.5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AT,GSH-Px和SOD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TFA具有良好的体内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