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玉米淀粉的热力学性质与消化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种不同直链/支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蜡质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Hylon Ⅴ和Hylon Ⅶ)的热力学性质及体外消化性进行测定,进一步分析了淀粉热力学性质与消化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支(蜡质和普通)玉米淀粉与高链玉米淀粉(Hylon Ⅴ和Hylon Ⅶ)的热力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高支玉米淀粉的起糊温度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4种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利用Brabender黏度仪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淀粉糊性质与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糊化及糊化后4℃条件下保藏24h两种处理方式对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直链淀粉含量与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的峰值黏度、消减值、DSC糊化温度影响显著;在in-vitro消化模型中,4种玉米淀粉经两种方式处理后产生的消化产物总量以及消化速度均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而降低;4℃条件下保藏24h处理后,凝沉淀粉消化产物总量与消化速度均低于糊化淀粉,且降低程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理化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水分含量下对普通玉米淀粉进行了湿热处理,研究了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颗粒形貌、黏度、热力学性质、结晶性和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玉米淀粉的颗粒外形仍保持完整,但颗粒表面出现破损,偏光十字仍存在,高水分含量下处理时部分偏光十字消失;经湿热处理后,淀粉起糊温度提高,峰值黏度、终止黏度和崩解值下降,淀粉糊化过程吸热焓变减小;结晶度随湿热处理水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在高水分含量下处理的淀粉中出现A+V型结晶峰,表明形成了淀粉脂质复合物;抗性和慢消化淀粉含量随湿热处理水分含量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低于淀粉糊化温度条件下酶脱支处理对直链淀粉溶出及缓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影响。选取不同条件产物,采用Guraya法测定酶脱支处理后的缓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变化,从而研究酶脱支处理过程上清液中溶出的直链淀粉与沉淀淀粉颗粒态缓慢消化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进一步研究酶脱支淀粉的颗粒形貌、结晶特性、热焓特性。结果表明,直链淀粉溶出量与缓慢消化淀粉形成具有相关性;低于糊化温度下通过酶脱支制备缓慢消化淀粉能提高淀粉颗粒表面的疏松度;相对于结晶的数量,结晶的质量对淀粉消化性影响更大;酶脱支处理后,淀粉糊化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均有所增加,糊化温度区间变小,糊化焓降低。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下蜡质玉米淀粉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对含水量为30%的蜡质玉米淀粉进行处理,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布拉本德粘度仪等对微波辐射前后淀粉的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微波辐射的淀粉颗粒表面会出现小孔和凹坑;微波辐射增强了对应的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降低了玉米淀粉的膨胀度、溶解度、冻溶稳定性以及焓值,提高了糊化转变温度及其范围;蜡质玉米淀粉经处理后,其糊化起始温度升高,粘度降低,但粘度曲线不改变.以上结果表明,在淀粉颗粒内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直链淀粉与直链淀粉之间、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之间会发生交互作用,产生新的不同稳定性的结晶体,从而使淀粉内部出现更加有序的结晶排列.  相似文献   

6.
退化是淀粉糊化后分子链重排的过程,为了探究直链/支链比值对淀粉退化的影响,本文采用碱性甘油超声提取小米淀粉中直链淀粉,通过非对称场流分离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衍射法,对3种不同直链/支链比值的小米淀粉的颗粒形貌、晶体结构、结晶度、糊化特性、退化行为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甘油超声提取法对小米淀粉颗粒形态影响较小,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对糊化温度无显著影响;3种小米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为蜡质小米淀粉<碱性甘油超声提取小米淀粉<普通小米淀粉.实验结果证明在4 ℃储存7 d小米淀粉的退化程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高抗性淀粉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M344和抗性淀粉含量较低的小麦品种武春3号重组自交得到F2∶3家系,对F2∶3家系抗性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膨胀势进行了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分析了小麦抗性淀粉与其它淀粉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18,P≤0.01),通径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小麦抗性淀粉含量存在正向影响,直接通径系数达0.169;小麦抗性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151,P≤0.05),但与膨胀势间呈不显著负相关(r=-0.57)。小麦抗性淀粉含量(Y)与总淀粉含量(X1)、直链淀粉含量(X2)及膨胀势(X3)间的回归方程为Y=0.289+0.007X1+0.037X2-0.033X3,该方程可解释抗性淀粉7%的表型变异,说明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最密切,其次为总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8.
对黑小麦淀粉的颗粒性状、透明度、膨胀势、直链淀粉含量、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小麦淀粉颗粒较大,多呈圆球形或卵圆形,尺寸为5~25μm;总淀粉含量与对照小偃6号相当;直链淀粉和破损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小偃6号.黑小麦淀粉具有较好的膨胀特性,但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较差.黑小麦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较高,峰值黏度为0.340~0.483Pa.s,其热糊和冷糊稳定性均比对照品种差,但加入NaCl和蔗糖均能提高黑小麦淀粉糊的热糊稳定性,减缓冷却过程中淀粉的老化,其中起始糊化温度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峰值黏度、回生值、破损值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起始糊化温度、峰值黏度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破损值和回生值却随蔗糖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另外,随着pH值的升高,黑小麦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逐渐降低,峰值黏度、破损值和回生值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9.
淀粉与油脂热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淀粉-脂质二元复合物,这会显著影响淀粉基产品的品质、保质期、物理化学特性等。菠萝蜜是新型小颗粒、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热带特色淀粉资源。以木薯和玉米两种淀粉与菠萝蜜淀粉同为A型结晶的淀粉作参照,探究加热过程中菠萝蜜原淀粉与月桂酸形成复合物的复合指数、糊化特性、粒径分布、颗粒形貌和短程有序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相比,菠萝蜜淀粉表现出最高的直链淀粉含量,粒径分布更小更均一,最高的短程有序性,更规则且光滑的颗粒形貌,偏低的峰值黏度和相对结晶度。与木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和玉米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相比,菠萝蜜淀粉-月桂酸复合物显示出最高的复合指数,较高的最终黏度和相对结晶度,粒径较小且表面光滑,偏低的峰值黏度和短程有序性。研究结果表明月桂酸的添加增强了菠萝蜜淀粉的抗剪切能力和热稳定性;改变了淀粉的颗粒形貌,使原来规则的半球形颗粒变成不规则块状,并增大了颗粒粒径;阻碍了淀粉重结晶,从而导致相对结晶度和短程有序性降低。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热处理过程中菠萝蜜淀粉与油脂特别是脂肪酸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热带特色淀粉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脚板薯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脚板薯淀粉颗粒的形态大小、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淀粉的粘度和糊化温度等方面研究了脚板薯淀粉的理化性质,从而得到一系列脚板薯淀粉性质的参数:脚板薯淀粉颗粒纵径范围42.67~79.69μm,平均值为61.66μm,横径范围为33.43-44.58μm,平均横径为39.22μm,其直链淀粉含量为总淀粉的27.18%.其初始糊化温度为65~67℃.  相似文献   

11.
湿热处理对不同淀粉颗粒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湿热处理不同种类淀粉,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布拉本德黏度仪等测试方法测定了颗粒结构和理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前后玉米淀粉的颗粒形貌基本未发生变化.经过湿热处理后,淀粉的结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特征峰的部分融合、峰强度的下降以及结晶度的降低.与原淀粉相比,经湿热处理后,淀粉的黏度、膨胀率、溶解率、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改性高链玉米淀粉的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生物群在半生物体内模型中分解底物的模拟人体消化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及其改性淀粉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及其改性淀粉的生物降解性能与其链淀粉含量有关,链淀粉含量为50%的高链玉米淀粉最难降解,普通玉米淀粉(链淀粉含量为26%)最易被降解,链淀粉含量为70%的高链玉米淀粉的降解性能居中;普通玉米淀粉和链淀粉含量高的玉米淀粉经交联变性可抑制其生物降解性能,而羧甲基化变性将会加速其降解.  相似文献   

13.
羧甲基化对淀粉颗粒糊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糊化是淀粉的重要性质。本试验用一氯醋酸与原淀粉反应,得到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淀粉,研究了羧甲基化淀粉颗粒糊化温度、遇水膨胀性和偏光十字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程度羧甲基化淀粉颗粒糊化影响不大;较高程度羧甲诺化对淀粉粒糊化影响显著,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大为降低,颗粒遇水易膨胀,偏光十字消失,甚至常温能遇水湖化。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及其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甘肃省主要种植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以及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不同,由此造成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变性淀粉颗粒的糊化温度随反应pH值、时间和三氯氧磷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其DSC的糊化特性,结果发现酯化交联淀粉的糊化完成温度比原淀粉高,随反应pH值、时间和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反应pH值为8.0和9.0时,变性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比原淀粉低,随反间时间、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反应pH值为10.0和11.0时,变性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变化则随反应时间、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其值从比原淀粉低上升到比原淀粉高,这些变化规律同酯化交联淀粉的反应历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