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抗肿瘤活性中度嗜盐菌YIM 80186的分离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青海盐碱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中度嗜盐放线菌YIM 80186,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和抗菌活性.菌株YIM 80186在添加20~100 g/L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而在未添加NaCl的多数培养基上生长微弱.最高能耐受200 g/L NaCl.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丰富,白色至黄白色.气生菌丝产生直的或弯曲的孢子链,基内菌丝发育良好,断裂.生长pH范围6.0~10.0,最适pH 7.5~8.0.通过对其进行的包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以及基于16S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的多相分类研究,该菌株具有拟诺卡氏属的典型特征,初步鉴定其为拟诺卡氏菌属的1个潜在新种.  相似文献   

2.
 从云南河口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稀有放线菌YIM30243T.该菌株具有很强的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酶活性.通过对其进行的包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rDNA序列等方面的多相分类研究,确定其为诺卡氏菌属的1个新种,我们将其命名为白色诺卡氏菌(Nocardiaalba sp.nov.).该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气生菌丝呈黄白色至粉红白色,基内菌丝黄白至黄褐色.气生菌丝、基内菌丝均呈不规则断裂.  相似文献   

3.
 从云南丽江玉龙雪山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诺卡菌形稀有放线菌YIM31530T.该菌株具有很强的抗灰霉病、稻纹枯病活性.通过对其进行的包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rDNA序列等方面的多相分类研究,确定其为高丽菌属的1个新种,将其命名为抗菌高丽菌(Kribbella antibiotica sp.nov.).该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气生菌丝黄白色,基内菌丝浅黄色至黄白色.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多分枝,常断裂成不规则的杆状体,不游动.  相似文献   

4.
从云南洱源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链霉菌YIM31249TT.该菌株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通过对其进行的包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份以及16SrDNA序列等方面的研究,确定其为链霉菌属的一个亚种,我们将其命名为生黑孢链霉菌洱源亚种(Streptomycesmelanosporofacienssubsperyuanensis).菌株YIM31249T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均很丰富,孢子链较长且为螺旋状,部分孢子链螺旋成假孢囊,孢子表面粗糙不带刺,基丝不断裂.  相似文献   

5.
沧州高盐环境嗜盐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NaCl的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不同培养基从35份采自河北沧州高盐环境样品中分离得到33株中度嗜盐放线菌和13株耐盐放线菌.多相分类研究表明,嗜盐菌株具有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分类特征的多样性,在系统发育上试验菌株分别属于拟诺卡氏菌属、链霉菌属和纤维单胞菌科一新属.分析结果表明,沧州地区高盐环境中嗜盐放线菌主要类群是拟诺卡氏菌属和链霉菌属,另有少量纤维单胞菌科放线细菌;也说明高盐环境是分离新物种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森林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YIM31327^T.通过对其进行的包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份以及16S rDNA序列等多相分类研究,确定其为杜擀氏菌属的1个新种,我们将其命名为黑紫杜擀氏菌(Duganella violaceinigra sp.nov.).菌株YIM31327^T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生长pH为7.0,细胞短杆状、无孢子形成、有鞭毛、可运动。  相似文献   

7.
加州鲈诺卡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州鲈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鱼类养殖品种,但近年病害问题十分突出。诺卡菌已成为危害加州鲈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目前对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种属类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国内首次从患病加州鲈体内分离得到诺卡菌,并最终确定了其病原种类是鰤鱼诺卡菌Nocardia seriolea。从患病加州鲈内分离到菌株NH090627,镜检发现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分支状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诺卡菌属Nocardia细菌的基本特征相符。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菌株NH090627即为引起此次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对该菌株的16S rDNA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诺卡菌属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且与鰤鱼诺氏菌N. seriolea JCM 3360的16S rDNA 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9.9%。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我们将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鉴定为鰤鱼诺卡菌。为了指导该病的防控,还对该病原菌做了一系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但对磺胺类和氨苄青霉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鰤鱼诺卡氏菌是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黄粉色诺卡氏菌为一种近缘无毒环境诺卡氏菌.本实验研究主要以鰤鱼诺卡氏菌和黄粉色诺卡氏菌为两亲本,开展了原生质体融合研究.针对诺卡氏菌细胞壁厚的特性,本实验对原生质体制备时的溶菌酶脱壁时间进行了筛选,确定鰤鱼诺卡氏菌和黄粉色诺卡氏菌的最佳脱壁时间分别是65 min和100 min.用聚乙二醇促使两亲本菌的原生质体融合后,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菌落形态筛选、革兰氏染色观察、16S rRNA测序等方法,对融合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融合菌株的菌落形态较两亲本发生了改变,为革兰氏阳性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其与鰤鱼诺卡氏菌的同源性为99%.融合菌株的毒力较鰤鱼诺卡氏菌野生株有所降低.本研究为鰤鱼诺卡氏菌活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对鱼类诺卡氏菌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花园土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其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上形成假孢囊,气生菌丝亦形成螺旋状孢子丝,细胞壁Ⅰ型,应列入孢囊放线菌属。由于这株菌与国际上已报道孢囊放线菌属的种均不相同,因而是一个新种,定名为灰色孢囊放线菌新种(Actinosporangium griseus sp·nov·)。这是我们继已发现的紫褐孢囊放线菌新种之后的我国又一个同属新种。  相似文献   

10.
抗白粉病化合物C30997的产生菌YIM30997的初步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YIM30997是从云南省滇西北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抗白粉病类抗生素产生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及基于16SrDNA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菌株YIM30997归属于链霉菌属,可初步定为链霉菌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绿蓝链霉菌(Streptomycesvirdocyaneussp.nov.).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大多为多核单细胞丝状多分枝,菌丝相互交错在一起构成菌丝体。在固体平板培养基表面,有些放线菌如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高温放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小多胞菌科Micropolysporaceae和游动放线菌科Actinoplenaceae可分化出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较基内菌丝直径为宽。气生菌丝是放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贵州喀斯特地貌高海拔读取土壤放线菌多样性,通过在贵州喀斯特地貌高海拔自然保护区采集土壤,对放线菌进行分离、提纯和培养;并对已获得的放线菌菌株的16Sr DNA、18Sr DNA、ITS以及26S通过引物进型PCR扩增,扩增后行进DNA序列测定以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包含了1株为疑似新型放线菌、1株为链孢囊菌属,为较稀有菌属。4株为拟诺卡氏菌属,11株为链霉菌属、为常见菌属。此次研究初步揭示了贵州喀斯特地貌高海拔地区土壤中放线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硅藻土对诺卡氏菌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吉林长白硅藻土吸附水相中诺卡氏菌的吸附过程,讨论了吸附时间、硅藻土用量、溶液初始pH值和吸附温度等实验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对水相中的诺卡氏菌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该吸附过程进行得较快,在20min左右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在溶液初始pH值为7 0~9 0内都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不大,室温条件下操作即可;在诺卡氏菌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适量增加硅藻土用量可以提高吸附效果·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硅藻土表面的微孔和诺卡氏菌表面的菌丝可能是吸附过程的主要吸附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西藏豆科槐属植物砂生槐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砂生槐植株茎内分离得到链格孢属真菌,利用PDA培养基和KB培养基鉴定菌株菌落形态,利用载片培养法鉴定菌株孢子形态。结果显示:1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呈波状;该菌株菌落到后期时,从菌落中心到边缘呈现三种不同颜色,即中心部位为白色,白色菌落边缘为黑色,最外层为暗绿色;气生菌丝茂密,孢子与基质均呈黑色。在KB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该菌株菌落到后期时,从菌落中心到边缘呈现三种不同颜色,即中心部位为白色,白色菌落边缘为暗黄色,最外层为暗绿色;气生菌丝茂密,孢子为黑色,基质呈黄色。2孢子呈倒棒状、球形、倒梨形和椭圆形等多种形态,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多数为单细胞假喙,少数为短柱状假喙形态。3所分离出的菌株不具有性型,能形成简单的子座,分生孢子链从子座上伸出,并作合轴式延伸。4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孢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孢囊放线菌(Actinosporangium)是目前国际上有争议的一属放线菌。这属放线菌比较罕见,我国未发现过这种菌。在分离筛选稀有放线菌的过程中,我们从河北省保定地区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8562),其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上均能形成假孢囊,细胞壁Ⅰ型,形态结构与游动放线菌科各属和链霉菌科其它各属以及有假孢囊的马杜拉放线菌属有明显的区别,应列入链霉菌科成为独立的一个属——孢囊放线菌属。经形态与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全面鉴定,并与国际上已知孢囊放线菌进行比较,8563菌株同已知孢囊放线菌近似种明显不同,应是新种,因其气生菌丝和假孢囊呈紫褐色,定名为紫褐孢囊放线菌新种(Actinosporangium violaceofuscum sp.nov.)。 本文对这一新种的分离筛选与鉴定进行了描述,并对孢囊放线菌属的存在及其分类地位问题提出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6.
3个链霉菌新种的多相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筛选产生活性物质的过程中,发现4株具有抑菌、杀虫等生物活性的链霉菌.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程序进行了分类鉴定,并与链霉菌属已知相关菌种进行了比较,将YIM32065^T和YIM33176定名为多形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polyformus sp.nov.),YIM35551^T定名为抗霉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antifungus sp.nov.),YIM30823^T定名为灰白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griseoalbus sp.nov.).  相似文献   

17.
3株抗灰霉病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云南永胜、中甸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3株放线菌菌株YIM31658,YIM31679,YIM31777.具有很强的抗灰霉病活性,防效均达到100%.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rDNA序列等多相分类研究,确定其分属链霉菌属和链孢囊菌属.  相似文献   

18.
不论干雨季,橡胶、胡椒和咖啡根际土壤放线菌中,链霉菌的分离频率最高,占总分离频率的40%以上.其中,三作物根际土壤的链霉菌、链轮丝菌、马杜拉放线菌和孢囊放线菌等属的分离频率干季高于雨季、而小单孢菌、诺卡氏菌、游动放线菌、间孢囊菌和钦氏菌等属的分离频率雨季高于干季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淅川和南召生活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单元的活性污泥样本中共分离筛选得到9株菌,经过16S rRNA序列鉴定,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脱硝酸盐菌属(Denitratimonas)和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采用人工配水及实际废水两种方式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有机物和氮的去除能力检测。结果发现,人工配水菌株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去除率平均值为70.93%,氨氮去除率平均值为88.35%;淅川和南召实际废水菌株的COD去除率分别为62.63%和51.86%,总氮去除率为79.75%和71.61%。本研究获得了具有较好污染物去除能力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土壤放线菌分离及无抗菌活性株的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州的稻田土里分离出三支菌,其中一株(20号)产生的抗生物质不仅可抑制多种细菌,而且也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经初步鉴定为诺卡氏菌属放线菌;另外两支为天然无抗生活性的放线菌,属拟诺卡氏菌。对两株无活性的菌进行紫外照射,然后用四环素和盐酸羟胺复合诱变,经初筛后发现三支激活株,其中一支产生了较明显的抗真菌活力。最后对激活株和20号菌所产生的抗生物质进行初步研究,证明可能是一种非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实验结果表明这几支天然无活性的供试菌中均含有可被激活的沉默基因,这些基因和抗生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