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西北白马雪山西坡长苞冷杉林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白马雪山西坡长苞冷杉林的群落组成、结构以及不同海拔梯度上的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和苗木更新的变化规律.白马雪山西坡的长苞冷杉林为杜鹃一长苞冷杉林,分布于海拔3 500~4 200 m的范围内,林分结构简单,多为单层纯林,郁闭度0.5~0.7,长苞冷杉的平均密度为425株/hm2.该区长苞冷杉高度通常小于8 m,海拔从高到低平均胸径变化规律为19.4 cm→10 4 cm→11.2 cm.长苞冷杉种群在不同海拔梯度上都呈随机分布格局.更新苗木在海拔3 800 m左右的平均密度最大为19 300株/hm2,随着海拔升高或降低,密度都随之而减小.目前更新苗木低矮,平均高度通常只有10 cm左右,能否成功更新难以预料,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该区天然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天然青杨种群的平均胸径、密度、大小级结构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差异,以揭示环境变化对青杨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青杨种群的平均胸径沿海拔梯度表现为N型变化,并在海拔1 600 m达到最小;种群密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与平均胸径相反.从整体上看,除海拔1 700 m表现为下降型外,青杨种群大小级结构在其它海拔梯度上都表现为增长型.通过Morisita指数和扩散系数的研究发现,种群空间分布以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为主,以及10 m×10 m是进行青杨格局分析的较合适尺度.同时对种群中大小级植株空间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青杨种群的分布格局与种群年龄结构密切相关.此外,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造成青杨种群在海拔梯度上分布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对不同海拔高度的响应机制,在急尖长苞冷杉集中分布区,按垂直高度100m高差梯度进行采样,采用石蜡切片法及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急尖长苞冷杉叶片结构与光合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急尖长苞冷杉的叶片组织结构随海拔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片扭曲变小,海拔4 100m是叶片组织结构变化的拐点.2)在海拔3 800m适生区,急尖长苞冷杉6—9月的光合作用日进程呈双峰曲线,高峰分别出现在10:00与16:00时,14:00时出现"午休"现象,随着气温的降低,10月光合作用日进程呈单峰曲线;海拔4 300m林线区6—10月的光合作用日进程均呈单峰曲线,12:00时出现最大值,与适生区10月的曲线表现类似.3)急尖长苞冷杉保持了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有利于光合作用产物的有效积累,为其在极端环境条件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4)急尖长苞冷杉在林线区具有光饱和点较低、光补偿点较高的特点,表现出其对弱光照和低温环境的较强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海桑种群的高度结构、胸径结构、冠幅结构和空间点格局,采用分异指数(TH和TC)量化了种群个体间高度和胸围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海桑种群个体高度集中分布在6~14m;50%~60%个体的TH值低于其平均值.海桑种群个体胸径集中分布在5~20cm或15~30cm;46%~62%个体的TC值低于其平均值.海桑种群冠幅结构受密度、个体对空间竞争等的影响较大,冠幅直径与种群密度呈现较高程度的负相关.海桑种群属于增长型,其存活曲线呈凸型.通过自然扩散形成的海桑种群趋于集群分布.海桑人工种群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自然更新和扩散,这将有利于增加海桑人工种群的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元宝山冷杉种群的大小结构、存活曲线和水平分布格局及动态进行研究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在森林群落中具有增长型的繁殖潜力面表现为衰退型的演替趋势;种群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演变为均匀分布,元宝山冷杉种群动态受环境影响相当明显,种各生态学研究对人为调节种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南炎陵县大院濒危植物资源冷杉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冷杉是极度濒危的我国特有植物,其中湖南省炎陵县大院资源冷杉种群是最大的种群.本研究对大院4个自然分布的资源冷杉种群大小进行统计,分析大小级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结果表明,自然分布的高1m以上个体总数为477株.幼苗阶段死亡率很高.中牛石种群在大小级结构和种群规模上均处于衰退状态;香菇棚在大小级结构上较...  相似文献   

7.
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生命表分析、生存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秦岭太白山主要建群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规律及幼苗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太白山南北坡巴山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均呈DeeveyⅡ型,其种群大小结构合理,幼苗、幼树资源丰富,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巴山冷杉幼苗的更新与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土壤层厚度和海拔显著相关,特别是与腐殖质厚度和海拔相关性极为显著.海拔高度和腐殖质厚度是巴山冷杉幼苗更新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无翼坡垒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点研究了海南无翼坡垒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经研究估计该种群大小为(个体高度≥50cm)1782×104个,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型,是一个增长旺盛的发展种群,平均种群密度为59.4株·100m-2,种群最大冠幅层是8~9m高的个体群,整个种群是显集群分布,但随着个体的长大,集群程度在不断减小.整个种群的集群程度的k近似值为1.3723,相应的Ⅱ级立木为1.493,Ⅲ级立木为2.838,Ⅳ级立本为4.236,Ⅴ级立木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9.
垂茎异黄精是中国特有的附生植物,目前仅在四川贡嘎山海螺沟发现其分布.在海螺沟的青石板沟对其个体和植物群落特征,重点对其着生树木及其微环境特征进行了调查.共搜寻到27株树木上的110株垂茎异黄精个体,分布在海拔2255~2412 m之间.垂茎异黄精的结实率为32.7%,植株平均长度为43.8±18.3 cm,平均生长高度为11.2±3.6 m,平均叶片数量为4.4±3.5片,平均结实数量为1.8±3.6个/株.垂茎异黄精主要生长在苞槲柯林和苞槲柯、香桦、扇叶槭老龄林中,层次分明、物种组成丰富.垂茎异黄精所附生树木的平均胸径为87.7±31.1 cm,平均高度为20.9±5.0 m.垂茎异黄精主要着生在苞槲柯树的侧枝上,平均侧枝角度为1.5±13.6 °,平均侧枝直径为14.3±9.5 cm,平均苔藓厚度为6.1±1.0 cm,苔藓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10.
邸华  刘建泉  丁国民 《甘肃科技》2012,(23):149-152
应用格局指数、聚集强度指数和聚集均数,研究了祁连山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的自然分布、空间格局及其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拔2836、3012m青海云杉群落是草类-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都是聚集分布;海拔2302、2962、3082、3111、3000、3122m青海云杉群落是藓类-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海拔3186、3193m青海云杉群落是灌木-青海云杉林,3186m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3193m青海云杉种群呈随机分布。再计算聚集均数,结果表明,海拔2836、3186m的聚集均数小于2,种群聚集分布是由环境的作用引起造成的;海拔2302、2962、2991、3000、3012、3082、3111、3122m的聚集均数大于2,说明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种群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岷江冷杉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与海拔梯度的关系,以卧龙邓生阴坡岷江冷杉原始林沿海拔梯度2 700~3 600m内设置的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壤石砾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海拔下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明显增大,各土层土壤密度随海拔升高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所减小,但减小不明显.相同海拔下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等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显著性减小;不同海拔梯度岷江冷杉原始林下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差异不显著,导致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等也呈现出不显著的变化趋势,土壤石砾含量与土层深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广西雅长林区铁坚油杉种群结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广西雅长林场林区内铁坚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天然林的种群变化趋势,为该种群在桂西北地区的保护、恢复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在林区内选定4个代表性样地,从大小级、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方式3个方面,比较不同样地铁坚油杉种群变化的差异。【结果】4个样地铁坚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各都不完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4个样地铁坚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不相同,分别为衰退型、增长型、成熟型和稳定型。铁坚油杉纯林的种群以集群分布为主,铁坚油杉混交林的种群则以均匀分布为主; 在2 m×2 m和4 m×4 m网格尺度下,相同样地的铁坚油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铁坚油杉纯林由均匀分布向聚集分布转化,铁坚油杉混交林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化。自然条件下,4个样地的铁坚油杉种群的更新主要依靠种子繁殖来实现,其次为萌蘖繁殖。【结论】广西雅长林场林区内铁坚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方式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其林分的群落结构和郁闭度的影响,因地制宜是保护、恢复和利用该种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研究湖北省长阳县崩尖子自然保护区锐齿槲栎林的种群结构和生活型谱以及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锐齿槲栎林在研究区主要分布于海拔1 400~1 800 m处,群落结构相对简单;随着海拔升高,锐齿槲栎胸径逐步增加,低海拔地区以小径级(DBH≤10 cm)个体居多,随海拔升高大径级(DBH20 cm)树木比例增加;沿海拔梯度,锐齿槲栎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都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最大胸径值起伏较大,发展趋势不甚明显;植物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是地面芽和地上芽植物,1年生植物较少,未统计到隐芽植物;不同海拔的植物生活型谱有所不同,较低海拔地段Raunkiaer生活型谱呈"U"形,其他3个高海拔样地大致呈"L"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剖析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指数与海拔的关系,实现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准确划分,获取山区植被分布空间格局。【方法】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为研究区,依据夏秋两季植被垂直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差值构建DEM-NDVI散点图,并利用半峰宽计算法将垂直带边界量化。【结果】夏秋NDVI差值与DEM构建的散点图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山地植被垂直带分布格局。太白山保护区南坡可划分6个植被垂直带,保护区下界至海拔1 919 m为栎林,1 919~2 331 m为松栎混交林,2 115~2 585 m为桦林,2 516~3 150 m为冷杉林,3 109~3 551 m为红杉林,3 551 m至山顶为高山灌丛草甸。DEM-NDVI散点图与遥感影像解译植被分类结果相比,二者的植被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DEM-NDVI散点图能够体现植被的群体平均分布状况且能更准确地表达植被垂直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结论】利用夏秋NDVI差值与海拔所构建的散点图可快捷准确地划分山地植被垂直带。  相似文献   

15.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长序榆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了长序榆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以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而优势度相对较高,说明该群落物种单一且不稳定;群落中种群的分布格局除长序榆是聚集分布外,其余种群均为随机分布;长序榆更新严重受阻,种群明显处于衰退期;群落的生活型、叶的特征显示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群落的垂直分层明显,可明显分为乔、灌、草3层,群落的垂直结构呈纺锤型,表明群落更新不良.最后,对长序榆种群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垂茎异黄精是中国特有的附生植物,目前仅在四川贡嘎山海螺沟发现其分布.在海螺沟的青石板沟对其个体和植物群落特征,重点对其着生树木及其微环境特征进行了调查.共搜寻到27株树木上的110株垂茎异黄精个体,分布在海拔2255~2412 m之间.垂茎异黄精的结实率为32.7%,植株平均长度为43.8±18.3 cm,平均生长高度为11.2±3.6m,平均叶片数量为4.4±3.5片,平均结实数量为1.8±3.6个/株.垂茎异黄精主要生长在苞槲柯林和苞槲柯、香桦、扇叶槭老龄林中,层次分明、物种组成丰富.垂茎异黄精所附生树木的平均胸径为87.7±31.1 cm,平均高度为20.9±5.0m.垂茎异黄精主要着生在苞槲柯树的侧枝上,平均侧枝角度为1.5±13.6°,平均侧枝直径为14.3±9.5 cm,平均苔藓厚度为6.1±1.0 cm,苔藓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17.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急尖长苞冷杉林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轿子山的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var.smithii)林是西南地区同类森林中分布纬度和海拔最低的类型,具有重要的地理学意义和保护价值.急尖长苞冷杉林目前残存于昆明北部禄劝县和东川区,主要分布于轿子山保护区内,分布海拔为2700~4000m.基于10个20m×25m的样地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物多样性特征是:群落样地由252种维管植物组成.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占40.77%.种以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占30.74%.②生活型谱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38.53%.其次是高位芽植物,占32.90%.③该群落叶型以单叶(81.82%)、纸质叶(50.65%)、非全缘叶(54.11%)、中型(51.95%)和小型叶(40.69%)、非渐尖(77.49%)占优势.④群落中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最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是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18.
新玉9号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新玉9号正交种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产量-密度方程呈渐近线型,经济系数-密度方程呈指数下降型。2)密度8.25万株/hm^2的群体叶面积系(LAI)最大,其值为4.05左右,成熟时LAI为0.8313,出苗期至成熟期群体总光合势(LAD0为201.2万m^2.d/hm^2,干物质生产率平均为173.94kg(hm^2.d),干物质积累总值为19659.8kg/hm^2,收获穗数82500,穗粒数441,干粒重270.4g,经济系数0.50,源库比值0.055,单产达9.837.3kg/hm^2,为最佳产量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径级急尖长苞冷杉个体蒸腾耗水规律,并分析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明确西藏亚高山区林木生长规律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应用树干液流测定系统在西藏色季拉山天然急尖长苞冷杉林内对8株不同径级急尖长苞冷杉个体进行蒸腾耗水的连续测定,并同步监测5个气象因子。结果 急尖长苞冷杉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7月、8月和9月8株样木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137.09、142.71和184.43 g/h,日活动时间为10:00—22:00,其峰值出现在16:00左右。急尖长苞冷杉树干蒸腾耗水速率与大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饱和水汽压差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湿度极显著负相关,与风速无关;蒸腾耗水与各因子相关系数绝对值排序为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急尖长苞冷杉边材面积和日蒸腾耗水量均与胸径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999和0.937。结论 急尖长苞冷杉蒸腾耗水日变化呈“N”形变化,受大气温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等环境因子影响显著;随胸径增加,单株日蒸腾耗水量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云冷杉林不同演替阶段树种组成及林下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种群结构及更新状态可以为促进森林群落演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3块样地数据,分析不同演替阶段的杨桦次生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和云冷杉近原始林内主要乔木树种及幼树的种群结构,并用O-ring单变量统计分析幼树空间分布格局。【结果】随着演替进行,群落内乔木株数逐渐减少,而胸高断面积相反。先锋树种白桦、杨树等逐渐退出群落。3个群落主林层乔木径阶分布均呈倒“J”形,次生林以小径级林木为主,另外两个群落以中、大径级林木居多。3个群落幼树种类单一,白桦、杨树等先锋树种鲜有幼树出现;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树数量充足,且幼树随地径级呈负指数分布; 次生林内幼树最少,但地径、苗高明显优于其他两个群落。次生林群落幼树以随机分布为主,云冷杉林和近原始林中冷杉、云杉及色木幼树在小尺度呈明显的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多呈均匀或随机分布。【结论】杨桦次生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处于正向演替进程中,而近原始林树种结构不合理,更新较差,应采取择伐等经营措施调整其结构,促进林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