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太白红杉种群生殖对策研究Ⅰ生育力和种子重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太白红杉种群生育力和种子重量与年龄及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坡的太白红杉成熟年龄比北坡早.(2)太白红杉种群的生育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到一定年龄后又呈下降趋势.南坡太白红杉在70龄左右时生育力开始降低,北坡太白红杉在90龄左右生育力下降;北坡太白红杉种群的生育力随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大约到海拔3300m左右后逐渐降低;南坡太白红杉种群的生育力则一直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大.(3)太白红杉种子的重量(千粒重)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大逐渐增加,但南坡在60龄左右时又逐渐变轻;种子重量随海拔的升高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在北坡种子重量开始下降的海拔要比南坡低.  相似文献   
2.
选择黄土高原4种典型生境下栽植的同龄油松幼苗,分析各生境中幼苗株高、株高和基径间的相关性、幼苗存活率和死亡率变化以及幼苗生长和环境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生境中油松幼苗存活率的大小为草地生境>灌木丛生境>杂木林生境>桦木林生境,各生境幼苗死亡率高峰为栽植后第一年和第二年,且第一年死亡数量占多数,可能与栽植第一年的保育措施不当有关;幼苗株高和基径均为草地生境>灌木丛生境>杂木林生境>桦木林生境,二者间呈正相关;影响该地区幼苗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酸碱度、种植密度、光照强度、坡度和其他物种的优势度,其中土壤酸碱度、物种优势度和栽植密度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为光照强度和坡度.为有效提高油松幼苗成活率,促进其良好生长,栽植时宜首先选择酸碱度中性或近中性的土壤.考虑到光照条件,除将栽植密度控制在8株/10m2~10株/10m2的范围内,还要适时清除其他灌木和杂草,保证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栽植地的坡度不宜过大,可选择小于20°的地块进行栽植,否则会对幼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分形理论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研究了太白红杉的种群格局特征.结果显 示,(1)太白红杉的种群格局具有自相似性;(2)种群分布格局分形维数可以揭示种群分布格局的尺 度变化特征,利用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综合分析种群分布格局能够更全面的对其进行描 述,单纯利用一个维数会导致片面的理解;(3)太白红杉种群分布格局受到人为破坏后,其分形维数 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树木的生长与立地环境密切相关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树木年轮稳定碳同位素作为反映气 候与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已被广大生态学家所重视并应用.综述了树木年轮稳定碳同位素的 测定方法,δ13C与CO2浓度、降水、温度、光照时间等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其在古气候重建研究中的 应用,并针对该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树木年轮稳定碳同位素研究的进一步 发展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太白红杉生殖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太白红杉的生殖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雌球花一般着生在2~4龄枝上,雄球花主要分布在2~6龄枝上;(2)小孢子叶背面有1对小孢子囊,花粉从小孢子叶的背面散发,花粉没有气囊,借助风力传播;珠鳞基部近轴面着生2个胚珠;(3)雄球花从芽鳞中露出时为绿色,5月初进入传粉期时为淡黄色,下垂;花粉散发后雄球花变软,逐渐脱落.雌花开始是为紫红色,向上弯曲生长;随后节间伸长,珠鳞之间彼此分开,此时开始接受花粉;然后珠鳞增厚,珠鳞之间的距离减小,传粉结束.  相似文献   
6.
秦岭植物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秦岭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秦岭植物资源的现状、保护、利用和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作了分析研究。总结出合理发展旅游业,利用森林草场资源,保护经济植物及发展优势植物的培育是秦岭植物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P)研究了太白山针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影响太白山针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因素首先是群落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其次是群落分布海拔的影响.而物种多样性的高低并不一定直接决定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群落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地灵根状茎为外植体,引入综合定量指标—生长诱导值筛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生长诱导值具有简单、直观、量化、实用的特点。不仅有利于研究人员定量比较观察,而且有助于经验较少的研究人员在短时间内掌握选择培养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9种典型森林群落中的建群种为研究对象,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O-ring函数,在0~60m空间范围内,对目标物种的空间格局特征和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和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中的建群种在小尺度聚集分布,中等尺度均匀分布,大尺度倾向于随机分布。天然油松林、人工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中的建群种在小尺度和大尺度下分别表现为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模式。辽东栎+油松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各自的两个主要建群种之间无关联;白桦+油松混交林中,白桦与油松的关联性以大约20m距离为周期,在正关联和无关联之间呈现规律性转变。以上结果表明,本地区典型森林群落较为稳定,仅白桦+油松混交林处于演替的活跃期,未来可能朝着单优种群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太白山林线附近太白红杉种群的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太白山林线区域的太白红杉种群的生存状况,在林线附近设置了1个100m×100m的样地,采用侧生轮枝计数或WinDENDRO系统确定个体年龄.调查数据经匀滑技术处理,编制了太白红杉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太白红杉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结果表明:林线地段太白红杉种群存活曲线位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林线地段太白红杉种群整个生长期中出现了两个死亡高峰期:一个出现在中龄时期(70-80年),另一个出现在老龄时期(180-190年).总体看来,林线区域太白红杉的幼苗很少,更新较差,种群很不稳定,应加强对该地段太白红杉种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