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超细锆英粉作为耐火骨料,配制EPC用锆英粉涂料。测试涂料的密度、悬浮性、涂层强度、涂层厚度、透气性五种性能,并通过浇注实验,由铸件成型、铸件表面以及涂层残片来分析改进后涂料的使用效果,获取最佳超细锆英粉涂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真空离子溅射法,在Ni-3Cr-10Al铸态合金表面获得厚度约为30μm的Ni-3Cr-10Al微晶涂层。在1000℃下空气中氧化500h,与铸态合金相比,溅射微晶涂层具有更优良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粘附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PCVD法所制备的TiN,TiA1N及TiSiN硬质支的抗高温氧化性及TiN涂层在双氧水介质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TiA1N,TiSiN涂怪在空气中的抗高温氧化性可在700℃以上,TiN涂层可达600℃。在双氧水介质中,PVCD-TiN涂层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优于PVD-iN涂层。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爆炸喷涂的方法,以钼和80号高碳钢为喷涂材料,在LY12铝合金圆筒零件的内表面上交替喷涂钼和高碳钢,制备了Mo/高碳钢复合涂层,并对涂层的形貌、结合强度、抗热震性和显微硬度等性能进行了检测. 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致密、高硬度、结合强度高和抗热冲击性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包镍Al2O3颗粒的获得及其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用自制的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在Al2O3颗粒表面获得了Ni涂层,并通过负压铸渗工艺获得了Al2O3颗粒/耐热钢基复合材料,考察了其高温磨料磨损特性,结果表明:Ni涂层能显著改善Al2O3与耐热钢的湿润性,从而解决了Al2O3颗粒在耐热钢液中均匀分散的难题,所得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磨料磨损抗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以最佳工艺参数制得 Cr2O3涂层。在 SRV高温摩擦磨 损试验机上测量了该涂层与Al2O3球对磨从室温到800℃时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结 果发现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都随温度上升而下降。 AES和 SEM分析和观察磨损表面结 果表明;常温时涂层磨损机制为断裂磨损;高温时磨损表面发生材料转移和塑性流动, 并且在涂层表面有致密保护膜生成,该致密保护膜不仅降低摩擦系数而且降低涂层磨损。 文中还讨论了负荷对摩擦系数和涂层磨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机器人喷涂轨迹,采用厚度方差作为涂层均匀性评价函数,建立了基于抛物线喷涂模型的涂层均匀性模型,研究了匀速喷涂涂层均匀性。量纲一的计算结果表明重叠宽度是影响涂层平均厚度的主要因素,种子路径位置和喷涂工件宽度是次要因素。当重叠宽度为0.29~0.31时,厚度方差取得约为0.0025的最小值。以优化涂层均匀性为目标规划机器人喷涂轨迹,可只考虑重叠宽度,而忽略种子路径位置和喷涂工件宽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涂层金属表面反射系数表达式入手,探讨了给定吸波涂层厚度时,雷达吸波材料(RAM)电参数与涂层表面反射系数间的内在联系,导出反射系数取极限值时涂层材料参数所满足的非线性方程组。以数值分析为手段,利用上述关系实现了给定厚度涂层材料电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喷雾干燥及特殊空心球化制备氧化锆空心球形粉末的方法,用本方法制备的氧化锆粉末具有流动性好、沉积率高、涂层隔热效果好、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涂层耐冲刷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Cr12MoV模具钢为基体材料,将调配好的WC-Ni60、Cr/WC-Ni60基复合原料均匀涂敷于处理好的基体样品上,经真空烧结制备出复合硬质合金涂层.实验结果表明,涂层结构均匀、致密,Cr/WC-Ni60基涂层的表面硬度高于WC-Ni60基复合涂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料浆法以水玻璃为粘结剂在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主要组成为SiO2-B2O3-ZrO2的陶瓷涂层。利用XRD、TG-DTA、SEM分析了陶瓷涂层的相组成及显微组织,并测试了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当陶瓷骨料(g)与水玻璃(mL)的比例为1∶20时,在850℃下保温30min可得到结构致密的陶瓷涂层;在800℃下涂层经热震31次无裂纹,无脱落,表面显微硬度达到456.8MPa;所制备的陶瓷涂层与不锈钢基体之间不仅有机械物理的嵌合,还存在元素扩散,涂层与基体密着性好,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离子注入、等离子体氮化和等离子体CVD相结合的技术,制备梯度材料,解决了常规气相沉积方法难以实现金属基体到陶瓷涂层薄膜的梯度化问题.制备了附着性好、血液相容性好的Ti6Al-TiN-TiC生物梯度材料.  相似文献   

13.
微纳米超硬TiAlSiN涂层是一种硬度高、耐磨性抗粘附性好、化学惰性强的氮化物涂层,特别适合在加工不锈钢、高温合金以及超硬材料的工具表面上应用。对TiAlSiN涂层的制备方法,影响微纳米超硬涂层内部结构的因素,涂层的硬度、摩擦性能、磨损性能、抗氧化性能、切削性能、抗粘附性及涂层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微纳米超硬TiAlSiN涂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作者探讨了热喷涂Zn-A1合金涂层复合轧制钢板的喷涂和轧制工艺,研究了这种新型复合钢板的防腐性能及有关影响因素,以涂层结构、相组成及元素分布进行了金相分析,X射线分析和能谱分析,为开发新型涂层复合钢板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亦可供工程用钢结构件长效防蚀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含氟硅聚丙烯酸酯(FSiPA)乳液中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改性剂合成疏水性二氧化硅(SiO_2)纳米粒子,将所制SiO_2/FSiPA杂化乳液喷涂在玻璃表面得到超疏水涂层.考察了FSiPA乳液用量和MTES/TEOS物质的量比(M/T)对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分析了M/T值对涂层微观形貌的影响;讨论了杂化涂层的形成机理,比较了具有相同倾角的超疏水涂层与普通疏水涂层表面的自清洁特性.结果表明,当FSiPA乳液用量为15%及M/T为5时,涂层表面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和自清洁特性,疏水性SiO_2纳米粒子能够在涂层表面建立起微纳米粗糙结构,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WCA)为154.0°.  相似文献   

16.
ZL109激光表面改性处理--激光表面合金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10kW的连续横流CO2激光器在铸造Al-Si合金基底上制备了厚度为2.0~2.5mm的镍合金化改性层.利用SEM、XRD、TEM及EDX等分析方法测试了其微观组织和结构.结果表明:合金化涂层是由α-Al、Al3Ni2、Ni3Al、AlNi等Al/Ni相以及少量Si相组成,涂层与基底之间界面两侧存在明显的成分变化,合金化改性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79~233HV0.1,比基底Al-Si合金提高了84HV0.1以上.耐磨性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镍合金化涂层的表面磨损情况大大改善,相对耐磨性提高了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适合工业化生产用超疏水纳米TiO2的绿色改性工艺,以饱和脂肪酸A、硅烷B、纳米TiO2(P25)等为原料制备超疏水TiO2粉末,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利用喷涂法制备出超疏水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接触角分析仪对超疏水粉末和超疏水涂层表面的形貌和疏水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疏水TiO2粒子表面具有疏水性基团和微-纳米双重粗糙结构,粒子表面的静态水接触角为158°,滚动角为3°;当超疏水TiO2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在3.2~3.5时,超疏水涂层既保持超疏水性,又与基底稳固结合,同时具有自清洁性和可修复性。该工艺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疏水性好,无需特殊设备,工艺环保,适应工业化生产,可用来大面积制备超疏水涂层,拥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APS-Ar/H2,APS-Ar/He和CDS三种工艺制成的Cr3C2-25%NiCr涂层,在自制的冲击磨损试验机上对其进行了冲击特性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分析,结合晶体位错理论,初步探讨了涂层在冲击条件下的变形机理.理论分析认为,涂层所产生的塑性变形不是连续的,表面变形也是不均匀的,是一个累积过程,这主要与冲击动能和涂层的微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3Cr2W8VA钢伞齿轮精锻模型腔火焰喷涂G112WC合金层及在模具精密成形时涂层的超塑性扩散焊接。在820℃,应变速率ε为3×10-4s-1的压缩条件下.基材和涂层均发生超塑协调变形,实现稳定可靠的超塑固相连接。研究表明,此时涂层孔洞闭合,涂层颗粒间界及涂层与基材的结合界面完全焊合。超塑性扩散焊接涂层的结合强度与高频和火焰重熔涂层相当,其耐磨性比高频重熔和火焰重熔高20%~30%,比改善前3Cr2W8VA模具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有机硅/TiO2透明涂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正丁酯和多种硅氧烷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聚碳酸酯表面上制备一种高折射率的有机硅/TiO2透明增硬涂层.通过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对涂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探讨了TiO2含量对涂层的硬度、附着力、耐擦伤性、折射率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涂层对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涂层具有良好的平整性,可见光范围内的透光率均在90%以上;提高TiO2含量有利于提高涂层的硬度、耐擦伤性和折射率等.当TiO2质量分数在4.99%~32.09%范围内,涂层在576.7 nm处的折射率在1.500 2~1.561 2之间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