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食用野菜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野菜已越来越多地登上了大雅之堂。为此,在全国考察的基础上,对崂山野菜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生活型,食用部位,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处理和食用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感觉,以期为崂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提供可靠,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贵州野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富寿 《贵州科学》2000,18(3):234-237
贵州野菜资源极为丰富,维管束类野菜共有118科334属589种。食用真菌有29种72属241种。许多种类营养价值高,有的还有良好的药用价值。约300种野菜分布于全省各地,有的仅局部分布于某区域。虽然本地人有丰富的食用野菜经验,但野菜的开发利用多不成规模,其科研和开发仍存在不少问题,资源未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因此,充分认识野菜的资源优势和应用价值,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利用野菜资源,对于发展贵州山区经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淋湘溪剖面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的两种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植物--奇异亚鳞木(S.mirabile)和松滋亚鳞木(S.songziense)以及相关的生殖器官和根器官。重新认识了这两个种的叶座形态,进一步确认了亚鳞木属的整体植物性状。详细比较了奇异亚鳞木、松滋亚鳞木和葛利普亚鳞木的生物学特征,讨论了我国亚鳞木属的分类,并提出了新的归并方案。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淋湘溪剖面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的两种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植物——奇异亚鳞木(S.mirabile)和松滋亚鳞木(S.songziense)以及相关的生殖器官和根器官。重新认识了这两个种的叶座形态,进一步确认了亚鳞木属的整体植物性状。详细比较了奇异亚鳞木、松滋亚鳞木和葛利普亚鳞木的生物学特征,讨论了我国亚鳞木属的分类,并提出了新的归并方案。  相似文献   

5.
对池塘饲养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鱼体组成、营养成分及鱼肉品质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肌肉营养测定方法分析了5尾大鳞鲃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大鳞鲃肌肉(鲜样)中各组成的质量分数为粗蛋白20.27%,粗脂肪4.41%,水分73.39%,灰分0.96%,碳水化合物0.97%;含肉率64.46%.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72.22%(干样,质量分数),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总量为29.68%,占氨基酸总量的41.10%;4种鲜味氨基酸的总量为27.47%,谷氨酸含量为11.69%;根据FAO/WHO的理想模式,大鳞鲃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相对比较合理.大鳞鲃含有16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8种(19.62%);不饱和脂肪酸(UFA)8种,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74.1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种(6.228%).微量元素比值合理.大鳞鲃的主要营养指标与我国中华倒刺鲃、光倒刺鲃相似,高于某些淡水经济鱼类,表明大鳞鲃为食用价值很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第一作者在荷兰鸟支大学系统植物学研究所进修期间完成的番茄枝科杜氏木属(Duguetia)中糠秕鳞杜氏木群及近缘种专著修订的第三部分.文中给出了属于糠秕鳞杜氏木群的下列四种:鳞斑杜氏木(D.lepidota)、芳香杜氏木(D.odorata)、光叶杜氏木(D.glabriuscula)、及披针叶杜氏木(D.lanceolata)的详尽形态描述、分类定界、地理分布、地方名、应用价值及相互亲缘关系.小叶披针叶杜氏木(D.lanceolata)var.parvifolia)被认为是披针叶杜氏木的极端变异,其分类等级不能被承认,芳香杜氏木不象R.E.Fries(1934.1959)认为那样与糠秕鳞杜氏木有直接亲缘,而是与鳞斑杜氏木亲缘关系极近.  相似文献   

7.
碎米荠属(Cardamine)植物作为一种传统的野菜资源,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研究者发现碎米荠属植物具有较强的硒富集能力以及较高的开发价值,将其作为保健食品开发利用前景较好.本文主要对碎米荠属的分类、生理特征,主要成分、药理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发展问题,推测发展前景,旨在为碎米荠属新产品及功能的开发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亚鳞木属及其相关属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鳞木属被视为中国晚泥盆世的标志性植物大化石之一。分支系统学研究表明,亚鳞木属不宜归入传统所认为的原始鳞木目,因为它与系统发育上进化的封印木科、鳞木科和奇木科中成员的近共裔性状相似。作者提出该属的新分类系统:亚鳞木属隶属于亚鳞木科,归入广义的水韭目。在当前的分支图中,亚鳞木科的系统发育位置处于封印木科和薄皮木科之间,这种分支式样表明系统发育上比较进化的木本石松植物并不是在石炭纪突然出现的,而是在晚泥盆世(法门期)就已经演化。亚鳞木属可能代表了系统发育上比较高级的木本石松的成员或鳞木科 (或奇木科) 的祖先类群之一。  相似文献   

9.
杜氏木属(Duguetia St.Hilaire)约80种,全产新热带.它的系统修订系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新热带植物志》(Flora Neotropica)中番荔枝科研究的子课题,本文第一作者有幸参加了该项研究.这里报告的是第一作者于1990年2月至1991年3月在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系统植物学研究所进修期间,在 P.J.M.Maas教授指导下完成的番荔枝科杜氏木属中糠秕鳞杜氏木群(Duguetia furfuracea group,为非正式分类学等级)及其近缘种(共16种,现修订至12种)系统修订专著连载的第二部分.它给出了隶属糠秕鳞杜氏木群的叉鳞杜氏木(D.dicholepidota)、莫里杜氏木(D.moricandiana)、马格杜氏木(D.marcgraviana)及具刺杜氏木(D.echinophora)四种的详尽描述、地方名、应用价值、地理分布、分类界定和它们间的相互亲缘关系.短梗杜氏木(D.brevipedunculata)被归并为马格杜氏木的新异名;叉鳞杜氏木与莫里杜氏木不象R.E.Fries(1934,1959)认为那样与马格杜氏木直接亲缘而是与糠秕鳞杜氏木亲缘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0.
红鳞蒲桃季雨林重要树种的物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海岸巫头村野生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 Merr.et Perry)季雨林中选择重要值较大的红鳞蒲桃、膝柄木(Bhesa robusta(Roxb)D.Hou)、滨木患(Arytera littoralis Bl.)和紫荆木(Madhuca pasquieri(Dubard)Lam.)4个树种进行物候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繁殖生长指数(R/V)以红鳞蒲桃1.4最适宜,膝柄木0.7投入不足,紫荆木5.0投入过大,后两者是濒危植物。红鳞蒲桃和膝柄木在2~3月出新梢,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紫荆木在5月出新梢,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主要影响因子。膝柄木9月开花,旱季来临的信号是触发因子。红鳞蒲桃、滨木患和紫荆木均在雨季开花,4个树种的果期均出现在一年中的旱季。  相似文献   

11.
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是中国特有的远志科(Polygalaceae)远志属(Polygala)植物,是壮、瑶、苗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药材和食材。全株可入药,其根、茎、叶和花中都含有多种药用成分,主要药用成分有皂苷类、酮类、糖类和酚类等,具有调血脂、抗衰老、抗损伤、抑制细胞增殖、缓解梅尼埃病(MD)、保护胃黏膜、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等作用,可治病后体虚、腰膝酸痛、子宫下垂、月经不调、急/慢性肝炎及创伤性损伤等症。本文从黄花倒水莲的野生资源分布、人工栽培、化学成分、药理功效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系统分析,为今后保护与利用黄花倒水莲资源提供便利。黄花倒水莲目前处于濒危状态,但其利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未来应采取多项措施保护黄花倒水莲野生资源,发掘更多关于黄花倒水莲应用的研究,重点关注确定其有效成分、药理功效及观赏价值,为合理保护与利用黄花倒水莲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以干燥茎髓入药,具有清热利尿和通气下乳等功效。近年来,因其特殊的药用疗效和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而备受关注,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本文对近年来药用植物通脱木的真假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人工种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通脱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均有以海洋生物废弃物作中药应用的记载,用药历史悠久,现代研究同样证实海洋生物废弃物中药营养价值丰富,有巨大的药用潜力。加之我国海洋生物物种繁多,每年产生的海洋生物废弃物数量庞大,不利于海洋环境保护,因此,可采用现代科技有效利用海洋生物废弃物,发挥其药用价值。本文综述《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海洋生物废弃物中药的药理活性、化学成分及开发应用情况,为更深入研究海洋生物废弃物药用价值及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豆根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内生菌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然而至今尚未有文献对山豆根内生菌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了详细了解山豆根内生菌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从山豆根内生菌多样性、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活性及其与宿主互作等方面详述了近期研究进展,并对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山豆根内生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 K.I.B.et K.I.M)是广西喀斯特地区特有珍稀药用植物,属八角科八角属,在治疗跌打损伤和风湿关节痛等方面疗效显著。本文从地枫皮野生资源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生态适应性和人工繁育技术,以及在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针对地枫皮野生资源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为地枫皮的保护以及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是重要的经济类底栖动物,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它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肽及蛋白质等,具有增加免疫、延缓衰老、抗疲劳等生理功能。本文对方格星虫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药理作用等进行综述,为方格星虫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是广西区域特色药材品种之一,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药用历史悠久。钩藤生物碱是钩藤的主要药效成分,对缓解药物成瘾、阿尔茨海默症、高血压等疾病具有显著功效,其方药天麻钩藤饮、复方钩藤降压片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研究技术的进步,钩藤生物碱及其方药的治病机理正在不断被发现。本文收集近十年钩藤相关研究文献,以钩藤的药效物质为基础,总结钩藤生物碱及其方药的药理研究成果,分析钩藤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钩藤的新药研发或新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为紫金牛科(Myrsinaceae)紫金牛属(Ardisia)常绿植物,是多种中成药和药酒的主要原料,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走马胎野生资源临近枯竭,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人工栽培技术发展迅速,有关其研究也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资源调查领域延伸至繁殖和栽培领域。目前,针对走马胎的繁殖研究主要集中在组培苗上,对种子和扦插育苗的研究相对缺乏;而栽培研究则多集中于走马胎的生长环境、立地条件和水分管理等方面,对其采后加工和病虫管理的研究不足。本文对现有的走马胎种苗繁殖和栽培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同时进一步对走马胎药材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食药两用植物火麻(Cannabis sativa L. subsp. sativa)具有优良的植物油(火麻油)和植物蛋白(火麻蛋白),全身是宝,在食品、医药和工业用品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火麻蛋白的系列产品必将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国内外对火麻的研究报道比较丰富、研究方向多,但是缺少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对火麻研究的文献报道,综述食药两用植物火麻的最新研究进展,找出火麻发展的不足并提出开发策略:要实现火麻产业经济,需要建立有优质的种质资源圃,健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火麻加工、销售体系,并对其化学成分和营养生理功能机制深入研究,才能促进火麻产业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浒苔是一类大型绿藻,我国浒苔资源丰富.本文介绍浒苔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综述浒苔及其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医药、饲料、新能源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浒苔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