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水霉拮抗菌拮抗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证实,功能拮抗菌株TCCC11322克隆及培养上清,对寄生水霉XJ001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在此实验基础上,对无菌培养上清,进行粗蛋白、粗多糖和肽类物质的分离提取,并对各组分进行了水霉生长拮抗活性检验鉴定,结果证明,培养上清中的分泌性蛋白成分对水霉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河西走廊盐碱土中分离得到的多株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中,筛选当归根腐病拮抗菌株,为当归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适合的菌种资源.采用平板对峙、琼脂扩散法筛选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法确定菌株分类学地位;以活性物质稳定性试验为基础,设计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A17-2-1具有较好的当归根腐病拮抗活性,且抗菌谱较广,经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活性物质在高温、强碱及紫外照射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最优培养条件为p H8.5、温度32℃、氯化钠含量0.5%,在此条件下培养24 h,菌株A17-2-1菌悬液在波长600 nm处吸光度值为1.360,且在该条件下对两株当归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率均达到81.01%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对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本研究以4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分别测定了18株分离自青稞白酒糟醅菌株的抑菌活性。运用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筛选到活性菌株JZ1-4-10和JZ1-1-9,均对4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有不同程度抑菌活性,且均对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青9A-2-6抑菌活性较高,抑制率分别为74. 12%和69. 22%。(2)经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JZ1-4-10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菌株JZ1-1-9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本试验研究表明菌株JZ1-4-10和JZ1-1-9对马铃薯干腐病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有望开发为马铃薯新型微生物抑菌剂。  相似文献   

4.
Penicillium digitatum是柑橘采后主要的病原真菌,对柑橘的贮藏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腐烂的柑橘中分离主要致病菌之一,经核糖体D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法进行鉴定后;采用不同浓度的外源硼酸(BA)处理该致病菌,测定孢子萌发率以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并通过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果实接种实验,研究外源BA与P.digitatum发育及致病力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菌为P.digitatum;BA的抑菌效果与其浓度成正比;在最低抑菌浓度下,BA可以显著抑制P.digitatum的孢子萌发,延缓其芽管伸长及菌丝扩展速度,降低病原菌生物量积累,引起病原菌糖吸收障碍,并对柑橘绿霉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本研究为柑橘采后病原菌P.digitatum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可用于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生物防治资源,从种植西瓜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对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BP-12.通过菌落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菌株BP-12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发酵液抑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P-12发酵液在40、50、60℃温度条件下、在p H 5~9的环境中,抑菌活性稳定,抑菌圈直径均能达到18.0 mm以上;同时,在紫外线照射6 h内,菌株BP-12发酵液可以保持稳定的抑菌效果.由此可以认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P-12是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细菌性果斑病生物防治菌株.  相似文献   

6.
从发病魔芋植株中分离筛选获得拮抗菌株B J-1,通过抑菌试验和抗菌粗蛋白提取物的制备,对该菌的拮抗作用做了初步研究,发现菌株B J-1具广谱抗菌活性,对软腐病原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及发酵液抑菌试验筛选获得一株拮抗菌FX11,其抑菌带平均宽度达18.30±1.52 mm,发酵液抑菌率为68.40%。试验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安全性和抑菌稳定性。结果显示,该菌株为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其发酵液对散鳞镜鲤、彭泽鲫、大鳞副泥鳅3种淡水鱼稚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拮抗菌FX11经10次传代后抑菌效果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发酵液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抑菌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pH变化对拮抗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影响显著(P0.05),拮抗菌发酵液在pH 6.0~8.0范围内抑菌率最高。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 FX11对水霉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且传代稳定,其发酵液对试验鱼苗安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适应性,在水霉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霉、绵霉和腐霉可感染许多水产养殖动物,导致水霉病等多种疾病,对水产养殖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松萝酸丙酮溶液对3种水霉病致病菌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两性绵霉(Achlya bisexualis)和腐霉属下的Pythium capillosum菌株的影响,以期为防治水霉病提供新的资料和方法.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松萝酸丙酮溶液对寄生水霉和两性绵霉均有抑制作用;而低质量浓度松萝酸丙酮溶液(2,4mg/L)对P.capillosum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余质量浓度的松萝酸丙酮溶液则对P.capillosum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松萝酸丙酮溶液有望成为防治水霉病的新型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海南地区南繁基地玉米茎腐病的病原,从玉米发病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了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病原菌回接等试验,得到了2株对玉米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分别命名为JF02与JF04.随后通过PCR反应扩增了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JF02与JF04的16S rRNA序列,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序列相同,属同一病原菌,且为狄克氏菌.该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紫地榆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紫地榆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不同组分,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方法:通过大孔树脂柱对紫地榆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分别用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不同极性提取物用常量试管稀释法对13株常见病原菌和1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作用研究。结果:水部位提取物对标准菌株无明显抑菌活性;50%乙醇提取物对13株常见病原菌和10株临床分离的MRS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结论:紫地榆50%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BR)是由bop基因编码的唯一膜蛋白,具有光推动质子泵的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为了研究高表达且具有生物活性的BR蛋白,应用PCR扩增技术,从内蒙古额吉淖尔盐碱湖分离得到的一株嗜盐古菌中扩增得到bop基因全序列;并构建了具有His6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IM-1,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BR;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鉴定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bop基因全序列开放阅读框为672 bp,编码223个氨基酸,含有重组质粒p ET28a-IM-1的阳性菌株在IPTG诱导下高效表达了分子量约为25 k Da的BR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该BR蛋白结构在古菌与细菌中具有相对较高的保守性,这与其质子泵功能密切相关。该BR蛋白为新发现的细菌视紫红质,其基因序列已递交Gen Bank,其登录号为KT873301。  相似文献   

12.
从石家庄地区多个蔬菜大棚的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一株高效生防菌F1-2,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高达33mm。根据菌株F1-2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初步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拮抗菌的抑菌谱进行测定,其对所选的16种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实验还对拮抗菌F1-2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菌株连续传代至10代抑菌性能保持不变,菌株的发酵液对热和酸碱都比较稳定。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开发成为灰霉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应变速率对节理岩体裂纹扩展形态和贯通破坏的影响,提出在室内制作含裂隙的红砂岩试样,采用不同加载速率进行单轴加载试验,观察裂隙起裂、贯通、破坏的全过程,并在物理试验基础上利用数值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试样的峰值强度增加,试样发生应力强度跌落时的应变也有一定的增长;裂隙的扩展方式不局限于沿着试件高度方向开展,有部分裂隙发生横向方向的扩展和贯通,导致试样逐渐从局部破坏形式向整体破坏形式发展;裂隙强度在单轴加载时伴随裂隙倾角和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变大,裂隙贯通强度对裂隙倾角的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抗结核病新型疫苗,以结核杆菌标准毒力株H37Rv DNA为模板,用PCR法克隆抗原85B的编码基因,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型质粒pQE30中,表达的His6 Tag-Ag85B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32ku,用亲和层析一步法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好,得率高,为进一步的免疫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降解是环境中芳烃类污染物处理的重要手段与方法,研究降解菌暴露在污染物下蛋白差异表达的情况,可以揭示微生物利用有机物做为碳源与能源的途径与方法.本项目以蛋白质二维电泳研究结果为基础,对产碱假单胞菌在污染物胁迫下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N端测序分析,对诱导性的同工酶进行了克隆与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产碱假单胞菌在污染物胁迫下能表达与细菌的趋化性密切相关的蛋白,在研究的菌株中存在同工不同源的酶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Ⅱ型猪链球菌05ZYH33菌株双组分系统Ihk/Irr的双基因缺失突变株.方法首先对双组分系统Ihk/Irr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选取Ihk/Irr基因的相关片段克隆至p ET30a表达载体,进行可溶表达并注射家兔制备抗体;分别将ihk基因上游irr基因下游各1 kb的片段扩增,将两个片段连接起来;克隆至温敏型p JRS233的穿梭质粒中;利用两步同源重组法获得突变体;分别提取突变株的基因组DNA,RNA及菌体总蛋白,利用PCR,RT-PCR,Western-blot方法验证突变体.结果成功制备了双组分系统Ihk/Irr可溶性表达的蛋白,成功构建了重组的温敏型ikr-p JRS233重组质粒,成功将重组质粒转入猪链球菌05ZYH33中并获得突变株,基因组PCR,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证实了双组分系统Ihk/Irr双基因被成功敲除.结论成功构建重组温敏型的穿梭质粒,导入到猪链球菌05ZYH33菌株中经两步同源重组获得突变株,在基因组DNA,RNA及蛋白水平上验证了双组分系统Ihk/Irr双基因缺失株的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17.
斜拉索管桥应变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汝继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4):5777-5781
应力应变状态是管道在风险状态下受力的综合表现,关系到管道的力学安全。为确保管道安全运营,开展管道应力应变的研究。进行了斜拉索管桥的应变试验,详细研究了管道内流体流量、外加集中载荷和拉索断裂三种因素对斜拉索管桥的应变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全流量和半流量状态下管道应变曲线很相似,四分之一流量和四分之三流量状态下管道应变曲线很相似。管道的应变随着集中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载荷内,管道的应变曲线成正弦波形且周期无明显变化。管桥的最大应变处位于距离作用点最近的拉索锚固点。在隔组破坏四组拉索后,斜拉索管桥并未发生严重变形,但是继续破坏拉索后,管道各个测点应变显著增大,斜拉索管桥发生严重变形。  相似文献   

18.
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HCMV pUL23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UL23基因的ORF序列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构建诱饵质粒pGBKT7-UL23,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胚肾cDNA文库中与人巨细胞病毒pUL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分子,再通过回复酵母双杂交再次确认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酵母双杂交,回复酵母双杂交试验证明宿主蛋白分子elF3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subunit E interacting protein)能够与人巨细胞病毒UL23蛋白相互作用.宿主蛋白分子elF3e能够与人巨细胞病毒UL23蛋白相互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pUL23蛋白在HCMV生活周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E.coli AB90054基因组中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glyA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表达菌株BL21(DE3)后筛选阳性重组子,并对筛选所得高表达基因工程菌G16进行培养条件和表达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当培养条件为38℃、pH为7.0、转速为150r/min时,基因工程菌的生长速度和菌液浓度最佳;当表达条件的诱导温度为30℃、诱导剂浓度为0.5mmol/L、诱导时间为5h时,基因工程菌诱导目的蛋白表达效果最好。通过SDS-PAGE分析和酶活测定后发现,在优化条件下基因工程菌G16发酵产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能力占菌体总蛋白的60%左右,且蛋白活性正常。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生产中发现一些番茄抗病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或应用几年后出现感病现象。为了解不同抗病品种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curl virus,TYLCV)基因变异的情况,对5个感染TYLCV的番茄抗病品种进行了TYLCV全长基因克隆和序列测定。扩增结果显示,5个样品携带的TYLCV基因组长度均为2 781 bp,且均编码6个功能蛋白。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这5个分离物与TYLCV-Israel株系同源性达到99%以上;通过功能蛋白比对发现,复制增强因子AC3蛋白存在变异,同世界各地报道的TYLCV-Israel株系典型分离物的AC3蛋白存在7处氨基酸差异的位点。分析结果表明,这五个病毒分离物均属于TYLCV-Israel株系,其AC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变异程度均不显著,并没有产生新的病毒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